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锅具及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17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锅具及炊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锅具及炊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加热的家用电器。电磁炉在工作时,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盘以使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底部产生涡流,从而对电磁炉上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锅具能够在适宜的温度对食物进行加热,在锅具上通常设置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测量锅具的温度,然后锅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温度数据发送给电磁炉,电磁炉根据该温度数据调整加热功率,以精确控制锅具的加热温度。

然而,在多个锅具和各自的电磁炉采用无线通信时,存在多台相互干扰的情况,即电磁炉接收到的数据不是该电磁炉所加热的锅具的数据,导致电磁炉的后续操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锅具及炊具,以克服锅具间相互干扰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炉,所述电磁炉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一微控制器mcu,所述电磁炉与锅具进行无线通信,所述锅具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mcu,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之间设置有用于传输数据帧的第一通信管道和用于传输校验帧的第二通信管道;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发送的校验帧,所述校验帧中包括待发送的数据帧的标识码;

所述第一mcu用于将所述第一通信管道的标识码设置为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帧的标识码,以完成对所述第一通信管道的校准;

所述第一mcu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管道与所述锅具进行针对数据帧的通信。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mcu将第一通信管道的标识码设置为待发送的数据帧的标识码,以完成对第一通信管道的校准,第一mcu与第二mcu通过第一通信管道进行针对数据帧的通信,由于该数据帧的标识码为该锅具发送给电磁炉的,即该数据帧的标识码是针对该锅具设置的,避免了锅具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锅具在所述电磁炉处于加热状态下时按照预设发送频率向所述电磁炉发送数据帧;

所述第一mcu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收到所述锅具发送的数据帧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暂停电磁炉加热,判断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是否收到所述锅具发送的数据帧,若是,则确定校准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所述第一mcu还用于,启动所述电磁炉重新加热,判断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是否收到所述锅具传输的数据帧,若是,则确定校准成功。

本实施例通过校验过程,保证了校准过程的正确性,使得电磁炉可以与匹配的锅具进行数据帧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校准成功后,

所述第一mcu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锅具发射的数据帧后,调整所述电磁炉的工作状态;

所述第一mcu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锅具发送数据帧,以使所述锅具调整锅具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进入休眠状态。

此方式在锅具向电磁炉发送数据帧后,电磁炉即向锅具发送数据帧,锅具在接收到该数据帧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即进入休眠模式,无需使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因不知道电磁炉何时发射,而长时间处于无线通信接收状态,浪费电池电能。

第二方面,所述锅具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mcu,所述锅具与电磁炉进行无线通信,所述电磁炉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一微控制器mcu,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之间设置有用于传输数据帧的第一通信管道和用于传输校验帧的第二通信管道;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向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校验帧,所述校验帧中包括待发送的数据帧的标识码;

所述第二mcu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管道与所述电磁炉进行针对数据帧的通信。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mcu将第一通信管道的标识码设置为待发送的数据帧的标识码,以完成对第一通信管道的校准,第一mcu与第二mcu通过第一通信管道进行针对数据帧的通信,由于该数据帧的标识码为该锅具发送给电磁炉的,即该数据帧的标识码是针对该锅具设置的,避免了锅具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mcu还用于,在确定所述锅具上电时,或检测到所述电磁炉的磁场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向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校验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mcu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电磁炉的磁场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无线发送模块按照预设发送频率向所述电磁炉发送数据帧;

在没有检测到所述电磁炉的磁场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无线发送模块停止向所述电磁炉发送数据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锅具还包括定时器,

所述第二mcu还用于在所述定时器定时到点时,唤醒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第二mcu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电磁炉发送数据帧;

所述第二mcu还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电磁炉反馈的数据帧后,控制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进入休眠状态。

此方式在锅具向电磁炉发送数据帧后,电磁炉即向锅具发送数据帧,锅具在接收到该数据帧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即进入休眠模式,无需使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因不知道电磁炉何时发射,而长时间处于无线通信接收状态,浪费电池电能。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炊具,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磁炉和如上所述的锅具。

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炉和锅具的校准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校验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与电磁炉的通信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磁炉101-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102-第一微控制器200-锅具

