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瓷器烧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207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瓷器烧结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瓷器烧结设备。



背景技术: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烧制是指通过高温处理,使坯体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预期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从而达到固定外形并获得所要求效果的工序。是陶瓷工艺的第三个重要工序。烧结是把粉末坯块加热到低于其基本组元的熔点温度以下进行保温,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份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瓷器烧结设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瓷器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炉体下方设有支架,炉体一侧设有门,炉体比设有加热丝,炉体内设有若干放置台,放置台上设有瓷器槽,瓷器槽边缘设有2层环形槽,放置台上设有罩体,罩体插在环形槽内,2层环形槽中的外层环形槽罩体罩在内层环形槽罩体上,所述的罩体上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内层环形槽的罩体穿过内层环形槽,且穿过炉体底部。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罩体为金属罩体。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透气孔上设有800目网。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放置台为空心台,放置台上端面设有孔,放置台内设有喷头,喷头卡在放置台内,喷头的孔对应放置台上的孔,喷头连接管道,管道穿过炉体底部连接活塞,活塞内置有消泡液。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外层环形槽的罩体内壁设有海绵,海绵经过浸泡,浸泡液为增韧液。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消泡液包括金属腐蚀抑制剂10-50份、去离子水100-150份、二乙二醇1-5份、分散剂2-5份、聚乙二醇10-20份、自来水40-50份、红薯茎叶10-15份、去离子水10-50份、草料20-25份、动物内脏10-13份、改性有机硅消泡剂乳液6-9份、嵌段聚醚1-3份、季铵盐2-10份、疏水二氧化硅1-5份、含氟聚硅氧烷3-5份、环氧丙烷1-2份。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消泡液包括金属腐蚀抑制剂10份、去离子水100份、二乙二醇1份、分散剂2份、聚乙二醇10份、自来水40份、红薯茎叶10份、去离子水10份、草料20份、动物内脏10份、改性有机硅消泡剂乳液6份、嵌段聚醚1份、季铵盐2份、疏水二氧化硅1份、含氟聚硅氧烷3份、环氧丙烷1份。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消泡液包括金属腐蚀抑制剂50份、去离子水150份、二乙二醇5份、分散剂5份、聚乙二醇20份、自来水50份、红薯茎叶15份、去离子水50份、草料25份、动物内脏13份、改性有机硅消泡剂乳液9份、嵌段聚醚3份、季铵盐10份、疏水二氧化硅5份、含氟聚硅氧烷5份、环氧丙烷2份。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消泡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盛有自来水的水槽中,采用增氧泵对水槽进行增氧,随后每隔24h向水槽中投加红薯茎叶,加热并将其转入盛有去离子水的发酵罐中,于温度为30~35℃条件下,加入草料,密闭发酵36~48h,抽滤,除去滤渣,收集滤液;

将含氟聚硅氧烷分散于高碳醇中,在10~30℃下搅拌1~2小时,然后加入滤液,在100~150℃下搅拌反应1~5小时,冷却后得到混合物;

取动物内脏,用去离子水洗涤内脏3~5次,再将内脏置于避光通风处阴干2~4h,随后将其转入动物组织粉碎机中,粉碎成内脏浆料,再将所得内脏浆料与质量分数为18~20%盐酸按质量比为1:2~1:4加入烧杯中,再将烧杯置于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40~45℃,转速为400~48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反应3~5h,离心分离,弃去下层沉淀,收集得上层清液;

将金属腐蚀抑制剂、水按2:10的比例混合加热至60℃搅拌均匀,冷却至常温,再与混合物、上层清液高温加入高压反应器中,在120-140℃减压下脱水30min,期间用氮气置换数次,然后投入环氧丙烷诱导反应,诱导温度为140℃、压力≤0.3mpa,待反应压力明显降低,温度急剧上升时,表明催化剂已活化,温度控制在140-160℃,控制反应器内压力≤0.3mpa,待釜内压力不再降低,继续保温反应30min,减压脱除未反应的单体,得到消泡剂。

