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式光热发电用转动架及反射镜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390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式光热发电用转动架及反射镜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塔式光热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塔式光热发电用转动架及反射镜架。



背景技术:

塔式光热发电站不耗用化石能源,无污染物排放,是生态环境和谐的清洁能源利用系统。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包括反射镜和吸热塔,反射镜用于收集太阳辐射能并将其汇聚到吸热塔处。现有技术中的塔式光热发电用反射镜架包括立柱、绕立柱的轴线枢接在立柱上端处的转动架、安装在转动架上的镜面架及固定安装在镜面架上的若干镜面组件。转动架可绕立柱作水平转动,镜面架还可在支撑部上作俯仰运动,带动镜面组件绕立柱作水平转动和俯仰运动,以调节反射镜的法线朝向,并按要求确保太阳光反射到吸热塔上的吸热器上。

镜面架与镜面组件质量大,镜面架与镜面组件安装于转动架的上端,遇到强风天气或者进行反射镜的朝向校准时,现有技术的转动架由于斜支撑杆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转动架晃动或者扭动,甚至导致转动架变形,影响反射镜的朝向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式光热发电用转动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转动架中因斜支撑杆的结构设计不合而导致的转动架晃动或者扭动,甚至导致转动架变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塔式光热发电用转动架,应用于包括镜面架和立柱的反射镜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式光热发电用转动架包括套筒、两斜支撑杆和四根横拉杆,所述套筒的上端与所述镜面架连接,两所述斜支撑杆分别设置于所述套筒的左右两侧,且各所述斜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套筒的下端和所述镜面架,四根所述横拉杆分别两两设置于所述套筒左右两侧,各所述横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斜支撑杆上端和所述套筒上端。

可选地,所述套筒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板,且各所述横拉杆的内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相邻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套筒的外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

可选地,各所述斜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各所述横拉杆的外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

可选地,各所述横拉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各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相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固定板贴合并紧固连接或着与相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二固定板贴合并紧固连接。

可选地,各所述横拉杆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板,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面与所述横拉杆的端面垂直连接,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另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边缘垂直连接。

可选地,所述斜支撑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连杆,各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斜支撑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筒连接。

可选地,所述斜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的第三固定板,各所述连杆连接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斜支撑杆为H型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镜架,以解决现有技术转动架中斜支撑杆强度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射镜架,包括镜面架、立柱、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镜面组件、枢接件和所述的转动架,所述镜面架枢接于所述转动架上,所述转动架设置于所述立柱上且绕所述立柱的轴线旋转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转动架并驱动所述镜面架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固定与所述立柱驱动所述转动架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本中,四根横拉杆分别两两设置于套筒左右两侧,各横拉杆430的内端连接于套筒的上端,各横拉杆的外端连接于斜支撑杆420的上端。套筒、斜支撑杆和横拉杆相互连接成三角形,使转动架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另外,套筒其中一侧的两横拉杆的外端同时连接斜支撑杆,两横拉杆和套筒的上端构成一个三角形,能够牢固的固定斜支撑杆的上端,能够有效的防止斜支撑杆的上端相对于套筒偏转或者扭转,使转动架性能稳定,便于镜面架的精确安装与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塔式光热发电用反射镜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塔式光热发电用反射镜架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梁和次梁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立柱--100,第一关节--110,内圈--111,第一环形槽—1111,外圈--112,转滚珠--113,第二环形槽—1121,第一环形槽--1111,第二环形槽--1121,第二关节--120;

第一驱动机构--200;

第二驱动机构--300;

转动架--400,套筒--410,第一固定板—411,第一加强板--412,第二加强板--413,斜支撑杆--420,第二固定板—421,第三固定板--422,横拉杆—430,第一安装板--431,第二安装板—432,连杆—440;

镜面架--500,主梁--510,次梁--520,第一连接板--521,第一腹板--522,第一翼缘板--523,第一肋板--524,次梁座--530,第二连接板--531,第二腹板-532,第二翼缘板--533,第二肋板--534,定位架--550,安装梁--551;

镜面组件--600;

