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3146发布日期:2018-06-19 23:0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节能意识的增强,热能回收技术在大型锅炉的建设和运行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技术在中小型商用天然气燃气灶设计中尚未得到应用。

目前现有的天然气燃气灶存在较大的热损失,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燃气灶采用开放式燃烧设计,基本上没有外围遮火焰结构装置,一方面由于燃烧所需的空气(冷空气)都是通过扩散作用流入被燃烧的燃料附近,导致燃气灶在使用时,高温火焰需要与周围冷空气进行对流使得一部分热量损失,另一方面火焰辐射只有一部分被锅底吸收,其余大量的热量直接散发到周围空气中,高温火焰的辐射作用使燃烧热的30%左右被辐射掉,依据实际情况计算,普通燃气灶只有40%左右的热量被利用,其它热量都被浪费;二是烟气排放温度过高,一般大于250℃,大量热量没有被回收利用就随烟气被直接排放掉,同时也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多消耗的天然气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能够通过换热器遮挡燃烧火焰和预热燃烧所需空气,提高了燃烧效率和热量的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平台,所述燃烧平台上设有燃气孔,还包括换热器、循环泵以及至少一个出气管,其中:

所述换热器内形成有用于加热空气的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换热器套设在所述燃烧平台的上方且沿背离所述燃烧平台的方向向上延伸,且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燃烧平台的下方;

所述出气管的管壁上沿其轴线方向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孔,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燃烧平台上、且所述出气孔朝向所述燃烧平台的上方;

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和出气管之间、且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气口以及所述出气管相连通。

在上述燃气灶中,由于换热器套设在燃气平台的上方,能够遮挡燃烧火焰,将燃烧火焰限定在换热器的内侧,一方面与燃烧火焰进行对流的空气量减少,使得因对流而导致的热量损失减少,另一方面,燃烧火焰的热量辐射减少,热量的损失减少,换热器的内侧的温度较高;由于换热器的进气口位于燃烧平台的下方,故从进气孔进入到换热通道的冷空气温度低于燃气平台上方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在经过换热通道时冷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冷空气经过循环泵出气管,经过出气孔喷出用于天然气燃烧,故天然气燃烧所需的空气的温度较高,提高了燃烧效率,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因此,上述燃气灶能够通过换热器遮挡燃烧火焰和预热燃烧所需空气,提高了燃烧效率和热量的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铜质盘管以及铁皮架,所述铜质盘管内部形成所述换热通道,所述铜质盘管的两端形成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铜质盘管固定在所述铁皮架的内侧,所述铁皮架套设在所述燃烧平台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支撑梁,所述铜质盘管焊接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铁皮架包覆在所述支撑梁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铜质盘管中相邻管体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mm。

优选地,所述铜质盘管为蛇形盘管或多个并联的单管。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的头部为喇叭型。

优选地,还包括联锁控制机构和燃气开关,所述燃气开关用于调节天然气的进量,所述联锁控制机构与所述循环泵以及燃气开关相连,所述联锁控制机构根据所述燃气开关的动作控制循环泵调节空气的流速。

优选地,还包括均气管,所述均气管设置在所述出气管与循环泵之间的管道上、且与所述出气管相连通,用于将空气均匀分配到每个出气管内。

优选地,沿背离均气管的方向,所述出气管上的出气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均气管和出气管采用耐热管制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燃气灶,包括燃烧平台1,燃烧平台1上设有燃气孔11,还包括换热器2、循环泵3以及至少一个出气管4,其中:

换热器2内形成有用于加热空气的换热通道,换热通道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换热器2套设在燃烧平台1的上方且沿背离燃烧平台1的方向向上延伸,且进气口设置在燃烧平台1的下方;

出气管4的管壁上沿其轴线方向设有至少一个出气孔,出气管4设置在燃烧平台1上、且出气孔朝向燃烧平台1的上方;

循环泵3设置在换热器2和出气管4之间、且通过管道5与出气口以及出气管4相连通。

在上述燃气灶中,埚体设置在支撑架6上,由于换热器2套设在燃气平台的上方,能够遮挡燃烧火焰,将燃烧火焰限定在换热器2的内侧,一方面与燃烧火焰进行对流的空气量减少,使得因对流而导致的热量损失减少,另一方面,燃烧火焰的热量辐射减少,热量的损失减少,换热器2的内侧的温度较高;由于换热器2的进气口位于燃烧平台1的下方,故从进气孔进入到换热通道的冷空气温度低于燃气平台上方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在经过换热通道时冷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以使燃烧所需空气预热,温度升高后的冷空气经过循环泵3出气管4,经过出气孔喷出用于天然气燃烧,故天然气燃烧所需的空气的温度较高,提高了燃烧效率,总体燃烧效率提高20%-30%,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并且维护保养极其方便。

