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间的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7245发布日期:2018-11-02 22:4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风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间的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通风是借助换气稀释或通风排除等手段,控制空气污染物的传播与危害,实现室内外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的一种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通风系统就是实现通风这一功能,包括进风口、排风口、送风管道、风机、降温及采暖、过滤器、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在内的一整套装置。

通风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第一,用室外的新鲜空气更新室内由于居住及生活过程而污染了的空气,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达到某一最低标准的水平。第二,增加体内散热及防止由皮肤潮湿引起的不舒适,此类通风可称为热舒适通风。第三,当室内气温高于室外的气温时,使建筑构件降温,此类通风名为建筑的降温通风。

然而,目前工厂的车间由于操作人员工作时间长,生产设备产生较高的温度,且车间犹豫某些原因无法安装空调等降温装置,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工人很容易由于车间内的温度较高而出现中暑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车间的通风系统,能够有效的对车间进行降温和通风,能够用车间外的新鲜空气更新车间内的空气,从而保持车间内空气的洁净度,以及能够使得工人在工作时更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间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装置及排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排风装置上;

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入风管道、通风组件及出风管道,所述通风组件为鼓风机,所述入风管道具有第一入风口及第一出风口,所述鼓风机具有第二入风口与第二出风口,所述入风管道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入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接;

所述排风装置包括中央管道、第一排风管道、第二排风管道、第三排风管道、第四排风管道及排风支撑架,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中央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排风管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排风管道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排风管道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央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排风管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第二端、所述第三排风管道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排风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排风支撑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排风支撑架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及第四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排风管道连接,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排风管道连接,所述第三通风口与所述第三排风管道连接,所述第四通风口与所述第四排风管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排风支撑架具有提醒的横截面。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入风管道为长方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入风管道为中空结构。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管道为长方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管道为中空结构。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风口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风口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

在本实施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通风口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间的通风系统,通过设置的通风装置及排风装置,通风装置用于将车间外的新鲜空气排入车间内,从而能够有效的对车间进行降温和通风,能够保持车间内空气的洁净度,排风装置用于将排入车间内的新鲜空气排入至各个工位区域,从而能够迅速对工位区域降温,使得工人在工作时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用于车间的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车间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装置及排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排风装置上;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入风管道、通风组件及出风管道,所述通风组件为鼓风机,所述入风管道具有第一入风口及第一出风口,所述鼓风机具有第二入风口与第二出风口,所述入风管道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入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接;所述排风装置包括中央管道、第一排风管道、第二排风管道、第三排风管道、第四排风管道及排风支撑架,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中央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排风管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排风管道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排风管道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央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排风管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第二端、所述第三排风管道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排风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排风支撑架连接。如此,上述用于车间的通风系统,通过设置的通风装置及排风装置,通风装置用于将车间外的新鲜空气排入车间内,从而能够有效的对车间进行降温和通风,能够保持车间内空气的洁净度,排风装置用于将排入车间内的新鲜空气排入至各个工位区域,从而能够迅速对工位区域降温,使得工人在工作时更加舒适。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用于车间的通风系统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用于车间的通风系统的构思。

一种用于车间的通风系统10,包括通风装置100及排风装置200,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排风装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通风装置用于将车间外的新鲜空气排入车间内,从而能够有效的对车间进行降温和通风,能够保持车间内空气的洁净度,排风装置用于将排入车间内的新鲜空气排入至各个工位区域,从而能够迅速对工位区域降温,使得工人在工作时更加舒适。

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入风管道110、通风组件120及出风管道130,所述通风组件为鼓风机,所述入风管道具有第一入风口及第一出风口,所述鼓风机具有第二入风口与第二出风口,所述入风管道的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入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入风管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入风管道为中空结构,所述出风管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出风管道为中空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风组件120将车间外的新鲜空气通过所述入风管道排入至所述出风管道内。

所述排风装置包括中央管道210、第一排风管道220、第二排风管道230、第三排风管道240、第四排风管道250及排风支撑架260,所述出风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中央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排风管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排风管道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四排风管道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中央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排风管道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第二端、所述第三排风管道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排风管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排风支撑架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风支撑架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261、第二通风口262、第三通风口263及第四通风口264,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排风管道连接,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排风管道连接,所述第三通风口与所述第三排风管道连接,所述第四通风口与所述第四排风管道连接,所述第一通风口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所述第二通风口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所述第三通风口具有长方形的横截面,所述排风支撑架具有提醒的横截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出风管道内新鲜空气流入至所述中央管道内,然后所述中央管道内的新鲜空气分别流入所述第一排风管道、所述第二排风管道、所述第三排风管道及所述第四排风管道,并且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及所述第四通风口排出。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及所述第四通风口的下方分别设有多个工位区域,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及所述第四通风口排出的新鲜空气,从而能够使得新鲜空气迅速对工位区域降温,使得工人在工作时更加舒适,以及能够有效的对车间进行降温和通风,能够保持车间内空气的洁净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间的通风系统,通过设置的通风装置及排风装置,通风装置用于将车间外的新鲜空气排入车间内,从而能够有效的对车间进行降温和通风,能够保持车间内空气的洁净度,排风装置用于将排入车间内的新鲜空气排入至各个工位区域,从而能够迅速对工位区域降温,使得工人在工作时更加舒适。

