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针织印花布用烘干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445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棉针织印花布用烘干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棉针织印花布用烘干箱。



背景技术:

烘干箱主要应用于纺织加工领域中,现有的烘干箱包括上烘干体以及与所述上烘干体相对设置的下烘干体,所述上烘干体与所述下烘干体之间形成有烘干通道,所述上烘干体与所述下烘干体内部均形成有通风道。织物需要从所述烘干通道中经过,所述上烘干体以及所述下烘干体向所述烘干通道中的织物喷出热气流,以烘干所述织物。然而,在长时间工作时,所述上烘干体及所述下烘干体的通风道内会积存灰尘,造成气流堵塞,从而影响烘干效果。同时,所述烘干箱在停用时,其自身的温度降低较为缓慢,散热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烘干效果较好及散热效果较好的棉针织印花布用烘干箱。

一种棉针织印花布用烘干箱,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烘干体,所述两个烘干体之间形成有烘干通道,每个烘干体包括多个平行设置且依次连接的通风梁以及一个活动挡板。每个通风梁中开设有通风道,所述通风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通风道连通的进风口与清灰口,所述清灰口包括宽口部以及与所述宽口部连接的窄口部,所述通风梁的一侧形成有通风面,所述通风面朝向所述烘干通道,所述通风梁于所述通风面上开设有多个烘干孔,所述多个烘干孔与所述通风道连通,所述活动挡板用于挡设各所述清灰口,所述活动挡板包括枢轴以及连接于所述枢轴上的挡设体,所述挡设体通过所述枢轴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多个通风梁的具有所述清灰口的端部,所述挡设体上设置有多个挡设块,所述多个挡设块分别挡设于所述多个清灰口中,所述挡设块上设置有变形层,所述变形层朝向所述通风道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集灰凹槽以及一个缓冲槽,所述多个集灰凹槽围绕所述缓冲槽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形层的周缘形成有倒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角为倒圆角,所述倒圆角的半径为1毫米-2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槽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圈上开设有多个集尘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风道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有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面上设置有分隔条,所述多个烘干孔分别开设于所述分隔条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孔的横截面为矩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孔的截面面积沿朝向所述烘干通道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设体为矩形板状,所述挡设体上设置有防腐蚀层,所述多个挡设块凸设于所述防腐蚀层上。

通过使所述挡设体绕所述枢轴旋转,并使所述多个挡设块从所述多个清灰口中脱离,即可对所述清灰口中的织物及尘絮进行清除,从而可以避免因织物及尘絮的积聚而造成的气流堵塞,进而提高了烘干效果。另外,在所述烘干箱停用时,可以将所述多个清灰口打开,使所述两个烘干体中的热气流流出,并允许外界气流进入所述多个通风道中,从而实现所述两个烘干体的快速冷却,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棉针织印花布用烘干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棉针织印花布用烘干箱移除活动挡板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烘干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烘干箱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5为一实施例的活动挡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棉针织印花布用烘干箱。所述棉针织印花布用烘干箱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烘干体,所述两个烘干体之间形成有烘干通道,每个烘干体包括多个平行设置且依次连接的通风梁,以及一个活动挡板。例如,每个通风梁中开设有通风道,所述通风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通风道连通的进风口与清灰口,所述清灰口包括宽口部以及与所述宽口部连接的窄口部,所述通风梁的一侧形成有通风面。例如,所述通风面朝向所述烘干通道,所述通风梁于所述通风面上开设有多个烘干孔,所述多个烘干孔与所述通风道连通。例如,所述活动挡板挡设于所述清灰口上,所述活动挡板包括枢轴以及连接于所述枢轴上的挡设体,所述挡设体通过所述枢轴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多个通风梁的端部,所述挡设体上设置有多个挡设块。例如,所述多个挡设块分别挡设于所述多个清灰口中,所述挡设块上设置有变形层,所述变形层朝向所述通风道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集灰凹槽以及一个缓冲槽,所述多个集灰凹槽围绕所述缓冲槽设置。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棉针织印花布用烘干箱100,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烘干体10,所述两个烘干体之间形成有烘干通道20,每个烘干体包括多个平行设置且依次连接的通风梁11,以及一个活动挡板13。即,所述多个通风梁互相拼接形成所述烘干体,相邻两个通风梁的侧壁互相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3个通风梁平行设置且依次连接,整体形成如图1所示的烘干体10;例如,所述多个通风梁也可以一体成型。所述每个通风梁中开设有通风道111,所述通风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通风道连通的进风口112与清灰口113,所述清灰口包括宽口部1131以及与所述宽口部连接的窄口部1132,所述通风梁的一侧形成有通风面114,所述通风面朝向所述烘干通道,所述通风梁于所述通风面上开设有多个烘干孔1141,所述多个烘干孔与所述通风道连通。所述活动挡板挡设于各所述清灰口上,亦可理解为所述活动挡板挡设于各所述清灰口的外部,以用于定期打开并清除灰尘。请一并参阅图5,所述活动挡板包括枢轴131以及连接于所述枢轴上的挡设体132,所述挡设体通过所述枢轴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多个通风梁的具有所述清灰口的端部,例如,请结合参阅图1与图2,多个通风梁视为一个整体,所述枢轴设置于该整体的一端部,所述挡设体与所述枢轴枢接,用于挡设该整体的全部清灰口;例如,所述挡设体上设置有多个挡设块133,所述多个挡设块分别挡设于所述多个清灰口中。所述挡设块上设置有变形层134,所述变形层朝向所述通风道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集灰凹槽135以及一个缓冲槽136,所述多个集灰凹槽围绕所述缓冲槽设置。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棉针织印花布用烘干箱的组装过程具体如下:首先将所述两个烘干体相对设置并于所述两个烘干体之间形成所述烘干通道。将所述枢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通风梁的一端,并将所述挡设体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枢轴上。然后,将所述挡设体上的多个挡设块分别卡入所述多个通风梁的清灰口中。然后将所述多个通风梁的进风口与外接热气源连接。

