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摆动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454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的摆动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散热器散热效果不理想,无法充分的通过散热片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得周围的热量容易集中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影响产品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导致产品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型的摆动式散热器。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摆动式散热器,包括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连接装置上的支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顶靠装置、设置于所述连接装置上的驱动装置、第一散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上的第二散热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位于所述连接板下方的安装块、连接杆,所述支架装置包括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一固定杆、第一定位杆,所述顶靠装置包括移动架、设置于所述移动架上端的滚轮、位于所述移动架下方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移动架上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移动架上方的第一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二散热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左侧的第二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上的第一光滑块、设置于所述电缸上的推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上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推动杆左侧的推板、设置于所述推板上端的顶靠轮、设置于所述推板左侧的若干第三散热板、位于所述推板下方的第二光滑块,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包括第四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第四散热板上的第五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第四散热板下端的转动杆、设置于所述转动杆下端的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转动杆上的第四弹簧,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第六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第六散热板上的第五弹簧、设置于所述第六散热板上方的第七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五弹簧下方的第八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第八散热板上的第六弹簧。

所述连接板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安装块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若干贯穿其左右表面的安装孔。

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架的左表面顶靠在所述支撑杆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架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架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移动架枢轴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板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散热板处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之间,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电缸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光滑块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定位杆固定连接。

所述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第一光滑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

所述顶靠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推动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三散热板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三散热板的右端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光滑块的上端与所述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光滑块的下端顶靠在所述连接板上且与其滑动接触。

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散热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连接块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转动杆枢轴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顶靠轮顶靠在所述第四散热板上,所述第五散热板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散热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六散热板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散热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散热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散热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散热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八散热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散热板设有两个且处于所述第七散热板与所述第四散热板之间,所述第八散热板分别与所述第七散热板及第四散热板滑动接触,所述第六弹簧处于所述第八散热板之间,所述第六弹簧的端部与所述第八散热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新型的摆动式散热器能够进行充分的散热,散热效果好,并且可以防止热量集中,促进热量均匀分布,防止局部高温的出现,对产品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摆动式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新型的摆动式散热器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摆动式散热器包括连接装置1、设置于所述连接装置1上的支架装置2、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2上的顶靠装置3、设置于所述连接装置1上的驱动装置4、第一散热装置5、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5上的第二散热装置6。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装置1包括连接板11、位于所述连接板11下方的安装块12、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板11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板1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吸收热量,起到降温散热的目的。所述安装块12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12可以收容于本实用新型安装的产品内的相应凹槽内,以便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住。所述连接杆13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13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3上设有若干贯穿其左右表面的安装孔131,所述安装孔131可供螺栓穿过,以便将其固定在相应的产品内。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2包括支撑杆21、设置于所述支撑杆21上的第一固定杆22、第一定位杆23。所述支撑杆2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杆21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固定杆2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22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杆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2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23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杆2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顶靠装置3包括移动架31、设置于所述移动架31上端的滚轮32、位于所述移动架31下方的第一弹簧33、设置于所述移动架31上的第二弹簧34、位于所述移动架31上方的第一散热板35、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板35上的第二散热板36。所述移动架31呈L形,所述移动架31的左表面顶靠在所述支撑杆21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架31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杆23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移动架31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移动架31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滚轮3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移动架3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滚轮32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一弹簧33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3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架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3拉动所述移动架31。所述第二弹簧34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架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4拉动所述移动架31。所述第一散热板35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散热板3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散热板35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架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散热板36处于所述第一散热板35之间,所述第二散热板36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散热板35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板35与所述第二散热板36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吸收热量,进而起到降温散热的目的。

