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7629阅读:1390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进行制冷运作的过程中,室内空气进过空调室内机的作用后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一般由接水盘收集后通过排水管排出引流至可排水地方。现有技术中,接水盘的冷凝水由水平放置的排水管排出,当空调室内机运作一段时间后接水盘易发生变形导致排水管的排水坡度不足,引发排水不畅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排水管排水坡度不足造成空调室内机排水不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用于将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排出去,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装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接水盘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管,与所述排水孔相连;压紧件,将所述排水管固定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压紧件之间,以使所述排水管倾斜,所述排水管进水口中心的水平面高于所述排水管出水口中心的水平面。优选地,所述压紧件包括压紧部以及与所述压紧部两端相连的连接部,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适配的通孔;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通孔,以将所述排水管固定于所述压紧部与所述底板之间。优选地,两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分别设有卡口和与所述卡口适配的卡接部,所述卡口和所述卡接部卡合固定,以将所述排水管固定于所述压紧部与所述底板之间。优选地,所述压紧件为扎带。优选地,所述通孔为与所述排水管抵接的一侧凸设的桥孔,两所述桥孔位于所述排水管的两侧。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还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侧板,所述底板或所述侧板上设有供所述排水管穿出的出水孔。优选地,所述排水管为L型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穿过设置于所述侧板上的所述出水孔,所述压紧件设置于所述排水管进水口的一端。优选地,所述接水盘还设有向所述排水孔延伸的导水斜面,所述导水斜面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保温棉。优选地,所述接水盘上还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中心与所述排水孔的中心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接水盘装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接水盘上设有所述排水孔,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孔相连,所述压紧件压紧所述排水管且与所述底板连接,从而所述压紧件将所述排水管固定于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底板之间,使得所述排水管朝所述底板的方向倾斜,从而使得所述排水管进水口中心的水平面高于所述排水管出水口中心的水平面,保证排水管具有合理的排水坡度,进而实现一种排水顺畅的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在空调器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处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底板101桥孔20接水盘201排水孔202导水斜面203溢流孔30排水管40压紧件401压紧部402连接部50侧板501出水孔60保温棉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一种空调平室内机的排水管30具有合理的排水坡度的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确保空调室内机排水顺畅。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用于将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排出去,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接水盘20,所述接水盘20装设于所述底板10上,所述接水盘20上设置有排水孔201;排水管30,与所述排水孔201相连;压紧件40,将所述排水管30固定于所述底板10与所述压紧件40之间,以使所述排水管30倾斜,所述排水管30进水口中心的水平面高于所述排水管30出水口中心的水平面。具体而言,所述接水盘20的底面装设于所述底板10上,所述接水盘20设有所述排水孔201,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排水孔201连接,从而将所述接水盘20里的冷凝水排出,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还包括所述压紧件40,所述压紧件40压紧所述排水管30,所述压紧件40将所述排水管30固定于所述底板10与所述压紧件40之间,从而以使所述排水管30朝所述底板10的方向倾斜,使得所述排水管30进水口中心的水平面高于所述排水管30出水口中心的水平面,所述压紧件40将所述排水管30朝所述底板10的方向压紧,保证所述排水管30具有合理的排水坡度,便于所述排水管30将所述接水盘20的冷凝水排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压紧件40与所述底板10的之间连接关系有很多种,例如,所述压紧件40为固设于所述底板10上的卡紧件,所述卡紧件包括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两个卡紧部,两所述卡紧部为两个相对设置且间距小于所述排水管30的直径,两所述卡紧部为受力可发生形变的弹性件,所述排水管30在与所述卡紧件配合的过程中,所述排水管30挤压所述卡接部,使得所述卡接部向外扩张,使得所述排水管30通过所述卡接部,之后所述卡接部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型,从而将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底板10紧固在一起,且使得所述排水管30进水口中心的水平面高于所述排水管30出水口中心的水平面,保证所述排水管30具有合理的排水坡度;或者,所述压紧件40还可以为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10上,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0卡接的绷紧带,所述绷紧带压紧所述排水管30,使所述排水管30朝所述底板10的方向倾斜,然后所述绷紧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0卡接,从而将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底板10紧固在一起,所述绷紧带压紧所述排水管30为所述排水管30提供了合理的排水坡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20装设于所述底板10上,所述接水盘20上设有所述排水孔201,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排水孔201相连,所述压紧件40压紧所述排水管30且与所述底板10连接,从而所述压紧件40将排水管30固定于所述压紧件40与所述底板10之间,使得所述排水管30朝所述底板10的方向倾斜,从而使得所述排水管30进水口中心的水平面高于所述排水管30出水口中心的水平面,保证排水管30具有合理的排水坡度,进而实现一种排水顺畅的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40包括压紧部401以及与所述压紧部401两端相连的连接部402,所述底板10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402适配的通孔;所述连接部402穿过所述通孔,以将所述排水管30固定于所述压紧部401与所述底板10之间。所述压紧部401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连接部402,所述压紧件40的压紧部401通过所述连接部402与所述底板10连接,所述压紧部401与所述排水管30抵接,且所述压紧件40压紧所述所述排水管30,使得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底板10之间的距离在背离所述排水孔201的方向渐缩,从而使得所述排水管30朝所述底板10的方向倾斜,所述底板10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402适配的通孔,所述连接部402穿过所述通孔带动所述压紧部401压紧所述排水管30。