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3319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光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太阳能热管式集热器联箱的换热结构,采用金属走液管和冲压金属传热套焊接形式,将热管的冷凝端插入已经焊接在金属管上的金属套内。通过金属套传递给金属走液管。

然而,现有技术的这类太阳能集热器的换热方式,仍然存在诸多结构性和成本造价的不足,其一是所采用的金属管组焊形式,焊接工作量较大,且焊接成本高;其二是金属管内的焊接部位经受不住管内液体长时间的流速冲击,寿命较短;此外还存在集热器压力过高时,焊接管所能承受的管压值要低于非焊接管的缺陷;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热管式集热器串联时,都需要外接太阳能回水管,系统整体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器,本太阳能集热器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寿命长且价格低廉,同时换热主体和热管之间的换热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包括换热主体和热管,所述换热主体包括换热连接件、上走液管和下走液管,所述下走液管与上走液管相互平行,所述换热连接件包括第一换热块和第二换热块,所述第一换热块和第二换热块均包括两个半圆形状的连接卡环和固定在两个连接卡环之间的柱形凸台,所述柱形凸台上设有用于连接热管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换热块的一个连接卡环和第二换热块的一个连接卡环之间包裹有上走液管,所述第一换热块的另一个连接卡环和第二换热块的另一个连接卡环之间包裹有下走液管,所述第一换热块的连接卡环通过弹簧卡子与第二换热块的连接卡环连接,所述热管的冷凝端依次插入第一换热块的柱形凸台上的安装孔内和第二换热块的柱形凸台上的安装孔内从而实现所述热管的冷凝端与第一换热块和第二换热块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走液管的出口端通过U型接头与上走液管的进口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热块的连接卡环的边缘处和第二换热块的连接卡环的边缘处均设有翻边,所述第一换热块的连接卡环上的翻边和第二换热块的连接卡环上的翻边相互对称,所述第一换热块的连接卡环上的翻边通过弹簧卡子与第二换热块的连接卡环上的翻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保温联箱,所述保温联箱的左侧设有上管孔和下管孔,所述换热主体设置在保温联箱的内部,所述下走液管的进口端通过下管孔伸出所述保温联箱的外部,所述上走液管的出口端通过上管孔伸出所述保温联箱的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温联箱的底部设有热管孔,所述热管的冷凝端通过热管孔插入保温联箱内从而实现热管的冷凝端与位于保温联箱内的第一换热块和第二换热块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热管孔为多个,所述换热连接件和热管为多个,所述热管孔、换热连接件和热管的数量均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热管的冷凝端的外表面涂抹有导热硅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连接件采用铝型材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第一换热块和多个第二换热块将热管的冷凝端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上走液管和下走液管,换热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卡子使第一换热块和第二换热块紧紧扣住两根平行的上走液管和下走液管,且第一换热块和第二换热块采用铝型材质拉制而成,增加了第一换热块和第二换热块与上走液管和下走液管的接触面积,传热效率高,且铝型材质的零件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使用弹簧卡子使第一换热块和第二换热块相互连接从而无需大量焊接,避免人工焊接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风险,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上走液管与现有技术中的回水管的作用一样,上走液管和下走液管均设置在同一个保温联箱内,无需再对上走液管单独进行保温处理,同时节约了现有技术中的回水管的使用,成本相对减少;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联箱对换热主体具有很好的保温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的冷凝端的外表面涂抹的导热硅脂增加了换热效率;当多个本太阳能集热器相互串联使用时,可将后一个太阳能集热器中的下走液管与前一个太阳能集热器中的下走液管相互连接,将后一个太阳能集热器中的上走液管与前一个太阳能集热器中的上走液管相互连接,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太阳能集热器串联所需要外接的回水管,降低管路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热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换热主体和热管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主体的换热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主体与保温联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集热器相互串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3,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包括换热主体和热管8,换热主体包括换热连接件、上走液管1和下走液管2,下走液管2与上走液管1相互平行,换热连接件包括第一换热块4和第二换热块3,参见图2,第一换热块4和第二换热块3均包括两个半圆形状的连接卡环3-1和固定在两个连接卡环3-1之间的柱形凸台3-2,柱形凸台3-2上设有用于连接热管8的安装孔3-3,第一换热块4的一个连接卡环3-1和第二换热块3的一个连接卡环3-1之间包裹有上走液管1,第一换热块4的另一个连接卡环3-1和第二换热块3的另一个连接卡环3-1之间包裹有下走液管2,第一换热块4的连接卡环3-1通过弹簧卡子6与第二换热块3的连接卡环3-1连接,参见图3,热管8的冷凝端7依次插入第一换热块4的柱形凸台3-2上的安装孔3-3和第二换热块3的柱形凸台3-2上的安装孔3-3从而实现热管8的冷凝端7与第一换热块4和第二换热块3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下走液管2的出口端通过U型接头5与上走液管1的进口端连接。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块4的连接卡环3-1的边缘处和第二换热块3的连接卡环3-1的边缘处均设有翻边3-4,第一换热块4的连接卡环3-1的翻边3-4与第二换热块3的连接卡环3-1的翻边3-4相互对称,第一换热块4的两个连接卡环3-1上的翻边3-4分别通过弹簧卡子6与第二换热块3的两个连接卡环3-1上的翻边3-4连接,翻边3-4的设置防止了弹簧卡子6跑出,弹簧卡子6使第一换热块4和第二换热块3紧紧扣住两根平行的上走液管1和下走液管2。

