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电磁取暖暖气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2975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电磁取暖暖气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取暖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电磁取暖暖气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取暖设备,通常采用电加热方式,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家用取暖设备。发热核心方式有:电热丝加热、灯管式加热、油灯式加热以及碳晶板加热等多种取暖方式。但是,电热丝加热、灯管式加热、油灯式加热前3种加热方式所需的功率都比较大(约1000W-2500W),最后一种碳晶板功率小(约500W)。但因大功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光、耗能大、温度高、易燃等因素,存在火灾、触电等安全隐患,并伴有电磁辐射,影响人体健康,如果在比较狭小的空间使用时占用空间显得特别麻烦。

由于碳晶板功率小,导致其取暖范围也小,取暖效果因环境的变化而显得很不稳定,不能保持持续高效的取暖,极大限制了碳晶板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发热稳定、使用范围广、功耗低、低电磁辐射的电磁暖气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电磁取暖暖气片,包括暖气片本体,所述暖气片本体包括低电磁碳晶发热板、多槽导热板、蓄热板和绝缘薄片;所述低电磁碳晶发热板为两个;所述多槽导热板为两个,所述两个多槽导热板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相对设置的多槽导热板设置在两低电磁碳晶发热板之间;所述蓄热板设于其中一个低电磁碳晶发热板的外侧;蓄热板与相应的低电磁碳晶发热板之间以及多槽导热板与两低电磁碳晶发热板之间均采用绝缘薄片隔离。所述蓄热板为两个,两低电磁碳晶发热板的外侧各设置一个蓄热板形成双面蓄热低电磁暖气片,两蓄热板与相应的低电磁碳晶发热板之间均采用绝缘薄片隔离。

所述低电磁取暖暖气片还包括热反射板、底板以及多槽导热板;所述底板相对于蓄热板设于暖气片本体的另一侧以减少该侧热量散失,形成单面蓄热低电磁暖气片;所述热反射板设于底板与相应的低电磁碳晶发热板之间以反射热量;所述多槽导热板设于热反射板与相应低电磁碳晶发热板之间以导流热量。

作为优化,所述底板由金属板和酚醛泡沫板压制成型。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暖气片底面,同时导流低电磁碳晶发热板产生的短波磁场并提供良好的隔热性能。

作为优化,所述蓄热板采用蜂窝陶瓷蓄热面板。这样,蓄热板能够蓄积热量并及时做出温度补偿使室内温度有良好的稳定性。

作为优化,所述热反射板材料为铝箔金属薄片。这样,铝箔金属薄片具有良好的热辐射反射作用,有效避免热量散失。

作为优化,所述多槽导热板为0.8mm厚的导热铝型材薄板并均布设置有宽度为2cm的导热槽。这样,导热槽能够提供足够的导热面积,将热量取用最大化,降低电磁碳晶发热板温度,保证良好的热对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是否安装底板和热反射板的不同安装方式能够达到单面蓄热和双面蓄热的效果,采用金属板和酚醛泡沫板压制成型的底板可以有效保护暖气片底面,同时导流低电磁碳晶发热板产生的短波磁场并提供良好的隔热性能,两块低电磁碳晶发热板可以在低功率下产生足够的热量。蓄热板能够让取暖区域的温度保持稳定。解决取暖器使用的安全,提供了舒适节能、热转化效率高并且取暖范围大的取暖器暖气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式1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式2示意图。

其中:1-暖气片本体,101-绝缘薄片,102-低电磁碳晶发热板,103-多槽导热板,1031-导热槽,2-热反射板,3-底板,4-蓄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例1: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低电磁取暖暖气片,包括暖气片本体,所述暖气片本体包括低电磁碳晶发热板102、多槽导热板103、蓄热板4和绝缘薄片101;所述低电磁碳晶发热板102为两个;所述多槽导热板103为两个,所述两个多槽导热板103相对设置,所述两个相对设置的多槽导热板103设置在两低电磁碳晶发热板102之间;所述蓄热板4设于其中一个低电磁碳晶发热板102的外侧;蓄热板4与相应的低电磁碳晶发热板102之间以及多槽导热板103与两低电磁碳晶发热板102之间均采用绝缘薄片101隔离。所述蓄热板4为两个,两低电磁碳晶发热板102的外侧各设置一个蓄热板4形成双面蓄热低电磁暖气片,两蓄热板4与相应的低电磁碳晶发热板102之间均采用绝缘薄片101隔离。

如图2所示:安装使用时,将双面蓄热低电磁暖气片安装在移动式挂架上,让暖气片进行两面蓄热提升室内温度。

具体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低电磁取暖暖气片还包括热反射板2、底板3以及多槽导热板103;所述底板3相对于蓄热板4设于暖气片本体的另一侧以减少该侧热量散失,形成单面蓄热低电磁暖气片;所述热反射板2设于底板3与相应的低电磁碳晶发热板102之间以反射热量;所述多槽导热板103设于热反射板2与相应低电磁碳晶发热板102之间以导流热量。所述底板3由金属板和酚醛泡沫板压制成型。

如图3所示:安装使用时,单面蓄热低电磁暖气片底板一侧靠近贴合墙面安装,从而使低电磁暖气片单面蓄积热量提升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趋于稳定。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蓄热板4采用蜂窝陶瓷蓄热面板;这样,蓄热板4能够蓄积热量并及时做出温度补偿使室内温度有良好的稳定性。所述热反射板2材料为铝箔金属薄片。这样,铝箔金属薄片具有良好的热辐射反射作用,有效避免热量散失。所述多槽导热板103材料为0.8mm厚的导热铝型材薄板并均布设置有宽度为2cm的导热槽1031。这样,导热槽1031能够提供足够的导热面积,将热量取用最大化,降低电磁碳晶发热板温度,保证良好的热对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热传导效率高、功耗低、低电磁辐射、取暖范围更广等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