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网筒式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312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多级网筒式烘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烘干机,尤其涉及一种多级网筒式烘干机。



背景技术:

目前,烘干机特别是粮食烘干机,尤其是高温热风塔式烘干机,采用的是高温快干处理法(温度高达120℃-190℃),干燥工艺流程为顺流、逆流及混流的高温热风进行对粮食烘干,特别对35%以上含水的物料籽粒的烘干。这种高温热风塔式烘干机虽然日产量比较高,但存在以下不足:(1)高温热风塔式烘干机设备较大、造价较高、烘干距离较远,不利于农户、合作社的使用;(2)热风炉燃烧的是碎烟煤,热值低、耗能大、污染严重,不利于节能环保;(3)热交换器采用的是塔外交换,热能损失极大,通风死角无法消除,导致物料烘干不充分、不均匀;(4)热风是一次性利用,其利用率最高只能达到60-65%,而且余热得不到利用;(5)物料籽粒受到高温热风的烘烤,内外水分得不到平衡脱水的干燥速度,使物料中淀粉造成糊化,表面烘焦,烘干后物料品质下降,失去高端产品原料的条件,降低了物料的利用价值,收购价降低,农民收入减少。

另外一种单元式烘干机,将物料送入烘干室内脱水,虽然烘干效果不错,品质有所提高;但由于物料是定量或以非常缓慢的流速进入烘干室,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烘干,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性能优良,烘干效果好,降低能耗,提升烘干效率,提高社会效益的多级网筒式烘干机。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多级网筒式烘干机,其包括相连通的热源室和烘干室、能将热源室内热气流送入烘干室首端的循环风机、跨越热源室和烘干室的回风道、动力设备、送料装置;回风道的两端口分别与热源室和烘干室尾端相通;烘干室内设有机架,机架上安装有至少两个通过动力设备驱动并可沿自身轴线转动的网筒,所有网筒的轴线构成连续折线,网筒的首端高、尾端底,每个网筒的首端设有进料口,每个网筒的尾端设有出料口,最高层的网筒的进料口与送料装置相连,其余层的网筒的进料口与上一层的网筒的出料口对应相连。

进一步的,送料装置包括双向输送机、计量仓、流粮管和冷却输送带;计量仓位于最高层网筒的上方,计量仓下端通过流粮管连接至最高层的网筒的进料口;双向输送机的输入端位于最底层网筒出料口的正下方,双向输送机其中一个输出端连接至冷却输送带的输入端,冷却输送带的输出端连接至计量仓。

进一步的,网筒两端均设有滚道;机架上设有与网筒数量对应的斜撑,斜撑的两端分别可上下滑动的固定在机架上,斜撑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网筒并能通过与网筒上滚道的摩擦力驱动网筒旋转的托轮,拖轮与动力设备电相连;网筒座于对应的斜撑上。

进一步的,热源室和烘干室间设有风机室,风机室内设有与热源室相通的热源风口和与烘干室相通的至少一个烘干风口,风机室内安装有至少一台可通过烘干风口向烘干室内送风的循环风机;或/和,热源室内设有连接在一起的热源机和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末端通过穿过热源室顶部的管路安装有位于热源室外的引风机;热源室壁上设有可调节温度的冷风门。

进一步的,网筒尾端的出料口连接有集料装置;最底层的集料装置穿过烘干室底壁与双向输送机的输入端相连,其余层的集料装置连接至下一层网筒的进料口。

进一步的,回风道固定安装在热源室和烘干室的顶部,回风道安装有至少一组排湿口或排湿百叶窗;计量仓固定安装在回风道顶部,流粮管穿过回风道与最高层网筒的进料口相连。

进一步的,热源室、风机室、烘干室的内壁上都设有保温板,热源室、风机室、烘干室均设有检修门。

进一步的,多级网筒式烘干机还包括自动控制中心;计量仓内设有上料位器、下料位器,计量仓的底部连接有拨籽器;自动控制中心分别和动力设备、循环风机、双向输送机、冷却输送带、冷风门、上料位器、下料位器、拨籽器电相连。

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循环风机和回风道的配合,热源室内的热气流经过烘干室、风道返回热源室,形成能量的循环利用;物料从送料装置进入多层的网筒,在网筒旋转下,物料松散悬浮起来,一边与窜透来的热气流充分的接触而干燥,一边向网筒尾端移动并进入下一层的网筒,经过多层网筒,物料可长时间的与热气流进行作用,干燥均匀而迅速,成品品质高,工作效率高;热利用率可达90%以上,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另外本申请结构紧凑,去除了以往长的风道,占地面积小,便于使用推广。

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本申请最佳实施例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1.热源室,2.烘干室,3.循环风机,4.回风道,5.机架,6.网筒,7.进料口,8.出料口,9.双向输送机,10.计量仓,11.流粮管,12.冷却输送带,13.滚道,14.斜撑,15.托轮,16.风机室,17.热源风口,18.烘干风口,19.热源机,20.热交换器,21.冷风门,22.集料装置,23.排湿百叶窗,24.检修门,25.上料位器,26.下料位器,27.拨籽器,28.引风机,2.自动控制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多级网筒6式烘干机包括相连通的热源室1和烘干室2、能将热源室1内热气流送入烘干室2首端的循环风机3、跨越热源室1和烘干室2的回风道4、动力设备、送料装置;回风道4的两端口分别与热源室1和烘干室2尾端相通;烘干室2内设有机架5,机架5上安装有至少两个通过动力设备驱动并可沿自身轴线转动的网筒6,所有网筒6的轴线构成连续折线,网筒6的首端高、尾端底,每个网筒6的首端设有进料口7,每个网筒6的尾端设有出料口8,最高层的网筒6的进料口7与送料装置相连,其余层的网筒6的进料口7与上一层的网筒6的出料口8对应相连。

