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粒焙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9223发布日期:2018-06-08 18:3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粒焙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陶粒焙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来陶粒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陶粒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大有供不应求之势。现有的陶粒生产大多是采用先点火,再逐渐加入陶粒球坯,边加边烧,直至满窑,然后保温一定时间,再熄火出窑,获得陶粒产品。这种方式总体存在产量低,产品质量一致性差且能耗高的问题,所以从经济性和实用性角度考虑均欠理想。

为此,有人设计了新型的陶粒焙烧设备,如中国专利公开的高效节能粉煤灰陶粒焙烧装置【专利公告号:CN201331253Y】,由窑体、烧结塔、鼓风机和吸气排烟装置构成,窑体为封闭式,内部设有多个密闭的独立烧结室,烧结室内设有由多个烧结笼格叠置而成的烧结塔,在烧结笼格筒体外表面上设有便于叉车托抬移位的卡环,窑顶上设有吸烟罩和吸风机,要地下设有鼓风机,窑体外壁上设有操作控制面板,由多个烧结塔同时或一次进行焙烧粉煤灰陶粒的作业。上述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进行多批量的陶粒焙烧,但是该方案中,陶粒均是静置在烧结笼格内,并且上下堆叠,这样在烧结时,烧结塔底部的温度要高于顶部温度,底部的陶粒相对于顶部的陶粒要更快速的完成烧结,也就是说,当陶粒堆叠过多时,底部陶粒球坯和顶部陶粒球坯的产品一致性仍然无法保证,并且为了使顶部陶粒球坯能够得到正常烧结,需要投入更多的燃料,这样也势必会造成燃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陶粒焙烧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陶粒烧结效率更高且成品陶粒的质量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陶粒焙烧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窑体,所述窑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窑头、窑身和窑尾,所述窑头设有燃烧器,所述窑尾上方设有用于盛放陶粒球坯的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窑身呈筒状,且所述窑身的内腔的内径自窑头至窑尾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窑身水平设置且窑身的两端分别与窑头、窑尾转动连接,所述窑身外周面设置有用于驱动窑身转动的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原理如下:由于窑身靠近窑头一端的内径大于靠近窑尾一端的内径,且窑身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因此陶粒球坯从窑尾进入窑体内后会随着窑身的转动。在此过程中,设置在窑头的燃烧器对窑体的内腔进行加热使陶粒进行烧结,随着窑身的转动,陶粒从窑尾逐渐向窑头方向以近乎均匀的速度边翻滚边烧结,由于陶粒的翻滚,陶粒的外表面能够完全与火焰接触并烧结,实现陶粒的全方位同步烧结;并且随着陶粒的翻滚,能够避免陶粒相互结块现象的产生,减少了残次品的产生;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陶粒烧结效率,而且陶粒的表面能够受热均匀,烧结后产品质量一致性好、次品率低。另外,由于窑身需要转动,通过从采用水平布置能够降低窑身和驱动机构的布置难度,简化本装置的安装,同时还能够方便对窑身、驱动机构的维护。

在上述的一种陶粒焙烧装置中,所述燃烧器包括燃料仓、下料管、喷管和鼓风机,所述燃料仓设置在喷管上方并通过下料管与喷管连通,所述鼓风机设置在喷管的一端,所述喷管的另一端插入窑头内。本燃料仓中的燃料主要为稻糠、秸秆,燃料通过下料管落入喷管,通过鼓风机将燃料送入窑头内进行燃烧,鼓风机可以给窑体内燃料的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料能够更加充分、高效的燃烧,有利于增加窑体内的温度;此外,在鼓风机的作用下,窑头附近燃烧的燃料能够进一步深入到窑身甚至靠近窑尾,这样使得从窑尾进入的陶粒球坯能够在窑尾就开始进入烧结状态,增加了陶粒球坯与火焰接触的时间,使得在单位时间内陶粒能够更充分的烧结,并且陶粒球坯能够与燃料产生的火焰全面接触,提高了陶粒烧结的效率和陶粒成品的质量。

在上述的一种陶粒焙烧装置中,所述窑尾远离窑身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除尘器,所述除尘器上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端部设有抽风机。通过在排气管端部设置抽风机,能够加快窑体内燃料燃烧后的粉尘的排出速度,使粉尘能够快速从窑体内排出并通过除尘器除尘,以使窑体内的空气流通更顺畅;此外还有利于窑头处燃烧的燃料向窑尾处深入,使陶粒能够更全面的接触火焰,同时使窑体内的温度更均匀,从而提高陶粒球坯的烧结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上述的一种陶粒焙烧装置中,所述窑身的内侧壁上设有自窑身和窑头连接处延伸至窑身和窑尾连接处呈螺旋状的导向凸条。通过设置导向凸条,能够使从窑尾处进入的陶粒球坯随着窑体的转动顺利的向窑头方向滚动,并在导向凸条的引导下,使陶粒与窑身内壁之间呈滚动状态,避免陶粒相互之间板结,有利于陶粒与火焰的全面接触以及减少陶粒结块现象的产生,从而提高陶粒烧结效率和烧结质量。