所述棉针织印花布用烘干箱的工作过程如下:织物例如棉针织印花布等,通过一个输送机构送入所述烘干通道,并开启所述外接热气源,使热气流进入所述多个通风梁的通风道中。热气流从所述多个通风梁的烘干孔中流入所述烘干通道。所述两个烘干体中的热气流从上、下两侧流向织物,从而实现对所述烘干通道中织物的烘干作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所述多个通风梁的清灰口中积聚有大量的织物及尘絮。此时,可以使所述挡设体绕所述枢轴旋转,并使所述多个挡设块从所述多个清灰口中脱离,然后可对所述清灰口中的织物及尘絮进行人工清除,从而可以避免因织物及尘絮的积聚而造成的气流堵塞,从而提高烘干效果。另外,在所述烘干箱停用时,可以停止向所述多个通风梁中输送热气流,然后将所述多个清灰口打开,从而使得所述两个烘干体中的残余热气流流出,并允许外界气流进入所述多个通风道中,从而使得所述两个烘干体的快速冷却,提高散热效率。

例如,为了便于在所述烘干箱工作时封闭所述清灰口,所述变形层的周缘形成有倒角。例如,所述倒角为倒圆角,例如,所述倒圆角的半径为1毫米-2毫米,例如,所述倒圆角具有半径为1毫米-2毫米的圆弧,例如,所述圆弧的弧度为0.5毫米至1毫米,例如具体为0.6毫米。所述倒圆角有利于所述多个挡设块进入所述清灰口中,避免所述挡设块在随所述挡设体的转动过程中与所述通风梁产生干涉。例如,为了便于收集尘絮以实现一次性清除作业,所述缓冲槽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圈。所述环形圈上开设有多个集尘孔。所述集尘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风道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有夹角。通过所述集尘孔的集尘作用,可以集中尘絮,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所述清灰口进行一次性清除。请再次参阅图3,例如,为了便于设置所述多个烘干孔,所述通风面上设置有分隔条115,所述多个烘干孔分别开设于所述分隔条的两侧。所述烘干孔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烘干孔的截面面积沿朝向所述烘干通道的方向逐渐减小。由于所述烘干孔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可以使得所述烘干孔中的热气流的速度逐渐加快并进入所述烘干通道,进而有利于对所述织物进行烘干,提高烘干效率。请再次参阅图5,例如,为了防止所述挡设体受到热气流的腐蚀而损坏,所述挡设体为矩形板状,所述挡设体上设置有防腐蚀层1321,所述多个挡设块凸设于所述防腐蚀层上。所述挡设体上的防腐蚀层能够避免所述挡设体被腐蚀,从而提高所述烘干箱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