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889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流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



背景技术:

在大型商用空调行业中,大型空调冷水机组上会使用带有冷媒散热系统的换流柜,但是这种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的冷媒散热系统主板的控制器发热严重。目前常用散热器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通过空气带走热量,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仅仅通过散热器散热,效率低,容易导致控制器烧毁;控制器电器盒体积有限,无法进一步增大散热器的体积,且增加散热器的体积将会导致整机体积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保持散热器体积不变、提高冷媒散热系统主板的控制器的散热效率高的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

一种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包括:

换流柜,其内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换流柜散热板;及

冷媒散热系统,包括分别设于所述换流柜上的压缩机组件及蒸发组件;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用于对所述压缩机组件的控制器散热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换流柜内,所述散热器靠近所述换流柜散热板的一端设置;所述蒸发组件位于所述换流柜的内部且设于所述换流柜散热板的另一端,以使所述蒸发组件将气流从两个所述换流柜散热板形成的散热通道吹向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

上述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将蒸发组件和压缩机组件的散热器设于换流柜内,且将蒸发组件及散热器分别设于换流柜散热板的两端,进而使得蒸发组件能够将气流从两个换流柜散热板形成的散热通道吹向散热器进行冷却。如此充分利用了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的能量,蒸发组件吹出的冷空气不仅可用于换流柜的散热和降温,还可用于冷媒散热系统的控制器散热。这种散热结构改变了传统的冷媒散热系统控制器的散热方式,能够很好地降低换流柜和散热器的温度,散热效率高;且无需改变散热器的体积,集成度和空间利用率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组件及所述蒸发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换流柜相邻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流柜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换流柜的控制器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换流柜散热板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端,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换流柜散热板垂直或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换流柜散热板之间具有间隔设置,所述散热器相对该间隔的位置设置,以使所述蒸发组件将气流从两个所述换流柜散热板及所述安装板形成的散热通道吹向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流柜还包括导风挡板,所述导风挡板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与远离所述散热器的所述换流柜散热板,以将该远离所述散热器的换流柜散热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的间隔封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散热系统还包括冷凝组件,所述冷凝组件设于所述换流柜上,所述冷凝组件所在一侧与所述压缩机组件所在一侧相邻,且所述冷凝组件与所述蒸发组件不在所述换流柜的同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组件设于所述换流柜的侧壁,所述蒸发组件设于所述换流柜的背面,所述冷凝组件设于所述换流柜的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冷凝器及第一风机,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将所述冷凝器中的冷媒释放的热量带走;所述蒸发组件包括蒸发器及第二风机,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用于将气流吹向所述换流柜以进行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还包括组合壳体,所述组合壳体连接于所述换流柜,且所述组合壳体收容所述压缩机组件及所述冷凝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流柜设有安装孔,所述散热器穿过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换流柜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组件具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于所述换流柜的外侧且与所述散热器相邻而设。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的分解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图4为图3所示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的横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10,包括换流柜100及冷媒散热系统200。

换流柜100内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换流柜散热板110(见图4)。

参照图2及图3,冷媒散热系统200包括分别设于换流柜100上的压缩机组件210及蒸发组件230。

参照图4,压缩机组件210包括用于对压缩机组件210的控制器212散热的散热器211,散热器211设于换流柜100内,散热器211靠近换流柜散热板110的一端设置。

蒸发组件230位于换流柜100的内部且设于换流柜散热板110的另一端,以使蒸发组件230将气流从两个换流柜散热板110形成的散热通道吹向散热器211进行冷却。

上述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10,将蒸发组件230和压缩机组件210的散热器211设于换流柜100内,且将蒸发组件230及散热器211分别设于换流柜散热板110的两端,进而使得蒸发组件230能够将气流从两个换流柜散热板110形成的散热通道吹向散热器211进行冷却。如此充分利用了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10的能量,蒸发组件230吹出的冷空气不仅可用于换流柜100的散热和降温使换流柜100的控制器降温,还可用于冷媒散热系统200的控制器212散热,避免冷媒散热系统200的控制器212散热不及时烧毁。这种散热结构改变了传统的冷媒散热系统200的控制器212的散热方式,能够很好地降低换流柜100和散热器211的温度,散热效率高;且无需改变散热器211的体积,集成度和空间利用率高。

该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10的工作原理如下:启动换流柜100和冷媒散热系统200。冷媒散热系统200中压缩机组件210的控制器212会产生大量热量,控制器212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211。同时冷媒散热系统200工作将柜内空气与蒸发组件230之间进行热交换,进而将冷空气从散热通道吹向换流柜100内以使柜内温度降低,进而降低了散热器211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流柜100设有安装孔(图未标),散热器212穿过安装孔伸入换流柜100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换流柜100为光伏换流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组件210具有控制器212,控制器212设于换流柜100的外侧且与散热器211相邻而设。可以理解,压缩机组件210包括压缩机213等其他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器211相对蒸发组件230位于下方。如此散热器211处于较低状态,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在蒸发组件230的作用下更好更快速地与散热器211接触,使换流柜100内以及散热器211的温度整体下降。