进一步技术:所述金属腐蚀抑制剂为醇胺类、酚胺类、羧酸脂类、酸酐类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进一步技术:所述分散剂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烯基磺酸、马来酸酐、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经均聚或共聚得到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增韧液包括环氧改性酚醛树脂10-15份、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5-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20份、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0-15份、氯化聚丙烯树脂3-6份、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20-30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8份、四氟乙烯粉末5-8份、玻璃微珠30-35份、耐酸粉粒20-26份、改性硅酸钠溶液26-30份、尿素5-9份、脲醛树脂15-30份、蓖麻油13-19份、丙烯酸6-10份。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增韧液包括环氧改性酚醛树脂10份、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0份、氯化聚丙烯树脂3份、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20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份、四氟乙烯粉末5份、玻璃微珠30份、耐酸粉粒20份、改性硅酸钠溶液26份、尿素5份、脲醛树脂15份、蓖麻油13份、丙烯酸6份。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增韧液包括环氧改性酚醛树脂15份、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5份、氯化聚丙烯树脂6份、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30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份、四氟乙烯粉末8份、玻璃微珠35份、耐酸粉粒26份、改性硅酸钠溶液30份、尿素9份、脲醛树脂30份、蓖麻油19份、丙烯酸10份。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增韧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粒径为200~500目的玻璃微珠和耐酸粉粒倒入搅拌机内搅拌40~70min后成为骨料;

改性硅酸钠溶液、尿素、脲醛树脂及蓖麻油倒入浆式搅拌釜内搅拌20~40min后成为粘料;

将骨料和粘料混匀,得到胶泥;

将胶泥与9倍的水混合加入反应釜中,与90℃搅拌4小时,降温至75℃,将环氧改性酚醛树脂、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与1倍量的水混合,加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氯化聚丙烯树脂,加入2倍量的水,高速搅拌,60℃保温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继续加热搅拌1小时,加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搅拌,至温度降到50℃以下,压滤,得到液体;

最后将四氟乙烯粉末与液体混合,蒸馏,收集蒸馏液,加入丙烯酸,得到增韧剂。

进一步技术:耐酸粉粒由硅藻土、锆英砂、高岭土、二氧化硅粉粒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改性硅酸钠溶液包括,医用酒精20-40%、硅酸钠15-25%、纳米碳化硅15-20%、石墨粉5-20%、氧化铈1-10%、苯磺酰氯0.01-0.1%、滑石粉10-20%、碳酸钙0.1-1%。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改性硅酸钠溶液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酸钠加入装有90%医用酒精的锥形瓶中,密闭混合,37℃振荡培养7天;

将纳米碳化硅、石墨粉、氧化铈、苯磺酰氯、滑石粉、碳酸钙加入装有10%医用酒精的锥形瓶中,密闭混合,37℃振荡培养7天;

两者混合即可,得到改性硅酸钠溶液。

进一步技术:在上述配方中增加防裂添加剂,包括,对氨基苯甲酸25-100份,氢氧化钠4-16份、甘露醇2-8份,硝酸钙3-12份,水50-60份,氧化锌10-12份,抗静电剂6-9份。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防裂添加剂制备方法为,在搅拌器中依次加入水、对氨基苯甲酸、氢氧化钠、甘露醇、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硝酸钙、氧化锌,搅拌混合溶解后静置、过滤,所得滤液加入抗静电剂混合均匀,即得成品。

进一步技术:所述的份为重量份。

有益效果:将练泥后的胚体放置在瓷器槽内,罩上罩体,关门,加热,热量从罩体内的孔及罩体本身渗入,罩体内部热量均匀,加热烧结的同时,罩体内壁的海绵,蒸发水汽,通过孔进入内层的罩体内,高温下,汽化,但残留在空气的成分,不断在高温下渗入胚体内,增加分子的连接结构,是的整体强度变大,在增韧的同时,胚体由于捶打原因,产生少量气泡,此时,通过活塞将消泡剂喷入,快速消泡,减少气孔;

增韧剂通吸附在海绵上,通过罩体热量蒸发,渗入内层,胶泥中含有的改性硅酸钠溶液在高温下与树脂混合,压滤得到具有胶粘性的液体,与丙烯酸结合,有效粘附在胚体表面,增韧的同时,补充由于气泡带来的气孔,完美结合,增韧剂中还含有玻璃微珠和耐酸粉粒,有效增强瓷器的强度和耐酸性能;

