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烟格栅机构及应用有该导烟格栅机构的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362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导烟格栅机构及应用有该导烟格栅机构的油烟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油烟机的导烟格栅,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油烟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燃气灶以两眼燃气灶居多,两个灶眼一左一右分布,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同时使用的机率并不高;或者一眼用于炒菜,另一眼用于煮汤,而炒菜产生的大量油烟,煮汤则油烟比较少,但油烟机作业时,吸力功率还是左右均匀分配的,导致不能有效地合理的分配吸力功率,导致整体吸烟效果不佳,因此,迫切希望能够根据我们的需要,来自由配比吸风效果,以达到产品本身最大的性能。

传统吸油烟机用的导烟格栅(又称油网)设于集烟罩的吸气端口,导烟格栅可防止大件物体吸入油烟机内,也可以有效防止人体子、头发被转入油烟机内,带来安全问题。目前的导烟格栅一般都是固定安装的,为方便清洗也有可拆卸式安装的,但导烟格栅不能对油烟的进气方向进行调节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吸烟效率高的导烟格栅机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吸力分布和方向能调节的导烟格栅机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导烟格栅机构,包括

固定框;

导烟片,为多个且平行间隔布置于前述的固定框内,每个导烟片两端能转动地设于前述固定框的两侧,多个导烟片构成导烟格栅;

连杆,为多个且对应每个导烟片设置,每个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导向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拨杆,该拨杆与导烟片的端部连接设置并能带动导烟片相对前述固定框转动进而实现导烟片的开启和闭合;

驱动杆,与前述导向杆连接并能在平移的状态下能带动导向杆摆动;以及

驱动源,动力输出端与前述驱动杆连接并能使驱动杆来回平移。

为保证密闭性,所述的导烟格栅机构处于关闭状态下,相邻的导烟片密闭接触,且首尾的导烟片与固定框也是密闭接触。

所述驱动杆上的多个导向孔的横向长度沿驱动杆的长度方向依次递减或依次递增布置,对应地,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在导向孔内的摆动幅度依次递减或依次递增,所述导烟片转动角度依次递增或依次递减。针对某个灶眼吸气时,利用驱动杆上导向孔的长短不同,实现了不同导烟片之间的异步运动,从而能够实现导烟片均指向灶具,确保风机产生的吸力能直接吸取油烟。

所述导烟片中转动角度最小的那个导烟片的转动角度值为60°~120°,所述导烟片中转动角度最大的那个导烟片的转动角度值为90°~150°。

一种油烟机,包括机体、集烟罩及导烟格栅机构,前述的集烟罩设于机体的下端,前述的导烟格栅机构设于集烟罩的吸气端口上。

进一步,所述的驱动杆包括第一驱动杆及布置于第一驱动杆一侧的第二驱动杆,对应地,所述的驱动源包括与第一驱动杆驱动连接的第一驱动源及与第二驱动杆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源。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驱动杆上的多个导向孔的横向长度沿驱动杆的长度方向自固定框的一侧向固定框的中心依次递减,并且,所述的第二驱动杆上的多个导向孔的横向长度沿驱动杆的长度自固定框的一侧向固定框的中心方向也为依次递减,对应地,所述导烟片转动角度自固定框两侧向固定框中部方向依次递增。

