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860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柜机。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的制冷功能和制热功能长时间送风以改变室内环境温度。以空调在制冷风感模式下工作为例说明;当空调制冷时,室内机吹出的冷风直接对着人体吹风,风力较强,夏季的空调通常温度设定在25℃及以下,人体的体表温度通常在33℃-34℃之间,过强的冷风直接接触人的体表,造成人体内外温度差过大,这不仅让人感觉不舒服,持续时间长的话还会出现感冒、头痛、面瘫等不良症状。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柜机,旨在实现无风感送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调柜机,所述空调柜机包括:面框支架,所述面框支架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面框支架的高度方向设置;导风板组件,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出风口高度方向设置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设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导风板的散风孔;所述导风板组件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当所述导风板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多个所述导风板覆盖所述出风口,且靠近所述面框支架的导风板与所述面框支架搭接,以减小漏风间隙。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面框支架左侧,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面框支架右侧;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面框支架左侧搭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面框支架右侧搭接。优选地,多个所述导风板依次紧密搭接。优选地,当所述导风板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相邻两导风板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两导风板在两轴线之间的部分的宽度之和,以使所述导风板实现360°旋转。优选地,所述面框支架内壁朝所述出风口内侧设有凸起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供所述导风板搭接。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呈台阶状,以供所述导风板搭接。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呈自靠近出风口一侧朝风道内侧延伸的支撑斜面。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由弹性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散风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自所述散风孔的进风口朝其出风口方向的孔径逐渐增大。优选地,散风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状。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彼此独立设置的上导风板组件和下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包括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上部,且沿所述面框支架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包括多个所述上导风板;下导风板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下部,且沿所述面框支架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下导风板组件包括多个所述下导风板。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上导风板的上驱动电机,以及驱动所述下导风板的下驱动电机;所述空调柜机具有无风感工作模式,当所述空调柜机工作于无风感模式时,当所述上导风板组件和/或所述下导风板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风板处于覆盖所述出风口的位置,且靠近所述面框支架的导风板与所述面框支架搭接,这样设置可以使所述导风板在所述面框支架的配合下,较大程度上闭合所述出风口,避免风从导风板和面框支架之间的间隙吹出,从而减小了漏风间隙,使得自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全部或绝大部分都经所述导风板上的散风孔吹出,保证了无风感送风的送风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减小了漏风间隙,使得风道内的风压增强,从而使所述空调柜机的送风距离更远,有利于房间内快速降温且使房间内温度较为均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空调柜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导风板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空调柜机沿图1中a-a处的剖面图。图3为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导风板组件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空调柜机沿图1中a-a处的剖面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壳体311上导风板110出风口320下导风板组件200面框支架321下导风板210支撑部330导风板300导风板组件340散风孔310上导风板组件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下将主要描述空调柜机的具体结构。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空调柜机包括:面框支架200,所述面框支架200上设有出风口110;所述出风口110沿所述面框支架200的高度方向设置;导风板组件300,设于所述出风口110处,所述导风板组件300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导风板330,所述导风板330上设有多个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导风板330的散风孔340;所述导风板组件300具有第一位置状态;当所述导风板组件30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导风板330实现无风感送风,具体地,当所述导风板组件30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每相邻两个上导风板311接触而覆盖出风口110,由于相邻的两个上导风板311之间接近无间隙状态,因此风道内的风从每个上导风板311的多个通风孔吹出出风口110。多个所述导风板330覆盖所述出风口110,且靠近所述面框支架200的导风板330与所述面框支架200搭接,以减少漏风间隙。在此,所述导风板330覆盖所述出风口110,可以是所述导风板330依次接触以与所述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大致垂直,也可以是所述导风板330在沿出风口110出风方向的投影上依次有部分重叠,以使风全部和大部分经过所述导风板330上的散风孔340吹出。优选地,当所述导风板组件30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导风板330之间依次搭接,且较为紧密的配合,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在风力的作用下,所述导风板330发生形变弯曲,从而在导风板330与导风板330之间产生漏风间隙,影响无风感的送风效果。请参阅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导风板组件300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相邻两导风板330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两导风板330在两轴线之间的部分的宽度之和,此时相邻导风板330之间可以使刚好邻接或者两导风板330之间具有一非常小的间隙,以使所述导风板实现360°旋转。在本方案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组件300包括第一导风板330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330靠近所述面框支架200左侧,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面框支架200右侧;所述第一导风板330与所述面框支架200左侧搭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面框支架200右侧搭接。即所述导风板330与所述面框支架200相互配合,以完全闭合所述出风口110,保证自出风口110吹出的风都能够经过所述散风孔340进行扩散,使得无风感送风的效果更好。