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新风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616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壁挂式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分体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大多没有换新风功能。也有部分空调增加换新风功能,主要通过增加独立风道系统,并在风道中增加风扇及风机驱动吸风。现有换新风空调器存在如下缺陷:

1、材料成本高。新增加了风扇及风机成本;风扇及风机需额外占用空间,无形中增大室内机箱体体积,增加了结构材料成本和包装成本。

2、增加能耗。换新风系统独立运行,电机能耗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换新风空调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蒸发器和风机,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与室外相连通的新风风道,依靠所述风机旋转产生的负压将室外新鲜空气通过新风风道吸入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风道具有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外侧的出风段,在所述出风段的侧壁上开设有邻近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用于安装滤网的凹槽,所述滤网的厚度与所述凹槽的深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上设有与所述滤网相匹配的导轨,所述滤网可拆卸的位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与蒸发器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固定在所述出风段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可控制所述新风风道开闭的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风道内铰接有可关闭所述新风风道的进风盖,当需要换新风时,提高空调器的循环风量来增加负压,在新风风道内的负压大于进风盖的重力时,外界的新鲜空气通过所述新风风道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风道具有水平设置的进风段,在所述进风段设有向下延伸的圆形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下端为进风口,所述进风盖位于所述进风段内、并覆盖在所述进风管的上端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段具有密封固定设置的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向内延伸的铰接板,所述进风盖上设有与所述铰接板进行铰接的铰接杆。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口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风道还具有竖直设置的扁平状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宽度大于下端宽度,所述本体的上端折弯延伸形成出风段,所述本体的下端折弯延伸形成进风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新风空调器,通过设置与室外相连通的新风风道,使得外界的新鲜空气可以通过新风风道进入室内;设置依靠所述风机旋转产生的负压将室外新鲜空气通过新风风道引入室内,这样在新风风道内可以不设置风扇及风机驱动部件,使得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以及运行功耗,增加成本优势,有利于箱体体积的减小,降低材料成本和包装成本,减少占用的室内空间。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换新风空调器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新风风道1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换新风空调器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新风风道1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装配后下部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新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进风盖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内”、 “外”、 “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阅图1-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换新风空调器的第一个实施例,换新风空调器包括壳体10、位于壳体10内的蒸发器20,在蒸发器20的内侧设有风机,在壳体10内还设有与室外相连通的新风风道1,使得外界的新鲜空气可以通过新风风道1进入室内;依靠风机旋转产生的负压将室外新鲜空气通过新风风道1吸入室内,这样在新风风道1内可以不设置风扇及风机驱动部件,使得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以及运行功耗,增加成本优势,有利于箱体体积的减小,降低材料成本和包装成本,减少占用的室内空间。

本实施例中,新风风道1具有设置在蒸发器20外侧的出风段11,在出风段11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12,出风口12开设在与蒸发器20邻近的侧壁上,也就是出风口12邻接蒸发器20,或者说是出风口12贴近蒸发器20;在空调器的风机启动后,蒸发器2的外侧为负压区,使得室内空气流经蒸发器20进行热交换。通过将新风风道的出风口12设置在蒸发器20的外侧,也就是设置在负压区,有利于通过负压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并通过设置出风口邻接蒸发器20,有利于将负压传递到新风风道1内,有利于新风风道1的畅通;以及将通过新风风道1进入的新鲜空气,流经蒸发器20换热后在吹入室内,增加出风后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在出风口12处设有向上的用于安装滤网2的凹槽,并设置滤网2的厚度与凹槽的深度相等,也就是在滤网2安装到凹槽后,滤网2的下端面与出风段11上开设有出风口12的侧壁平齐。通过设置滤网2,用于过滤新鲜空气中可能夹杂的颗粒、杂质等;并且通过设置凹槽来容纳滤网2,有利于结构的简化,以及滤网2的安装拆卸;通过设置滤网2的厚度与凹槽的深度相等,有利于滤网2与过滤器20的贴合,有利于蒸发器20外侧的负压传递到新风风道1内,并使得新风风道导通。

具体的,在凹槽上设有与滤网2相匹配的导轨,滤网2可拆卸的位于凹槽内。通过设置导轨,有利于增加滤网2安装后的牢固性,以及增加滤网2的安装速度,提高效率。

本实施例中,在出风口12与蒸发器20之间设有密封垫,进一步保证蒸发器20外侧的负压传递到新风风道1内,有利于增大新风的风量,提高室内空气的新鲜度;优选的,将密封垫固定在出风口12的周边。

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2的面积远大于进风口13的面积,通过设置较大的出风口12,使得与蒸发器20外侧贴合的面积较大,也就是使得与新风风道1相连通的负压区较大,有利于室外空气被吸入新风风道1,增加新风风道1的风量。