可以理解是,所述连接部402与所述底板10的连接方式还有很多种,例如,所述底板10上装设有螺纹柱,所述连接部402上设有与所述螺纹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压紧件40与所述底板10配合的过程中,所述连接部402上的所述通孔穿过所述螺纹柱,所述压紧部401与所述排水管30抵接并压紧所述排水管30后,通过螺母与所述螺纹柱配合,从而将所述连接部402与所述螺纹柱固定在一起,从而所述压紧件40压紧所述排水管30且将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底板10紧固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部402除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底板10连接之外还有其他种,例如,所述底板10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402向配合的通孔,所述压紧件40为管夹,所述连接部402上也设有通孔,所述连接部402与所述底板10之间可以通过螺丝和螺母紧固在一起,进而使得所述压紧部401压紧所述排水管3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压紧部401可以仅一端设有所述连接部402,由所述连接部402与所述底板10配合,将所述压紧件40紧固在所述底板10上并使所述压紧件40压紧所述排水管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402与所述压紧部401相连且所述连接部402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底板10配合,使得所述压紧部401压紧所述排水管30,保证所述排水管30具有合理的排水坡度,便于空调室内机顺畅排出冷凝水。进一步地,两所述连接部402的自由端分别设有卡口(图中未标注)和与所述卡口适配的卡接部(图中未标注),所述卡口和所述卡接部卡合固定,以将所述排水管固定于所述压紧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具体而言,一所述连接部402的自由端设有卡口,另一所述连接部402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卡口适配的卡接部,所述底板10上设有两个所述通孔,所述连接部402穿过所述通孔后,所述卡口与所述卡接部卡合固定形成所述压紧件40自锁,所述压紧部401压紧所述排水管30,所述连接部402穿过所述通孔后,由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口配合,使得所述压紧件40将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底板10紧固在一起,并将所述排水管30固定于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底板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部402背离所述压紧部401的一端的结构形式还有很多种,例如,所述压紧件40为U型卡箍,所述连接部402背离所述压紧部401的一端设有螺纹柱,所述连接部402穿过所述通孔后,由螺母与所述螺纹柱配合将所述连接部402与所述通孔紧固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压紧部401压紧所述排水管30,进而使得所述排水管30具有合理的排水坡度,保证所述排水管30能顺畅排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压紧部401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连接部402,然后通过所述连接部402上的所述卡口与所述卡接部配合,从而所述压紧件40将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底板10紧固在一起,所述压紧件40压紧所述排水管30,使所述排水管30具有合理的排水坡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使得所述压紧件40压紧所述排水管30更为稳定,且所述压紧件40与所述底板10之间的连接更为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40为扎带。所述扎带通过自锁的方式将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底板10紧固在一起,通过所述扎带渐缩,从而将所述排水管30朝所述底板10的方向压紧,使所述排水管30倾斜,保证所述排水管30具有合理的排水坡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40为扎带,便于连接,且经济实用。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与所述排水管30抵接的一侧凸设的桥孔101,两所述桥孔101位于所述排水管30的两侧。所述底板10面向所述排水管30的一面朝所述排水管30的方向凸设有所述桥孔101,所述桥孔101位于所述排水管30的两侧,使得所述桥孔10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排水管30的直径,便于所述压紧件40将所述排水管30朝所述底板10的方向压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40采用扎带,所述通孔为桥孔101,便于所述扎带与所述桥孔101配合,连接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还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0上的侧板50,所述底板10或所述侧板50上设有供所述排水管30穿出的出水孔501。所述侧板50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0上,所述底板10或所述侧板50上设有与所述排水管30相适配的出水孔501,所述排水管30穿过所述出水口,从而所述排水管30将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排到可以排出的地方。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出水孔501设置于所述底板10或所述侧板50上依据空调室内机的安装环境而定。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30为L型排水管30,所述排水管30穿过设置于所述侧板50上的所述出水孔501,所述压紧件40设置于所述排水管30进水口的一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30为L型排水管30。所述排水管30从位于所述侧板50上的所述出水孔501传出,将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排出,所述压紧件40设置于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排水孔201连接的一段。使得所述排水管30进水口中心的水平面高于所述排水管30出水口中心的水平面,为所述排水管30提供合理排水坡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压紧件40还可以压紧所述排水管30穿过所述出水孔501的一段。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紧件40压紧所述排水管30与所述排水孔201连接的一段,这种连接方式易于实现,便于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接水盘20还设有向所述排水孔201延伸的导水斜面202,所述导水斜面202与所述底板10之间设有保温棉60。所述接水盘20设有所述导水斜面202,所述导水斜面202朝所述排水孔201的方向延伸,所述导水斜面202与所述底板10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导水斜面202与所述底板10之间设有保温棉6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斜面202与所述底板10之间设置有所述保温棉60,避免所述接水盘20往周边所述底板10导热产生冷凝水。进一步地,所述接水盘20上还设有溢流孔203,所述溢流孔203的中心与所述排水孔201的中心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所述接水盘20上设有溢流孔203,所述溢流孔203的中心与所述排水孔201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溢流孔203用于所述排水管30堵塞时,通过所述溢流孔203将所述接水盘20里的冷凝水排出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0上还预留有与所述溢流孔203相对应的桥孔101。继续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该空调室内机排水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