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显热、全热交换切换功能的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134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具有显热、全热交换切换功能的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更具体地,涉及新风系统中具有显热、全热交换切换功能的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全热交换器,其工作方式是:温度从高温侧传向低温侧,水分子从高水蒸气分压力侧向低水蒸气分压力侧转移,既能回收显热也能回收潜热。显热交换器,其进行显热回收。全热交换器的缺点在于:不利排出室内的余湿量;全热交换器材质热传导率低的问题,在干燥的情况下热回收效率不如显热交换器。显热交换器的缺点在于:不能保湿,但有利于排出室内余湿,可以利用室外高含湿量为室内加湿。

一般在选用的时候也是按室内外温差、含湿量差的大小来选取显热还是全热回收方式。但在实际运行中,室内外的温差、含湿量差并非一成不变的,季节、天气、室内的使用情况等均会引起二者的差值改变。而现有的热交换装置的是只能实现一种形式的热回收,要么全热回收、要么显热回收。但是一个季节中,甚至一天中,有时用全热回收是合适的,而有时显热交换器更合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显热、全热交换切换功能的热交换装置,解决了常规的新风系统仅仅能进行单一的全热回收或显热回收,而不能根据室内外空气状况或用户的需求而改变热回收形式的问题。该热交换装置可根据室内温湿度传感器与室外温湿度传感器传入的信号及设定的室内温湿度参数的比较,自动切换相适应的热交换方式。

一种具有显热、全热交换切换功能的热交换装置,包括:显热交换芯1、全热交换芯2、壳体3、总新风管4、总送风管5、总回风管6、总排风管7、传感控制系统8、室外的温、湿度传感器10、室内的温、湿度传感器11、多个电动蝶阀及电动蝶阀控制单元12,显热交换芯和全热交换芯置于分隔为上下两层且密封良好的壳体3内,上层为显热交换芯,下层为全热交换芯,总新风管4由三通分为第一新风支管4-1和第二新风支管4-2;第一新风支管4-1经第一新风支管电动蝶阀9a1与壳体3内的上层显热交换芯1一端连接,上层显热交换芯1另一端经第一送风支管电动蝶阀9b1与第一送风支管5-1相连,第二新风支管4-2经第二新风支管电动蝶阀9a2与壳体3内的下层全热交换芯2一端连接,下层全热交换芯2另一端经第二送风支管电动蝶阀9b1与第二送风支管5-2相连,第一送风支管5-1和第二送风支管5-2经合流三通连接总送风管5;总回风管6由三通分为第一回风支管6-1和第二回风支管6-2,第一回风支管6-1经第一回风支管电动蝶阀9c1与壳体3内的上层显热交换芯1一端连接,上层显热交换芯1另一端经第一排风支管电动蝶阀9d1与第一排风支管7-1相连,第二回风支管6-2经第二回风支管电动蝶阀9c2后与壳体3内的下层全热交换芯2一端连接,下层全热交换芯2另一端经第二排风支管电动蝶阀9d2与第二排风支管7-2相连,第一排风支管7-1和第二排风支管7-2经合流三通连接总排风管7;室外的温、湿度传感器10设于总新风管5上,室内的温、湿度传感器11设于总回风管6上。

传感控制系统8将室外温、湿度传感器10测量得到的室外温、湿度与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1测得的室内温度、湿度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用户需求或设定的参数进行显热交换或全热交换的切换运行,由电动蝶阀控制单元12控制多个电动蝶阀的开启或关闭;启动显热交换功能时,第一新风支管电动蝶阀9a1、第一送风支管电动蝶阀9b1、第一回风支管电动蝶阀9c1和第一排风支管电动蝶阀9d1开启,其余电动蝶阀关闭;启动全热交换功能时,第二新风支管电动蝶阀9a2、第二送风支管电动蝶阀9b2、第二回风支管电动蝶阀9c2和第二排风支管电动蝶阀9d2开启,其余电动蝶阀关闭。

优选的,显热交换芯和全热交换芯水平或菱形放置。

优选的,第一新风支管和第二新风支管上下平行设置,第一送风支管和第二送风支管上下平行设置,第一回风支管和第二回风支管上下平行设置,第一排风支管和第二排风支管上下平行设置。

