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9105阅读:1999来源:国知局
贵金属熔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贵金属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贵金属熔炉。



背景技术:

钯、银、铂作为贵金属材料,存在于各种工业废料中,特别是对于目前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其钯、银、铂的矿产资源也将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我国其矿产资源所占世界总量极其低的背景下,特别是钯、铂很多还依赖于进口,因此此类金属的价格也越来越贵,而在不同领域的工业生产中其会产生含有上述金属的废料,而如果将此废料作为一种垃圾扔掉,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将导致水土环境的污染,同时给企业也将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如果将这些废料中的金属进行提取,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是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而在贵金属回收方式中,需要使用熔炉进行火试金的过程,火试金法是指通过熔融、焙烧测定矿物和金属制品中贵金属组分含量的方法,在贵金属物料进行熔炼富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熔炉对其熔炼,传统将贵金属物料放入坩埚中,进熔炉中熔炼,目前的熔炉采用柴油加热使用成本高、作业环境不符合环保要求,安全性能差,热效率较低。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贵金属熔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贵金属熔炉。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贵金属熔炉,包括料壶,所述料壶为一个开口带底的中空腔体,所述料壶内腔的上部为大料腔,下部设有柱状的挤压腔,所述挤压腔与大料腔连通,所述挤压腔的横截面积小于大料腔的横截面积,所述挤压腔的侧壁与设置于料壶顶部的喷射口连通;所述料壶上部的开口处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挤压孔,所述挤压孔的形状与位置均与挤压腔断面相匹配,所述料壶外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料壶顶部开口的一侧设有贯通其侧壁的凹槽,所述顶盖为滑动盖板,所述滑动盖板贯穿凹槽水平滑动,所述挤压孔设置于滑动盖板上,滑动盖板闭合后,挤压孔与挤压腔的位置相匹配。

所述料壶顶部的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凸出部,所述喷射口位于凸出部上。

所述料壶内腔下部主体为实体结构,经由实体结构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圆柱状的挤压腔,所述挤压腔经由喷射通道与喷射口连通,所述喷射通道从挤压腔侧壁横向贯穿料壶内腔下部实体后向上弯折至喷射口。

所述滑动盖板的外侧设有把手。

所述料壶由内到外分别为盛装溶汤的坩埚、成型炉衬以及耐温隔热材料层。

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

所述电磁加热装置为环绕耐温隔热材料层外部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与设置在料壶外的电源、温控器电连接。

所述电磁加热装置为设置在坩埚内部的电阻发热管。

还包括一个炉架,所述炉架主体套装于料壶的下部,炉架底部设有用于将炉架安装在压铸机上的安装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可以实现较高的电热转化率,加热速度快,缩短溶化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加热方式不需要与坩埚接触,减少溶汤的杂质,并且作业环境较为环保;

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阻发热器,应用十分简单,成本也较低,与传统柴油炉相比可节能50%左右,节能环保;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料壶外层设置耐温隔热材料层,具有保温隔热效果,使得外部的炉架不会过热,同时保证溶汤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贵金属熔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贵金属熔炉中料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半剖面立体图。

图中,1炉架,2料壶,21大料腔,22坩埚,23成型炉衬,24耐温隔热材料层,25挤压腔,26喷射通道,3凸出部,31喷射口,4加热装置,41感应线圈,5滑动盖板,51挤压孔,52把手,6凹槽,7安装件,71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3。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贵金属熔炉,包括料壶2,所述料壶2为一个开口带底的中空腔体,所述料壶2内腔的上部为大料腔21,下部设有柱状的挤压腔25,所述挤压腔25与大料腔21连通,所述挤压腔25的横截面积小于大料腔的横截面积,所述挤压腔25的侧壁与设置于料壶2顶部的喷射口31连通;所述料壶2上部的开口处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挤压孔51,所述挤压孔51的形状与位置均与挤压腔25断面相匹配,所述料壶2外设有加热装置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将原料投入大料腔21内,通过电磁加热装置4进行加热溶化,待原料溶化后启动设置在料壶2外的挤压装置,此挤压装置为设置在压铸机上的冲头,冲头下移,到达挤压腔25时,对挤压腔25内部的溶汤进行挤压,溶汤受到挤压通过与挤压腔25侧壁连通的喷射口31射出,作为优选的,所述料壶2顶部的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凸出部3,所述喷射口31位于凸出部3上。

所述料壶2内腔下部主体为实体结构,经由实体结构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圆柱状的挤压腔25,所述挤压腔25经由喷射通道26与喷射口31连通,所述喷射通道26从挤压腔25侧壁横向贯穿料壶2内腔下部实体后向上弯折至喷射口31,将溶汤由喷射口31射出,填充进入设在压铸机上的模具型腔。

所述料壶2顶部开口的一侧设有贯通其侧壁的凹槽6,所述顶盖为滑动盖板5,所述滑动盖板5贯穿凹槽6水平滑动,所述挤压孔51设置于滑动盖板5上,滑动盖板5闭合后,挤压孔51与挤压腔25的位置相匹配,通过在料壶2上部设置滑动盖板5可以有效防止料壶2内腔的溶汤溅出造成环境污染以及造成使用者的危险;作为优选的,所述滑动盖板5的外侧设有把手52,在滑动盖板5一侧的把手52便于使用者对滑动盖板5的开启与关闭。

所述料壶2由内到外分别为盛装溶汤的坩埚22、成型炉衬23以及耐温隔热材料层24,本实施例中坩埚22为铁或石墨等导磁材质制成,使得加热效率高,外部设置耐温隔热材料层24,如耐热棉,具有保温隔热效果,使得外部不会过热,同时保证溶汤的温度。

所述加热装置4为电磁加热装置,通过电磁加热装置与传统柴油炉相比可节能50%左右,节能环保。

实施例一:所述电磁加热装置为环绕耐温隔热材料层24外部的感应线圈41,所述感应线圈41与设置在料壶2外的电源、温控器电连接,本实施例利用磁场耦合,采用非接触方式给坩埚22加热,从而使坩埚22内的金属溶化,可以实现较高的电热转化率,加热速度快,缩短溶化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加热方式不需要与坩埚22接触,减少溶汤的杂质,并且作业环境较为环保,所述通过感应线圈41连接温控器使得加热温度更为精确,有效杜绝因超温造成原料挥发。

实施例二:所述电磁加热装置为设置在坩埚22内部的电阻发热管,本实施例通过在坩埚22内部设置电阻发热器,应用十分简单,成本也较低,与传统柴油炉相比可节能50%左右,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个炉架1,所述炉架1主体套装于料壶2的下部,炉架1底部设有用于将炉架1安装在压铸机上的安装件7,通过安装件7将炉架1安装在压铸机上进行工作;作为优选的,所述安装件7中部设有用于螺栓穿过的螺纹孔71,通过螺栓通过螺纹孔71将安装件7安装在压铸机上,使得炉架稳定,不会造成滑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