消泡剂中含有的金属腐蚀抑制剂和分散剂,制备具有冷凝效果的液体,通过高温汽化后,散落在胚体表面,冷却胚体,降温减少表面气泡,同时,在表面形成一种防护,改性有机硅消泡剂乳液不断抑制气泡产生,使得胚体烧结更加完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层罩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瓷器烧结设备,包括炉体1,炉体下方设有支架2,炉体一侧设有门3,炉体比设有加热丝14,炉体内设有若干放置台4,放置台上设有瓷器槽5,瓷器槽边缘设有2层环形槽6,放置台上设有罩体7,罩体插在环形槽内,2层环形槽中的外层环形槽罩体罩在内层环形槽罩体上,所述的罩体上设有透气孔8。

内层环形槽的罩体穿过内层环形槽,且穿过炉体底部。

罩体为金属罩体。

透气孔上设有800目网15。

放置台为空心台,放置台上端面设有孔9,放置台内设有喷头10,喷头卡在放置台内,喷头的孔对应放置台上的孔,喷头连接管道11,管道穿过炉体底部连接活塞12,活塞内置有消泡液。

外层环形槽的罩体内壁设有海绵13,海绵经过浸泡,浸泡液为增韧液。

消泡液包括金属腐蚀抑制剂10份、去离子水100份、二乙二醇1份、分散剂2份、聚乙二醇10份、自来水40份、红薯茎叶10份、去离子水10份、草料20份、动物内脏10份、改性有机硅消泡剂乳液6份、嵌段聚醚1份、季铵盐2份、疏水二氧化硅1份、含氟聚硅氧烷3份、环氧丙烷1份。

消泡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盛有自来水的水槽中,采用增氧泵对水槽进行增氧,随后每隔24h向水槽中投加红薯茎叶,加热并将其转入盛有去离子水的发酵罐中,于温度为30~35℃条件下,加入草料,密闭发酵36~48h,抽滤,除去滤渣,收集滤液;

将含氟聚硅氧烷分散于高碳醇中,在10~30℃下搅拌1~2小时,然后加入滤液,在100~150℃下搅拌反应1~5小时,冷却后得到混合物;

取动物内脏,用去离子水洗涤内脏3~5次,再将内脏置于避光通风处阴干2~4h,随后将其转入动物组织粉碎机中,粉碎成内脏浆料,再将所得内脏浆料与质量分数为18~20%盐酸按质量比为1:2~1:4加入烧杯中,再将烧杯置于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40~45℃,转速为400~48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反应3~5h,离心分离,弃去下层沉淀,收集得上层清液;

将金属腐蚀抑制剂、水按2:10的比例混合加热至60℃搅拌均匀,冷却至常温,再与混合物、上层清液高温加入高压反应器中,在120-140℃减压下脱水30min,期间用氮气置换数次,然后投入环氧丙烷诱导反应,诱导温度为140℃、压力≤0.3mpa,待反应压力明显降低,温度急剧上升时,表明催化剂已活化,温度控制在140-160℃,控制反应器内压力≤0.3mpa,待釜内压力不再降低,继续保温反应30min,减压脱除未反应的单体,得到消泡剂。

金属腐蚀抑制剂为醇胺类、酚胺类、羧酸脂类、酸酐类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分散剂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烯基磺酸、马来酸酐、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经均聚或共聚得到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

增韧液包括环氧改性酚醛树脂10份、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5份、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0份、氯化聚丙烯树脂3份、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20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份、四氟乙烯粉末5份、玻璃微珠30份、耐酸粉粒20份、改性硅酸钠溶液26份、尿素5份、脲醛树脂15份、蓖麻油13份、丙烯酸6份。

增韧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粒径为200~500目的玻璃微珠和耐酸粉粒倒入搅拌机内搅拌40~70min后成为骨料;

改性硅酸钠溶液、尿素、脲醛树脂及蓖麻油倒入浆式搅拌釜内搅拌20~40min后成为粘料;

将骨料和粘料混匀,得到胶泥;

将胶泥与9倍的水混合加入反应釜中,与90℃搅拌4小时,降温至75℃,将环氧改性酚醛树脂、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与1倍量的水混合,加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氯化聚丙烯树脂,加入2倍量的水,高速搅拌,60℃保温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继续加热搅拌1小时,加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搅拌,至温度降到50℃以下,压滤,得到液体;

