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进的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395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改进的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机,尤其是指一种结构改进的烘干机。



背景技术:

现如今交通发达,各种食材药材都可以从南到北往返运输,以达到供求平衡,而在运输过程中,蔬菜、瓜果、药材等这类运输物品往往容易因为潮湿的关系发生霉变,最后造成浪费,因此在将这类物料进行运输之前,往往需要对其进行烘干,如此便可大大延长贮藏期,利于长途运输。

烘干机是通过利用热量的传导、对流,从而使热量直接传递给物料,使物料的水分不断被蒸发,最后达到烘干的效果。

现有的烘干设备虽然也具有烘干的效果,但是却普遍存在设备占用大量空间,烘干效率低,热量流失过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烘干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烘干机占用空间大,烘干效率低,热量流失过大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改进的烘干机,包括位于烘干室内的物料传送装置、一位于烘干室内的散热装置以及带动该物料传送装置动作的驱动电机,所述物料传送装置的上侧延伸至所述烘干室外侧并形成一进料端、下侧延伸至所述烘干室外侧并形成一出料端,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一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前侧由上往下间隔开设有复数个散热孔,且该导热板的左侧和/或右侧均连接有一所述物料传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一层水平设置的第一输送带以及至少一层水平设置的第二输送带,所述驱动电机与每个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均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反,且该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上下相互错位且平行设置,位于所述烘干室内最上方的第一输送带延伸至该烘干室外侧并形成所述进料端,位于所述烘干室内最下方的第二输送带延伸至该烘干室外侧并形成所述出料端,所述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可将物料由所述进料端传送至所述出料端。

进一步的,物料在所述第一输送带上传送并传送至该第一输送带的端部可滑落至位于该第一输送带下方的第二输送带上,物料在所述第二输送带上传送并传送至该第二输送带的端部可滑落至位于该第二输送带下方的第一输送带上或传送至出料端。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的前侧左右两部分均由上往下间隔开设有复数个水平设置的条形散热孔,每个条形散热孔均与一所述第一输送带或一所述第二输送带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第一输送带均通过一第一链条传动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输送带均通过一第二链条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第一输送带均包括两个位于两端的第一轮轴,相邻两个第一输送带上的第一轮轴均通过一第一链条传动连接,每个第二输送带均包括两个位于两端的第二轮轴,相邻两个第二输送带上的第二轮轴均通过一第二链条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烘干室下方,且该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输送带延伸至所述烘干室外侧的出料端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一所述第二输送带上装设有一可使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传送方向相反的变向齿轮组,一所述第一输送带通过所述变向齿轮组与所述第二输送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复数个装设于所述烘干室上部与下部的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的热风出口均正对所述物料传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端上方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吹走物料外表面水滴的去滴水风机,所述去滴水风机的出风口正对所述进料端。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将物料传送装置的进料端、出料端设置在烘干室外侧,使得用户不需进入烘干室内,就可以将物料传送进烘干室内烘干,并在烘干完后自动传送出来让用户收集,从而减少打开烘干室时热量的流失。同时,由于导热板上的散热孔使得物料在由上往下传送的过程中,始终受热均匀,不会出现某个位置温度过高损坏物料或者温度过低降低烘干效果的情况,提高烘干效率,而且由于物料传送装置是由上往下设置,还可减少占地面积。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使得物料在由进料端进入第一输送带并传送到该第一输送带的末端时能直接滑落至其下方的第二输送带上,在第二输送带上传送至其末端时可直接滑落至下方的第一输送带上,如此传送直至传送到出料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层的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从而使物料能够得到充分的烘干。

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条形散热孔,使得导热板中的热量能充分地通过条形散热孔排出,并且热量能均匀地排到每个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上烘干物料,使每一份物料吸收到的热量均匀,提高最后产出产品的一致度。同时由于导热板前侧的左右两部分均开设有条形散热孔,使得导热板的左右两侧均能连接一物料传送装置,且两个物料传送装置接收到的热量一致,最后产出的产品烘干效果也一致,实现以低设备成本达到高产品产出量的效果。

4、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使得只需要一个驱动电机可实现带动所有的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进行传送。

5、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驱动电机设置在烘干室外侧,既可以为驱动电机提供散热条件,也便于维修。

6、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变向齿轮组,使得只需要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就可实现带动所有的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进行相反方向的传送。

7、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换热风机,使得换热风机能在烘干室内的上侧和下侧同时相向排出热风,实现对流,提高物料的烘干效果,也使得物料的烘干更加均匀。

8、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去滴水风机,可以使得物料在进料端处就可通过去滴水风机将表面的水滴吹干,使得物料在进入烘干室内进行传送时具有较为干燥的外表面,从而提高物料在烘干室内的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述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结构改进的烘干机,包括可将物料由上侧传输到下侧的物料传送装置1、散热装置2以及带动该物料传送装置1动作的驱动电机3。其中,物料传送装置1与散热装置2均位于烘干室4内,且烘干室4的外侧壁是由保温板制成,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的流失。物料传送装置1的上侧延伸至烘干室4外侧并形成一进料端5、下侧延伸至烘干室4外侧并形成一出料端6;散热装置2包括一导热板21,而导热板21的前侧由上往下间隔开设有复数个散热孔211;导热板21的左侧和右侧均连接有一物料传送装置1,但不局限于两侧均连接有物料传送装置1,也可以只在导热板21的左侧或右侧连接有物料传送装置1。通过将物料传送装置1的进料端5、出料端6设置在烘干室4外侧,使得用户不需进入烘干室4内,就可以将物料传送进烘干室4内烘干,并在烘干完后自动传送出来让用户收集,从而减少打开烘干室4时热量的流失。同时,由于导热板21上的散热孔211使得物料在由上往下传送的过程中,始终受热均匀,不会出现某个位置温度过高损坏物料或者温度过低降低烘干效果的情况,提高了烘干效率,而且由于物料传送装置是由上往下设置,还可减少占地面积。

