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1321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外机的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
背景技术
:之前,家用空调的外机通常直接悬挂于建筑物墙体外侧,此类悬挂方式影响整个建筑物美观同时存在重大的脱落安全隐患。鉴于此,各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如《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空调设备安装使用管理规定>的决议》(2007年)),规定家用空调外机只能安装在特定设备平台或阳台等半封闭空间内。此类规定的硬性要求,使得现在大量空调外机处在半封闭的独立空间内。而这个空间导致空调外机的工作环境温度要明显异常于独立悬挂或处于开放空间的空调外机,具体表现在:夏天使用空调制冷时,空调外机排出热风,热风在半封闭环境内清排不畅,进而导致外机工作环境温度显著高于外界环境温度;同理,冬天使用空调制热时,空调外机排出冷气,冷气在半封闭环境内清排不畅,进而导致外机工作环境温度显著低于外界环境温度。而决定空调的能耗的一个关键因素即是空调的外环境温度以及内外环境的温度差。两种工作环境温度显著异常于外界环境温度均会显著降低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提升空调的能耗,降低空调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行业内亟待一种新的结构技术以稳定可靠的解决空调外机工作环境气体对流不畅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降低能耗、提升空调使用寿命的效果。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促进空调外机工作环境气体对流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所述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还具有导风方向灵活可调节、导风方向能够稳固固定、结构稳定而简洁、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等技术优点。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框,两根所述第一固定框相对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框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一固定框之间均匀排列有若干个导风叶片,每个导风叶片的两端均分别通过第一销轴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框转动连接;每个导风叶片上均分别设有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位于该通孔所在导风叶片的中轴线的一侧,所有所述通孔均相互正对设置;所述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还包括穿设于所有所述通孔内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在位于每个所述通孔的位置均设置有联动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设置有穿过所述联动孔的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框侧壁固定设置有旋钮控制盒,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为动力端,所述动力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框并伸入所述旋钮控制盒内部;所述联动杆的动力端的下表面设置有凸齿;所述旋钮控制盒内设置有与所述凸齿齿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的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旋钮控制盒的前壁和后壁转动连接;所述旋钮控制盒内设置有与所述蜗杆螺纹配合的蜗轮,蜗轮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蜗轮同轴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上端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旋钮控制盒的上壁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下端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旋钮控制盒的下壁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位于所述上壁的上表面。具体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固定设置于空调外机的出风口处。根据空调外机所处的环境,旋转轮滑旋钮调节导风角度(具体的调控传动关系:旋钮旋转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与其配合的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的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驱动联动杆左右移动,联动杆左右移动推动导风叶片围绕第一销轴旋转,进而完成对导风叶片导风角度的调整),将空调外机产生的冷/热风导向固定的方向,进而形成有效风回流。本实用新型使空调外机所处的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形成稳定的循环气流,进而保持空调外机所处的环境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保持一致或相近,降低空调能耗,延长空调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旋钮实现导风叶片刀锋方向的无极调节,能够精确稳定控制导风叶片的导风方向,进而使导风方向顺利快速准确调整至最佳位置。假如通孔恰好设置于其所在导风叶片的中轴线上,并且通孔整体关于中轴线恰好完全对称,那么穿设于通孔中的联动杆便很难推动导风叶片转动,针对此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通孔位于该通孔所在导风叶片的中轴线的一侧”,意为整个通孔全体均偏心设置于导风叶片的中轴线的一侧,通过将通孔设置在导风叶片的中轴线的一侧的偏心设计,目的是为了使联动杆在移动过程中能够顺利推动导风叶片围绕第一销轴旋转。为了方便对调整好导风方向的导风叶片进行顺利固定定位,以保持导风风向稳定。所述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还包括锁止所述旋钮转动的锁止机构。在旋转旋钮调整好导风叶片导风风向之后,通过锁止机构锁止旋钮。进而使得即使在空调外机持续不断的吹力作用下,依然能够能够稳定保持一个最佳导风角度,实现对流循环系统的顺利构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洁,方便实用的锁止机构具体结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固定块、第二销轴、卡止件和定位齿轮,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销轴设置于所述固定块的上端,所述卡止件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可卡设于所述定位齿轮的齿缝间的卡接端,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二销轴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定位齿轮固定设置于所述旋钮的上表面,所述定位齿轮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设置。