当然,新风风道1的风量的大小与出风口12的大小有关,也与蒸发器20外侧的负压大小有关,也就与风机的转速有关;当空调器开启的风挡提高,新风风道1的风量也增加。

本实施例中,在新风风道1内设有可控制新风风道开闭的电磁阀,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新风功能的开启。当用户开启新风功能时,控制电磁阀打开,室外空气可通过新风风道1进入。

参阅图4-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换新风空调器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控制新风风道1开闭的结构不同,其他可以采用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结构。

换新风空调器包括壳体10、位于壳体10内的蒸发器20,在蒸发器20的内侧设有风机,在壳体10内还设有与室外相连通的新风风道1,使得外界的新鲜空气可以通过新风风道1进入室内;依靠风机旋转产生的负压将室外新鲜空气通过新风风道1吸入室内,这样在新风风道1内可以不设置风扇及风机驱动部件,使得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以及运行功耗,增加成本优势。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5所示,新风风道1具有设置在蒸发器20外侧的出风段11,在出风段11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12,在出风口12处设有滤网2。出风口12开设在与蒸发器20邻近的侧壁上,也就是出风口12邻接蒸发器20,或者说是出风口12贴近蒸发器20;在空调器的风机启动后,蒸发器2的外侧为负压区,使得室内空气流经蒸发器20进行热交换。通过将新风风道的出风口12设置在蒸发器20的外侧,也就是设置在负压区,有利于通过负压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并通过设置出风口邻接蒸发器20,有利于将负压传递到新风风道1内,有利于新风风道1的畅通;以及将通过新风风道1进入的新鲜空气,流经蒸发器20换热后在吹入室内,增加出风后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所示,在新风风道1内铰接有可关闭新风风道1的进风盖3,当需要换新风时,提高空调器的循环风量,加大蒸发器20外侧的负压,在新风风道1内的负压大于进风盖3的重力时,进风盖3被打开,此时外界的新鲜空气通过新风风道1进入。这样仅仅通过进风盖3自身的重力,将新风风道1关闭,当启动新风功能后,空调器的循环风量增加,也就是风机的转速增加,蒸发器20外侧的负压增大,使得新风风道1内的负压大于进风盖3的重力时,进风盖3被打开,新风风道1导通,室外的空气通过新风风道1进入。这样通过设置进风盖3以及空调器的风量就可以控制新风风道1的导通,不用设置电磁阀、控制电路等,有利于结构的简化,增加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8所示,新风风道1具有水平设置的进风段14,在进风段14设有向下延伸的圆形进风管15,在进风管15的下端为进风口13,在进风口3处密封连接有与外界连通的软管;通过设置进风管15的圆管,由于与软管密封连接,增加密封性、以及安装的便利性。进风盖3位于进风段14内、并覆盖在进风管15的上端口处;通过设置进风段14以及进风管15,来实现通过进风盖3来开闭新风风道1,当进风盖3覆盖在进风管15的上端口时,新风风道1不导通,当启动新风功能后,空调器的循环风量增加,使得新风风道1内的负压大于进风盖3的重力时,进风盖3被旋转打开,新风风道1导通。

对于进风盖3的铰接固定,在进风段14具有密封固定设置的端板16,端板16上设有向内延伸的铰接板161,在进风盖13上设有与铰接板16进行铰接的铰接杆131。在安装固定时,首选将进风盖13铰接在铰接板16上,之后将端板16在密封固定在进风段14的端口上。在新风风道1内的负压大于进风盖3的重力时,进风盖13和铰接杆131绕铰接点旋转打开。在进风盖13的旋转打开角度内,空调器的循环风量越大,蒸发器20外侧的负压越大,使得新风风道1内的负压大于进风盖3的重力的值越大,也就使得进风盖13的旋转角度越大,也就是开打的越大,通过新风风道1进入的新风量也越大。

本实施例中,新风风道1还具有竖直设置的扁平状本体18,本体18的上端宽度大于下端宽度,本体18的上端折弯延伸形成出风段11,本体18的下端折弯延伸形成进风段14;也就使得出风段11的宽度大于进风段14的宽度。设置扁平状本体18,有利于较小新风风道1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壳体10的减小,降低成本,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本实施例中,本体18、进风段14、出风段11、以及进风管15为一体注塑成型的。新风风道1设置在壳体10内的左侧,贴附在蒸发器20和支架板的外侧。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中换新风空调器的工作方法:

S1、启动空调器,在设定温度、风量下工作。

S2、开启换新风功能,控制风机转速提高,使得风量增加,蒸发器20外侧的负压增大,新风风道1内的负压大于进风盖3的重力时,进风盖3被打开,新风风道1导通,室外的空气通过新风风道1进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