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机壳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1987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机壳及空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机壳及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机的出风口及风道结构如图1所示,风道主要包括两部分:上半部分由蜗舌条和面板框组成,下半部分则由空调骨架构成。这该结构的空调风道被划分成两部分,两部分需要通过复杂的卡扣装配来保证风道整体配合的准确性,而实际生产制造的面板框、蜗舌条和骨架由于自身存在结构变形误差等弊端,往往使得空调风道出现局部凸出、连接错位、装配缝隙等问题,进而会对空调的风量、风速等工作参数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机壳及空调,其风道的框架部分由骨架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风道整体的完整性,降低风道部件装配变形等所产生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机壳,包括面板框、骨架,空调机壳内形成有风道和风机容置腔,面板框上形成有与风道相对应的出风口,骨架上形成有风道出口框架,风道出口框架的边缘与出风口的边缘周向接合。

进一步的,风道出口框架具有:第一壁面,第一壁面位于骨架的背部、风道的下部,且沿风道的方向延伸成型;第二壁面,第二壁面位于风道的 两侧,且形成有远离第一壁面的端部;连接板,连接板位于风道的上部,且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壁面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壁面具有:第一边沿,位于靠近第一壁面的一侧,且与第一壁面的边缘相接合;第二边沿,位于靠近风机容置腔的一侧,且第二边沿上形成有风机轴槽;第三边沿,位于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且与第二边沿相交,第二边沿和第三边沿相交处为端部的成形位置。

进一步的,连接板连接至第二壁面的内侧面上,且平行于第二边沿。

进一步的,出风口处的面板框具有朝向风道延伸成型的上板面、下板面和侧板面,其中,上板面与连接板相接合,下板面与第一壁面相接合,侧板面与第二壁面相接合。

进一步的,上板面与连接板、下板面与第一壁面、侧板面与第二壁面平滑过渡接合。

进一步的,空调机壳还包括蜗舌条,蜗舌条设置于连接板上且位于靠近风道位置处。

进一步的,蜗舌条和连接板的其中一个设置有卡块,另一个设置有卡槽,蜗舌条通过卡块和卡槽的卡持配合与连接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空调主体和该空调机壳。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空调机壳中的风道改变了常规风道的上下部分体式结构,由空调骨架一体化围设而成,避免出现局部凸出、连接错位、装配缝隙等问题,提高了流经风道的气流的流畅性,提高了空调整体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出风口和风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出风口和风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面板框;101、上板面;102、下板面;103、侧板面;

2、骨架;

301、第一壁面;302、第二壁面;303、连接板;

401、第一边沿;402、第二边沿;403、第三边沿;

5、蜗舌条;6、贯流风机;7、风机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给出优选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的是,在全部的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和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机壳,包括面板框1、骨架2,空调机壳内形成有风道和风机容置腔,其中,风机容置腔用于安装贯流风机6等部件,风道用于引导气流流经贯流风扇进行换热后再从出风口吹入室内中,面板框1上形成有与风道相对应的出风口,为了减少风道整体的缝隙数量、提高风道的平滑度,在空调骨架2上形成有风道出口框架,具体的,风道出口框架是指风机容置腔至出风口之间的风道部分,实施例中,出风口呈矩形,骨架2上形成的风道出口框架也为与出风口相适应的矩形形状,风道出口框架的边缘与出风口的边缘周向接合,本实用新型空调接口中的风道结构在装配过程中仅需考虑面板框1上的出风口与风道出口框架在周向边缘接合的密闭性,由骨架2一体成型的风道的曲线整体平滑流畅,减少了部件结构变形对出风口和风道装配的影响。

具体的,如图3所示的空调骨架2,在骨架2上形成的风道出口框架具体包括:

第一壁面301,第一壁面301位于骨架2的背部、风道的下部,且沿风道的方向延伸成型;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壁面301呈弧形形状,且与风机容置腔平滑过渡连接,从而可以与贯流风机6吹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相适应;

第二壁面302,第二壁面302位于风道的两侧,且形成有远离第一壁面301的端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风道两侧的第二壁面302近似扇形,可以在风道侧面部分对气流起到阻挡作用,保证空气能够沿风道的成型方向流动;

连接板303,连接板303位于风道的上部,且连接板30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壁面302的端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连接板303主要是用于替代常规风道结构中上半部分的面板框1结构,连接板303与第一壁面301、第二壁面302一体成型构成风道出口框架,使风道的出口部分在其周向为一体连接结构,从而减少风道出口部分出现局部凸出、连接错位等问题的出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由于连接板303结构替代了常规空调中风道部分的面板框1结构,为了与风道的口径和尺寸相适应以及骨架2各部分的固定连接,第二壁面302的具体结构包括:第一边沿401,位于靠近第一壁面301的一侧,且与第一壁面301的边缘相接合;具体的,由于第一壁面301呈弧形形状,因此第一边沿401也为与所述第一壁面301相匹配的弧形曲线;第二边沿402,位于靠近风机容置腔的一侧,且第二边沿402上形成有风机轴槽7,风机轴槽7用于安装贯流风机6;第三边沿403,位于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且与第二边沿402相交,第二边沿402和第三边沿 403相交处为端部的成形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板303的两端连接至第二壁面302的内侧面上,且平行于第二边沿402;连接板303与第二壁面302的内侧面连接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连接在第二边缘或第三边沿403上导致第二壁面302局部凸出,简化了空调机壳的内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出风口处的面板框1具有朝向风道延伸成型的上板面101、下板面102和侧板面103,其中,上板面101与连接板303相接合,下板面102与第一壁面301相接合,侧板面103与第二壁面302相接合,并且上板面101与连接板303、下板面102与第一壁面301、侧板面103与第二壁面302平滑过渡接合,使风道出口框架各部分的外边缘与出风口处的面板框1的各部分的边缘一一对应结合,保证了风道与出风口连接的平滑性,减少气流在空调内部流动过程中各部件配合过渡连接所产生的风阻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空调机壳还包括蜗舌条5,蜗舌条5固定于连接板303的内侧靠近风道位置处,用于降低风机工作过程中的噪音。

具体的,蜗舌条5和连接板303的连接方式为:两者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卡块,另一个设置有卡槽,卡块与卡槽卡持配合,蜗舌条5通过卡块和卡槽与连接板303可拆卸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对卡块和卡槽的具体设置位置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空调主体和该空调机壳,空调主体的其它部分由于不涉及本案的创新点,因此本案不作赘述。

综上所述,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