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制冷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2636发布日期:2018-06-30 05:1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新风制冷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制冷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空调已经越来越普及,进入到普通家庭,解决了夏天天气炎热冬天寒冷的问题,可以把室内环境调节到人体舒适的温度,但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对家庭及办公场所,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安装新风机,它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新风机运用新风对流技术,通过自主送风和引风,使室内空气实现对流,从而最大程度化的进行室内空气置换,新风机内置多功能净化系统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洁净健康,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空调和新风机耗电量是建筑物内最主要的设备,占到60%以上。如果能提高产品能效,将大大降低能耗,全热交换器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将室外新鲜气体经过过滤、净化,热交换处理后送进室内,同时又将室内受污染的有害气体进行热交换处理后排出室外,而室内的温度基本不受新风影响的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的高科技产品,据现有技术,目前对家庭和办公场所,大多安装空调机组,再配有空气净化器或者新风机,存在主要的问题是:一、空调机组能效低,尤其是夏天室外环境高时,换热器换热效果不理想,冷凝温度高,导致能效低,同样地,冬天时,室外温度低,蒸发温度低,导致机组运行能效低,耗电量大;二、空调机组噪音大,为解决高温制冷和低温制热的需求,需要室外机和室内机的风量大,导致噪音高,降低了空调机组的舒适性;三、占空间,新风机或者新风全热交换器安装在室内,实现换新风,但是安装成本高,而且占用了室内空间,给人造成压抑感;四、成本高,既要购买、安装空调机组,同时又要购买、安装新风机,价格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空调机组能效高、空调机组噪音小、不占空间且成本低的新风制冷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风制冷一体机,包括新风制冷机本体,所述的新风制冷机本体包括制冷系统和通风系统,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电子膨胀阀,所述的通风系统包括新风引风机和排风机,它还包括换热滤芯和转换阀门,所述的新风引风机上设有把室外新风引进来的第一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上设有与第一管道并联的第二管道,所述的转换阀门设在第一管道内,所述的排风机上设有把室内空气外出到室外的第三管道,所述的换热滤芯分别把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分成两段,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一端和压缩机的排气管相连,所述的第一换热器另一端和电子膨胀阀相连,所述的第二换热器一端和压缩机的吸气管相连,所述的第二换热器另一端和电子膨胀阀相连,所述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通过管路依次串联起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热回收新风模块安装在室外机中,省去室内再安装空调室内机和新风机,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一、能效高,耗电量降低,一方面在全热交换器滤芯中,室外新风与室内机排风进行热量交换,室外新风吸收排风的热量,节能能耗;另外一方面,在滤芯中换热后的室内机排风与室外机换热器进行换热,夏天制冷时,由于室内机的排风温度低,换热效果好,可以降低冷凝温度,提高能效。二、噪音低,由于换热器换热效果好,风机风量可以降低,随之而来噪音低。另外,不需要安装室内机和新风机,避免室内噪音;三、安装简单便捷,安装费用大大降低,省去安装室内机和新风机或者全热交换器,可以避免由于安装室内机和新风机带来的楼层高度降低的压抑感,不占空间。

