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罐风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813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火罐风干架。



背景技术: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淤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中西医结合的医院至今都采用拔罐疗法治疗疾病。医院多使用球形玻璃罐,玻璃罐开口孔径小于球身。火罐清洗后一般需要自然风干,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大量承载火罐且通风效果较好的支撑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拆卸组装、通风效果好的火罐风干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罐风干架,包括可翻转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第一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可翻转的第三支撑板,在第二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可翻转的第四支撑板,上述四块支撑板通过转轴铰接,在第三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之间、第三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第四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架,在四块支撑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火罐的固定孔,第一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第三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之间、第四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夹角均为60°,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均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四块支撑板,可同时摆放多个待风干的火罐,其中下方的两个倾斜的支撑板既起到固定风干架的作用,还可架设火罐;因四个支撑板的铰接结构,在非使用情况下,还可将本实用新型折叠放置,减小摆放体积,本风干架可将多个火罐分散排列,保证通风效果。

优选地:支撑架的一端与相邻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另一相邻支撑板插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三支撑板;4、第四支撑板; 5、固定孔;6、支撑架;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可竖向翻转的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在第一支撑板1的下方设置有可竖向翻转的第三支撑板3,在第二支撑板2的下方设置有可竖向翻转的第四支撑板4,上述四块支撑板通过转轴7铰接,在第三支撑板3与第四支撑板4之间、第三支撑板3与第一支撑板1之间、第四支撑板4 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支撑架6,支撑架6的一端与相邻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相邻支撑板插接;在四块支撑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火罐的固定孔5,第一支撑板1与第三支撑板3之间、第三支撑板3与第四支撑板4之间、第四支撑板4与第二支撑板2之间的夹角均为60°,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第三支撑板3与第四支撑板4均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类似于书页结构,外侧的两页为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中间两页为第三支撑板3和第四支撑板4,四个支撑板通过一根转轴7铰接形成可翻转的结构。打开状态下,第三支撑板3与第四支撑板4沿竖直方向对称,通过二者之间的支撑架6固定,三者形成等边三角形的稳定结构,每个相邻支撑板间设置两根固定架6,且两根固定架6设置在支撑板的两端,固定架6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板3或第四支撑板4铰接、另一端与第四支撑板4或第三支撑板3插接,在被插接的支撑板上开设有插接槽;翻开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1与第三支撑板3之间、第二支撑板2与第四支撑板 4之间的固定架6同结构支撑,亦形成两个等边三角形结构,此时第一支撑板1 与第二支撑板2水平放置。

将火罐放置在固定孔5中,固定孔5的直径小于火罐球身且大于火罐开口,火罐倒置插入,固定孔5,第三支撑板3和第四支撑板4上的火罐倾斜插入,可同时风干多个火罐,且火罐分散排列,保证通风效果,不使用时,可将多个支撑板间支撑架6翻转折叠,缩小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体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