针对某个灶眼吸气时,利用驱动杆上导向孔的长短不同,实现了不同导烟片之间的异步运动,从而能够实现导烟片均指向灶具,确保风机产生的吸力能直接吸取油烟。

作为优选,所述导烟片中靠近固定框的导烟片转动角度值为60°~120°,所述导烟片中位于中间位置导烟片的转动角度值为90°~15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源、第二驱动源、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导向杆、连杆及拨杆均位于固定框面朝机体的内侧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导烟格栅机构能够调整进风角度,并通过对导烟格栅的分区域控制,能够实现油烟机吸力位置和方向的按需调节。油烟机吸力的方向对于油烟的产生位置更具有针对性,体现出主动“捕捉”油烟的效果。在单侧灶眼烹饪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导烟格栅的转动,可以实现靠近正在烹饪这一侧的导烟格栅完全打开,而另一侧的导烟格栅关闭或者部分打开,这样做一方面减小了吸烟口面积,产生的吸力更大;另一方面也使油烟机产生的负压区向正在烹饪的一侧偏移,从而达到更好的吸油烟效果。实现油烟大的方位油烟机分配的吸力较大,反之油烟小的方位则油烟机分配的吸力较小,从而提高油烟机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导烟格栅机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第一驱动杆放大图。

图7为图3中第二驱动杆放大图。

图8为左侧灶眼工作时导烟片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油烟机包括机体3、集烟罩4及导烟格栅机构,集烟罩4设于机体3的下端,导烟格栅机构设于集烟罩4的吸气端口上。

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烟格栅机构有两组,中心对称的布置于吸气端口上,并共用一个固定框6。具体地,左边的导烟格栅机构包括固定框6、导烟片2、连杆13、导向杆14及拨杆11。

导烟片2为多个且平行间隔布置于固定框6内,每个导烟片2两端能转动地设于固定框6的两侧,多个导烟片2构成导烟格栅。

连杆13为多个且对应每个导烟片2设置,每个连杆1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导向杆14,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拨杆11,该拨杆11与导烟片2端部的转轴部12连接设置并能带动导烟片2相对固定框6转动进而实现导烟片2的开启和闭合。

第一驱动杆1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供导向杆14伸入的导向孔15,并在平移的状态下能带动导向杆14摆动;第一驱动源5动力输出端与第一驱动杆1连接并能使第一驱动杆1来回平移。

导烟格栅机构处于关闭状态下,相邻的导烟片2密闭接触,且首尾的导烟片2与固定框6也是密闭接触。

右边的导烟格栅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杆1a、第二驱动源5a、导烟片2、连杆13、拨杆11及导向杆14。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参考右边的导烟格栅机构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源5、第二驱动源5a、第一驱动杆1、第二驱动杆1a、导向杆14、连杆13及拨杆11均位于固定框6面朝机体3的内侧面上

结合图6所示,第一驱动杆1中的多个导向孔15的横向长度沿驱动杆的长度方向自固定框6的一侧向固定框6的中心依次递减,结合图7所示,第二驱动杆1a中的多个导向孔15的横向长度沿驱动杆的长度自固定框6的一侧向固定框6的中心方向也为依次递减,导烟片2最大转动角度越大,对应的导向孔15长度越短,因此,导烟片2转动角度自固定框6两侧向固定框6中部方向依次递增。

这样做的目的是,针对某个灶眼吸气时,利用驱动杆上导向孔的长短不同,实现了不同导烟片之间的异步运动,从而能够实现导烟片均指向灶具,确保风机产生的吸力能直接吸取油烟。

进一步,导烟片2中靠近固定框6的导烟片2转动角度值为90°,导烟片2中位于中间位置导烟片2的转动角度值为150°。

如图1和图8所示,左侧灶眼工作,右侧灶眼关闭状态下,导烟格栅机构的工作状态,可以看到右侧的导烟片转动角度不一样,实现异步转动,进风方向均指向左侧灶眼,保证不跑烟。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源采用电机驱动,当然也可以采用手柄等手动方式替代。另外,本实施例可以与烟灶联动、烟雾图像分析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加智能的导烟功能。烟灶联动即当双眼灶具的任意一侧的灶眼开始工作,则启动油烟机,并根据需要控制导烟片的转动,确定吸烟口的位置和吸力方向。烟雾图像分析即根据一定区间内采集到的图像分析油烟的大小和位置分布,在导烟格栅的导烟范围内通过控制导烟格栅的转动和开关,实现最佳的导烟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