20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2-第二微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炊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炊具包括电磁炉100和锅具200。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100和锅具2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无线通信。下面先对电磁炉100和锅具2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100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和第一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unit,mcu)102。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用于收发数据,第一mcu102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中获取数据。该第一mcu102可以控制电磁炉的显示、按键操作以及加热等功能。其中,针对电磁炉的不同的功能,可以设置不同的电子元器件。

锅具200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1和第二mcu202。其中,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1用于收发数据,第二mcu202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1中获取数据。该第二mcu202可以获取计时器的计时信息,还可以控制锅具的磁场检测以及测温防溢等功能。其中,针对锅具的不同的功能,可以设置不同的电子元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干扰的问题,本实施例对锅具和电磁炉进行校准,即电磁炉对应的锅具进行设定,从而避免干扰问题。为了实现校准的过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1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01之间设置有两个通信管道。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之间设置有用于传输数据帧的第一通信管道pipe1和用于传输校验帧pipe2的第二通信管道。本实施例中不同的通信管道具有不同的标识码,从而对不同的通信管道进行区分。

下面采用详细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锅具和电磁炉之间的校准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炉和锅具的校准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

s20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通过第二通信管道向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校验帧,校验帧中包括待发送的数据帧的标识码。

具体地,当锅具刚安装上电池,第二mcu检测到锅具上电时,锅具开始触发校准过程。第二mcu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通过第二通信管道向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校验帧,该校验帧中包括待发送的数据帧的标识码。若电磁炉接收到该数据帧的标识码,则电磁炉进行校准。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该第二通信管道设置有初始化标识码。该校验帧中包括帧头和数据部分,该帧头中包括该初始化标识码,数据部分中包括待发送的数据帧的标识码。该标识码可以为锅具通过预设算法得到的标识码,不同的锅具对应不同的数据帧的标识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针对不同的锅具,相对于该电磁炉的初始化标识码可以相同,由此电磁炉可以适用于多个锅具,当电磁炉确定该初始化标识码正确时,则确定该数据帧的标识码为正确的可用标识码。

本实施例的锅具在刚安装上电池时开始触发校准,不需要用户触发锅具以及电磁炉上的相关按键进行校准,可节省成本和安装空间。

然而,当电磁炉没有上电无法完成通讯时,锅盖在上电一段时间后不再发射校准帧。当电磁炉开始加热时,第二mcu在控制磁场检测的过程中,在检测到磁场加热信号时,第二mcu开始启动第二无线发射模块向电磁炉发送校准帧,电磁炉在接受到该校准帧后,开启进行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一旦电磁炉和锅具控制器完成匹配过程,则锅具不再发送校准帧,除非锅具的电池被拔出,电池断电然后再安装电池上电时,再次触发校准过程。

s202、第一mcu将第一通信管道的标识码设置为待发送的数据帧的标识码,以完成对第一通信管道的校准。

s203、第一mcu与第二mcu通过第一通信管道进行针对数据帧的通信。

在电磁炉接收到校准帧之后,第一mcu根据该校准帧获取到待发送的数据帧的标识码,第一mcu将第一通信管道的标识码设置为待发送的数据帧的标识码,由此完成了对第一通信管道的校准,即对锅具的校准。

可选地,当该电磁炉可以支持多个锅具时,当电磁炉确定该数据帧的标识码与其它锅具对应的数据帧的标识码重复时,可以向锅具反馈重复信息,以使锅具重新生成标识码,并向电磁炉重新发送标识码。

在本实施例中,当锅具向电磁炉成功发送校准帧后,锅具可以默认为电磁炉开始校准,且锅具可以成功完成校准过程。或者,在锅具向电磁炉发送校准帧之后,当电磁炉完成校准过程之后,电磁炉可以向锅具发送校准响应帧。

后续锅具在向电磁炉发送数据帧时,该数据帧的帧头中包括该标识码,数据部分包括温度等锅具检测到的数据。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在接收到该数据帧时,如果标识码为第一通信管道的标识码,则数据帧接收正确,如果标识码不是该第一通信管道的标识码,则将该数据帧丢弃。