在上述的一种陶粒焙烧装置中,所述料斗通过进料管与窑尾的内腔连通,所述窑尾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进料管下端端部连接,所述导向板另一端向下且朝向窑身方向,所述窑尾与管道的连接处设有网格板,所述网格板的网格小于陶粒球坯。通过设置导向板,能够对陶粒球坯的滚动方向进行引导,使陶粒球坯更快速的进入窑身内进行烧结,有利于增加陶粒球坯与火焰或高温接触的时间,提高陶粒烧结效率;同时防止陶粒球坯在气流作用下朝管道方向移动,设置隔板能够进一步防止陶粒球坯或者成品陶粒跟随气流进入管道。

在上述的一种陶粒焙烧装置中,所述窑头上开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上连接有观察管,所述观察管包括依次连通的观察端、管体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位于管体上端的且相对于管体弯折,所述观察端位于管体下端且相对于管体弯折,所述连接端的出口能与上述的观察孔相重合,所述管体内设有能使连接端的出口处的光线折射到观察端的折射结构。生产过程中,观察者通过进口观察端观察窑体的情况,窑体内的光线通过观察孔射入观察管内,通过折射结构将光线从出口连通端折射至进口观察端,这样位于进口观察端的观察者就能看清窑体内的情况,方便观察者观察窑体内的情况,同时观察者在观察时离窑体相对较远,增加了生产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陶粒焙烧装置中,所述折射结构包括观察镜一和观察镜二,所述观察镜一固定在管体与观察端的连接处的内壁上,所述观察镜二固定在管体与连接端的连接处的内壁上,所述观察镜一的镜面和观察镜二的镜面平行且相向设置,所述连接端的出口的光线能照射到观察镜二镜面上并依次经观察镜二的镜面、观察镜一的镜面折射后从观察端射出。通过观察镜一和观察镜二的平行设置,使光线能够从观察孔经两次折射后从观察端射出,这样位于进口观察端的观察者就能看清窑体内的情况。此外,折射结构还可以采用光纤,在观察管内侧壁上涂覆镜面材料,然后再观察管内填充玻璃纤维形成光纤体,这样能够实现光线的全反射,观察者从观察端即可看到窑头的内腔中陶粒的情况。

在上述的一种陶粒焙烧装置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和套设在窑身中部的从动齿轮,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由电机输出动力,经减速器减速后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配合实现动力的传递,从而驱动窑身转动,实现旋转焙烧;驱动机构还可以采用皮带轮的方式,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主动轮,在窑身上套设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轮连接,由电机通过皮带轮的传动使窑身转动。

在上述的一种陶粒焙烧装置中,所述窑身的两端下方设有用于支承窑身的托轮。通过设置托轮,辅助支承窑身,使窑身保持稳定匀速的转动,使陶粒焙烧时受热均匀,从而保证产品一致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陶粒焙烧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内径一端大一端小的筒状窑身,使得窑身水平布置成为可能,并且随着窑身的转动使陶粒能够从窑尾滚动到窑头,陶粒能够充分且均有的受热,提高陶粒烧结效率和烧结质量;

2、采用鼓风机送风和抽风机抽风相互配合的方式,增加窑体内气流流通,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同时增加了陶粒烧结效率和质量;

3、采用螺旋状导向凸条,对陶粒滚动方式进行引导,减少陶粒的滑动,增加陶粒在窑身内的滚动距离,使陶粒充分烧结,有利于提高陶粒烧结质量,同时减少陶粒间板结情况的发生;

4、设置观察管,方便在生产过程中观察陶粒烧结状况,有利于人们提前发现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以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从而保证陶粒成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陶粒焙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窑身的剖面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观察管的剖面视图。