枢接组件--700,第一枢接件--710,第二枢接件--720,枢接轴--7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果本实施例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另外,上述本实施例公开的任意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意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塔式光热发电用的转动架400,转动架400应用于包括镜面架500和立柱100的反射镜架上,转动架400包括套筒410、两斜支撑杆420和四杆横拉杆430,套筒410的上端与镜面架500连接,各斜支撑杆420设置于套筒410的左右两侧,且各斜支撑杆420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套筒410的下端和镜面架500,四根横拉杆430分别两两设置于套筒410左右两侧,各横拉杆430的内端连接于套筒410的上端,各横拉杆430的外端连接于斜支撑杆420的上端。套筒410、斜支撑杆420和横拉杆430相互连接成三角形,使转动架400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另外,套筒410其中一侧的两横拉杆430的外端同时连接斜支撑杆420,两横拉杆430和套筒410的上端构成一个三角形,能够牢固的固定斜支撑杆420的上端,能够有效的防止斜支撑杆420的上端相对于套筒410偏转或者扭转,使转动架400性能稳定,便于镜面架500的精确安装与调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各横拉杆430的内端分别连接于套筒410上端的前后两侧;或者同左侧或同右侧两横拉杆430中,其一横拉杆430的内端连接于套筒410上端的左侧或者右侧,另一横拉杆430的内端连接于套筒410上端的前侧或者后侧。当然横拉杆430可直接与套筒410连接,也可以间距与套筒410连接,最关键地,同左侧或者同右侧的两横拉杆430的内端与套筒410连接处具有一定距离。

可选地,如图1所示,套筒4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板411,第一固定板411与镜面架500连接,各横拉杆430的内端连接于第一固定板411。同左侧或同右侧的两横拉杆430和第一固定板411构成一三角形结构,通过两横拉杆430有效的加强斜支撑杆420,更加有效的防止斜支撑杆420的上端相对与套筒410偏转或者扭转;另外,第一固定板411便于镜面架500与转动架400连接。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板411向前或向后延伸;或者第一固定板411的中部于套筒410连接,第一固定板411的两端伸出于套筒410外。各横拉杆430的内端与第一固定板411的两端连接。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固定板41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板412和第二加强板413。第一加强板412的两相邻边缘分别与第一固定板411和套筒410的外侧壁连接,第一加强版412能够增强第一固定板411与套筒410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增加第一固定板411的强度;第二加强板413与第一固定板411和第一加强板412连接,更具体地,第二加强板413与第一固定板411垂直连接以及与第一加强板412垂直连接,第二加强板413能够增加第一固定板411的抗扭转能力和抗弯曲能力。

可选地,如图7所示,各斜支撑杆420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421,镜面架500还与两第二固定板421连接,各横拉杆430的外端连接于第二固定板421。另外,第二固定板421便于镜面架500与斜支撑杆420连接。

可选地,如图6所示,各横拉杆4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板431,各第一安装板431与相对应位置的第一固定板411贴合并紧固连接或着与第二固定板421贴合并紧固连接,即各横拉杆430内端和外端均设置有第一安装板431,与横拉杆430的内端连接的第一安装板431与对应位置的第一固定板411贴合并紧固连接,与横拉杆430的外端连接的第一安装板431与第二固定板421贴合并紧固连接。本实施例中,板与板贴合连接,极为牢固,因而,横拉杆430与第一固定板411和第二固定板421连接牢固。

可选地,如图6所示,各横拉杆430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板432,各第二安装板432的一侧面与横拉杆430的端面垂直连接,各第二安装板432的另一侧面与第一安装板431的边缘垂直连接。第二安装板432与横拉杆430的端面垂直连接,使横拉杆430与第二安装板432的接触面最大化,便于第二安装板432与横拉杆430牢固地连接;同时,第一安装板431和第二安装板432之间也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的第一安装板431和第二安装板432更容易连接牢固。

本实施例中,前述紧固连接为通过紧固件紧固的连接接方式,包括铆接、螺纹连接。

可选地,如图1所示,斜支撑杆420的两侧设置有一连杆440,各连杆440的一端与斜支撑杆420连接,各连杆440的另一端与套筒410连接。具体地,各连杆440一端连接于斜支撑杆420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套筒410的下端。两连杆440从斜支撑杆420的两侧使斜支撑杆420与套筒410连接,有效的增加了斜支撑杆420与第套筒410连接的牢固性,同时防止两斜支撑杆420扭动或者晃动,使镜面架500能够稳定使用,便于反射镜的朝向精确调节。

本实施例中,斜支撑杆420和连杆440与套筒41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直接固定连接,还可以是借助其他结构间接连接。

更进一步地,斜支撑杆420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固定板422,第三固定板422与套筒410固定连接,各连杆440连接于第三固定板422的端部。

