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分离式高效除湿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874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和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双通道分离式高效除湿新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除湿新风机组来说,一般都是将室外新风处理后送入室内,而室内的排风则是有专门的排风风管或者排风扇排出。但是在夏季,室内空气温度相对室外环境较低,同样,在冬季,室内环境温度较室外环境温度高,故室内空气直接通过排风管或排风扇排掉,必然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有学者提出采用一个排风通道将室内排风进行热回收,那么对于室内机来说就必然要存在两个通道,一个是送风通道,一个是排风通道。如果将这两个通道做成一个整体,则对于整个室内机来说,体积较大,且排风通道相对送风通道空间更为宽松,为了做成一体,必然造成机组体积较大,安装不变。此外如送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做成一体,则厨房卫生间的需单独排风,否则会有在通道内造成交叉污染的隐患。

亟需一种双通道分离式高效除湿新风机的出现,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顾此失彼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通道分离式高效除湿新风机,将排风通道和送风通道做成两个独立的通道,且两者之间通过冷媒管来连接,不仅体积小,安装更为方便,同时将两个通道独立之后,可以将厨房间和卫生间的排风也可以通过该排风通道排出,不会造成交叉污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通道分离式高效除湿新风机,包括:

室外风的送风通道、室内风的排风通道和室外机;

在所述送风通道处,沿风向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兼具冷凝和蒸发功能的第一换热器、再热冷凝器、送风机;

在所述室外机内设有压缩机和室外冷凝器;

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再热冷凝器均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室外冷凝器连接;

所述送风通道和所述排风通道为两个独立的通道,并通过冷媒管进行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排风通道处,沿风向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兼具冷凝和蒸发功能的第二换热器、排风机;

在制冷工况下,所述第一换热器作蒸发器使用,所述第二换热器作冷凝器使用,所述室外冷凝器作辅助冷凝器使用,所述再热冷凝器和所述室外冷凝器均开启;在所述送风通道中,室外风流经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后被冷却除湿,后流经所述再热冷凝器被加热后送入室内;在所述排风通道中,室内风流经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所述第二换热器后升温并排出室内;其中,所述室外冷凝器对所述第二换热器进行辅助冷凝;

在制热工况下,所述第一换热器作冷凝器使用,所述第二换热器作蒸发器使用,所述再热冷凝器和所述室外冷凝器均关闭;在所述送风通道中,室外风流经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后升温并被送入室内;在所述排风通道中,室内风流经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所述第二换热器后降温并排出室内。

优选地,所述送风通道处进一步设置一湿膜加湿模块,其在制冷工况下关闭,在制热工况下开启;

在制热工况下,室外风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后,再流经所述湿膜加湿模块被加湿后送入室内。

优选地,所述室外冷凝器连接一用于控制其通路打开和关闭的第一电磁阀;

在制冷工况下,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所述室外冷凝器的通路打开;

在制热工况下,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所述室外冷凝器的通路关闭。

优选地,所述再热冷凝器连接一用于控制其通路打开和关闭的第二电磁阀;

在制冷工况下,所述第二电磁阀开启,所述再热冷凝器的通路打开;

在制热工况下,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所述再热冷凝器的通路关闭。

优选地,所述再热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一单向阀,用于控制制冷剂从所述再热冷凝器的输入端流向输出端。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冷媒管上设置有主电子膨胀阀;

所述主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室外冷凝器之间的所述冷媒管上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

所述主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再热冷凝器之间的所述冷媒管上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

所述主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所述冷媒管上设置有第三电子膨胀阀;

在制冷工况下,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全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启并通过其开启的大小程度控制所述再热冷凝器的再热量大小,所述主电子膨胀阀开启并通过其开启的大小程度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过热度,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启并通过其开启的大小程度控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过冷度;

