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能电采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618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能电采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能电采暖装置。



背景技术:

按照建筑热工分区,我国2/3以上的国土面积属严寒和寒冷地区,为保证生存的基本条件,建筑物必须供暖。

市场上的采暖装置都是利用电能提供能量,在有供热需求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对室内进行供热,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并且在进行供热时,采暖装置要求电源可以持续稳定提供电能,才能稳定运行。但目前的新能源系统具有间断性,系统输出性差等缺点,其不能适应采暖装置对电源稳定性的要求,因此目前的采暖装置需要使用市电系统供电。如何合理利用新能源系统代替市电系统为采暖装置提供能量,降低采暖装置对市电系统的依赖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能电采暖装置,以解决现有采暖装置不适用新能源系统间断性发电的问题,实现新能源系统在采暖装置中应用,降低采暖装置对市电系统的依赖。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能电采暖装置,包括采暖箱体、电加热组件、双电源开关、新能源系统与控制单元;其中,所述采暖箱体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采暖箱体内设有多个蓄热本体,且相邻所述蓄热本体之间设有空隙,所述进风口、出风口与空隙构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所述电 加热组件与所述蓄热本体连接,所述蓄热本体用于储存所述电加热组件的热量,并与所述风道内的空气换热;所述双电源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加热组件连接,所述双电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新能源系统连接,所述双电源开关的第二输入端与市电系统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双电源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双电源开关的运行,实现所述新能源系统与市电系统的切换。

其中,所述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处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双电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新能源系统的连接电路上设有电压传感器,所述电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新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板、蓄电池和交流逆变器,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交流逆变器与所述双电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传感器设于所述交流逆变器与所述双电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电路上。

其中,所述蓄热本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设于所述采暖箱体上,且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采暖箱体之间设有热保护层。

其中,相邻所述蓄热本体之间的空隙宽度范围为4~6cm。

其中,所述采暖箱体的内壁上设有卡槽,所述蓄热本体固定在所述卡槽内。

其中,所述采暖箱体上设有隔热层。

其中,所述采暖箱体的底板外侧设有滑轮。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能电采暖装置,通过设置双电源开关的输出端与电加热组件连接,双电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与新能源系统连 接,双电源开关的第二输入端与市电系统连接。在新能源系统输出电压稳定的情况下,双电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接通;在新能源系统输出电压不稳的情况下,双电源开关的第二输入端接通,市电系统向电加热组件供电,实现新能源系统与市电系统的切换,使市电系统与新能源系统互补,适应新能源系统间断性发电的特点,降低采暖装置对市电系统的依赖。并且可以同时利用新能源系统和电网低谷,实现能源合理利用,减少电采暖装置运行成本。同时,通过蓄热本体对热能进行存储,具有蓄热密度大,运行稳定的特点。在新能源系统发生波动的情况下,利用存储的热量继续进行加热,避免影响装置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蓄能电采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轴流风扇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蓄热本体与电加热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采暖箱体;2-控制单元;3-蓄热本体;4-双电源开关;5-输出端;6-第一输入端;7-第二输入端;8-蓄电池;9-太阳能板;10-电压传感器;11-电加热组件;12-蓄热本体外壳;13-底板;14-轴流风扇;15-滑轮;16-交流逆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 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能电采暖装置,包括采暖箱体1、电加热组件、双电源开关5、新能源系统与控制单元2。

采暖箱体1由不锈钢制成,其底部设有进风口,顶部设有出风口。进一步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处设有风机,风机与控制单元2连接,控制单元2控制轴流风扇的运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风机为轴流风扇14,多个轴流风扇14设于采暖箱体1的底板13上。

采暖箱体1内设有多个蓄热本体3,且蓄热本体3位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如图3所示,蓄热本体3包括蓄热本体外壳12,蓄热本体外壳12内填充复合相变材料。电加热组件11贴合于蓄热本体外壳12的右侧。电加热组件11用于加蓄热本体3。多个蓄热本体3平行设置,且相邻蓄热本体3之间设有空隙。采暖箱体1的进风口、出风口与空隙构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冷空气通过风道循环在采暖箱体1内流动,蓄热本体3用于储存电加热组件11的热量,并与风道内的空气换热。