更进一步地,两连杆440分别对称设置于斜支撑杆420的两侧,其一连杆440的一端连接于斜支撑杆420的中部的一侧,其一连杆44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固定板422的一端,另一连杆440的一端连接于斜支撑杆420的中部的另一侧,另一连杆44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固定板422的另一端。两连杆440对称设置,有利于斜支撑杆420的两侧受到连杆440相同的拉力或者支撑力,使斜支撑杆420两侧的性能平衡。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斜支撑杆420为H型钢,H型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质量轻,抗弯曲能力强。

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一种塔式光热发电用反射镜架,包括立柱100、第一驱动机构200、第二驱动机构300、转动架400、镜面架500和多组镜面组件600,多组镜面组件600均设置于镜面架500上,镜面架500枢接于转动架400上,第一驱动机构200驱动镜面架500绕枢接的轴线做俯仰转动,转动架400设置于立柱100上且绕立柱100的轴线旋转设置,第二驱动机构300驱动转动架400绕立柱100的轴线旋转。

如图如图2、图5所示,镜面架500包括主梁510和至少两根分别连接于主梁510两侧的次梁520,主梁510上设置有位置与次梁520相对应的次梁座530,次梁520的端部连接于次梁座530上,次梁52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并定位各镜面组件600的定位架550,各镜面组件600固定于定位架550上。本实施例中,主梁510和次梁520起整体的支撑固定作用,次梁520通过次梁座530连接于主梁510上。次梁520为较长较重的结构,单独生产较易控制其生产精度;次梁座530是短小的结构,单独固定与主梁510上时,易控制次梁座530的连接精度;次梁座530为起快速连接作用的安装座,在安装时仅需使次梁520连接于次梁座530上,次梁520与次梁座530的连接也具有明显的精度易控制的特点,最终使次梁520的固定安装的精确性高以及具有较快的安装速度,同时避开次梁520与主梁510的直接连接,避开了精度不易控制的连接方式。另外,主体结构简单,仅有主梁510和多根次梁520,不但承重能力强,生产装配以及调试工序少,稳定性极佳。

本实施例中主梁510的两侧可分别设置两根、三根、四根或者五根以上数量的次梁520,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主梁5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三根次梁520。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反射镜架还设置有三组枢接组件700,套筒410、两斜支撑杆420通过枢接组件700连接于主梁510。具体地,如图3所示,各枢接组件700包括第一枢接件710、第二枢接件720和枢接轴730,各第一枢接件710和对应的第二枢接件720通过枢接轴730枢接,各第一枢接件710固定于主梁510上,三个第二枢接件720分别设置于套筒410的上端和两斜支撑杆420的上端,具体地,三个第二枢接件720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板411和两第二固定板421上。三个第一枢接件710连接于主梁510的两端部和中部。枢接组件700的作用在于减小镜面架500的转动阻力,增加镜面架500调节的精确度。

本实施例中,镜面架500还包括固定与次梁520上的安装架(图中未标示),各镜面组件600固定与安装架上。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设置于立柱100的上端处的第一关节110,第一关节110用于使套筒410的上端与立柱100的上端相枢接。具体地,套筒410的上端为封闭端或半封闭端,该套筒410的下端为开口端,第一关节110为回转轴承,回转轴承包括内圈111、外圈112和回转滚珠113,外圈112套设于内圈111外,外圈112固定连接在套筒410的上端的内侧,内圈111固定连接在立柱100的上端处,内圈1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绕其轴线的半圆状的第一环形槽1111,外圈112的内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环绕其轴线的半圆状的第二环形槽1121,第一环形槽1111和第二环形槽1121合围成一圆环状腔体,滚珠113设置于圆环状腔体内。回转轴承可以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便于安装大型镜面架与镜面组件600。套筒410的上端为半封闭端,方便安装与维护。

立柱100上还设置有第二关节120,具体的第二关节120设置于套筒410的下端处,通过第二关节120使套筒410的下端与立柱100的外壁相枢接。第二关节120为深沟球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

套筒410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安装座(图中未标示),第一驱动机构200铰接于第一驱动安装座上,第一驱动机构200的输出端连接于镜面架500,第一驱动机构200为伸缩机构,如电动推杆。

立柱100上设置有第二驱动安装座(图中未标示),第二驱动机构300铰接于第二驱动安装座上,第二驱动机构300的输出端连接于套筒410,第二驱动机构300为伸缩机构,如电动推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