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碳纳米远红外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1991发布日期:2018-08-10 20:0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暖设备应用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环保型碳纳米远红外电暖器。



背景技术:

电暖器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应用的采暖设备,现有技术中的电暖器种类繁多,比如小太阳、电热油汀、碳纤维等。现有技术中各类电暖器均有缺点,比如小太阳、电热油汀采用电阻丝、导热油或水管为发热体,热损耗大,功率高,费电,散热效率低下,电磁辐射大;碳纤维电暖器为线状发热,功率高费电,发热不均一,功率衰减严重,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环保、节能、安全、热效率高,无功率衰减寿命长、且具有远红外保健理疗的电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环保型碳纳米远红外电暖器,包括壳体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间位置的散热装置,所述的壳体包括前散热板、后背盖板、顶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散热装置包括水性碳纳米电热芯片、反射保温层、过热保护器和智能控温元件,所述的过热保护器粘结设置在水性碳纳米电热芯片上,所述的水性碳纳米电热芯片的两级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的智能控温元件,所述的过热保护器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的智能控温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热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电磁辐射严重、取暖效率差的问题,采用水性碳纳米电热芯片作为发热体,电热转换效率高达99%,集远红外辐射散热和对流散热为一体,热效率高,功率低,耗电少,环保节能,且发射远红外线,具有保健理疗的功效。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10-前散热板;11-控制面板;20-后背盖板;30-顶板;40-底板;50-水性碳纳米电热芯片;60-反射保温层;70-过热保护器;80-智能控温元件;21-壁挂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一种环保型碳纳米远红外电暖器,包括壳体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间位置的散热装置,所述的壳体包括前散热板、后背盖板、顶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散热装置包括水性碳纳米电热芯片50、反射保温层60、过热保护器70和智能控温元件80,所述的过热保护器70粘结设置在水性碳纳米电热芯片50上,所述的水性碳纳米电热芯片50的两级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的智能控温元件80,所述的过热保护器70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的智能控温元件80。水性碳纳米电热芯片50通电即热,且以远红外辐射和对流传热进行传递,电热转换效率高达99%,达到优异的取暖效果。反射保温层60,使产生的热量不会快速散发到外部环境中,热量在电暖器的内部来回折返,均匀的散发至外界环境中,起到对环境的加热保温的作用,智能控温元件80控制整个环保型碳纳米远红外电暖器表面发热温度为60~100℃可调,功率为500W/平米~2000W/平米可调,工作寿命≥100000h,升温速度为1min~3min(达到表面设计温度的时间),当智能控温元件80监测过高温度时,过热保护器70会切断电源,使水性碳纳米电热芯片50不会持续发热,造成危险。

优选的,所述的前散热板10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1,所述的控制面板11与智能控温元件80连接。可通过控制面板11读取读取温度或调节设定温度。

优选的,所述的电暖器的壳体为铝合金和/或铝镁合金板材。

优选的,所述的前散热板10为T型槽体,所述的后背盖板20为平面板,所述的后背盖板20两侧设置有壁挂孔21,该环保型碳纳米远红外电暖器可安装到墙面上,采用螺丝插入背板20两侧的壁挂孔21即可壁挂安装。

优选的,所述的顶板30和底板40均设有有散热孔,传递热量至外部环境,实现散热升温。

优选的,所述的顶板30和底板40内部开设有槽,用于与水性碳纳米电热芯片的卡槽固定。

该环保型碳纳米远红外电暖器应用于家庭及建筑物采暖、农业保温、污泥处理等领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