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轮热交换器的缠绕密封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1592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轮热交换器的缠绕密封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轮热交换器,特别涉及一种转轮热交换器的缠绕密封支撑结构,属于热交换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转轮热交换器技术已在船舶、医疗、公共设施建设和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自然地,人们开始对转轮的各项技术指标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尤以减少漏气量、提高换热效率为关键。

通过在轮芯的外圈增加一道缠绕密封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漏气量。然而在某些场合下,转轮外壳与轮芯之间的间距较小(例如需求某种超薄转轮),毛刷无法固定在外壳上。彼时,只能将毛刷或缠绕密封皮带安装到轮芯外圆上。若使用毛刷密封,则无法满足较高的换热效率;若采用缠绕密封,则在转轮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因皮带脱离工作面导致密封失效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增加一道缠绕密封支撑结构,确保皮带在运行过程中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轮热交换器的缠绕密封支撑结构,转轮热交换器至少包括轮芯和外壳,外壳具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上开设第一通风孔,第二侧板开设第二通风孔;缠绕密封支撑结构带有一个包覆于轮芯外缘的柔性缠绕密封圈,柔性缠绕密封圈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边缘柔性贴合于第一侧板的内表面,第二边缘柔性贴合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轮芯为圆盘状。

进一步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平行。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距离大于轮芯的厚度。

进一步地,第一通风孔为圆形。第一通风孔的边缘包覆有第一保护圈。第一保护圈的横截面为U型,第一保护圈用于限制第一边缘的滑移。

进一步地,第二通风孔为圆形。第二通风孔的边缘包覆有第二保护圈。第二保护圈的横截面为U型,第二保护圈用于限制第二边缘的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种缠绕密封的支撑结构,成本较低、美观实用,有助于增强密封性能、提高换热效率,尤其适宜内部空间狭小的转轮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轮热交换器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标记说明:1-转轮热交换器轮芯、2-钣金外壳、3-柔性缠绕密封圈、4-U型橡胶条、5-转轮马达、6-皮带盘、7-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图1所示是一个转轮热交换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其缠绕密封支撑结构,转轮热交换器包括圆盘状的转轮热交换器轮芯1和钣金外壳2,钣金外壳2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距离大于转轮热交换器轮芯1的厚度。第一侧板上开设第一通风孔,第二侧板开设第二通风孔,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均为圆形,两个通风孔的边缘均包覆有U形橡胶条4作为保护圈,此保护圈的横截面为U型,保护圈卡住钣金外壳2通风孔的外圆面。

缠绕密封支撑结构带有一个包覆于转轮热交换器轮芯1外缘的柔性缠绕密封圈3,柔性缠绕密封圈3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边缘柔性贴合于第一侧板的内表面,第二边缘柔性贴合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保证柔性缠绕密封圈3与钣金外壳2内层柔性接触。皮带7连接皮带盘6和转轮热交换器轮芯1。

上述缠绕密封支撑结构的工作原理:转轮热交换器轮芯1在转轮马达5的驱动下,经由皮带盘6、皮带7按一定的速度旋转,柔性缠绕密封圈3的柔性边缘(与钣金外壳2接触端)在运行过程中,会逐步向钣金外壳3的通风孔中心移动,当其运动到U型橡胶条4的位置时,便会停止继续向内滑移,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