优选的,第一、第二新风支管和第一、第二排风支管设置在显热交换芯和全热交换芯的一端,第一、第二送风支管和第一、第二回风支管设置在显热交换芯和全热交换芯的另一端。

优选的,第一、第二新风支管与第一、第二回风支管相对设置,第一、第二排风支管和第一、第二送风支管相对设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显热、全热交换切换功能的热交换装置不仅可以全热交换也可以显热交换,通过上述管路、蝶阀以及控制单元的设置,能够根据室内外空气状况或用户的需求而改变热交换形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显热、全热交换切换功能的热交换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1-1向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2-2向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系统及蝶阀控制单元的控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解释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显热、全热交换切换功能的热交换装置,包括显热交换芯1、全热交换芯2、壳体3、总新风管4、总送风管5、总回风管6、总排风管7、传感控制系统8、室外的温、湿度传感器10、室内的温、湿度传感器11、多个电动蝶阀及电动蝶阀控制单元12。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结构,上层为显热交换芯1,下层为全热交换芯2,二者位置可以互换,分别设置于分隔为上下两层且密封良好的壳体3内。总新风管4由三通分为第一新风支管4-1和第二新风支管4-2。第一新风支管4-1上设置电动蝶阀9a1后与壳体3内对应的上层显热交换芯1连接,而后,设置电动蝶阀9b1再与第一送风支管5-1相连;第二新风支管4-2上设置电动蝶阀9a2后与壳体3内对应的下层全热交换芯2连接,而后,设置电动蝶阀9b2再与第二送风支管5-2相连。第一送风支管5-1和第二送风支管5-2经合流三通连接总送风管5。回风经总回风管6后设分流三通分为第一回风支管6-1和第二回风支管6-2。第一回风支管6-1上设置电动蝶阀9c1后与壳体3内对应的上层显热交换芯1连接,而后,设置电动蝶阀9d1再与第一排风支管7-1相连;第二回风支管6-2上设置电动蝶阀9c2后与壳体3内对应的下层全热交换芯2连接,而后,设置电动蝶阀9d2再与第二排风支管7-2相连。第一排风支管7-1和第二排风支管7-2经合流三通连接总排风管7。室外的温、湿度传感器10设于总新风管5上,室内的温、湿度传感器11设于总回风管6上。

热交换装置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材料将上下两层结构隔开,外壳3上层设置显热交换芯1,交换芯可以水平或菱形放置,和常规的热交换装置一样连接第一新风支管4-1、第一送风支管5-1、第一回风支管6-1、第一排风支管7-1,进行交叉换热。由位于室外的温、湿度传感器10和位于室内的温、湿度传感器11以及电动蝶阀控制单元12将信号反馈给传感控制系统8,传感控制系统8将室外温、湿度传感器10测量得到的室外温、湿度与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1测得的室内温度、湿度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用户需求或设定的参数进行显热交换或全热交换的切换运行,由电动蝶阀控制单元12控制电动蝶阀的开启或关闭,从而到达进行全热或显热切换的目的。

传感控制系统8可根据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1与室外温、湿度传感器10反馈的信号,计算出显热全热切换装置所选定的热交换芯效率的效率,并通过分析比较全热交换芯2的温度效率与显热交换芯1的温度效率的高低。当显热交换芯1的温度效率高于全热交换芯2的温度效率时,开启显热交换,当全热交换芯2的温度效率高于显热交换芯1的温度效率时,开启全热交换。亦可根据用户对室内湿度的要求设定显热全热切换,以冬季为例,当冬季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1反馈的室内湿度大于室外温、湿度传感器10反馈的室外湿度,而冬季室内又需要维持相对较高的湿度时,开启全热交换,尽可能多的回收排风中的含湿量,维持室内湿度;而冬季雨雪过后,室外温湿度传感器10反馈的室外湿度大于室内温、湿度传感器11反馈的室内湿度时,开启显热交换,让室外湿度高的新风不与排风进行湿度交换,尽可能多的保留新风中水分子,以便新风进入室内增加室内湿度。

当启动显热交换功能时,对应的电动蝶阀9a1、9b1、9c1、9d1开启,电动蝶阀9a2、9b2、9c2、9d2关闭。下层结构与上层完全一样,只是进行换热的交换芯与支管不同。采用全热交换芯2进行热交换,启动全热交换功能时,对应的电动蝶阀9a2、9b2、9c2、9d2开启,电动蝶阀9a1、9b1、9c1、9d1关闭。

上面以文字和附图说明的方式阐释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并非详尽无遗或限制于上述所述具体形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