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炉面板及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0691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的炉面板及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加热工具,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磁炉的炉面板及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能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电磁炉包括能够将高频交变电流转换成交变磁场的线圈以及用于承载锅具或其他加热容器的炉面板,炉面板通常可以安装于线圈上形成封装保护壳体。另外,电磁炉还设有用于测量温度的热敏电阻件,热敏电阻件可以感应加热过程中的加热温度而变化电阻,连接于热敏电阻件的控制电路可以根据其电阻的变化对输出功率进行调节,保证稳定的加热功率输出。

通常地,热敏电阻可以设置在炉面板的下表面上,该位置距离被加热的锅具相对较近,并且安装较为方便,然而,炉面板多采用微晶玻璃制成,其导热性能很差,并且炉面板的厚度也相对较大,因此,通过热敏电阻测量的电阻值与锅具的实际电阻相差较大,可达20度左右,这给电磁炉的功率输出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得锅具的加热温度难以准确地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测温的电磁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的炉面板,该炉面板包括面板本体,其中,该面板本体的上表面贴合安装有片式的测温元件。

优选地,所述测温元件位于所述面板本体的中心区域。

优选地,所述测温元件连接有导线,该导线贴合于所述面板本体的上表面并从所述面板本体的边缘引出。

优选地,所述测温元件为热敏电阻。

优选地,所述热敏电阻为丝网印刷式薄膜电阻。

优选地,所述炉面板包括保护层,该保护层贴合于所述测温元件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为氧化铝涂层。

优选地,所述面板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粘接层。

优选地,所述面板本体为微晶玻璃面板。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磁炉,其中,该电磁炉包括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的电磁炉的炉面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炉面板的面板本体上表面设置的测温元件,可以更为直接地测量被电磁炉加热的容器的温度,消除面板本体的隔热能力对温度测量的影响,特别是由微晶玻璃制成的面板隔热能力很强,因此,测温元件可以测量到更为准确的温度变化,从而可以通过温度控制元件更准确地控制电磁炉的加热温度,避免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温度过低,保证食材以合适的温度加热,提升用户的烹饪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电磁炉的炉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电磁炉的炉面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炉面板 2 测温元件

3 导线 4 保护层

5 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电磁炉水平放置时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炉的炉面板,该炉面板包括面板本体1,其中,该面板本体1的上表面贴合安装有片式的测温元件2。

面板本体1用于封闭电磁炉的电磁线圈,形成为外壳的一部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被加热容器放置在面板本体1上,面板本体1作为承载结构也可以防止电磁线圈与被加热容器直接接触,保护电磁线圈。本实用新型将用于测量被加热容器的实时温度的测温元件2安装于面板本体1的上表面,这消除了面板本体1的隔热作用,特别是面板本体1采用隔热效果比较好的材料时,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测温元件2更靠近被加热的容器,感应测量到更为准确的温度。其中,测温元件2为片式结构,其厚度较小,对面板本体1的外部结构影响较小,在未贴合测温元件2的位置,可以用于其他填充材料贴合到面板本体1上,使得面板本体1的上表面保持平坦。

优选地,所述测温元件2位于所述面板本体1的中心区域。面板本体1的中心区域通常对应于被加热容器的底部中心,被加热容器的底部中心可以充分地吸入电磁能量,在被加热容器的腔体内,其中心处的温度更为均匀且接近平均温度,因此采集面板本体1中心区域的温度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很好地反应被加热容器的加热温度。当然,测温元件2可以有多个,彼此之间可以串联或并联连接,并且可以分布在面板本体1上表面的多个位置,采集多个不同点处的温度并传送到温度监控元件进行综合,计算得到被加热容器的整体温度。