在制热工况下,所述主电子膨胀阀全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关闭,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启并通过其开启的大小程度控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吸气过热度。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优选地,所述排风通道为室内的总排风通道,用于将室内风排出。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通道分离式高效除湿新风机,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将室外风的送风通道和室内风的排风通道设置成两个独立的通道,且两者之间通过冷媒管进行连接,而室外机作为主机则是另一个独立的整体。这样不仅使得整个除湿新风机的体积变小,且安装更为方便;同时将两个通道独立之后,甚至是卫生间、厨房的排风都可以通过该排风通道排出,不会造成交叉污染。

2、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该除湿新风机实现对室内排风的热回收,在夏季制冷模式使用过程中,室外新风在送风通道内,通过作为蒸发器使用的第一换热器冷却除湿,达到所需要的含湿量值,然后通过再热冷凝器被加热至送风温度;室内排风在排风通道内,通过作为冷凝器使用的第二换热器(此处第二换热器作为主冷凝器使用)并带走冷凝热,空气温度升高,排出室内,其中,高温制冷剂吸收室内排出的低温空气的能量,得以冷凝,由于室内排风温度较室外温度低,故降低了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从而降低了机组的耗电功率,使得能效比提高。

在冬季制热模式使用过程中,室外机风机关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功能作互换,此模式下,第一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第二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室外新风在送风管道内,通过作为冷凝器使用的第一换热器,吸收冷凝热后,温度升高,送入室内;室内排风在排风通道内通过作为蒸发器使用的第二换热器,温度降低,排出室内,而低温制冷剂吸收室内排风空气的热量,得以蒸发,由于室内排风温度较室外温度高,故提高了制热系统的蒸发压力,提高了机组的制热量,降低了机组的耗电功率并避免了机组结霜的风险。从而,可充分利用室内排风的能量,节约能源。

3、本实用新型在制热工况下,室外风经第一换热器升温后再经过湿膜加湿模块,使空气湿度提升后,进一步满足室内的湿度要求。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电磁阀有效地控制室外冷凝器的打开和关闭;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二电磁阀有效地控制再热冷凝器的打开和关闭。

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单向阀有效地控制制冷剂在再热冷凝器的流向,避免再热冷凝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时导致制冷剂发生回流,进而影响再热冷凝器再次使用效果。

6、本实用新型中,在制冷工况时,再热冷凝器的再热量大小由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来控制;第二换热器的过冷度由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启的大小程度控制;第一换热器的过热度由主电子膨胀阀开启的大小程度控制,使得对整个除湿新风机组起到灵活便捷的控制作用。

7、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电子膨胀阀开启并通过其开启的大小程度控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吸气过热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双通道分离式高效除湿新风机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通道分离式高效除湿新风机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A、送风通道;B、排风通道;C、室外机;1、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室外冷凝器;4、第二换热器;5、再热冷凝器;6、湿膜加湿模块;7、主电子膨胀阀;8、第一电子膨胀阀;9、第二电子膨胀阀;10、第三电子膨胀阀;11、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单向阀;14、送风机;15、排风机;16、四通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实用新型双通道分离式高效除湿新风机的实施例一中,参照图1,除湿新风机组包括:室外风的送风通道A、室内风的排风通道B和室外机C。其中,送风通道A用于送入室外新风,排风通道B用于排出室内风。在送风通道A处,沿风向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兼具冷凝和蒸发功能的第一换热器2、再热冷凝器5和用于将室外新风送入室内的送风机14。在室外机C内设置有压缩机1和室外冷凝器3,且设置在送风通道A内的第一换热器2和再热冷凝器5均与压缩机1和室外冷凝器3连接。

在实际安装时,将送风通道A和排风通道B设置成为两个独立的通道,并通过冷媒管(各器件之间的连接管道)进行连接即可,而室外机C作为主机则是另一个独立的整体。这样不仅使得整个除湿新风机的体积变得较小,且安装更为方便,同时将两个通道独立之后,排风通道B为室内的总排风通道,可以将卫生间、厨房的排风都可以通过该排风通道排出,不会造成交叉污染,且热回收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参看图1所示,进一步的在排风通道B处,沿风向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兼具冷凝和蒸发功能的第二换热器4和用于将室内风排出室外的排风机15;第二换热器4进一步与室外冷凝器3和压缩机1连接。