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电缸48、位于所述电缸48左侧的第二定位杆41、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41上的第一光滑块42、设置于所述电缸48上的推动杆43、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杆41上的第三弹簧44、位于所述推动杆43左侧的推板45、设置于所述推板45上端的顶靠轮46、设置于所述推板45左侧的若干第三散热板47、位于所述推板45下方的第二光滑块。所述电缸48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电缸48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该开关设置于产品外侧,并且通过电线实现与电缸48连接,方便使用者操作,所述电缸48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4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杆41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4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411,所述第一通孔411呈方形。所述第一光滑块4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光滑块42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411内且与所述第二定位杆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光滑块42采用光滑材料制成,即采用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所述推动杆43的右端与所述电缸48连接,使得所述电缸48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43左右移动,所述推动杆43贯穿所述第一光滑块42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推动杆43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推动杆43的左端与所述推板45固定连接。所述推板45呈长方体,所述推板45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推板45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吸收热量。所述第三弹簧44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杆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44的左端与所述推板45固定连接。所述顶靠轮46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推动杆43枢轴连接,使得所述顶靠轮46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三散热板47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三散热板47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散热板47的右端与所述推板4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散热板47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吸收热量,起到降温散热的目的。所述第二光滑块的上端与所述推板4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光滑块的下端顶靠在所述连接板11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光滑块可以在所述连接板11上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光滑块采用光滑材料制成,即采用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使得所述第二光滑块与所述连接板11之间的摩擦力小。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散热装置5包括第四散热板51、设置于所述第四散热板51上的第五散热板52、设置于所述第四散热板51下端的转动杆53、设置于所述转动杆53下端的连接块54、设置于所述转动杆53上的第四弹簧55。所述连接块54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53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散热板5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53的下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连接块54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转动杆53枢轴连接,使得所述转动杆53可以围绕所述连接块54旋转。所述第四弹簧55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55的上端与所述转动杆5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55拉动所述转动杆53。所述第四散热板51呈长方体,所述顶靠轮46顶靠在所述第四散热板51上,从而对所述第四散热板5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四散热板5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吸收热量,进而起到降温散热的目的。所述第五散热板52呈长方体,所述第五散热板52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散热板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散热板52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吸收热量,起到降温散热的目的,所述第五散热板52还可以防止所述顶靠轮46过度向右移动,对其起到限定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散热装置6包括第六散热板61、设置于所述第六散热板61上的第五弹簧62、设置于所述第六散热板61上方的第七散热板63、设置于所述第五弹簧62下方的第八散热板64、设置于所述第八散热板64上的第六弹簧。所述第六散热板61呈长方体,所述第六散热板61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散热板5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散热板61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散热板63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散热板63呈长方体,所述第七散热板63与所述第四散热板51平行。所述第五弹簧62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散热板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62的下端与所述第八散热板64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散热板64设有两个且处于所述第七散热板63与所述第四散热板51之间,所述第八散热板64分别与所述第七散热板63及第四散热板51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八散热板64可以在所述第七散热板63与所述第四散热板51之间移动。所述第六弹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六弹簧处于所述第八散热板64之间,所述第六弹簧的端部与所述第八散热板64固定连接,从而对其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新型的摆动式散热器使用时,首先通过连接杆13及安装块12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需要散热的产品内。然后打开电缸48的开关,使得所述推动杆43不断的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推板45不断的左右移动,所述顶靠轮46及第三散热板47随之不断的左右移动,左右移动的第三散热板47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吸收热量,所述推板45由于采用导热材料,其亦可以起到散热的目的,并且可以推动空气的流动,使得热量分布的更加均匀,所述顶靠轮46左右移动时,使得所述第四散热板51围绕所述连接块54不断的旋转,所述第四散热板51的上端不断的摆动,从而可以充分的促进空气的流动,并且可以吸收较大范围内的热量,所述第四散热板51向上摆动时,所述滚轮32在所述第四散热板51上向上滚动,所述移动架31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弹簧33及第二弹簧34被拉伸,使得所述滚轮32紧紧顶靠在第四散热板51上,对第四散热板51起到向下压的作用,所述移动架31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散热板35及第二散热板36移动,从而可以使其在更大范围内吸收热量,散热效果显著,并且可以促进热量的均匀分布,防止热量集中,然后滚轮32向上滚动时会顶靠在位于下方的第八散热板64上,使得第八散热板64向上移动,所述第六弹簧被压缩,从而可以带动第八散热板64的移动,促进其对周围热量的吸收,散热效果显著。至此,本实用新型新型的摆动式散热器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