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192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如何增加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始终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常见的几种方式有加大冷媒流速和流量、提高室外风机的转速、增加压缩机的压缩效率以及扩大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其中,对于扩大换热面积这一方式,受限于室外机整机的外形体积以及轴流风机的安装结构,现有的室外机并无太多可以增加换热片以扩大换热面积的空间,限制了空调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背侧具有进风口的机壳,机壳内设置有换热器、沿横向排布的多个贯流风机,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一换热部设于机壳内部的背侧;第二换热部,第二换热部设于相邻的两个贯流风机之间。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贯流风机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置第二换热部的第一空间。

进一步的,第二换热部为板式换热器。

进一步的,第二换热部具有贯穿其两侧面、供两侧气流流动的换热风道。

进一步的,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部,第三换热部设于机壳的侧壁与邻近侧壁的贯流风机之间。

进一步的,机壳的侧壁与邻近侧壁的贯流风机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置第三换热部的第二空间。

进一步的,第三换热部为板式换热器。

进一步的,第三换热部具有贯穿其连侧面、供两侧气流流动的换热风道。

进一步的,换热风道为包括均匀排布的多个孔道结构。

进一步的,机壳的侧壁开设有辅助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室外机换热器结构的基础上,将单一的轴流风扇改为多个并排设置的贯流风扇,并在贯流风扇之间增设了多个换热部件,使风扇在引导气流从室外机背面向正面流动时,气流也能够在增设的换热部件处对冷媒进行换热,极大的增加了室外机整机的通风换热面积,提高了其换热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实用新型”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实用新型,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构思。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结构、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室外机的机壳1部分仍沿用现有的结构设计,在机壳1的正面开设有出风口,机壳1的背面开设有进风口,以使气流能够经由该进风口从室外环境流入室外机的内部,同时,室内机内部的背侧设置有换热器,外界气流在流入室外机内部的过程中,会经过换热器,将空调运行制冷模式所吸收的室内热量带走,进而可以起到换热降温、维持冷媒循环的作用。为了增加室外机的换热面积,本实用新型将常规室外机所采用的轴流风扇替换为多个贯流风机2,同样可以起到带动室外机内部气流流动、加快换热的效果,实施例中,室外机中设有多个贯流风机2,并沿水平方向依次横向排布,换热器结构具体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一换热部设于机壳1内部的背侧,邻近室外机的进风口;以及第二换热部3,第二换热部3设于相邻的两个贯流风机2之间,从而可以使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3均处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气流路径上,进而在贯流风机2运转时,带动气流分别与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3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以使空调冷媒的整体换热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图示的实施例中,室外机中共设置有4个贯流风机2,贯流风机2与第二换热部3相配合,可以将室外机相应的划分为4个换热区域,同时,结合贯流风机2自身均匀成型的扇叶结构特点,可以在换热器的纵向方向上进行等量的排风换热,使流经换热器各部位的冷媒的放热量相近,降低由于温度不均所导致的冷媒扰动等问题的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室外机中所设置的贯流风扇的数量以及尺寸类型可根据具体的室外机型号确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贯流风机2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第二换热部3的第一空间,考虑到相邻的贯流风机2是在横向方向排布,因此第一空间的宽度需要与第二换热部3的宽度相适配,以避免贯流风机2转动过程中,与第二换热部3相互接触磨损等问题的出现。

优选的,为了提高室外机的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换热部3采用板式换热器,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3相互垂直设置,板式换热器的外轮廓尺寸与室外机相适配。同时,为了降低室外机震动导致第二换热部3错位脱离等问题,在室外机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卡槽,第二换热部3卡持固定于对应位置的卡槽中,第二换热部3还可以通过螺接等方式与室外机相对固定,本实用新型对安装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气流在室内机内部的流通路径,降低第二换热部3对气流的阻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换热部3具有贯穿其两侧面、供两侧气流流动的换热风道,具体的换热风道为包括均匀排布的多个孔道结构,以使不同换热区域内的气流能够经由孔道结构相对流动,加快气流所吸收的热量的传递过程,同时也可以均衡不同换热区域的温度,使夹设于相邻换热区域之间的第二换热部3与气流能够持续稳定的进行热量交换。

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部4,第三换热部4设于机壳1的侧壁5与邻近侧壁5的贯流风机2之间,相比于现有室外机中仅在背侧设置换热器的结构样式,第三换热部4与第二换热部3相配合,在贯流风机2的外围形成U形的排布形状,可以充分的与贯流风机2运转所产生的气流进行换热,从而进一步的增加室外机的换热面积。

机壳1的侧壁5与邻近侧壁5的贯流风机2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容置第三换热部4的第二空间;考虑到相邻的贯流风机2是在横向方向排布,因此第二空间的宽度需要与第三换热部4的宽度相适配,以避免贯流风机2转动过程中,与第三换热部4相互接触磨损等问题的出现。

实施例中,第三换热部4为板式换热器,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4相互垂直设置,板式换热器的外轮廓尺寸与室外机相适配。同时,为了降低室外机震动导致第三换热部4错位脱离等问题,在室外机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卡槽,第三换热部4卡持固定于对应位置的卡槽中,第三换热部4还可以通过螺接等方式与室外机相对固定,本实用新型对安装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机壳1的侧壁5还开设有辅助进风口,外界气流可以在贯流风扇的带动下,经由辅助进风口流入室外机的内部,并与处于其流动路径上的第三换热部4内的冷媒进行换热。同时,为了增加气流在室内机内部的流通路径,降低第三换热部4对气流的阻碍影响,与第二换热部3相类似的,本实用新型在第三换热部4上设置有贯穿其两侧面、供两侧气流流动的换热风道,具体的换热风道为包括均匀排布的多个孔道结构,以使不同换热区域内的气流能够经由孔道结构相对流动,加快气流所吸收的热量的传递过程,同时也可以均衡不同换热区域的温度,使夹设于辅助进风口和换热区域之间的第三换热部4与气流能够持续稳定的进行热量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贯流风扇转动能够产生气流从进风口或辅助进风口流向出风口的流路方向,室外机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引导气流流向的内壳体,内壳体具体连通第一换热部的第一引风风道、连通辅助进风口的第二引风风道、连通第二换热部3或第三换热部4的第三引风风道,以及连通室外机出风口的导风风道,引风风道和导风风道的结构根据贯流风扇的形状及设置位置确定。

室外机的其它部件和结构由于不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因此不作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