最后将四氟乙烯粉末与液体混合,蒸馏,收集蒸馏液,加入丙烯酸,得到增韧剂。

耐酸粉粒由硅藻土、锆英砂、高岭土、二氧化硅粉粒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

改性硅酸钠溶液包括,医用酒精20-40%、硅酸钠15-25%、纳米碳化硅15-20%、石墨粉5-20%、氧化铈1-10%、苯磺酰氯0.01-0.1%、滑石粉10-20%、碳酸钙0.1-1%。

改性硅酸钠溶液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酸钠加入装有90%医用酒精的锥形瓶中,密闭混合,37℃振荡培养7天;

将纳米碳化硅、石墨粉、氧化铈、苯磺酰氯、滑石粉、碳酸钙加入装有10%医用酒精的锥形瓶中,密闭混合,37℃振荡培养7天;

两者混合即可,得到改性硅酸钠溶液。

在上述配方中增加防裂添加剂,包括,对氨基苯甲酸25-100份,氢氧化钠4-16份、甘露醇2-8份,硝酸钙3-12份,水50-60份,氧化锌10-12份,抗静电剂6-9份。

防裂添加剂制备方法为,在搅拌器中依次加入水、对氨基苯甲酸、氢氧化钠、甘露醇、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硝酸钙、氧化锌,搅拌混合溶解后静置、过滤,所得滤液加入抗静电剂混合均匀,即得成品。

份为重量份。

经过试验,本法烧结的瓷碗与普通土窑烧结的瓷碗进行对比:

以上数据可得,将练泥后的胚体放置在瓷器槽内,罩上罩体,关门,加热,热量从罩体内的孔及罩体本身渗入,罩体内部热量均匀,加热烧结的同时,罩体内壁的海绵,蒸发水汽,通过孔进入内层的罩体内,高温下,汽化,但残留在空气的成分,不断在高温下渗入胚体内,增加分子的连接结构,是的整体强度变大,在增韧的同时,胚体由于捶打原因,产生少量气泡,此时,通过活塞将消泡剂喷入,快速消泡,减少气孔;

增韧剂通吸附在海绵上,通过罩体热量蒸发,渗入内层,胶泥中含有的改性硅酸钠溶液在高温下与树脂混合,压滤得到具有胶粘性的液体,与丙烯酸结合,有效粘附在胚体表面,增韧的同时,补充由于气泡带来的气孔,完美结合,增韧剂中还含有玻璃微珠和耐酸粉粒,有效增强瓷器的强度和耐酸性能;

消泡剂中含有的金属腐蚀抑制剂和分散剂,制备具有冷凝效果的液体,通过高温汽化后,散落在胚体表面,冷却胚体,降温减少表面气泡,同时,在表面形成一种防护,改性有机硅消泡剂乳液不断抑制气泡产生,使得胚体烧结更加完美。

具体实施例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瓷器烧结设备,包括炉体1,炉体下方设有支架2,炉体一侧设有门3,炉体比设有加热丝,炉体内设有若干放置台4,放置台上设有瓷器槽5,瓷器槽边缘设有2层环形槽6,放置台上设有罩体7,罩体插在环形槽内,2层环形槽中的外层环形槽罩体罩在内层环形槽罩体上,所述的罩体上设有透气孔8。

内层环形槽的罩体穿过内层环形槽,且穿过炉体底部。

罩体为金属罩体。

透气孔上设有800目网。

放置台为空心台,放置台上端面设有孔9,放置台内设有喷头10,喷头卡在放置台内,喷头的孔对应放置台上的孔,喷头连接管道11,管道穿过炉体底部连接活塞12,活塞内置有消泡液。

外层环形槽的罩体内壁设有海绵13,海绵经过浸泡,浸泡液为增韧液。

消泡液包括金属腐蚀抑制剂50份、去离子水150份、二乙二醇5份、分散剂5份、聚乙二醇20份、自来水50份、红薯茎叶15份、去离子水50份、草料25份、动物内脏13份、改性有机硅消泡剂乳液9份、嵌段聚醚3份、季铵盐10份、疏水二氧化硅5份、含氟聚硅氧烷5份、环氧丙烷2份。

