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微波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3321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碳酸锂微波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品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碳酸锂微波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微波干燥是一种新型的干燥方式。干燥时,微波能直接作用于介质分子转换成热能,由于微波具有穿透性能使介质内外同时加热,不需要热传导,所以加热速度非常快,对含水量在30%以下的食品,干燥速度可缩短数百倍。同时不管物体任何形状,由于物体的介质内外同时加热,物料的内外温差小,加热均匀,不会产生常规加热中出现外焦内生的状况,使干燥质量大大提高。传统的微波干燥机由于结构较为复杂,使得微波干燥设备的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通过微波和制热干燥双重结构,能够快速实现碳酸锂的快速干燥的碳酸锂微波干燥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碳酸锂微波干燥设备,包括物料箱、出气口、进气管、干燥夹层、制热机、启动器、微波发生装置、滚轮和内机箱,内机箱设置在干燥夹层的内部,微波发生装置设置在内机箱的内部,启动器设置在内机箱的内部,与微波发生装置连接,物料箱设置在微波发生装置上,制热机独立设置,通过进气管连通干燥夹层,出气口设置在干燥夹层上,滚轮设置在干燥夹层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干燥夹层内部设置有导气片。

优选的,所述内机箱和干燥夹层之间设置有过气孔。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调节阀门和流量计。

优选的,所述滚轮为带刹滚轮,包括安装片、转动盘、轮轴、轮子、活动轴和刹片,轮轴设置在转动盘上,转动盘嵌合在安装片内,轮子设置在轮轴上,刹片通过活动轴设置在轮轴上,位于轮子的正上方。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碳酸锂微波干燥设备,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通过微波和制热干燥双重结构,能够快速实现碳酸锂的快速干燥,所述干燥夹层内部设置有导气片,该结构能够有效将干燥用的热气导向全夹层内,使得碳酸锂快速干燥,所述内机箱和干燥夹层之间设置有过气孔,该结构能够方便干燥的热气进行流通,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调节阀门和流量计,该结构能够便于作业人员调控热气进入的速度,提高干燥的效率,所述滚轮为带刹滚轮,包括安装片、转动盘、轮轴、轮子、活动轴和刹片,轮轴设置在转动盘上,转动盘嵌合在安装片内,轮子设置在轮轴上,刹片通过活动轴设置在轮轴上,位于轮子的正上方,该结构能够便于本设备的移动和位置的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物料箱;2、出气口;3、进气管;4、干燥夹层;5、制热机;6、启动器;7、微波发生装置;8、滚轮;9、内机箱;10、导气片;11、过气孔;12、调节阀门;13、流量计;14、安装片;15、转动盘;16、轮轴;17、轮子;18、活动轴;19、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2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碳酸锂微波干燥设备,包括物料箱1、出气口2、进气管3、干燥夹层4、制热机5、启动器6、微波发生装置7、滚轮8和内机箱9,内机箱9设置在干燥夹层4的内部,微波发生装置7设置在内机箱9的内部,启动器6设置在内机箱9的内部,与微波发生装置7连接,物料箱1设置在微波发生装置7上,制热机5独立设置,通过进气管3连通干燥夹层4,出气口2设置在干燥夹层4上,滚轮8设置在干燥夹层4的底部,所述干燥夹层4内部设置有导气片10,所述内机箱9和干燥夹层4之间设置有过气孔11,所述进气管3上设置有调节阀门12和流量计13。

结合图2所示滚轮8为带刹滚轮,包括安装片14、转动盘15、轮轴16、轮子17、活动轴18和刹片19,轮轴16设置在转动盘15上,转动盘15嵌合在安装片14内,轮子17设置在轮轴16上,刹片19通过活动轴18设置在轮轴16上,位于轮子17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为:将碳酸锂待干燥物料放入物料箱,开启微波发生装置和制热机,待干燥充分即可。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碳酸锂微波干燥设备,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通过微波和制热干燥双重结构,能够快速实现碳酸锂的快速干燥,所述干燥夹层内部设置有导气片,该结构能够有效将干燥用的热气导向全夹层内,使得碳酸锂快速干燥,所述内机箱和干燥夹层之间设置有过气孔,该结构能够方便干燥的热气进行流通,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调节阀门和流量计,该结构能够便于作业人员调控热气进入的速度,提高干燥的效率,所述滚轮为带刹滚轮,包括安装片、转动盘、轮轴、轮子、活动轴和刹片,轮轴设置在转动盘上,转动盘嵌合在安装片内,轮子设置在轮轴上,刹片通过活动轴设置在轮轴上,位于轮子的正上方,该结构能够便于本设备的移动和位置的稳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