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受热型高效茶叶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5228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匀受热型高效茶叶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均匀受热型高效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著名饮品,遍销海内外。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叶片较大,常超过10厘米长,长期以来,经广泛栽培,毛被及叶型变化很大。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茶叶烘干机是茶叶加工流程后期干燥茶叶的主要设备之一,目前市场上的茶叶烘干机大多数受热不均匀,烘干效果不好,或者损害了茶叶原有的有益成分,一般茶叶烘干机较大,操作起来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品茶文化悠久的基础上,为茶叶烘干提供一种辅助功能,设计一种均匀受热型高效茶叶烘干机,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均匀受热型高效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机主体、第一振动板、第二振动板、进料口、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支架和电机,所述烘干机主体内设置有第一振动板、第二振动板、支架和电机,所述第一振动板位于第二振动板上端,所述支架位于烘干机主体下端一侧,所述电机位于烘干机主体下端;所述进料口位于烘干机主体外部一侧,所述进料口一端设置有电子门,所述第一收集箱位于烘干机主体外部另一侧,所述第一收集箱下端设置有第二收集箱;所述烘干机主体两端内侧设置有第一电动滑槽和第二电动滑槽,所述第二振动板两端设置有第一电动滑轮和第二电动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内侧均设置有电加热板,所述第一振动板的上端和第二振动板的下端均设置有振动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振动板下端一侧设置有除尘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动滑轮和第一电动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滑轮和第二电动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一端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一端设置有智能控制器,所述电机和电源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和智能控制器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智能控制器为PLC或者单片机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一侧设置有分动箱,所述电机转轴固定连接分动箱的动力输入轴,分动箱设置有若干动力输出轴,每个动力输出轴分别连接振动块,所述电源电性连接电加热板、电子门和除尘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收集箱的下端设置有筛网,且所述第一收集箱和第二收集箱通过筛网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收集箱远离烘干机主体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收集箱远离烘干机主体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均匀受热型高效茶叶烘干机,结构设计完整紧凑,通过第一振动板、第二振动板和振动块的设置,实现茶叶的受热均匀,通过电加热板的设置,实现茶叶的烘干功能,通过第一电动滑轮、第二电动滑轮、第一电动滑槽和第二电动滑槽的设置,实现第二振动板的移动功能,通过支架的设置,实现第二振动板的支撑功能,通过第一收集箱、第二收集箱和筛网的设置,实现不同尺寸的茶叶的收集功能,通过智能控制器的设置,实现整个装置的智能控制功能,通过除尘器的设置,实现烘干机的除尘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更加人性化,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机主体;2、第一振动板;3、第二振动板;4、进料口;5、第一收集箱;6、第二收集箱;7、电加热板;8、振动块;9、第一电动滑轮;10、第二电动滑轮;11、第一电动滑槽;12、第二电动滑槽;13、电子门;14、支架;15、筛网;16、第一出料口;17、第二出料口;18、智能控制器;19、电源;20、电机;21、除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箱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均匀受热型高效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机主体1、第一振动板2、第二振动板3、进料口4、第一收集箱5、第二收集箱6、支架14和电机20,烘干机主体1内设置有第一振动板2、第二振动板3、支架14和电机20,第一振动板2位于第二振动板3上端,支架14位于烘干机主体1下端一侧,电机20位于烘干机主体1下端;进料口4位于烘干机主体1外部一侧,实现进料功能,进料口4一端设置有电子门13,第一收集箱5位于烘干机主体1外部另一侧,第一收集箱5下端设置有第二收集箱6;烘干机主体1两端内侧设置有第一电动滑槽11和第二电动滑槽12,第二振动板3两端设置有第一电动滑轮9和第二电动滑轮10。

第一振动板2和第二振动板3内侧均设置有电加热板7,实现烘干茶叶的功能,第一振动板2的上端和第二振动板3的下端均设置有振动块8,实现茶叶受热均匀的功能,第二振动板3下端一侧设置有除尘器21,实现除尘功能已保持烘干机内部的洁净,第一电动滑轮9和第一电动滑槽11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轮10和第二电动滑槽12滑动连接,电机20一端设置有电源19,电源19一端设置有智能控制器18,电机20和电源19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电源19和智能控制器18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智能控制器18为PLC或者单片机模块,实现智能遥控的功能,电机20一侧设置有分动箱,电机20转轴固定连接分动箱的动力输入轴,分动箱设置有若干动力输出轴,每个动力输出轴分别连接振动块8,电源19电性连接电加热板7、电子门13和除尘器21,第一收集箱5的下端设置有筛网15,且第一收集箱5和第二收集箱6通过筛网15连接,第一收集箱5远离烘干机主体1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料口16,第二收集箱6远离烘干机主体1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17,实现不同尺寸的茶叶的出料功能。

具体原理:使用该种均匀受热型高效茶叶烘干机,使用者通过操控智能控制器18使得电子门13处于打开的状态,再将需要烘干的初始茶叶通过进料口4放置入第二振动板3上,放置完毕后关闭电子门13,操作智能控制器18使得振动块8和电加热板7处于工作状态,智能控制器18根据需要调节振动块8的振动频率和电加热板7的工作温度,待茶叶烘干后,关闭振动块8和电加热板7的工作状态,调节第一电动滑轮9、第二电动滑轮10在第一电动滑槽11和第二电动滑槽12的位置,使得第二振动板3靠近第二电动滑槽12的一端位于支架14上,此时第二振动板2上的茶叶进入第一收集箱5,叶片小的茶叶通过筛网15进入第二收集箱6内,分别通过第一出料口16和第二出料口17对不同尺寸的茶叶进行收集。

该种均匀受热型高效茶叶烘干机,结构设计完整紧凑,通过第一振动板2、第二振动板3和振动块8的设置,实现茶叶的受热均匀,通过电加热板7的设置,实现茶叶的烘干功能,通过第一电动滑轮9、第二电动滑轮10、第一电动滑槽11和第二电动滑槽12的设置,实现第二振动板3的移动功能,通过支架14的设置,实现第二振动板3的支撑功能,通过第一收集箱5、第二收集箱6和筛网15的设置,实现不同尺寸的茶叶的收集功能,通过智能控制器18的设置,实现整个装置的智能控制功能,通过除尘器21的设置,实现烘干机的除尘功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更加人性化,适合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