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温联箱9,保温联箱9的左侧设有上管孔10和下管孔11,换热主体设置在保温联箱9的内部,下走液管2的进口端通过下管孔11伸出所述保温联箱9的外部,上走液管1的出口端通过上管孔10伸出所述保温联箱9的外部。

本实施例中,保温联箱9的底部设有热管孔12,热管8的冷凝端7通过热管孔12插入保温联箱9内从而实现热管8的冷凝端7与位于保温联箱9内的第一换热块4和第二换热块3连接。

本实施例中,热管孔12为多个,换热连接件和热管8为多个,热管孔12、换热连接件和热管8的数量均相等。

本实施例中,热管8的冷凝端7的外表面涂抹导热硅脂后,再插入第一换热块4的柱形凸台3-2上的安装孔3-3和第二换热块3的柱形凸台3-2上的安装孔3-3内。

本实施例中,换热连接件采用铝型材质,热管8为金属热管。

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导热介质例如水从下走液管2的进口端进入下走液管2,再经过U型接头5进入上走液管1,第一换热块4和第二换热块3将热管8的冷凝端7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上走液管1和下走液管2,上走液管1和下走液管2对其内部流动的导热介质进行加热升温,升温后的导热介质最终从上走液管1的出口端流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联箱9对上走液管1和下走液管2内的导热介质具有保温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走液管1与现有技术中的回水管的作用一样,上走液管1和下走液管2均设置在同一个保温联箱9内,无需再对上走液管1单独进行保温处理,同时节约了现有技术中回水管的使用,成本相对减少,保温联箱9内的保温材料将换热主体包裹固定从而对换热主体具有很好的保温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卡子6使第一换热块4和第二换热块3紧紧扣住两根平行的上走液管1和下走液管2,且第一换热块4和第二换热块3采用铝型材质拉制而成,增加了第一换热块4和第二换热块3与上走液管1和下走液管2的接触面积,传热效率高,零件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使用弹簧卡子6使第一换热块4和第二换热块3相互连接从而无需大量焊接,避免人工焊接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风险,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下走液管2与下管孔11连接的位置、上走液管1与上管孔10连接的位置、热管8与热管孔12连接的位置均采用密封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密封橡胶圈。

参见图6,当N台的本太阳能集热器需要进行串联时,前N-1台中的保温联箱9的右侧也需要开设上管孔10和下管孔11且前N-1台中的上走液管1和下走液管2不直接连接,一个太阳能集热器的下走液管2的进口端插入前一个太阳能集热器的保温联箱9右侧的下管孔11内从而与前一个太阳能集热器的保温联箱9内的下走液管2的出口端连接,一个太阳能集热器的上走液管1的出口端插入前一个太阳能集热器的保温联箱9右侧的上管孔10内从而与前一个太阳能集热器的保温联箱9内的上走液管1的进口端连接,而第N台中的保温联箱9的右侧就不需要开设上管孔10和下管孔11了,第N台中的下走液管2的出口端通过U型接头5与上走液管1的进口端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导通的回路,导热介质依次经过每个太阳能集热器下走液管2,再经过每个太阳能集热器的上走液管1,最终从第一台太阳能集热器的上走液管1流出。因此当几台太阳能集热器串联时,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省去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集热器外接的回水管,降低管路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