通过翻转卡止件,使得卡止件卡设于定位齿轮齿缝内,阻止定位齿轮转动,进而阻止传动杆转动,进而阻止导风风向的意外改变。使得导风风向稳定保持在最佳位置。在需要对导风风向进行调整时,通过翻转卡止件,使卡止件的卡接端远离定位齿轮,即解除卡止件的锁止效果,即可再次方便的通过旋钮调整导风风向至合适位置。所述卡接端为与所述定位齿轮的齿缝形状相适配的尖劈状。与齿缝形状相适配的尖劈状卡接端设计,能够进一步促使卡接端顺利卡住并稳定锁止定位齿轮。为了扩大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尽量降低对空调外机的创伤性结构损伤,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框分别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有抱持箍,两个所述抱持箍相互配合将所述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卡设固定在空调外机上。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两个增设的抱持箍,顺利抱持在空调外机上,进一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拆卸,并且不对空调外机造成创伤性损伤,安装简便,适用范围广泛。为了进一步延长本实用新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导风叶片由PVC材料或铝合金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为恶劣,长时间处于高温或高寒环境,因此,采用耐高温/高寒PVC材料或铝合金材料制作导风叶片能够进一步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所述导风叶片为弧形。弧形设计的导风叶片能够进一步提升导风效果。导风叶片的宽度及间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导风效果,经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实践证实,所述导风叶片为长方形,当所述导风叶片的宽度为8~13cm,相邻导风叶片之间的间距为8~12cm时,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效果最佳。本实用新型的导风叶片的长度大小可以根据空调外机的出风口大小进行相应调整,还可通过大小导风叶片的组合使用使其适用于所有外排式类型的空调外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简洁的结构和物理原理构建出空调外机工作环境和外界环境之间稳定的循环对流系统,达到节能作用,性价比高,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对比试验中证实,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能耗4%~6%。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导风方向可无极调节,能够快速方便准确的获得最佳导风风向,确定了导风风向之后能够对导风风向进行稳固锁止,防止气流流动冲击对导风风向造成影响。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而稳固、损耗低使用寿命长、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中旋钮控制盒内区域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为空调外机;2为第一固定框;3为第一销轴;4为第二固定框;5为导风叶片,51为通孔;6为联动杆,61为联动孔;7为旋钮控制盒,71为上壁,72为下壁,73为左壁;8为旋钮;9为定位齿轮;10为传动轴;11为卡止件;12为第二销轴;13为固定块;14为蜗轮;15为第一轴承;16为第二轴承;17为蜗杆;18为传动齿轮;19为固定柱;20为抱持箍;c为导风叶片中轴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为了方便表述,本实用新型中引入了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概念,如无其他特别说明,这些方位概念依次以图3所展示的本实用新型产品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为准。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框2,两根所述第一固定框2相对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框4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第一固定框2之间均匀排列有若干个导风叶片5,每个导风叶片5的两端均分别通过第一销轴3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框2转动连接;每个导风叶片5上均分别设有一个通孔51,所述通孔51位于该通孔51所在导风叶片5的中轴线(图4中c所示即为导风叶片中轴线)的一侧,所有所述通孔51均相互正对设置;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还包括穿设于所有所述通孔51内的联动杆6,所述联动杆6在位于每个所述通孔51的位置均设置有联动孔61,每个所述通孔51内均设置有穿过所述联动孔61的固定柱19;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固定框4侧壁固定设置有旋钮控制盒7,所述联动杆6的一端为动力端,所述动力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框4并伸入所述旋钮控制盒7内部;所述联动杆6的动力端的下表面设置有凸齿;所述旋钮控制盒7内设置有与所述凸齿齿合的传动齿轮18,所述传动齿轮18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18同轴的蜗杆17,所述蜗杆1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旋钮控制盒7的前壁和后壁转动连接;所述旋钮控制盒7内设置有与所述蜗杆17螺纹配合的蜗轮14,蜗轮14上固定设置有与蜗轮14同轴的传动轴10,所述传动轴10的上端通过第一轴承15与所述旋钮控制盒7的上壁71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10的下端通过第二轴承16与所述旋钮控制盒7的下壁72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旋钮8,所述旋钮8位于所述上壁71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为了对调整好导风风向的导风叶片5进行锁止,所述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还包括锁止所述旋钮8转动的锁止机构。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更为优选的锁止机构的具体结构,具有结构简洁、锁止效果稳定可靠、使用方便的优点。