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式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1837发布日期:2018-09-25 19:4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干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耙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通常,干燥机由转子部分、机器外壳、转轴、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针对各种浆状、膏状、粒状、纤维状、絮凝状等物料干燥设计而成,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进行物料干燥。首先,在干燥过程中,物料在转轴的搅拌作用下,形成轴向行进,容易形成旋流,尤其是絮凝状物料在这种情况下,容易成团,最终造成物料干燥程度不均匀,致密性较差,其次,现有的耙式干燥机干燥室内的温度不易掌控,对物料进行干燥仅靠操作人员凭经验操作,而操作人员无法知晓干燥室的物料干燥温度,也无法确定精准的物料干燥时间,而不同的干燥环境将使得物料的性质带来较大改变,严重影响了干燥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此外,现有的耙式干燥机在物料干燥后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冷却时间较长,给生产带来了不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耙式干燥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机体外壳,干燥室,转轴,物料进出口,及常规干燥机的其它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水循环装置,冷水循环装置,温度传感器,水汽出口,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机体外壳顶部,其感温探头伸入干燥室内,所述机体外壳与干燥室之间壳壁上设有加热夹层,在所述机体外壳顶部设有加热夹层出水口,其底部设有加热夹层进水口,所述加热夹层出水口与热水循环装置的热水循环池相连,所述热水循环池池与第一水泵相连,所述第一水泵由第一电磁阀控制开关状态,所述第一水泵与加热夹层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温度传感器均与温度控制仪电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转轴上设有耙杆,所述冷水循环装置包括设在转轴和耙杆内相互连通的中水管,所述转轴内中水管左端与外部冷却水进水口相连,其右端与外部冷却水出水口相连,所述冷却水进水口与冷却水循环池相连,所述冷却水循环池与第二水泵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由第二电磁阀控制开关状态,所述第二水泵与冷却水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温度控制仪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耙杆包括与转轴相连的耙根,所述耙根自由端设有耙头,所述耙头为带有圆孔的柄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水汽出口与真空系统相连,由真空系统抽出干燥室内水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由增设的热水循环装置对壳壁的加热夹层进行供热调节,由温度传感器将干燥室内的温度反馈给温度控制仪,温度控制仪对热水循环装置的电磁阀进行控制,当干燥室内温度较低,电磁阀使得水泵打开,热水由壳体底部进行加热夹层,而加热夹层的水由壳体顶部流向热水循环装置,经换热后,干燥室内的温度达到需求,如果需要一直保持同样的干燥温度,可持续打开水泵内的水,使得热水循环装置的水持续不断的进入加热夹层,从而保证干燥室的温度在某个范围。同时在干燥的过程中,转轴上的耙杆不断地翻转物料,而且物料经过耙头时会穿过耙头上的圆孔,从而形成一定的径向流动,避免旋涡导致物料成团的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转轴和耙杆内设有中水管,中水管与冷水循环装置相连,可通过温度控制仪调节干燥室内的温度,降低干燥室内物料的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耙式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耙式干燥机,包括机体外壳1,干燥室3,转轴8,物料进口4,物料出口5,7及常规干燥机的其它部件,还包括热水循环装置,冷水循环装置,温度传感器6,水汽出口6,所述温度传感器6设在机体外壳1顶部,其感温探头伸入干燥室3内,所述机体外壳1与干燥室3之间壳壁上设有加热夹层2,在所述机体外壳1顶部设有加热夹层出水口16,其底部设有加热夹层进水口17,所述加热夹层出水口16与热水循环装置的热水循环池16相连,所述热水循环池池16与第一水泵14相连,所述第一水泵14由第一电磁阀控制开关状态,所述第一水泵14与加热夹层进水口17相连;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温度传感器6均与温度控制仪12电连接,温度控制仪12可根据温度传感器6反馈的信号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实现热水循环装置对干燥室3温度的调节。

在所述转轴8上设有耙杆9,所述冷水循环装置包括设在转轴8和耙杆9内相互连通的中水管11,所述转轴8内中水管11左端与外部冷却水进水口相连,其右端与外部冷却水出水口相连,所述冷却水进水口与冷却水循环池15相连,所述冷却水循环池15与第二水泵13相连,所述第二水泵由第二电磁阀控制开关状态,所述第二水泵与冷却水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温度控制仪12电连接,温度控制仪12可根据温度传感器6反馈的信号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实现冷水循环装置对干燥室3温度的调节。

所述耙杆9包括与转轴相连的耙根,所述耙根自由端设有耙头10,所述耙头10为带有圆孔的柄状结构,从而使得物料在转轴翻转过程中,通过耙头的圆孔形成一定的径向流动,从而避免物料产生旋涡现象。

所述水汽出口7与真空系统相连,由真空系统抽出干燥室3内水汽,达到物料的干燥,干燥后的物料从物料出口5排出。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