消泡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盛有自来水的水槽中,采用增氧泵对水槽进行增氧,随后每隔24h向水槽中投加红薯茎叶,加热并将其转入盛有去离子水的发酵罐中,于温度为30~35℃条件下,加入草料,密闭发酵36~48h,抽滤,除去滤渣,收集滤液;

将含氟聚硅氧烷分散于高碳醇中,在10~30℃下搅拌1~2小时,然后加入滤液,在100~150℃下搅拌反应1~5小时,冷却后得到混合物;

取动物内脏,用去离子水洗涤内脏3~5次,再将内脏置于避光通风处阴干2~4h,随后将其转入动物组织粉碎机中,粉碎成内脏浆料,再将所得内脏浆料与质量分数为18~20%盐酸按质量比为1:2~1:4加入烧杯中,再将烧杯置于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40~45℃,转速为400~48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反应3~5h,离心分离,弃去下层沉淀,收集得上层清液;

将金属腐蚀抑制剂、水按2:10的比例混合加热至60℃搅拌均匀,冷却至常温,再与混合物、上层清液高温加入高压反应器中,在120-140℃减压下脱水30min,期间用氮气置换数次,然后投入环氧丙烷诱导反应,诱导温度为140℃、压力≤0.3mpa,待反应压力明显降低,温度急剧上升时,表明催化剂已活化,温度控制在140-160℃,控制反应器内压力≤0.3mpa,待釜内压力不再降低,继续保温反应30min,减压脱除未反应的单体,得到消泡剂。

金属腐蚀抑制剂为醇胺类、酚胺类、羧酸脂类、酸酐类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分散剂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烯基磺酸、马来酸酐、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经均聚或共聚得到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

增韧液包括环氧改性酚醛树脂15份、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5份、氯化聚丙烯树脂6份、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30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份、四氟乙烯粉末8份、玻璃微珠35份、耐酸粉粒26份、改性硅酸钠溶液30份、尿素9份、脲醛树脂30份、蓖麻油19份、丙烯酸10份。

增韧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粒径为200~500目的玻璃微珠和耐酸粉粒倒入搅拌机内搅拌40~70min后成为骨料;

改性硅酸钠溶液、尿素、脲醛树脂及蓖麻油倒入浆式搅拌釜内搅拌20~40min后成为粘料;

将骨料和粘料混匀,得到胶泥;

将胶泥与9倍的水混合加入反应釜中,与90℃搅拌4小时,降温至75℃,将环氧改性酚醛树脂、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与1倍量的水混合,加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氯化聚丙烯树脂,加入2倍量的水,高速搅拌,60℃保温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继续加热搅拌1小时,加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搅拌,至温度降到50℃以下,压滤,得到液体;

最后将四氟乙烯粉末与液体混合,蒸馏,收集蒸馏液,加入丙烯酸,得到增韧剂。

耐酸粉粒由硅藻土、锆英砂、高岭土、二氧化硅粉粒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

改性硅酸钠溶液包括,医用酒精20-40%、硅酸钠15-25%、纳米碳化硅15-20%、石墨粉5-20%、氧化铈1-10%、苯磺酰氯0.01-0.1%、滑石粉10-20%、碳酸钙0.1-1%。

改性硅酸钠溶液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酸钠加入装有90%医用酒精的锥形瓶中,密闭混合,37℃振荡培养7天;

将纳米碳化硅、石墨粉、氧化铈、苯磺酰氯、滑石粉、碳酸钙加入装有10%医用酒精的锥形瓶中,密闭混合,37℃振荡培养7天;

两者混合即可,得到改性硅酸钠溶液。

在上述配方中增加防裂添加剂,包括,对氨基苯甲酸25-100份,氢氧化钠4-16份、甘露醇2-8份,硝酸钙3-12份,水50-60份,氧化锌10-12份,抗静电剂6-9份。

防裂添加剂制备方法为,在搅拌器中依次加入水、对氨基苯甲酸、氢氧化钠、甘露醇、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硝酸钙、氧化锌,搅拌混合溶解后静置、过滤,所得滤液加入抗静电剂混合均匀,即得成品。