所述的制冷新风一体机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者线控器,发送信号指令,用于控制机组的开机、停机、风速设定、温度设定以及其它一些功能。作为优选,所述的新风制冷机本体的送风口上安装有接收灯板,所述的接收灯板通过通讯线和室外机组上的控制器连接,在用户房间送风口上安装接收灯板,该灯板通过通讯线和室外机组上的控制器连接,可以接收遥控器或者线控器发送的信号指令。同时灯板上可以显示各种功能信号、环境温度,相当于空调机组的显示灯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新风制冷机本体在转换阀门打开和压缩机关闭后实现新风换气,当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线控器发送“新风换气”信号时,显示灯板接收到信号后,发送给室外机控制器,室外机控制器控制各部件的运行,转换阀门打开,新风引风机和排风机开启运转,室外新鲜空气在新风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管道送入室内,室内的空气在排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三管道排出室外,实现部分热回收新风换气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新风热泵一体机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者线控器,发送信号指令,用于控制机组的开机、停机、风速设定、温度设定以及其它一些功能。所述的新风制冷机本体在转换阀门关闭和压缩机关闭后实现热回收新风换气,当用户通过遥控器或者线控器发送的“热回收新风”信号时,显示灯板接收到信号后,发送给室外机控制器,室外机控制器控制各部件的运行,转换阀门关闭,新风引风机和排风机开启运转。室外新鲜空气在新风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管道前端、换热滤芯、第二管道后端,送入室内,室内的空气在排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三管道前端、换热滤芯、第三管道后端排出室外。在换热滤芯中,室外的新风与室内排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再通过第二管道后端引入到室内。实现全热回收新风换气功能,达到热量的回收利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新风制冷机本体在转换阀门打开和压缩机开启运转后实现制冷换新风、部分热回收功能,当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线控器发送“制冷换新风”信号时,显示灯板接收到信号后,发送给室外机控制器,室外机控制器控制各部件的运行,转换阀门开启,压缩机启动,电子膨胀阀开启到初始开度,如100PLS,新风引风机和排风机开启运转;一段时间,如3~5分钟后,电子膨胀阀根据吸气过热度调节开度。制冷剂在压缩机的作用下,进入换热器中放热,放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电子膨胀阀节流,节流后的制冷剂进入换热器中换热,实现蒸发制冷,室外新鲜空气通过第二管道进入到换热器中,和蒸发器进行换热,温度降低,在新风引风机的作用下,降温后的空气被送入室内,室内的空气通过第三管道进入第二换热器中,吸收第二换热器中中的热量,最后通过第三管道后端排出室外,实现带部分热回收的制冷新风换气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新风制冷机本体在转换阀门关闭和压缩机开启运转后实现全热回收制冷新风换气,当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线控器发送“热回收制冷换新风”信号时,显示灯板接收到信号后,发送给室外机控制器,室外机控制器控制各部件的运行,转换阀门关闭,压缩机启动,电子膨胀阀开启到初始开度,如100PLS,新风引风机和排风机开启运转;一段时间,如3~5分钟后,电子膨胀阀根据吸气过热度调节开度。制冷剂在压缩机的作用下,进入第一换热器中放热,放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电子膨胀阀节流,节流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二换热器中换热,实现蒸发制冷。再回到压缩机吸气侧,实现制冷循环,在新风引风机8的作用下,室外新鲜空气通过第二管道前端、换热滤芯、第二管道后端,进入到第二换热器中,和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空气中的热量被第二换热器吸收,实现制冷,降温后的空气送入室内。室内的空气通过第三管道前端、换热滤芯、第三管道后端排出室外。在换热滤芯中,室外的新风与室内排出的空气,进行了交换,再通过第二管道后端引入到室内。实现全热回收制冷新风换气功能,达到热量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风制冷一体机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风制冷一体机新风换气且带部分热回收功能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新风制冷一体机全热回收新风换气的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新风制冷一体机制冷换新风且带部分热回收的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新风制冷一体机带全热回收的制冷换新风的原理图。

其中,1、压缩机,3、电子膨胀阀,4、新风引风机,5、排风机,6、第一换热器,7、换热滤芯,8、转换阀门,9、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11、第三管道,12、第二换热器。

图中:为室内空气;为室外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制冷一体机,包括新风制冷机本体,所述的新风制冷机本体包括制冷系统和通风系统,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6、第二换热器12和电子膨胀阀3,所述的通风系统包括新风引风机4和排风机5,它还包括换热滤芯7和转换阀门8,所述的新风引风机4上设有把室外新风引进来的第一管道9,所述的第一管道9上设有与第一管道9并联的第二管道10,所述的转换阀门8设在第一管道9内,所述的排风机5上设有把室内空气外出到室外的第三管道11,所述的换热滤芯7分别把第二管道10和第三管道11分成两段,所述的第一换热器6一端和压缩机1的排气管相连,所述的第一换热器6另一端和电子膨胀阀3相连,所述的第二换热器12一端和压缩机1的吸气管相连,所述的第二换热器12另一端和电子膨胀阀3相连,所述的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6、电子膨胀阀3和第二换热器12通过管路依次串联起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热回收新风模块安装在室外机中,省去室内再安装空调室内机和新风机,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一、能效高,耗电量降低,一方面在全热交换器滤芯中,室外新风与室内机排风进行热量交换,室外新风吸收排风的热量,节能能耗;另外一方面,在滤芯中换热后的室内机排风与室外机换热器进行换热,夏天制冷时,由于室内机的排风温度低,换热效果好,可以降低冷凝温度,提高能效。二、噪音低,由于换热器换热效果好,风机风量可以降低,随之而来噪音低。另外,不需要安装室内机和新风机,避免室内噪音;三、安装简单便捷,安装费用大大降低,省去安装室内机和新风机或者全热交换器,可以避免由于安装室内机和新风机带来的楼层高度降低的压抑感,不占空间。