另外,所述测温元件2连接有导线3,该导线3贴合于所述面板本体1的上表面并从所述面板本体1的边缘引出。测温元件2可以为有线的电子元件,并且通过导线3连接于温度控制元件,导线3为直径较小的线材,贴合于面板本体1后向上凸出的尺寸较小,可以在面板本体1上表面覆盖填充材料,使得面板本体1的上表面保持平坦。当然,在电磁炉结构中,导线3也可以穿过面板本体1并连接于面板本体1下部(即电磁炉壳体内部)的温度控制元件,或者,测温元件2可以通过微型的信号转换装置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向电磁炉内部的信号接收装置发送该电信号。

测温元件2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微型的片式的热电耦,优选地,所述测温元件2为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可以为正温度系统热敏电阻,也可以为负温度系统热敏电阻。在使用所述炉面板加热时,所述热敏电阻随着被加热容器的实时温度变化而改变本身的电阻值,从而导致该热敏电阻所在电路(例如,通过导线3连接于温度控制元件形成的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变化,温度控制元件可以根据热敏电阻的特性(温度及电阻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出对应的实时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热敏电阻为丝网印刷式薄膜电阻。所述热敏电阻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法将电阻材料贴合到面板本体1的上表面,该方法形成的薄膜电阻厚度更为均匀,并且可以批量大规模加工制作,提高生产效率。根据采用的电阻材料的特性,可以制定不同的印刷参数,包括厚度、长度或面积等,以得到预定阻值范围的热敏电阻,当然,以上所述的导线3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的方法将导电材料贴合到面板本体1的上表面形成。薄膜电阻连接导线3后,可以使用电阻测量设备测量该薄膜电阻在特定温度下的实际电阻,并在相应的温度控制电路中进行调校,实现对温度更加准确地测量。

此外,如图2所示,所述炉面板包括保护层4,该保护层4贴合于所述测温元件2的上表面。保护层4用于保护测温元件2,例如热敏电阻,避免测温元件2被外部其他物体刮擦,并且也可以避免测温元件2受到油污、水等厨房常见物质的影响。当然,保护层4不仅可以覆盖于测温元件2,也可以覆盖在导线3以及面板本体1的上表面,不仅可以保护导线3及面板本体1,并且也可以使炉面板的上表面形成为平坦表面。

保护层4的材料选择应当均衡耐热性、防水性、防刮擦等,特别是选择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的材料,如果所选择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好,反而会“画蛇添足”,影响测温元件2对温度测量的准确性,违背最初的发明目的。保护层4可以为金属氧化物(MgO、ZnO、NiO)、金属氮化物(AlN、Si3N4、BN)以及SiC陶瓷等,其既具有高导热性,同时也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等,优选地,所述保护层4为氧化铝(A12O3)涂层。氧化铝材料可以形成致密的保护涂层,兼具高强度、防水、绝缘、高导热等性能。

另外,所述面板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粘接层5。粘接层5用于粘接测温元件2和面板本体1,那当然也可以将导线3、保护层4粘接于面板本体1,其目的在于增加测温元件2、导线3、保护层4与面板本体1的结合力,避免测温元件2、导线3或保护层4从面板本体1上脱落。

此外,所述面板本体1为微晶玻璃面板。微晶玻璃材料具有高硬度、耐腐蚀、抗压、抗冲击、不吸水、少沾尘、无辐射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厨房用具的外壳材料,并且其外形美观,作为电磁炉外壳可以提升整体的视觉体验。当然,选择微晶玻璃材料的另一个原因是其隔热性能较好,避免或减少被加热容器吸收电磁能量产生的热量传导到电磁炉的内部,而影响内部各个元件的正常运行,因此,本实用新型将测温元件2设置在微晶玻璃面板的上表面,消除其隔热作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测温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炉,其中,该电磁炉包括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的电磁炉的炉面板。如上所述,电磁炉的炉面板用于形成电磁炉外壳的一部分,并且承载被加热容器,将被加热容器与内部结构如电磁线圈隔离,起到保护作用。电磁炉还包括操作面板,所述炉面板可以与该操作面板一体成型。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