在制冷工况下,第一换热器2作蒸发器使用,第二换热器4作冷凝器使用,以及室外冷凝器3作辅助冷凝器使用,再热冷凝器5和室外冷凝器3均开启;这样在送风通道A中,室外风流经作为蒸发器使用的第一换热器2后被冷却除湿,后流经再热冷凝器5被加热后送入室内;在排风通道B中,室内风流经作为冷凝器使用的第二换热器4后升温并排出室内;其中,室外冷凝器3对第二换热器4进行辅助冷凝。其中,高温制冷剂吸收室内排出的低温空气的能量,得以冷凝,由于室内排风温度较室外温度低,有效地降低了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从而降低了机组的耗电功率。

在制热工况下,第一换热器2作冷凝器使用,第二换热器4作蒸发器使用,再热冷凝器5和室外冷凝器3均关闭;在送风通道A中,室外风流经作为冷凝器使用的第一换热器2后升温并被送入室内;在排风通道B中,室内风流经作为蒸发器使用的第二换热器4后降温并排出室内。其中,低温制冷剂吸收室内排风空气的热量,得以蒸发,由于室内排风温度较室外温度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制热系统的蒸发压力,提高了机组的制热量,降低了机组的耗电功率并避免了机组结霜的风险,进而实现对室内排风的热回收,使得能效比提高。

其中应说明的是,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输入压缩机1,由压缩机1对其进行压缩后,经四通换向阀16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输出,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其中,应说明的是,四通换向阀16设置在室外机C内,且通过冷媒管与各器件进行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优选地,在送风通道A处设置一湿膜加湿模块3,该湿膜加湿模块3在制冷工况下关闭,在制热工况下开启。在制热工况下,室外风流经第一换热器2(作冷凝器使用)后,再流经湿膜加湿模块3,使空气湿度提升后,进一步满足室内的湿度要求,最后由送风机14送入室内。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优选地,在室外冷凝器3连接一用于控制其通路打开和关闭的第一电磁阀11。在制冷工况下,第一电磁阀11处于开启状态,这样室外冷凝器3的通路打开,并进行工作;而在制热工况下,第一电磁阀11处于关闭,将再热冷凝器5的通路关闭,并停止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操作的灵活性。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优选地,在再热冷凝器5连接一用于控制其通路打开和关闭的第二电磁阀12。在制冷工况下,第二电磁阀12处于开启状态,这样再热冷凝器5的通路打开,再热冷凝器5进行工作;而在制热工况下,第二电磁阀12处于关闭,将再热冷凝器5的通路关闭,再热冷凝器5停止工作。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优选地,在再热冷凝器5的输出端连接一单向阀8,通过设置的单向阀8可以有效地控制制冷剂从再热冷凝器5的输入端流向输出端,避免再热冷凝器5在停止工作的状态下,制冷剂发生回流,影响再热冷凝器5再次使用时的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优选地,在第一换热器2的一端冷媒管(即第一换热器2与室外冷凝器3和第二换热器4,以及再热冷凝器5连接的冷媒管)上设置有主电子膨胀阀7,且在主电子膨胀阀7与室外冷凝器3之间的冷媒管上设置第一电子膨胀阀8,同时在主电子膨胀阀7与再热冷凝器5之间的冷媒管上设置有第二电子膨胀阀9,进一步的在主电子膨胀阀7与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冷媒管上设置有第三电子膨胀阀10。这样在制冷工况下,将第一电子膨胀阀8全部打开,将第二电子膨胀阀9开启并通过其开启的大小程度控制再热冷凝器5的再热量大小,此时,主电子膨胀阀7开启并通过其开启的大小程度控制第一换热器的过热度,而第三电子膨胀阀10开启并通过其开启的大小程度控制第二换热器4的过冷度。而在制热工况下,将主电子膨胀阀7全开,且将第一电子膨胀阀8和第二电子膨胀阀9均关闭,第三电子膨胀阀10开启并通过其开启的大小程度控制第二换热器4的吸气过热度。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