图中,1.窑体;1a.窑头;1a1.观察孔;1b.窑身;1b1.导向凸条;1c.窑尾;1c1.导向板;1c2.网格板;2.燃烧器;2a.燃料仓;2b.下料管;2c.喷管;2d.鼓风机;3.驱动机构;3a.驱动电机;3b.减速器;3c.从动齿轮;3d.主动齿轮;4.料斗;4a.进料管;5.除尘器;6.排气管;6a.抽风机;7.观察管;7a.观察端;7b.管体;7c.连接端;8.折射结构;8a.观察镜一;8b.观察镜二;9.托轮;10.管道;11.陶粒球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陶粒焙烧装置包括驱动机构3、水平设置且具有内腔的窑体1,窑体1包括依次连通的窑头1a、窑身1b和窑尾1c,窑头1a设有燃烧器2,窑身1b的两端分别与窑头1a、窑尾1c转动连接,窑身呈筒状,且窑身的内腔的内径自窑头至窑尾方向逐渐减小,窑尾1c上方设有用于盛放陶粒球坯11的料斗4,料斗4通过进料管4a与窑尾1c的内腔连通,窑尾1c远离窑身1b的一端通过管道10连接有除尘器5,驱动机构3设置在窑身1b外周面用于驱动窑身1b转动,陶粒球坯11从窑尾1c的料斗4进入窑体1内后会随着窑身1b的转动。在此过程中,设置在窑头1a的燃烧器2对窑体1的内腔进行加热使陶粒进行烧结,随着窑身1b的转动,陶粒从窑尾1c逐渐向窑头1a方向以近乎均匀的速度边翻滚边烧结。

具体来说,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a、减速器3b和套设在窑身1b中部的从动齿轮3c,驱动电机3a的电机轴与减速器3b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3b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齿轮3d,主动齿轮3d与从动齿轮3c啮合。窑身1b的两端下方设有用于支承窑身1b的托轮9。

燃烧器2包括燃料仓2a、下料管2b、喷管2c和鼓风机2d,燃料仓2a设置在喷管2c上方并通过下料管2b与喷管2c连通,鼓风机2d设置在喷管2c的一端,喷管2c的另一端插入窑头1a内。除尘器5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窑尾1c连通,出气口设有排气管6,排气管6的端部设有抽风机6a。燃料仓2a中的燃料主要为稻糠、秸秆、煤粉等,上述燃料通过下料管2b落入喷管2c,通过鼓风机2d将燃料送入窑头1a内进行燃烧,鼓风机2d可以给窑体1内燃料的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料能够更加充分、高效的燃烧,有利于增加窑体内的温度;此外,在鼓风机2d和抽风机6a相互配合的作用下,窑头1a附近燃烧的燃料能够进一步深入到窑身1b甚至靠近窑尾1c,这样使得从窑尾1c进入的陶粒球坯11能够在窑尾1c就开始进入烧结状态,增加了陶粒球坯11与火焰接触的时间,使得在单位时间内陶粒能够更充分的烧结,并且陶粒球坯11能够与燃料产生的火焰全面接触,提高了陶粒烧结的效率和陶粒成品的质量。

窑身1b的内侧壁上设有自窑身1b和窑头1a连接处延伸至窑身1b和窑尾1c连接处呈螺旋状的导向凸条1b1。窑尾1c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板1c1,导向板1c1的一端与进料管4a下端端部连接,导向板1c1另一端向下且朝向窑身1b方向,窑尾1c与管道10的连接处设有网格板1c2,网格板1c2的网格小于陶粒球坯11。导向板1c1能够对陶粒球坯11的滚动方向进行引导,使陶粒球坯11更快速的进入窑身1b内进行烧结,有利于增加陶粒球坯11与火焰或高温接触的时间,提高陶粒烧结效率;同时防止陶粒球坯11在气流作用下朝管道10方向移动,设置隔板能够进一步防止陶粒球坯11或者成品陶粒跟随气流进入管道10。

如图1和图3所示,窑头1a上开设有观察孔1a1,观察孔1a1上连接有观察管7,观察管7包括依次连通的观察端7a、管体7b和连接端7c,连接端7c位于管体7b上端的且相对于管体7b弯折,观察端7a位于管体7b下端且相对于管体7b弯折,连接端7c的出口能与上述的观察孔1a1相重合,管体7b内设有能使连接端7c的出口处的光线折射到观察端7a的折射结构8。具体的,折射结构8包括观察镜一8a和观察镜二8b,观察镜一8a固定在管体7b与观察端7a的连接处的内壁上,观察镜二8b固定在管体7b与连接端7c的连接处的内壁上,观察镜一8a的镜面和观察镜二8b的镜面平行且相向设置,连接端7c的出口的光线能照射到观察镜二8b镜面上并依次经观察镜二8b的镜面、观察镜一8a的镜面折射后从观察端7a射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除上述结构之外,折射结构8还可以采用光纤,在观察管7内侧壁上涂覆镜面材料,然后再观察管7内填充玻璃纤维形成光纤体,这样能够实现光线的全反射,观察者从观察端7a即可看到窑头1a的内腔中陶粒的情况。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