为了使得用户能够提前预防空气质量所带来的问题,例如,所述出风管道还包括激光检测组件,所述激光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所述激光检测组件发射出一束光照射在空气中的颗粒物上,反射光和颗粒物大小呈一定关系,基于这一原理,所述激光检测组件由一束光打在一团气上,产生的反射光强度,反算颗粒物的多少,这与国家级的直接质量检测方法不同,颗粒物经过颗粒数换算方法,得出PM2.5的质量浓度。其中,上述所述颗粒数换算方法为现有技术。

为了进一步对上述所述激光检测组件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例如,所述出风管道还包括激光检测组件,所述激光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所述激光检测组件由一束光打在一团气上,产生的反射光强度,反算颗粒物的多少,然后在通过颗粒数换算方法,得出PM2.5的质量浓度。通过提前算出空气的PM2.5的质量浓度,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做好提前的预防措施,避免感染呼吸道疾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用于车间的通风系统通常是将室外的空气排入至室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张,空气污染也越来月严重,尤其是工业生产、生活炉灶及交通运输等方式所产生的气体,成为大气污染物来源的重要因素。当将这些被污染过的室外空气排入室内后,不仅没有提高室内的洁净度,并且还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如支气管炎等疾病。此外,在将室外的空气排入室内时,空气与管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噪音,这种噪音很大程度的妨碍了人们休息。同时,长时间接触噪音,很容易使人们出现眼疲劳、眼痛和流泪等现象。另外,对于室外空气中的一些微型颗粒物来说,当将这些微型颗粒物吸入人们身体时,能被吸入人的支气管和肺泡中并沉积下来,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统的疾病。以及,对于一些车间的工作环境中,如对设备进行抛光、打磨等工序处理环境,很容易有金属粉尘的产生,而工厂对这些金属粉尘而又没有有效的处理,任金属粉尘飘散在空气中,然而,工人长时间的累积吸入这些金属粉尘,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例如,所述出风管道还包括空气净化降噪机构,所述空气净化降噪机构包括空气净化组件、降噪组件及清新气体喷发组件、除尘组件及金属粉尘处理组件,所述空气净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降噪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清新气体喷发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空气净化组件包括安装框架、过滤网、吸附层、杀菌层,所述安装框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吸附层设置于所述过滤网上,所述杀菌层设置于所述吸附层上;所述降噪组件包括限位框架、降噪网及吸音组件,所述限位框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降噪网设置于所述限位框架上,所述吸音组件包裹于所述出风管道的外壁;所述清新气体喷发组件包括清新气体储存盒体、清新气体输出管体、清新气体按压器、驱动部及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驱动部电连接,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新气体按压器驱动连接,所述新气体按压器设置于所述清新气体储存盒体上,所述清新气体储存盒体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清新气体输出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清新气体储存盒体连通,所述清新气体输出管体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静电除尘器及除尘电源,所述出城电源与所述静电除尘器电连接,所述除尘电源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静电除尘器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金属粉尘处理组件包括粉尘处理液存储箱体、吸气管、驱动部及粉尘吸收罩,所述粉尘处理液存储箱体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箱体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吸气管及所粉尘吸收罩分别与所述进气孔连接,所述粉尘处理液存储箱体上安装有承载板,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驱动部上设置有扇叶,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吸气管连接。

上述所述空气净化降噪机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管道还包括空气净化降噪机构,所述空气净化降噪机构包括空气净化组件、降噪组件及清新气体喷发组件,所述空气净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降噪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清新气体喷发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空气净化组件包括安装框架、过滤网、吸附层、杀菌层,所述安装框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吸附层设置于所述过滤网上,所述杀菌层设置于所述吸附层上;所述降噪组件包括限位框架、降噪网及吸音组件,所述限位框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降噪网设置于所述限位框架上,所述吸音组件包裹于所述出风管道的外壁;所述清新气体喷发组件包括清新气体储存盒体、清新气体输出管体、清新气体按压器、驱动部及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驱动部电连接,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新气体按压器驱动连接,所述新气体按压器设置于所述清新气体储存盒体上,所述清新气体储存盒体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清新气体输出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清新气体储存盒体连通,所述清新气体输出管体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静电除尘器及除尘电源,所述出城电源与所述静电除尘器电连接,所述除尘电源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静电除尘器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金属粉尘处理组件包括粉尘处理液存储箱体、吸气管、驱动部及粉尘吸收罩,所述粉尘处理液存储箱体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箱体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吸气管及所粉尘吸收罩分别与所述进气孔连接,所述粉尘处理液存储箱体上安装有承载板,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驱动部上设置有扇叶,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吸气管连接;如此,所述空气净化组件用于对即将排入室内的新鲜空气起到杀菌、消毒及除异味的作用,从而减少细菌在空气中传播,保证室内空气良性循环,以及能够给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空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所述降噪组件用于降低噪声,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以及减少用户出现眼疲劳、眼痛和流泪等现象。所述清新气体喷发组件用于喷发气体,使得即将排除室内的空气带有令人心旷神怡的气味,从而能够使用户放松心情。所述除尘组件用于去除粉尘中微型颗粒粉尘,金属粉尘处理组件用于吸收空气中的金属粉尘,从而避免人们吸入身体中,避免感染呼吸道疾病。