对应地,电磁炉在向锅具发送数据帧时,该数据帧的帧头中包括该标识码,数据部分包括电磁炉的相关数据。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在接收到该数据帧时,如果标识码为第一通信管道的标识码,则数据帧接收正确,如果标识码不是该第一通信管道的标识码,则将该数据帧丢弃。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mcu将第一通信管道的标识码设置为待发送的数据帧的标识码,以完成对第一通信管道的校准,第一mcu与第二mcu通过第一通信管道进行针对数据帧的通信,由于该数据帧的标识码为该锅具发送给电磁炉的,即该数据帧的标识码是针对该锅具设置的,避免了锅具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

本实施例在对锅具进行校准后,还会进一步验证电磁炉对该锅具的校准是否成功。特别是在多锅具同时使用的餐馆、厨房等,这种验证尤其重要。

具体地,电磁炉通过加热、停止加热,对应的锅具在电磁炉加热状态下发送数据帧,在电磁炉停止加热时停止发送数据帧。

针对锅具而言,锅具在电磁炉处于加热状态下时按照预设发送频率向电磁炉发送数据帧,即第二mcu在检测到电磁炉的磁场信号时,控制第二无线发送模块按照预设发送频率向电磁炉发送数据帧;在没有检测到电磁炉的磁场信号时,控制第二无线发送模块停止向电磁炉发送数据帧。

下面针对电磁炉的判断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校验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校验过程包括:

s301、第一mcu在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收到锅具发送的数据帧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暂停电磁炉加热,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长内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是否收到锅具发送的数据帧,若是,则确定校准失败;若否,则执行s302;

在本实施例中,锅具在检测到电磁炉的磁场信号时,向电磁炉发送数据帧。在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收到锅具发送的数据帧后,第一mcu停止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停止加热,此时,如果该锅具是与电磁炉匹配校准的锅具,则该锅具由于没有检测到磁场信号,则无法向电磁炉发送数据帧。此时,如果电磁炉还收到了数据帧,则说明是其它锅具向电磁炉发送的校准帧,电磁炉校准失败。

s302、第一mcu启动电磁炉重新加热,判断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是否收到锅具传输的数据帧,若是,则确定校准成功,若否,则确定校准失败。

当电磁炉在第一预设时长没有收到锅具发送的数据帧,第一mcu启动电磁炉重新加热,如果锅具为与电磁炉匹配校准的锅具,则锅具在检测到磁场信号之后,再次向电磁炉发送数据帧,如果电磁炉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接收到了数据帧,则确定校准成功,如果没有收到,则确定校准失败。

当电磁炉确认校准成功时,第一mcu会存储和使用此数据的标识码,以后加热时无需确认,除非再次收到校验帧。

本实施例通过校验过程,保证了校准过程的正确性,使得电磁炉可以与匹配的锅具进行数据帧通信。

在锅具与电磁炉校验成功后,锅具与电磁炉可以正常通信。具体的通信过程可如图4所示。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与电磁炉的通信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第二mcu在定时器定时到点时,唤醒第二无线通信模块;

s402、第二mcu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向电磁炉发送数据帧;

s403、第一mcu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向锅具发送数据帧;

s404、第二mcu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进入休眠状态。

锅具平时处于休眠状态,电磁炉处于无线通信接收状态。用户可通过定时器对锅具进定时,当定时器定时到点时,第二mcu唤醒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第二mcu开始检测电磁炉加热磁场,当电磁炉正在加热时,再检测温度传感器测温,以及防溢等,最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帧发射到电磁炉,电磁炉根据该数据帧携带的内容,调整其工作状态。当通信成功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切换到无线通信接收状态,电磁炉切换到无线通信发射状态,电磁炉将其工作数据发送给锅具,如加热功率,烹饪功能等,使锅盖更好的做算法判断计算,通讯再次成功后,最后第二mcu将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切换到休眠状态,电磁炉切换到无线通信接收状态。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进入休眠状态时,定时器重新开始计时,重新开始计时的时间可以为系统预定义的,也可以为用户预定义的。

此方式在锅具向电磁炉发送数据帧后,电磁炉即向锅具发送数据帧,锅具在接收到该数据帧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即进入休眠模式,无需使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因不知道电磁炉何时发射,而长时间处于无线通信接收状态,浪费电池电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