双电源开关4的输出端5与电加热组件11连接;双电源开关4的第一输入端6与新能源系统连接;双电源开关4的第二输入端7与 市电系统连接。控制单元2与双电源开关4连接,用于控制双电源开关4的运行,实现新能源系统与市电系统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双电源开关4的第一输入端6与新能源系统的连接电路上设有电压传感器10,且电压传感器10与控制单元2连接。电压传感器10用于检测新能源系统的电压,并反馈给控制单元2。

电压传感器10是一种将被测电量参数转换成直流电流、直流电压并隔离输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电压传感器10可用于测量电网中波形畸变较严重的电压或电流信号,也可以测量方波,三角波等非正弦波形。

本实施例中,新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板9、蓄电池8和交流逆变器16,太阳能板9与蓄电池8连接,蓄电池8通过交流逆变器16与双电源开关4的第一输入端6连接。电压传感器10设于交流逆变器16与双电源开关4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电路上。

交流逆变器16是一种用电子元件对直流电进行开关并将其变为交流电的装置。在实际应用中,交流逆变器16与蓄电池8连接,将直流电转换为可用的交流电。

进一步的,控制单元2设于采暖箱体1上,且控制单元2与采暖箱体1之间设有热保护层,避免电加热组件11的温度过高,进而引起控制单元2的线路出现危险。

下面通过具体的供电过程,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日间太阳能板9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存储在蓄电池8中;控制单元2根据电压传感器10的反馈信息,控制双电源开关4的运行。

当蓄电池8中所蓄电量足够,双电源开关4的第二输入端7断开,双电源开关4的第一输入端6接通,交流逆变器16将蓄电池8中的直流电转换为可用的交流电,并向电加热组件11供电。

当蓄电池8的电压发生波动,出现欠压现象,双电源开关4的第一输入端6断开,双电源开关4的第二输入端7接通,通过市电系统 向电加热组件11供电,保证采暖箱体1的稳定运行。

运行过程中,控制单元2控制轴流风扇14的运行,使冷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采暖箱体1中,并在空隙中与蓄热本体3进行热交换,变成热空气。之后,热空气通过设于采暖箱体1顶板上的出风口排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蓄能电采暖装置,通过设置双电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与新能源系统连接,双电源开关的第二输入端与市电系统连接。在新能源系统输出电压稳定的情况下,双电源开关的第一输入端接通;在新能源系统输出电压不稳的情况下,双电源开关的第二输入端接通,市电系统向电加热组件供电,实现新能源系统与市电系统的切换,使市电系统与新能源系统互补对热能进行存储,适应新能源系统间断性发电的特点,降低采暖装置对市电系统的依赖。并且可以同时利用新能源系统和电网低谷,实现能源合理利用,减少电采暖装置运行成本;通过电压传感器进一步的检测新能源系统的电压,更加准确的控制双电源开关的运行。同时,通过蓄热本体对热能进行存储,具有蓄热密度大,运行稳定的特点。在新能源系统发生波动的情况下,利用存储的热量继续进行加热,避免影响装置的运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为了描述的简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过程中,不再描述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特征,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

进一步的,蓄热本体3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2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蓄热本体3的温度,并反馈给控制单元2,控制单元2根据反馈信息,判断是否关闭双电源开关4,避免电加热组件11超负荷运行,使蓄热本体3的温度过高,严重时发生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相邻蓄热本体3之间的空隙宽度范围为4~6cm,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此范围内的任一数值,比如:4.5cm;4.8cm;5.6cm 等。

进一步的,采暖箱体1的内壁上设有卡槽,蓄热本体3固定在卡槽内,便于将蓄热本体3取出及更换。

进一步的,采暖箱体1上设有隔热层,用于隔绝采暖箱体1内外之间的热量传递,避免热量散失。

进一步的,采暖箱体1的底板13外侧设有滑轮15,便于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滑轮15上配有刹车类组件,避免非必要情况下的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