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容积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5732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容积热水器。



背景技术:

电热容积式热水器是家庭中常见的生活设备之一,但是这种热水器内胆容积是固定的,当热水器容量大时,不管用热水量多少,都要将整胆水加热,这样不但加热时间长,当热水用不完时,过段时间又冷了,要重新加热,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变容积热水器,三种工作容积选择,缩短了加热时间,避免了能源浪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变容积热水器,整体呈圆柱形,以卧式结构安装,包括内胆以及与内胆连通的进水接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胆空腔内安装有“T”字形状的隔板且隔板将内胆空腔分隔为独立的储水A区、储水B区和储水C区且在A区、储水B区和储水C区内分别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储水A区位于储水B区上方,所述进水接口与储水A区底部导通,在所述隔板水平部和竖直部分的上部分别开设有溢流孔使得储水B区分别与储水A区以及储水C区导通,所述储水A区、储水B区和储水C区分别设有独立的排水管A、排水管B和排水管C,所述排水管A、排水管B和排水管C还与花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A区与储水B区的容积相等,两者之和等于储水C区的容积,可以变换成1/4内胆容积工作,1/2内胆容积工作和全部内胆容积工作三种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接口位于储水A区底部右侧,储水A区与储水B区连通的溢流孔位于储水A区顶部左侧,所述排水管A入口端位于储水A区底部左侧,所述排水管B入口端位于储水B区右端面底部,所述排水管C入口端位于储水C区底部右侧,利于低温水被加热后在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分别水平安装在储水A区、储水B区和储水C区内中间位置处,防止受热不均。

进一步地,热水器还包括控制器和三个与控制器连接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储水A区、储水B区和储水C区顶部内侧,便于对内胆内的水位进行监测。

进一步地,在所述排水管A、排水管B和排水管C分别连接有电磁阀A、电磁阀B和电磁阀C,所述电磁阀A、电磁阀B和电磁阀C还与控制器通讯,根据用户设定,开启对应的排水管A、排水管B或排水管C进行热水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电热容积式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内胆整体加热的方式,造成加热时间长,能源浪费比较多的情况,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发了一种可变容积的热水器,拥有1/4内胆容积工作,1/2内胆容积工作和全部内胆容积工作三种工作模式,在满足用户日常需要求的前提下可进行工作模式切换,避免热水浪费,减少能源浪费。在采用1/2内胆容积工作或者全部内胆容积工作的工作模式时,热水会先经储水A区加热或者储水A区和储水B去两级加热,相当于提前加入,可以整体缩短加热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可变容积热水器,整体呈圆柱形,以卧式结构安装,包括内胆1以及与内胆1连通的进水接口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胆1空腔内安装有“T”字形状的隔板3且隔板3将内胆1空腔分隔为独立的储水A区11、储水B区12和储水C区13且在A区11、储水B区12和储水C区13内分别安装有加热装置4,所述储水A区11位于储水B区12上方,所述进水接口2与储水A区11底部导通,在所述隔板3水平部和竖直部分的上部分别开设有溢流孔31使得储水B区12分别与储水A区11以及储水C区13导通,所述储水A区11、储水B区12和储水C区13分别设有独立的排水管A111、排水管B121和排水管C131,所述排水管A111、排水管B121和排水管C131还与花洒5连接。

所述储水A区11与储水B区12的容积相等,两者之和等于储水C区13的容积。

所述进水接口2位于储水A区11底部右侧,储水A区11与储水B区12连通的溢流孔31位于储水A区11顶部左侧,所述排水管A111入口端位于储水A区11底部左侧,所述排水管B121入口端位于储水B区12右端面底部,所述排水管C131入口端位于储水C区13底部右侧。

所述加热装置4分别水平安装在储水A区11、储水B区12和储水C区13内中间位置处。

热水器还包括控制器,如采用PLC做控制器和三个与控制器连接的液位传感器6,所述液位传感器6分别安装在储水A区11、储水B区12和储水C区13顶部内侧。

在所述排水管A111、排水管B121和排水管C131分别连接有电磁阀A112、电磁阀B122和电磁阀C132,所述电磁阀A112、电磁阀B122和电磁阀C132还与控制器通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

1/4内胆容积工作模式:

冷水自冷水接口2加入到储水A区11内并由加热装置4进行加热,储水A区11内的液位高度由其顶部安装的液位传感器6测量控制。PLC控制电磁阀A112开启,电磁阀B122和电磁阀C132关闭,储水A区11内的热水经排水管A111放出流到花洒5处使用。

1/2内胆容积工作模式:

冷水自冷水接口2加入到储水A区11内并由加热装置4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水自储水A区11顶部的溢流孔31流到储水B区12内并由加热装置4继续进行加热。储水B区12内的液位高度由其顶部安装液位传感器6测量控制。PLC控制电磁阀B122开启,电磁阀A112和电磁阀C132关闭,储水B区12内的热水经排水管B121放出流到花洒5处使用。

全部内胆容积工作模式:

冷水自冷水接口2加入到储水A区11内并由加热装置4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水自储水A区11顶部的溢流孔31流到储水B区12内并由加热装置4继续进行加热,储水B去12的热水从隔板3顶部的溢流孔31进入到储水C区13并由加热装置4加热。储水C区13内的液位高度由其顶部安装液位传感器6测量控制。PLC控制电磁阀C132开启,电磁阀A112和电磁阀B122关闭,储水C区13内的热水经排水管C131放出流到花洒5处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