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固定块13、第二销轴12、卡止件11和定位齿轮9,所述固定块13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壁7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销轴12设置于所述固定块13的上端,所述卡止件11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可卡设于所述定位齿轮9的齿缝间的卡接端,所述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二销轴12与所述固定块13转动连接,所述定位齿轮9固定设置于所述旋钮8的上表面,所述定位齿轮9与所述传动轴10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卡接端卡止定位齿轮9的可靠性,所述卡接端为与所述定位齿轮9的齿缝形状相适配的尖劈状。为了方便本实施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顺利安装在空调外机的出风口,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框2分别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有抱持箍20,两个所述抱持箍20相互配合将所述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卡设固定在空调外机1上。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导风叶片5的使用寿命,所述导风叶片5由PVC材料或铝合金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导风效果,所述导风叶片5为弧形,所述导风叶片5的宽度为8~13cm。相邻导风叶片5之间的间距为8~12cm。本实施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具体使用时:先将一侧的抱持箍20与一侧第一固定框2固定连接,并将该侧的抱持箍20卡在空调外机1外壁上(见图1)。然后调整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的导风叶片5位于空调外机1出风口正前方。将另一侧的抱持箍20卡空调外机1另一个相对的外壁上,然后将该另一侧的抱持箍20紧固固定在该侧的第一固定框2上。抱持箍20紧固完毕后,本实施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即通过两侧的抱持箍20抱持固定在空调外机上,继而完成本实施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安装。通过旋钮8的顺拟时针旋转,控制传动轴10转动,传动轴10带动蜗轮14转动,蜗轮14带动传动齿轮18转动,传动齿轮18驱动联动杆6左右移动,进而驱动导风叶片5转动,调整导风风向。待导风风向调整至合适位置后,翻动卡止件11,使得卡止件11的卡接端卡设于定位齿轮9的齿缝间,即完成导风风向的锁止固定。本实用新型还对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进行了导风效果和节能能力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具体如下:1、实验对象样本某品牌同规格型号同款空调4台,功率5000W(2匹),普通家用分体空调。经测试,4台空调同等条件下运行正常,性能参数一致。2、实验平台/环境空调内机工作环境温度:25℃,空调外机工作环境温度:29℃,目标设定降温温度:21℃。3、实验方法条件采用4台空调分别建立以下4个模拟环境,4个模拟环境的空调内机均处于相同的工作环境并保持不变,对比前述实施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处于不同条件下的导风效果及节能能力。模拟环境1(记为A-1组):空调外机工作环境全开放,通风良好,并且安装前述实施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运行24小时,并间隔时间记录空调外机的工作环境温度和电量消耗(模拟安装本实施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的空调外机外墙外挂式工作环境);模拟环境2(记为A-2组):空调外机工作环境全开放,通风良好,并且不安装前述实施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运行24小时,并间隔时间记录空调外机的工作环境温度和电量消耗(模拟不安装本实施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的空调外机外墙外挂式工作环境);模拟环境3(记为B-1组):空调外机置于半封闭工作环境中,半封闭工作环境的五面封闭,一面敞开,并且安装前述实施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运行24小时,并间隔时间记录空调外机的工作环境温度和电量消耗(模拟安装本实施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的阳台工作环境);模拟环境4(记为B-2组):空调外机置于半封闭工作环境中,半封闭工作环境的五面封闭,一面敞开,并且不安装前述实施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运行24小时,并间隔时间记录空调外机的工作环境温度和电量消耗(模拟不安装本实施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的阳台工作环境)。4、实验结果4个模拟环境的监测记录结果如下表1和表2所示,表1为各模拟环境下不同时间点监测的累积能耗数据(单位:千瓦时),表2为各模拟环境下不同时间点监测的空调外机工作环境温度(单位:℃)。表1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A-10.831.524.228.9414.2128.27A-20.841.614.188.6914.7429.33B-10.821.724.829.4419.2137.29B-20.911.966.512.224.644.51表2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A-132.333.234.335.235.836.2A-231.533.534.134.634.335.9B-134.237.337.139.238.838.5B-235.141.240.441.743.744.1分析表1和表2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对于直接悬挂在开放环境中的空调外机,所起到的节能和控制外机工作环境温度的效果有限。分析其原因,乃是开放环境中,通风顺畅,外机工作环境与外界的对流循环顺利,因此即使不加置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依然有很好的对流效果。还可分析得知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对于处于半开放空间中空调外机,在外机工作环境控温以及空调节能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对比可知节能效果可达5%以上。分析其原因,半封闭环境中的空调外机工作环境通风对流不畅,热气长时间集聚,导致空调外机工作环境温度显著高于外界环境,较高的工作环境进而导致了能耗的进一步增加。而可控空调外机导风装置的加置,在空调外机工作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构建了稳定的气体对流循环系统,及时将热气散出,保持了空调外机处于较低的工作环境温度,进而降低能耗,起到了节能效果。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