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风板330处于覆盖所述出风口110的位置,且靠近所述面框支架200的导风板330与所述面框支架200搭接,这样设置可以使所述导风板330在所述面框支架200的配合下,较大程度上闭合所述出风口110,避免风从导风板330和面框支架200之间的间隙吹出,从而减小了漏风间隙,使得自所述出风口110吹出的风,全部或绝大部分都经所述导风板330上的散风孔340吹出,保证了无风感送风的送风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减小了漏风间隙,使得风道内的风压增强,从而使所述空调柜机的送风距离更远,有利于房间内快速降温且使房间内温度较为均衡。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空调柜机以贯流空调柜机为例。贯流空调柜机包括壳体100,进风组件、换热组件、送风组件以及导风组件,其中,进风组件、换热组件、送风组件以及导风组件均与壳体100固定连接。下面介绍上述各组件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所述壳体100包括后壳以及面框支架200,所述面框支架200上开设有出风口110。所述壳体100沿上下方向呈柱状设置,壳体100的左侧、右侧和/或后侧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可以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110对应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前侧,出风口110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延伸,在进风口和出风口110之间形成有风道。进风组件可以包括进风格栅、过滤网等,进风组件沿进风口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壳体100上对应进风口的位置。换热组件可以包括换热器、换热器支架以及电辅热等,换热组件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对应出风口110设置于风道内。送风组件可以包括贯流风轮,用于驱动贯流风轮的风轮电机等,其中,贯流风轮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于风道内。送风组件包括导风板组件300、百叶组件,以及门体组件等等,其中,导风板组件300、百叶组件以及门体组件均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壳体100上对应出风口110的位置,以引导贯流空调柜机的出风方向。导风板组件300位于百叶组件和门体组件之间,当然,在一些实施中百叶组件和导风板组件300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其中,贯流风轮可以包括上风轮和下风轮,且均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于风道内,上风轮和下风轮分别由不同的电机单独驱动,使得上风轮和下风轮的转速可以不同;上、下风轮的转动轴线可以同轴以提高气流稳定性,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不同轴。此时的风道可以为一个整体的风道,当然也可以对应上风轮和下风轮形成上风道和下风道。通过将贯流风轮设置为上贯流风轮和下贯流风轮,使得出风口110上部和出风口110下部的出风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方案中的导风板组件300具体包括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所述导风板330包括上导风板311和下导风板321;所述上导风板组件310对应所述出风口110的上部沿所述壳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110上部流出的气流;所述上导风板组件310包括所述上导风板311;下导风板组件320对应所述出风口110的下部沿所述壳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引导自所述出风口110下部流出的气流,所述下导风板组件320包括所述下导风板321。所述上导风板组件310和所述下导风板组件320相互独立设置。所述空调柜机具有无风感工作模式,当所述空调柜机工作于无风感模式时,当所述上导风板组件310和/或所述下导风板组件32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即所述上导风板组件310和所述下导风板组件320可以独立控制以实现各自的无风感送风。所述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分别由不同的电机单独驱动,单独控制送风;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可以位于同一工作平面(工作平面并非绝对意义的平面,仅用于说明两组导风板330的空间位置)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不同的工作平面内。此时,出风口110被分为上出风口110和下出风口110,分别由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控制送风。通过将导风板组件300设置为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使得出风口110的上部和下部的送风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当上导风板组件310和/或下导风板组件32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对应的,所述上导风板组件310和/或下导风板组件320能够实现无风感送风。例如,当在某一工况下,关闭下导风板组件320时,实现下出风口110的无风感送风,上出风口110的传统送风。在此过程中,风轮对上、下出风口110的送风速度相当,由于下出风口110出风受阻,使得风道下部的风压逐渐增加,当风道下部的风压大于上部风道的风压时,风道下部的气流将有一部分流向风道上部,使得风道上部的风压增加,从而使得上出风口110的出风风速得到增加,送风距离也得到增加。同理,当在某一工况下,关闭上导风板组件310时,实现上出风口110的无风感送风,上出风口110的传统送风。在此过程中,风轮对上、下出风口110的送风速度相当,由于上出风口110出风受阻,使得风道上部的风压逐渐增加,当风道上部的风压大于下部风道的风压时,风道上部的气流将有一部分流向风道下部,使得风道下部的风压增加,从而使得下出风口110的出风风速得到增加,送风距离也得到增加。当然,当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都进行无风感送风时,整个风道内的风压都会增加。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上导风板组件310和下导风板组件320相互独立设置,使得出风口110上部和下部的送风相互独立,使得空调柜机上部和下部的送风方向可以不同,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控制空调上部和下部的出风方向,以满足用户对出风方向的需求;另外,当空调柜机的上部和下部的送风方向不同时,使得整个空调柜机同时送风的区域得到大幅增加,有利于增加同时送风区域的面积,从而有利于换热气流更好的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以提高送风制冷或制热的速度;另外,当关闭上导风板组件310或者下导风板组件320时,可以提高未关闭的导风组件的对应位置的送风速度,具体地,关闭上导风板组件310时,可以提高下出风口110的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当关闭下导风板组件320时,可以提高上出风口110的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有利于用户调节送风速度和送风距离。所述导风板330(包括上导风板311和下导风板321)的散风孔340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10,自所述散风孔340的进风口朝其出风口110方向的孔径逐渐增大。这样设置所述散风孔340可以更加适应于风的扩散特性,有效地降低导风板330所受到的风压,以及增大送风范围。本方案中,所述散风孔34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状。为了实现所述面框支架200和所述导风板330更稳定的搭接,避免导风板330在风道内吹出的风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以脱离与所述面框支架200的搭接,因此本方案中设置述面框支架200内壁朝出风口110内侧设有凸起的支撑部210,所述支撑部210供所述导风板330搭接。由于所述支撑部210相较于面框支架200内壁是凸起设置的,因此当所述导风板330在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会逐渐靠近所述面框支架200,直到与所述支撑部210搭接,所述支撑部210对所述导风板330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所述支撑部210的形状和结构可以多种,本方案中,为了方便生产制造,以及使所述面框支架200和导风板330的搭接更加稳定,设置所述支撑部210呈台阶状,以供所述导风板330搭接。所述导风板330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导风板330的端部搭接于所述台阶部的台阶上。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10呈自靠近出风口110一侧朝风道内侧延伸的支撑斜面。相对应的,所述导风板330与所述支撑斜面搭接的端部也对应呈斜面设置,以与所述支撑斜面更好的配合,提高搭接的稳定性。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在长久使用后,所述面框支架200和所述导风板330搭接的位置出现磨损,以及防止导风板330电机故障,使得面框支架200和所述导风板330之间发生撞击,而造成面框支架200和所述导风板330损坏,本方案中设置所述支撑部210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部210可以是贴合于所述面框支架200上,也可以是由固定结构,如螺钉等固定在所述面框支架200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