参照图1和图2。上述物料传送装置1包括三层水平设置的第一输送带11以及三层水平设置的第二输送带12。将驱动电机3设置成与每个第一输送带11、第二输送带12均传动连接,因此一个驱动电机3可同时驱动所有的第一输送带11与第二输送带12动作。第一输送带11与第二输送带12的传送方向相反,且该第一输送带11与第二输送带12上下相互错位且平行设置。位于烘干室4内最上方的第一输送带11延伸至该烘干室4外侧并形成上述进料端5;位于烘干室4内最下方的第二输送带12延伸至该烘干室4外侧并形成上述出料端6;第一输送带11与第二输送带12可将物料由进料端5传送至出料端6。物料在第一输送带11上传送并传送至该第一输送带11的端部时可滑落至位于该第一输送带11下方的第二输送带12上,在该第二输送带12上传送并传送至该第二输送带12的端部可滑落至位于该第二输送带下方的第一输送带11上,如此传送直至最终通过位于烘干室4内最下方的第二输送带12传送到出料端6给用户收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三层第一输送带11与三层第二输送带12,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设置第一输送带11与第二输送带12的层数为一层、两层、四层、五层等,以能实现最好的烘干效果与最低的设备成本为最佳。

参照图1、图2和图3。导热板21还可以在其前侧的左右两部分均由上往下间隔开设有六个水平设置的条形散热孔211,每个条形散热孔211均与一第一输送带11或一第二输送带12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通过设置条形散热孔211,使得导热板21中的热量能充分地通过条形散热孔211排出,并且热量能均匀地排到每个第一输送带11和第二输送带12上烘干物料,使每一份物料吸收到的热量均匀,提高最后产出产品的一致度。同时由于导热板21前侧的左右两部分均开设有条形散热孔211,使得导热板的左右两侧均能连接一物料传送装置1,且两个物料传送装置1接收到的热量一致,最后产出的产品烘干效果也一致,实现以低设备成本达到高产品产出量的效果。另外,六个条形散热孔211是根据三层第一输送带11与三层第二输送带12而进行设置,还可根据不同的第一输送带11与第二输送带12数量设置不同的条形散热孔211数量。

参照图1和图2。相邻的两个第一输送带11均通过一第一链条13传动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输送带12均通过一第二链条14传动连接。每个第一输送带11均包括两个位于两端的第一轮轴15,相邻两个第一输送带11上的第一轮轴15均通过一第一链条13传动连接,每个第二输送带12均包括两个位于两端的第二轮轴16,相邻两个第二输送带12上的第二轮轴16均通过一第二链条14传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链条13与第二链条14,使得只需要一个驱动电机3可实现带动所有的第一输送带11与第二输送带12进行传送。

参照图1和图2。驱动电机3位于烘干室4下方,且该驱动电机3与第二输送带12延伸至烘干室4外侧的出料端6传动连接。通过将驱动电机3设置在烘干室4外侧,既可以为驱动电机提供散热条件,也便于维修。

参照图1和图2。一第二输送带12上装设有一可使第一输送带11与第二输送带12传送方向相反的变向齿轮组17,装有变向齿轮组17的第二输送带通过该变向齿轮组17与任意一第一输送带传动连接。通过设置变向齿轮组17,使得只需要通过一个驱动电机3就可实现带动所有的第一输送带11与第二输送带12进行相反方向的传送。

参照图1和图2。散热装置2还包括复数个装设于烘干室4上部与下部的换热风机22,换热风机22的热风出口均正对物料传送装置1。通过设置,使得换热风机22能在烘干室4内的上侧和下侧同时相向排出热风,实现对流,提高物料的烘干效果,也使得物料的烘干更加均匀。

参照图1和图2。进料端5上方装设有两个用于吹走物料外表面水滴的去滴水风机7,该去滴水风机7的出风口正对进料端5。通过设置去滴水风机7,可以使得物料在进料端5处就可通过去滴水风机7将表面的水滴吹干,使得物料在进入烘干室内进行传送时具有较为干燥的外表面,从而提高物料在烘干室内的烘干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去滴水风机7并不局限于两个,还可为一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具体安装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参照图1、图2和图3。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启动驱动电机3,第二输送带12往出料端6的方向运转,由于变速齿轮组17的作用第一输送带11与第二输送带12的运转方向相反,当用户将物料放置在进料端5上后,物料就能自动进入第一输送带11。在第一输送带11上传送至末端后,物料便会从该第一输送带11上滑落至位于其下方第二输送带12,并继续在该第二输送带12上反向输送,在该第二输送带12上传送至末端后,物料还会从该第二输送带12上滑落至位于其下方的第一输送带,以此方式传送,直至最终物料传送至出料端6,让用户收集,物料每在一第一输送带11或第二输送带12上进行传送时,就会经过位于该水平线上的条形散热孔排出热量的烘干作业,因此最终由出料端排出的物料都能经过均匀的烘干,而不会出现冷热不均的情况。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