所述的制冷新风一体机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者线控器,发送信号指令,用于控制机组的开机、停机、风速设定、温度设定以及其它一些功能。所述的新风制冷机本体1的送风口上安装有接收灯板,所述的接收灯板通过通讯线和室外机组上的控制器连接,在用户房间送风口上安装接收灯板,该灯板通过通讯线和室外机组上的控制器连接,可以接收遥控器或者线控器发送的信号指令。同时灯板上可以显示各种功能信号、环境温度,相当于空调机组的显示灯板。

所述的新风制冷机本体在转换阀门8打开和压缩机1关闭后实现部分热回收的新风换气,当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线控器发送“新风换气”信号时,显示灯板接收到信号后,发送给室外机控制器,室外机控制器控制各部件的运行,转换阀门8打开,新风引风机4和排风机5开启运转,室外新鲜空气在新风引风机4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管道9送入室内,室内的空气在排风机5的作用下通过第三管道11排出室外,实现部分热回收的新风换气功能。

所述的新风制冷机本体在转换阀门8关闭和压缩机1关闭后实现全热回收新风换气,当用户通过遥控器或者线控器发送的“热回收新风”信号时,显示灯板接收到信号后,发送给室外机控制器,室外机控制器控制各部件的运行,转换阀门8关闭,新风引风机4和排风机5开启运转。室外新鲜空气在新风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管道10前端、换热滤芯、第二管道10后端,送入室内,室内的空气在排风机5的作用下通过第三管道11前端、换热滤芯7、第三管道11后端排出室外。在换热滤芯中,室外的新风与室内排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再通过第二管道10后端引入到室内。实现全热回收新风换气功能,达到热量的回收利用。

所述的新风制冷机本体在转换阀门8打开和压缩机1开启运转后实现制冷换新风、部分热回收的功能,当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线控器发送“制冷换新风”信号时,显示灯板接收到信号后,发送给室外机控制器,室外机控制器控制各部件的运行,转换阀门8开启,压缩机启动,电子膨胀阀3开启到初始开度,如100PLS,新风引风机4和排风机5开启运转;一段时间,如3~5分钟后,电子膨胀阀3根据吸气过热度调节开度。制冷剂在压缩机1的作用下,进入第一换热器6中放热,放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电子膨胀阀3节流,节流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二换热器12中换热,实现蒸发制冷,室外新鲜空气通过第二管道10进入到第二换热器12中,和蒸发器进行换热,温度降低,在新风引风机4的作用下,降温后的空气被送入室内,室内的空气通过第三管道11进入第二换热器12中,吸收第二换热器12中的热量,最后通过第三管道11后端排出室外,实现带部分热回收的制冷新风换气功能。

所述的新风制冷机本体在转换阀门8关闭和压缩机1开启运转后实现全热回收制冷新风换气,当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线控器发送“热回收制冷换新风”信号时,显示灯板接收到信号后,发送给室外机控制器,室外机控制器控制各部件的运行,转换阀门8关闭,压缩机1启动,电子膨胀阀3开启到初始开度,如100PLS,新风引风机4和排风机5开启运转;一段时间,如3~5分钟后,电子膨胀阀3根据吸气过热度调节开度。制冷剂在压缩机1的作用下,进入第一换热器6中放热,放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电子膨胀阀3节流,节流后的制冷剂进入第二换热器12中换热,实现蒸发制冷。再回到压缩机1吸气侧,实现制冷循环,在新风引风机8的作用下,室外新鲜空气通过第二管道10前端、换热滤芯、第二管道10后端,进入到第二换热器12中,和第二换热器12进行换热,空气中的热量被第二换热器12吸收,实现制冷,降温后的空气送入室内。室内的空气通过第三管道11前端、换热滤芯7、第三管道11后端排出室外。在换热滤芯7中,室外的新风与室内排出的空气,进行了交换,再通过第二管道10后端引入到室内。实现全热回收制冷新风换气功能,达到热量的回收利用。

具体来说,热回收新风模块安装在室外机中,省去室内再安装空调室内机和新风机,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一、能效高,耗电量降低,一方面在全热交换器滤芯中,室外新风与室内机排风进行热量交换,室外新风吸收排风的热量,节能能耗;另外一方面,在滤芯中换热后的室内机排风与室外机换热器进行换热,夏天制冷时,由于室内机的排风温度低,换热效果好,可以降低冷凝温度,提高能效。二、噪音低,由于换热器换热效果好,风机风量可以降低,随之而来噪音低。另外,不需要安装室内机和新风机,避免室内噪音;三、安装简单便捷,安装费用大大降低,省去安装室内机和新风机或者全热交换器,可以避免由于安装室内机和新风机带来的楼层高度降低的压抑感,不占空间,启动电流减少(28A到18A),启动阶段模块温升降低10℃左右。

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