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抑尘装置的惯性分离烟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0043阅读:来源:国知局
带抑尘装置的惯性分离烟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抑尘装置的惯性分离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抑尘装置的惯性分离烟道包括壳体(6),壳体(6)内设有封闭的空腔,壳体(6)上设有空腔入口(61)和空腔出口(62),壳体(6)外设有加速烟道(64),加速烟道(64)的出口与空腔入口(61)对应连接,加速烟道(64)能够引导进入加速烟道(64)的烟气向下移动并进入该空腔内,该空腔内设有能够收集烟气中粉尘的抑尘装置,壳体(6)的下部设有能够将固体颗粒状的所述抑尘装置排出的卸放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抑尘装置的惯性分离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放装置(8)含有流道(4),流道(4)由筒壁围成,流道(4)的入口高于流道(4)的出口,沿流道(4)的周向,该筒壁含有固定壁(5)和移动壁组(2),沿流道(4)的入口向流道(4)的出口方向,移动壁组(2)含有多块依次排列的移动壁板(21),每一块移动壁板(21)均能够移动并改变流道(4)的过流面积的大小,所述卸放装置(8)还含有用于驱动每一块移动壁板(21)移动的驱动机构(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抑尘装置的惯性分离烟道,其特征在于,流道(4)的入口位于该筒壁的上端,流道(4)的出口位于该筒壁的下端,流道(4)呈锥形结构,该锥形结构的底端朝上顶端朝下;

固定壁(5)含有依次连接的前侧壁(51)、右侧壁(52)和后侧壁(53),前侧壁(51)位于流道(4)的前侧,右侧壁(52)位于流道(4)的右侧,后侧壁(53)位于流道(4)的后侧,移动壁组(2)位于流道(4)的左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抑尘装置的惯性分离烟道,其特征在于,前侧壁(51)和后侧壁(53)均为直立的平板,前侧壁(51)与后侧壁(53)平行,流道(4)内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上卸放段(41)和下卸放段(42),右侧壁(52)位于上卸放段(41)的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右侧壁(52)位于下卸放段(42)的部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抑尘装置的惯性分离烟道,其特征在于,每一块移动壁板(21)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每一块移动壁板(21)均位于下卸放段(42),每一块移动壁板(21)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有的移动壁板(21)之间相互平行,每一块移动壁板(21)均能够向靠近或远离右侧壁(52)的方向移动,所有的移动壁板(21)能够形成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一块斜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抑尘装置的惯性分离烟道,其特征在于,流道(4)的断面呈矩形,固定壁(5)还含有左侧壁(54),左侧壁(54)位于流道(4)的左侧且左侧壁(54)位于上卸放段(41),右侧壁(52)位于上卸放段(41)的部分与左侧壁(54)互为镜像,所述斜板能够与右侧壁(52)位于下卸放段(42)的部分互为镜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抑尘装置的惯性分离烟道,其特征在于,流道(4)为直立状态,驱动机构(3)含有控制单元(31)和多个汽缸(32),汽缸(32)通过推杆(33)与移动壁板(21)一一对应连接,每一块移动壁板(21)均相互独立,汽缸(32)能够通过推杆(33)带动移动壁板(21)移动,控制单元(31)能够控制每个汽缸(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抑尘装置的惯性分离烟道,其特征在于,壳体(6)外还设有慢速烟道(68),慢速烟道(68)的入口与空腔出口(62)对应连接,慢速烟道(68)能够引导进入慢速烟道(68)的烟气向上移动并远离该空腔,沿加速烟道(64)的入口向加速烟道(64)的出口方向,加速烟道(64)的过流面积逐渐减小,沿慢速烟道(68)的入口向慢速烟道(68)的出口方向,慢速烟道(68)的过流面积逐渐减小,慢速烟道(68)的入口面积为加速烟道(64)出口面积的5倍~10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抑尘装置的惯性分离烟道,其特征在于,壳体(6)的下部呈锥形,该锥形的顶端朝下底端朝上,加速烟道(64)能够引导进入加速烟道(64)的烟气倾斜向下移动并进入该空腔内,慢速烟道(68)能够引导进入慢速烟道(68)的烟气倾斜向上移动并远离该空腔,加速烟道(64)的入口外连接有直立的烟气进口管(65),慢速烟道(68)的出口外连接有直立的烟气出口管(6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抑尘装置的惯性分离烟道,其特征在于,壳体(6)的上方设有用于承装所述抑尘装置的容纳盒,该容纳盒的出口与壳体(6)的上部连接,所述抑尘装置的为开放式多孔隙球状体(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