因此,上述燃气灶能够通过换热器2遮挡燃烧火焰和预热燃烧所需空气,提高了燃烧效率和热量的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气密性,在燃气灶平台底部可以全部密封或者半开式密封。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换热器2包括铜质盘管22以及铁皮架21,铜质盘管22内部形成换热通道,铜质盘管22的两端形成进气口和出气口,铜质盘管22固定在铁皮架21的内侧,铁皮架21套设在燃烧平台1的上方。

在上述燃气灶中,铁皮架21能够保护位于其内侧的铜质盘管22,从进气口进入的冷空气在经过铜质盘管22时能够较好的进行热量交换,使得燃烧所需的空气的温度较高,提高燃烧效率,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热量交换,可以采用铜质盘管22形成换热通道,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和结构形式,为了便于换热器2的安装使用以及铜质盘管22的固定,可以采用喇叭形开口的铁皮架21,也可以采用其他满足要求的结构形式。

在上述燃气灶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铜质盘管22的固定,具体地,换热器2还包括支撑梁23,铜质盘管22焊接在支撑梁23上,铁皮架21包覆在支撑梁23的外侧。

在上述燃气灶中,支撑梁23可以包括横梁和竖梁,支撑梁23的形式根据换热器2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铜质盘管22可以焊接固定在支撑梁23上,也可以采用其他满足要求的连接方式,在完成铜质盘管22和支撑梁23的焊接后将铁皮架21包覆在支撑梁23的外侧,完成换热器2的组装,上述过程中铜质盘管22的固定较为方便。

为了减少燃烧火焰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具体地,铜质盘管22中相邻管体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mm。

在上述燃气灶中,铜质盘管22中的管体应该尽可能的稠密,相邻管体之间的间距可以为1mm,甚至更小,以使得燃烧火焰向外辐射的可能性减小,进而减少燃烧火焰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盘管直径可以根据换热器2的具体情况依据市场规格选取,能够保证空气顺畅流动即可。

具体地,铜质盘管22可以为蛇形盘管或多个并联的单管。

在上述燃气灶中,铜质盘管22可以为蛇形盘管,铜质盘管22也可以为多个并联的单管,铜质盘管22也可以为多个分散的单管,铜质盘管22还可以为能够满足换热器2要求的其他结构形式。

为了保证冷空气顺畅地进入到换热通道内,具体地,进气口的头部为喇叭型。

在上述燃气灶中,进气口设置在燃烧平台1的下方,进气口的头部为喇叭型,能够便于冷空气顺畅地进入到换热通道内,以保证燃烧所需空气供应的连续性。

为了根据天然气的进量同步控制燃烧所需空气的流速,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燃气灶还包括联锁控制机构和燃气开关,燃气开关用于调节天然气的进量,联锁控制机构与循环泵3以及燃气开关相连,联锁控制机构根据燃气开关的动作控制循环泵3调节空气的流速。

在上述燃气灶中,联锁控制机构联动控制循环泵3和燃气开关,能够实时追踪天然气控制阀的开度,以便调节循环空气流动速度满足天燃气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当燃气开关的动作时,天然气进量的大小变化,此时,联锁控制机构控制循环泵3强制空气循环流动,并调节空气的流速,以调节天燃气燃烧所需的空气量,联锁控制机构可以为电磁连锁机构,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联动控制形式。

为了保证天燃气燃烧所需的空气均匀分配到燃烧位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燃气灶还包括均气管,均气管设置在出气管4与循环泵3之间的管道5上、且与出气管4相连通,用于将空气均匀分配到每个出气管4内。

在上述燃气灶中,均气管用于空气均匀分配到每个出气管4内,以保证天燃气燃烧所需的空气均匀分配到燃烧位置,进而保证埚体受热均匀,均气管可以为圆柱形管道,圆柱形管道上对应与每个出气管4相连通的位置的通孔的截面积相同,均气管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构形式。

在上述燃气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保证天燃气燃烧所需的空气均匀分配到燃烧位置,具体地,沿背离均气管的方向,出气管4上的出气孔的孔径逐渐增大。

在上述燃气灶中,沿背离均气管的方向,出气管4上的出气孔的孔径逐渐增大能够使通过每一个出气孔的空气量相同,以使得天燃气燃烧所需的空气均匀分配到燃烧位置,出气管4上的出气孔的孔径根据换热器2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在上述燃气灶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使用强度,具体地,均气管和出气管4采用耐热管制备。

由于燃气灶在工作时的温度较高,均气管和出气管4均要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制备,而耐热管具有很高的高温强度及抗氧化性,常用于高温环境,均气管和出气管4可以采用耐热管制备,也可以采用其他满足要求的材料制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