份为重量份。

经过试验,本法烧结的瓷碗与普通土窑烧结的瓷碗进行对比:

以上数据可得,将练泥后的胚体放置在瓷器槽内,罩上罩体,关门,加热,热量从罩体内的孔及罩体本身渗入,罩体内部热量均匀,加热烧结的同时,罩体内壁的海绵,蒸发水汽,通过孔进入内层的罩体内,高温下,汽化,但残留在空气的成分,不断在高温下渗入胚体内,增加分子的连接结构,是的整体强度变大,在增韧的同时,胚体由于捶打原因,产生少量气泡,此时,通过活塞将消泡剂喷入,快速消泡,减少气孔;

增韧剂通吸附在海绵上,通过罩体热量蒸发,渗入内层,胶泥中含有的改性硅酸钠溶液在高温下与树脂混合,压滤得到具有胶粘性的液体,与丙烯酸结合,有效粘附在胚体表面,增韧的同时,补充由于气泡带来的气孔,完美结合,增韧剂中还含有玻璃微珠和耐酸粉粒,有效增强瓷器的强度和耐酸性能;

消泡剂中含有的金属腐蚀抑制剂和分散剂,制备具有冷凝效果的液体,通过高温汽化后,散落在胚体表面,冷却胚体,降温减少表面气泡,同时,在表面形成一种防护,改性有机硅消泡剂乳液不断抑制气泡产生,使得胚体烧结更加完美。

具体实施例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瓷器烧结设备,包括炉体1,炉体下方设有支架2,炉体一侧设有门3,炉体比设有加热丝14,炉体内设有若干放置台4,放置台上设有瓷器槽5,瓷器槽边缘设有2层环形槽6,放置台上设有罩体7,罩体插在环形槽内,2层环形槽中的外层环形槽罩体罩在内层环形槽罩体上,所述的罩体上设有透气孔8。

内层环形槽的罩体穿过内层环形槽,且穿过炉体底部。

罩体为金属罩体。

透气孔上设有800目网15。

放置台为空心台,放置台上端面设有孔9,放置台内设有喷头10,喷头卡在放置台内,喷头的孔对应放置台上的孔,喷头连接管道11,管道穿过炉体底部连接活塞12,活塞内置有消泡液。

外层环形槽的罩体内壁设有海绵13,海绵经过浸泡,浸泡液为增韧液。

消泡液包括金属腐蚀抑制剂30份、去离子水120份、二乙二醇3份、分散剂3份、聚乙二醇15份、自来水45份、红薯茎叶13份、去离子水30份、草料22份、动物内脏11份、改性有机硅消泡剂乳液7份、嵌段聚醚2份、季铵盐5份、疏水二氧化硅3份、含氟聚硅氧烷4份、环氧丙烷2份。

消泡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盛有自来水的水槽中,采用增氧泵对水槽进行增氧,随后每隔24h向水槽中投加红薯茎叶,加热并将其转入盛有去离子水的发酵罐中,于温度为30~35℃条件下,加入草料,密闭发酵36~48h,抽滤,除去滤渣,收集滤液;

将含氟聚硅氧烷分散于高碳醇中,在10~30℃下搅拌1~2小时,然后加入滤液,在100~150℃下搅拌反应1~5小时,冷却后得到混合物;

取动物内脏,用去离子水洗涤内脏3~5次,再将内脏置于避光通风处阴干2~4h,随后将其转入动物组织粉碎机中,粉碎成内脏浆料,再将所得内脏浆料与质量分数为18~20%盐酸按质量比为1:2~1:4加入烧杯中,再将烧杯置于数显测速恒温磁力搅拌器中,于温度为40~45℃,转速为400~480r/min条件下,恒温搅拌反应3~5h,离心分离,弃去下层沉淀,收集得上层清液;

将金属腐蚀抑制剂、水按2:10的比例混合加热至60℃搅拌均匀,冷却至常温,再与混合物、上层清液高温加入高压反应器中,在120-140℃减压下脱水30min,期间用氮气置换数次,然后投入环氧丙烷诱导反应,诱导温度为140℃、压力≤0.3mpa,待反应压力明显降低,温度急剧上升时,表明催化剂已活化,温度控制在140-160℃,控制反应器内压力≤0.3mpa,待釜内压力不再降低,继续保温反应30min,减压脱除未反应的单体,得到消泡剂。