继续参照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缩机组件210及蒸发组件230分别位于换流柜100相邻的两侧。

继续参照图4,进一步地,换流柜100还包括用于安装换流柜100的控制器212的安装板120,安装板120设于换流柜散热板110靠近散热器211的一端,安装板120与换流柜散热板110垂直或倾斜设置,安装板120与换流柜散热板110之间具有间隔设置,散热器211相对该间隔的位置设置,以使蒸发组件230将气流从两个换流柜散热板110及安装板120形成的散热通道吹向散热器211进行冷却。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20与换流柜散热板110垂直设置。

更进一步地,换流柜100还包括导风挡板130,导风挡板130的两端连接于安装板120与远离散热器211的换流柜散热板110,以将该远离散热器211的换流柜散热板110与安装板120之间的间隔封闭。

继续参照图2,进一步地,冷媒散热系统200还包括冷凝组件220,冷凝组件220设于换流柜100上,冷凝组件220所在一侧与压缩机组件210所在一侧相邻,且冷凝组件220与蒸发组件230不在换流柜100的同一侧。更进一步地,压缩机组件210和冷凝组件220设于换流柜100的外侧。

如此将压缩机组件210、蒸发组件230及冷凝组件220预先合理布局于换流柜100,无需专业人员分别安装和调试冷媒散热系统200和换流柜100,安装方便,节约了安装和调试成本。避免了冷媒管路的长度改变导致换流柜100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且由于冷媒管路预设好,有利于冷媒散热系统200的过冷、过热的参数设计,从而实现柜体温度的精准控制,进而提高了整机性能,而且减小了占用空间。

更进一步地,压缩机组件210设于换流柜100的侧壁,蒸发组件230设于换流柜100的背面,冷凝组件220设于换流柜100的顶部。如此换流柜100与压缩机组件210相对的一侧壁可用于工程接线安装等,方便快捷。压缩机组件210设于换流柜100的侧壁,有利于方便系统人员查看压缩机组件210的参数及维护。换流柜100的正面空出,方便对换流柜100的操作。其次蒸发组件230设于一般靠其他部件设置的背面,也避免影响美观的问题。而将冷凝组件220设于换流柜100的顶部,有利于热量的带走。

继续参照图2,更进一步地,冷凝组件220包括冷凝器221及第一风机222,冷凝器221与压缩机组件210连接,第一风机222用于将冷凝器221中的冷媒释放的热量带走。继续参照图3,蒸发组件230包括蒸发器231及第二风机232,蒸发器231与压缩机组件210连接,第二风机232用于将气流吹向换流柜100以进行散热。冷媒进入压缩机组件210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221从气态转化成液态释放热量,第一风机222将热量带走;液态冷媒进入蒸发器231转化成气态,吸收热量使空气降温得到冷空气,第二风机232将交换的冷空气吹向散热通道,同时对换流柜100内部、换流柜散热板110及散热器211进行降温。

更进一步地,冷凝组件220和/或蒸发组件2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冷凝组件220和/或蒸发组件230沿换流柜100的长度方向分布。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冷凝组件220和/或蒸发组件230的数量为两个。可以理解,冷凝组件220和/或蒸发组件23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进一步地,冷凝器221设于第一风机222的风叶的周向,从而减小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10的占用空间。更进一步地,冷凝器231可为铜管翅片式冷凝器,全铝微通道等冷凝器。更进一步地,第一风机222为冷凝轴流风机。

进一步地,第二风机232设于蒸发器231的下方。由于冷空气的密度大,如此位于下方的第二风机232可更好地将冷空气吹向换流柜100,以对换流柜100散热。

继续参照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10还包括组合壳体240,组合壳体240连接于换流柜100,且组合壳体240收容压缩机组件210及冷凝组件220。

进一步地,组合壳体240和换流柜100配合形成长方体结构。如此使得换流柜和冷媒散热系统一体机10的外观美观。

进一步地,组合壳体240包括收容压缩机组件210的压缩机壳体241及收容冷凝组件220的冷凝组件壳体242。

更进一步地,冷凝组件壳体242对应第一风机222的位置设有出风口(图未标)。

进一步地,压缩机壳体241与冷凝组件壳体242连通,以供连接压缩机组件210与冷凝组件220的冷媒管路通过。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换流柜100与压缩机壳体241连通,以供连接压缩机组件210与蒸发组件230的冷媒管路通过。

具体地,组合壳体240还包括连接壳体243,压缩机壳体241与冷凝组件壳体242通过连接壳体243连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