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流式冷冻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823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絮流式冷冻干燥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絮流式冷冻干燥机。



背景技术:

在冷冻干燥机中,搁板是一种重要部件,它负责对制品的预冷、加热、干燥。制品的品质很大程度与搁板的换热效果有关。而目前搁板换热效果较差,使得其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值无法满足其使用需求,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絮流式冷冻干燥机。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絮流式冷冻干燥机,包括:安装在干燥室内的搁板以及用于向搁板内输送冷媒或热媒介质的传热介质输送管路,其中:

搁板内部设有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

第一介质流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第二介质流道位于第一介质流道的一侧,第二介质流道的一端具有进液口,其另一端封闭;第二介质流道与第一介质流道之间设有多个连通二者的孔道;

传热介质输送管路具有进口和出口,传热介质输送管路的出口分别与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的进液口连接用于向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内输送冷媒或热媒介质,传热介质输送管路的出口与第二介质流道的进液口之间设有用于对进入第二介质流道的冷媒或热媒介质进行加压的加压装置。

优选地,第二介质流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介质力道的延伸方向一致。

优选地,各孔道沿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的延伸方向间距布置。

优选地,第一介质流道在搁板内呈蛇形布置。

优选地,第二介质流道在搁板内设蛇形布置。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搁板内设置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并使第二介质流道的一端封闭,第二介质流道与第一介质流道之间具有彼此连通的孔道,第二介质流道的进液口与传热介质输送管路的出口之间设有加压装置,以用于对传热介质输送管路输送至第二介质流道内的介质进行加压。工作中,当传热介质输送管路向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内输送冷媒或热媒介质时,第一介质流道内的介质由其进口向其出口方向排出,以实现对搁板的加热,而第二介质流道的内冷媒则通过孔道进入第一介质流道内,从而造成对第一介质流道内介质流冲击,使得第一介质流道内的介质处于絮流状态,以强化换热效果,从而使得搁板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得以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絮流式冷冻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絮流式冷冻干燥机中所述搁板与传热介质输送管路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絮流式冷冻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絮流式冷冻干燥机中所述搁板与传热介质输送管路的连接示意图。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絮流式冷冻干燥机,包括:安装在干燥室内的搁板1以及用于向搁板1内输送冷媒或热媒介质的传热介质输送管路2,其中:

搁板1内部设有第一介质流道3和第二介质流道4;第一介质流道3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第二介质流道4位于第一介质流道3的一侧,且第二介质流道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介质力道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介质流道4的一端具有进液口,其另一端封闭;第二介质流道4与第一介质流道3之间设有多个连通二者的孔道5,各孔道5沿第一介质流道3和第二介质流道4的延伸方向间距布置,以使第一介质流道3与第二介质流道4的延伸方向上具有多个连通点。

传热介质输送管路2具有进口和出口,传热介质输送管路2的出口分别与第一介质流道3和第二介质流道4的进液口连接用于向第一介质流道3和第二介质流道4内输送冷媒或热媒介质,传热介质输送管路2的出口与第二介质流道4的进液口之间设有加压装置6,用于对传热介质输送管路2输送至第二介质流道4内的介质进行加压,使得第二介质流道4内介质流压力大于第一介质流道3内的压力。工作中,当传热介质输送管路2向第一介质流道3和第二介质流道4内输送冷媒或热媒介质时,第一介质流道3内的介质由其进口向其出口方向排出,以实现对搁板1的加热,而第二介质流道4的内冷媒则通过孔道5进入第一介质流道3内,从而造成对第一介质流道3内介质流冲击,使得第一介质流道3内的介质处于絮流状态,以强化换热效果,从而使得搁板1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得以大大降低。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介质流道3以及第二介质流道4均呈蛇形布置,以提高传热介质与搁板1的热交换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