为了进一步对上述所述空气净化降噪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例如,所述出风管道还包括空气净化降噪机构,所述空气净化降噪机构包括空气净化组件、降噪组件及清新气体喷发组件,所述空气净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降噪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清新气体喷发组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需要说明的是,述空气净化组件用于对即将排入室内的新鲜空气起到杀菌、消毒及除异味的作用,从而减少细菌在空气中传播,保证室内空气良性循环,以及能够给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空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所述降噪组件用于降低噪声,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以及减少用户出现眼疲劳、眼痛和流泪等现象。所述清新气体喷发组件用于喷发气体,使得即将排除室内的空气带有令人心旷神怡的气味,从而能够使用户放松心情。所述空气净化组件包括安装框架、过滤网、吸附层、杀菌层,所述安装框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吸附层设置于所述过滤网上,所述杀菌层设置于所述吸附层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吸附层为活性炭层,所述杀菌层为光触媒,当室外的新鲜空气流入至所述出风管道内时,所述安装框架用于安装所述过滤网、所述吸附层及所述杀菌层,以使得过滤网、所述吸附层及所述杀菌层的结构更加稳定。其中,所述过滤网用于过滤室外的空气的颗粒物,所述吸附层用于吸附室外的空气的异味,所述杀菌层通过光触媒效应,对室外的空气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通过对即将排入室内的新鲜空气起到杀菌、消毒及除异味的作用,从而减少细菌在空气中传播,保证室内空气良性循环,以及能够给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空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所述降噪组件包括限位框架、降噪网及吸音组件,所述限位框架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降噪网设置于所述限位框架上,所述吸音组件包裹于所述出风管道的外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限位框架能够避免所述降噪网移动,所述降噪网为网状结构,从而降低室外的空气通过出风管道的速度,通过降低室外的空气通过出风管道的速度,从而能够大大降低烟气通过烟气管道产生的噪音。所述吸音组件为海绵。海绵具有轻质、吸音效果好的优点,从而实现进一步降低噪音的作用。所述清新气体喷发组件包括清新气体储存盒体、清新气体输出管体、清新气体按压器、驱动部及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驱动部电连接,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新气体按压器驱动连接,所述新气体按压器设置于所述清新气体储存盒体上,所述清新气体储存盒体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清新气体输出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清新气体储存盒体连通,所述清新气体输出管体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清新气体储存盒体装有“香水”,所述香水为现有技术,如六神花露水。当用户接通所述电源后,所述电源驱动所述驱动部转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清新气体按压器,执行按压操作,通过按压增加所述清新气体储存盒体的气压,从而使得所述清新气体储存盒体内的香水通过述清新气体输出管体流出,室外的空气通过所述香水,从而使得流入室内的香水携有一定的香味,从而能够使用户放松心情;除尘组件及金属粉尘处理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静电除尘器及除尘电源,所述出城电源与所述静电除尘器电连接,所述除尘电源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静电除尘器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需要说明的是,当将室外的空气排入至出风管道内时,通过除尘电源为所述静电除尘器提供电能,使得所述静电除尘器产生高压电场,然后所述高压电场使烟气发生电离,气流中的粉尘荷电在电场作用下与气流分离,从而实现除尘功效;所述金属粉尘处理组件包括粉尘处理液存储箱体、吸气管、驱动部及粉尘吸收罩,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粉尘处理液存储箱体设置于所述出风管道上,所述箱体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吸气管及所粉尘吸收罩分别与所述进气孔连接,所述粉尘处理液存储箱体上安装有承载板,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驱动部上设置有扇叶,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吸气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驱动部驱动所述扇叶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吸气管产生吸力,通过吸力使得外部的金属粉尘被吸收至所述吸气管内,直至掉落至所述粉尘处理液存储箱体内,从而实现吸收空气中的金属粉尘,能够避免人们吸入体内,避免感染呼吸道疾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