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3698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管式换热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列管式换热器广泛运用在石油、化工、电力行业中,其主要的组成零件包括有壳体、换热管、折流板、支撑板、管板、管箱、设备法兰、支座等。

换热计算过程中需要换热工艺介质尽可能多的与换热管束垂直接触,增大换热效率,而工艺介质从折流板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流过是无效换热,在换热工艺计算时,要使此处的间隙尽可能的小以提高换热效率,而此间隙又是决定换热管束能否顺利地安装到壳体内的关键间隙。如果此间隙过小,则换热管束无法装入壳体内;如果此间隙过大,则会影响换热效率,导致无法满足换热工艺计算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保证换热管束顺利装入壳体,又能保证折流板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在介质作用下实现弹性密封的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包括壳体、换热管束、折流板和若干片弹性密封拨片,所述换热管束与折流板组装后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所述若干片弹性密封拨片分段固定在折流板的边缘,其中,所述弹性密封拨片在将换热管束与折流板安装到壳体中时能够弹性变形并在壳体的内壁面上滑动,所述弹性密封拨片在将换热管束与折流板安装到壳体中之后能够密封所述折流板与壳体之间的间隙。

根据实用新型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密封拨片为扇形片结构并且弹性密封拨片由薄壁钢板按照20~45度的角度切分形成。

根据实用新型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相邻的弹性密封拨片之间预留安装间隙并且若干片弹性密封拨片间隔地固定在折流板的边缘。

根据实用新型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折流板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控制在所述弹性密封拨片能够承受的变形范围内。

根据实用新型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密封拨片利用其初始弹性变形作用形成所述折流板与壳体之间的间隙的初始密封,所述弹性密封拨片利用列管式换热器内部介质压力的压应力作用形成所述折流板与壳体之间的间隙的进一步密封。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能够解决列管式换热器的实际安装问题,又能利用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保证在壳程介质的作用下实现弹性自主密封,大幅度地降低了换热管束与壳体之间的制造、安装精度,既能保证换热管束的顺利安装,又能提升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示出了弹性密封拨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换热管束、3-折流板、4-弹性密封拨片、5-管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中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了解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和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解决列管式换热器的实际安装问题,又能利用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保证在壳程介质的作用下实现弹性自主密封的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因此不对列管式换热器的具体结构、原理和工作方式进行赘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示出了弹性密封拨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列管式换热器用弹性拨片式密封结构包括壳体1、换热管束2、折流板3和若干片弹性密封拨片4,换热管束2与折流板3组装后安装在壳体1中,若干片弹性密封拨片4分段固定在折流板2的边缘,其中,弹性密封拨片4在将换热管束2与折流板3安装到壳体1中时能够弹性变形并在壳体1的内壁面上滑动,弹性密封拨片4在将换热管束2与折流板3安装到壳体1中之后能够密封折流板3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其中,弹性密封拨片4具有弹性并且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其可以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在折流板3上。

图2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示出了弹性密封拨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弹性密封拨片4为扇形片结构并且弹性密封拨片4由薄壁钢板按照20~45度的角度α切分形成,该弹性密封拨片的宽度b为40~50mm为宜。

并且,相邻的弹性密封拨片4之间预留安装间隙并且若干片弹性密封拨片4间隔地固定在折流板3的边缘,从而保证换热管束安装到壳体时具有一定的柔性。

制造时,先将换热管束2与折流板3预先组装完毕,再将弹性密封拨片4分段点焊固定在折流板3的边缘。并且,由于列管式换热器一般由管箱侧和壳体侧组成,优选地先将换热管束2、折流板3与管板5一同安装完毕。

其中,折流板3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应该满足GB151-2014规定的间隙,既保证了换热管束2与壳体1的顺利安装,又实现了折流板3与壳体1之间的密封,弹性密封拨片4在内部介质流向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自主密封,内部介质压力越大时,弹性密封拨片与壳体之间就会被压的越紧,它们之间的泄漏通道就会越小,介质通过的可能性就越低,介质从此处通过的越低,则从其他通道流过的通量就越大,保证此处不会实现短路,从而降低制造难度,提高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折流板3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应控制在弹性密封拨片4能够承受的变形范围内,由此能够保证将换热管束2与折流板3整体安装到壳体1中时弹性密封拨片4能够在壳体的内壁面上顺利滑动,并进一步避免弹性密封拨片4的密封失效。

当换热管束2与折流板3整体安装到壳体1中之后,弹性密封拨片4能够利用其初始弹性变形作用形成折流板3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的初始密封;当列管式换热器的内部介质压力较低时,弹性密封拨片4利用安装时所形成的初始密封变形弧度,能够形成一定的密封力;待内部介质压力逐渐升高时,弹性密封拨片4能够利用内部介质压力的压应力作用形成折流板3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的进一步密封。

综上所述,随着大型高效换热器的不断增多,对换热器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对制造提出了更高的精度,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换热管束与壳体之间的制造、安装精度,既能保证换热管束顺利安装,又能提升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