工作时,热源室1内的热量通过循环风机3吹向烘干室2内,此时烘干室2的内压急剧增大,热源室1的压力逐步下降,形式压差;烘干室2内的高压热风窜透各网筒6和烘干室2的各个角落;此时物料从送料装置进入多层的网筒6,在网筒6旋转和下高压热风窜透下,物料松散悬浮,一边与窜透来的热气流充分的接触而干燥,一边在自重作用下向网筒6尾端移动并进入下一层的网筒6,物料经过多层网筒6后流出收集,物料经过连续折线的路径,长时间的与热气流发生动态接触,干燥迅速而均匀,物料成型品质高;当烘干室2内的热风带走物料水分后,进入回风道4,流向负压区热源室1内二次加热形成循环。

本申请结构紧凑,热源室1、烘干室2和回风道4为一整体构造,其内部进行热交换,热损失极少;热量循环利用,耗能少、污染小,且烘干效果极佳。消除了现有塔式烘干机“耗能高、烘干品质差、污染严重”的缺陷,提高社会收益,利于农户、合作社的使用推广。

如图1至3所示,送料装置包括双向输送机9、计量仓10、流粮管11和冷却输送带12;计量仓10位于最高层网筒6的上方,计量仓10下端通过流粮管11连接至最高层的网筒6的进料口7;双向输送机9的输入端位于最底层网筒6出料口8的正下方,双向输送机9其中一个输出端连接至冷却输送带12的输入端,冷却输送带12的输出端连接至计量仓10。

当遇到物料颗粒大、物料类型不易烘干的情况时,可将双向输送机9的输出端转至冷却输送带12上,将经过一次烘干的物料再次送回计量仓10,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烘干;在冷却输送带12运输过程中,物料进行冷却降温,便于提升下一次的烘干效果。当一次烘干即可满足需求时,将双向输送机9的输出端转至另一方向,物料可从最底层网筒6的出料口8直接进行收集。如果物料水分低,不需要通过冷却输送带12进行冷却循环,此工艺流程可以变为;冷却输送带12不用于冷却可作为上原料输送机,双向输送机9变成单向,改为出料输送机。

如图1所示,网筒6两端均设有滚道13;机架5上设有与网筒6数量对应的斜撑14,斜撑14的两端分别可上下滑动的固定在机架5上,斜撑14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网筒6并能通过与网筒6上滚道13的摩擦力驱动网筒6旋转的托轮15,拖轮与动力设备电相连;网筒6座于对应的斜撑14上。这样可通过斜撑14两端的固定点变化而调整斜撑14的斜角度,从而改变物料在网筒6内的流速,做到烘干效率与烘干效果并重。托轮15与滚道13接触摩擦,依靠该摩擦力带动各个网筒6转动。网筒也可通过链轮或链条或齿轮或其他现有传动方式转动。

如图1所示,热源室1和烘干室2间设有风机室16,风机室16内设有与热源室1相通的热源风口17和与烘干室2相通的至少一个烘干风口18,风机室16内安装有至少一台可通过烘干风口18向烘干室2内送风的循环风机3;或/和,热源室1内设有连接在一起的热源机19和热交换器20,热交换器20的末端通过穿过热源室1顶部的管路安装有位于热源室1外的引风机28;热源室1壁上设有可调节温度的冷风门21。

如图1所示,网筒6尾端的出料口8连接有集料装置22;最底层的集料装置22穿过烘干室2底壁与双向输送机9的输入端相连,其余层的集料装置22连接至下一层网筒6的进料口7。

如图1、2所示,回风道4固定安装在热源室1和烘干室2的顶部,回风道4安装有至少一组排湿口或排湿百叶窗23;计量仓10固定安装在回风道4顶部,流粮管11穿过回风道4与最高层网筒6的进料口7相连。这样在循环过程中,当热量很少的热气返回热源室1过程通过回风道4时,水汽从两侧的排湿百叶窗23排出;利于提高烘干效果。

如图2所示,热源室1、风机室16、烘干室2的内壁上都设有保温板,热源室1、风机室16、烘干室2均设有检修门24。

如图1所示,多级网筒6式烘干机还包括自动控制中心29;计量仓10内设有上料位器25、下料位器26,计量仓10的底部连接有拨籽器27;自动控制中心29分别和动力设备、循环风机3、双向输送机9、冷却输送带12、冷风门21、上料位器25、下料位器26、拨籽器27电相连。

通过上料位器25、下料位器26获得计量仓10内物料的多少,从而通过调整拨籽器27改变物料流出计量仓10的流速;通过动力设备改变转筒转速;通过冷风门21控制热源室1内的温度;通过循环风机3改变热风的流速。自动控制中心29可根据实际情况与设定值比对后,自动控制烘干过程。

自动控制中心29的屏面可显示温度,机架5上可装有金属数字温度表,便于远距离观察烘干室2内温度情况。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