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520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例如用于汽车行业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作为热交换的主要元件散热器,目的是带走发动机工作时气缸产生的多余的热量,避免发动机气缸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零部件变形、老化、损坏等一系列问题,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部件(如管道、翅片等)和流体流动部件(如主片,水室或集流管等),第一流体从水室的进口流入,经过热交换器芯内流道,由水室的出口流出,根据流道的不同,进口和出口可以布置在同一水室,也可以布置在两端的两个水室上,第二流体在热交换器外通过。第二流体带走第一流体散出的多余的热量,第一流体的流体由于向第二流体散热而变冷,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可设想许多流体关联,不论是液体或者气体。

现有进口和出口布置在同一水室中的热交换器,普遍安装使用隔水片对进口与出口进行隔水处理,然而隔水效果不理想,从而对热交换器的散热性能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汽车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因而对现有的热交换器进行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器,主要解决了现有的热交换器中进口与出口处隔水效果不理想进而影响散热性能的问题,该热交换器结构简单合理,通过上水室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腔体结构,两个腔体结构的连接处呈“V”形结构设置,且连接处与主片接口相互连接,同时利用上水室与主片两者的贴合面的贴合程度进行隔水,大大提高了隔水效果,进而提高热交换器的散热性能,实用简单,成本低廉,隔水效果好,散热性能好,易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有相互配合的上水室、芯体和下水室,所述芯体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水室和下水室,芯体包括有相互配合的主片、扁管、翅片、侧板和支撑杆,上水室和下水室上均设置有与主片相对应的主片接口,主片呈圆角矩形结构设置,主片外侧设置有与上水室或下水室相连接的环形凹槽,主片上设置有直槽口形的扁管接口,扁管接口上钎焊有平行设置的扁管,相邻两扁管间设置有所述的翅片,翅片为波浪形结构设置,上水室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腔体结构,两个腔体结构的连接处呈“V”形结构设置,且连接处与所述主片接口相互连接,腔体结构上设置有水管接口,水管接口分别连接口径相同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下水室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加强结构,下水室和所述上水室内设置有圆角过渡;所述主片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与所述侧板钎焊连接的连接片I,主片上下两端设置有与所述上水室或下水室钎焊连接的连接片II,连接片I和连接片II均设置有至少四片;所述扁管接口呈矩形阵列均匀分布,其数量设置为至少二十六个,且扁管接口的横向截面呈梯形设置,扁管接口内侧设置有倒角结构;所述侧板与支撑杆通过钎焊相互固定连接,侧板的数量设置为两块,支撑杆的数量设置为至少四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该热交换器结构简单合理,通过上水室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腔体结构,两个腔体结构的连接处呈“V”形结构设置,且连接处与主片接口相互连接,同时利用上水室与主片两者的贴合面的贴合程度进行隔水,大大提高了隔水效果,进而提高热交换器的散热性能,实用简单,成本低廉,隔水效果好,散热性能好,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芯体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上水室1的主视图。

图5为图1中上水室1的俯视图。

图6为图4中A-A处的剖面图。

图7为图6中B-B处的剖面图。

图8为图1中下水室3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C处的剖面图。

图10为图2中主片4的主视图。

图11为图2中主片4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0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0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1中D-D处的剖面图。

图15为图11中E-E处的剖面图。

图中1、上水室;2、芯体;3、下水室;4、主片;5、扁管;6、翅片;7、侧板;8、支撑杆;9、主片接口;10、环形凹槽;11、扁管接口;12、腔体结构;13、水管接口;14、进水管;15、出水管;16、加强结构;17、连接片I;18、连接片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15所示,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有相互配合的上水室1、芯体2和下水室3,所述芯体2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水室1和下水室3,芯体2包括有相互配合的主片4、扁管5、翅片6、侧板7和支撑杆8,上水室1和下水室3上均设置有与主片4相对应的主片接口9,主片4呈圆角矩形结构设置,主片4外侧设置有与上水室1或下水室3相连接的环形凹槽10,环形凹槽10与主片接口9相互连接,主片4上设置有直槽口形的扁管接口11,扁管接口11上钎焊有平行设置的扁管5,上水室1与下水室3内的水流通过扁管5相连通,相邻两扁管5间设置有所述的翅片6,翅片6为波浪形结构设置,主片4与翅片6间相距2mm,上水室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腔体结构12,两个腔体结构12的连接处呈“V”形结构设置,且连接处与所述主片接口9相互连接,利用上水室1与主片4两者的贴合面的贴合程度进行隔水,腔体结构12上设置有水管接口13,水管接口13分别连接口径相同的进水管14和出水管15。

所述下水室3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加强结构16,加强结构16保证下水室3的机械强度防止变形,下水室3和所述上水室1内设置有圆角过渡使流入上水室1或下水室3的水流缓和。

所述主片4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与所述侧板7钎焊连接的连接片I 17,连接片I 17与主片4呈40度角设置,主片4上下两端设置有与所述上水室1或下水室3钎焊连接的连接片II 18,连接片II 18与主片4的夹角设置为5度,连接片I 17和连接片II 18均设置有至少四片。

所述扁管接口11呈矩形阵列均匀分布,其数量设置为至少二十六个,且扁管接口11的横向截面呈梯形设置,扁管接口11内侧设置有倒角结构,倒角角度设置为30度。

所述侧板7与支撑杆8通过钎焊相互固定连接,侧板7与支撑杆8起到支撑固定作用,侧板7的数量设置为两块,支撑杆8的数量设置为至少四根。

该热交换器结构简单合理,通过上水室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腔体结构12,两个腔体结构12的连接处呈“V”形结构设置,且连接处与主片接口9相互连接,同时利用上水室1与主片4两者的贴合面的贴合程度进行隔水,大大提高了隔水效果,进而提高热交换器的散热性能,实用简单,成本低廉,隔水效果好,散热性能好,易于推广。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