金属腐蚀抑制剂为醇胺类、酚胺类、羧酸脂类、酸酐类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分散剂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烯基磺酸、马来酸酐、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经均聚或共聚得到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

增韧液包括环氧改性酚醛树脂13份、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8份、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3份、氯化聚丙烯树脂5份、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25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份、四氟乙烯粉末7份、玻璃微珠32份、耐酸粉粒23份、改性硅酸钠溶液28份、尿素8份、脲醛树脂25份、蓖麻油15份、丙烯酸8份。

增韧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粒径为200~500目的玻璃微珠和耐酸粉粒倒入搅拌机内搅拌40~70min后成为骨料;

改性硅酸钠溶液、尿素、脲醛树脂及蓖麻油倒入浆式搅拌釜内搅拌20~40min后成为粘料;

将骨料和粘料混匀,得到胶泥;

将胶泥与9倍的水混合加入反应釜中,与90℃搅拌4小时,降温至75℃,将环氧改性酚醛树脂、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与1倍量的水混合,加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氯化聚丙烯树脂,加入2倍量的水,高速搅拌,60℃保温反应1小时,然后加入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继续加热搅拌1小时,加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搅拌,至温度降到50℃以下,压滤,得到液体;

最后将四氟乙烯粉末与液体混合,蒸馏,收集蒸馏液,加入丙烯酸,得到增韧剂。

耐酸粉粒由硅藻土、锆英砂、高岭土、二氧化硅粉粒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

改性硅酸钠溶液包括,医用酒精20-40%、硅酸钠15-25%、纳米碳化硅15-20%、石墨粉5-20%、氧化铈1-10%、苯磺酰氯0.01-0.1%、滑石粉10-20%、碳酸钙0.1-1%。

改性硅酸钠溶液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酸钠加入装有90%医用酒精的锥形瓶中,密闭混合,37℃振荡培养7天;

将纳米碳化硅、石墨粉、氧化铈、苯磺酰氯、滑石粉、碳酸钙加入装有10%医用酒精的锥形瓶中,密闭混合,37℃振荡培养7天;

两者混合即可,得到改性硅酸钠溶液。

在上述配方中增加防裂添加剂,包括,对氨基苯甲酸25-100份,氢氧化钠4-16份、甘露醇2-8份,硝酸钙3-12份,水50-60份,氧化锌10-12份,抗静电剂6-9份。

防裂添加剂制备方法为,在搅拌器中依次加入水、对氨基苯甲酸、氢氧化钠、甘露醇、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硝酸钙、氧化锌,搅拌混合溶解后静置、过滤,所得滤液加入抗静电剂混合均匀,即得成品。

份为重量份。

经过试验,本法烧结的瓷碗与普通土窑烧结的瓷碗进行对比:

以上数据可得,将练泥后的胚体放置在瓷器槽内,罩上罩体,关门,加热,热量从罩体内的孔及罩体本身渗入,罩体内部热量均匀,加热烧结的同时,罩体内壁的海绵,蒸发水汽,通过孔进入内层的罩体内,高温下,汽化,但残留在空气的成分,不断在高温下渗入胚体内,增加分子的连接结构,是的整体强度变大,在增韧的同时,胚体由于捶打原因,产生少量气泡,此时,通过活塞将消泡剂喷入,快速消泡,减少气孔;

增韧剂通吸附在海绵上,通过罩体热量蒸发,渗入内层,胶泥中含有的改性硅酸钠溶液在高温下与树脂混合,压滤得到具有胶粘性的液体,与丙烯酸结合,有效粘附在胚体表面,增韧的同时,补充由于气泡带来的气孔,完美结合,增韧剂中还含有玻璃微珠和耐酸粉粒,有效增强瓷器的强度和耐酸性能;

消泡剂中含有的金属腐蚀抑制剂和分散剂,制备具有冷凝效果的液体,通过高温汽化后,散落在胚体表面,冷却胚体,降温减少表面气泡,同时,在表面形成一种防护,改性有机硅消泡剂乳液不断抑制气泡产生,使得胚体烧结更加完美。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