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流清污式污水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78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涡流清污式污水换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深化发展,工业用水也大幅增加,这些工业污水在排放时,通常伴随有大量的污染物,同时也携带大量的热量,特别是钢铁企业和化工领域排放的污水更是携带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随着污水直接排放,进入污水处理厂,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热能量浪费,同时由于排放污水的温度比较高,升腾起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携带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大气环境,会严重破坏工厂周围的空气环境,对空气质量造成深远的影响;且高温度的污水,会使得污水活性增强,能加速排水管道腐蚀速度,降低排水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流清污式污水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涡流清污式污水换热器,包括热交换箱体,热交换箱体内腔上下两侧对称设有隔板,隔板把热交换箱体内腔分隔成进污水腔、热交换腔和排污水腔,进污水腔的顶端贯通连接进污水管,进污水管上设有第一进水控制阀,热交换腔内均匀的设有若干热交换管,热交换管一端贯通连接进污水腔,热交换管另一端贯通连接排污水腔,每一热交换管内均设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热交换管的内管壁上,微型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胶搅杆,搅拌杆的另一端圆周方向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搅拌叶,热交换腔一侧壁顶端贯通连接进清水管,进清水管上设有第二进水控制阀,热交换腔另一侧壁底端贯通连接出清水管,出清水管上设有第一出水控制阀,排污水腔的底壁上贯通连接出污水管,出污水管上设有第二出水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排污水腔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排污座,排污座上设有排污聚拢孔,排污聚拢孔的底端贯通连接出污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排污聚拢孔是上端大,底端小锥孔结构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热交换腔内均匀的设有8~12个热交换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搅拌杆的另一端圆周方向上均匀的设有2~3个搅拌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热交换管使得污水与清水之间能很好的做热交换,从而使得污水中的热量损失掉;微型电机的设置,使得热交换管中的水流形成涡流,防止泥沙等杂物在热交换管中聚集,造成堵塞;排污座的设置,有利于污水的排放,防止污物聚集在排污水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涡流清污式污水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交换箱体,2-隔板,3-进污水腔,4-热交换腔,5-排污水腔,6-进污水管,7-第一进水控制阀,8-热交换管,9-进清水管,10-第二进水控制阀,11-微型电机,12-搅拌杆,13-搅拌叶,14-支架,15-出清水管,16-第一出水控制阀,17-排污座,18-出污水管,19-第二出水控制阀,20-排污聚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涡流清污式污水换热器,包括热交换箱体1,所述热交换箱体1内腔上下两侧对称设有隔板2,所述隔板2把热交换箱体1内腔分隔成进污水腔3、热交换腔4和排污水腔5,所述进污水腔3的顶端贯通连接进污水管6,所述进污水管6上设有第一进水控制阀7,所述热交换腔4内均匀的设有若干热交换管8,所述热交换管8一端贯通连接进污水腔3,热交换管8另一端贯通连接排污水腔5,每一热交换管8内均设有微型电机11,所述微型电机11通过支架14固定在热交换管8的内管壁上,微型电机11的电机轴固定连接胶搅杆12,所述搅拌杆12的另一端圆周方向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搅拌叶13,所述热交换腔4一侧壁顶端贯通连接进清水管9,所述进清水管9上设有第二进水控制阀10,所述热交换腔4另一侧壁底端贯通连接出清水管15,所述出清水管15上设有第一出水控制阀16,所述排污水腔5的底壁上贯通连接出污水管18,所述出污水管18上设有第二出水控制阀19,所述排污水腔5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排污座17,所述排污座17上设有排污聚拢孔20,所述排污聚拢孔20是上端大,底端小锥孔结构设计;排污聚拢孔20的底端贯通连接出污水管18。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清水从进清水管9进入热交换腔4内,污水从进污水管6进入进污水腔3内,污水沿着热交换管8进入出污水腔5内,最后从出污水管18排出,污水进入热交互管8时与热交换腔4内的清水做热交换,使得污水中的大量热量散散失,被清水吸收储存,加热后的清水从出清水管15排出;微型电机11带动搅拌叶13高速旋转,搅动热交换管8内的污水水流,使得污水水流呈涡旋流动,能有效的防止污水中的泥沙等杂物在热交换管8中聚集,造成堵塞;排污座17的设置,有利于污水的排放。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