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钐钴磁性材料的烧结炉及其铰接炉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7820发布日期:2018-10-16 20:1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钐钴磁性材料的烧结炉及其铰接炉门。



背景技术:

在材料加工领域中,很多金属材料都需要进行热处理加工过程和冷却加工过程;只有在热处理加工过程中经过真空烧结,并且在冷却加工过程中经过快速冷却,才能获得最佳的材料性能。以钐钴磁性材料为例,它的热处理加工过程要求真空度好、温度偏差小,它的冷却加工过程要求冷却速度快,因此进行这两个加工过程的热处理设备需要能对恒温加热腔进行高精度控温,以使恒温加热腔内的温度均匀。

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2322922U的一种外热式真空烧结气淬炉,其包括炉体内设有恒温加热腔,对应恒温加热腔的炉体外部设有外置式加热组件;抽真空装置通过抽真空管路与恒温加热腔连通;风机分别通过回风管和出风管与恒温加热腔的前后端连通;测温部件设置于恒温加热腔的中心部,并通过导线与主控模块电连接;主控模块与加热机构驱动部件电连接,并通过加热机构驱动部件驱动外置式加热组件。上述的外热式真空烧结气淬炉通过左半加热体和右半加热体设置于对应恒温加热腔这部分炉体的外部,用于对恒温加热腔进行加热,这样一来,恒温加热腔先受热再对钐钴磁性材料加热,加热效率较低,同时,恒温加热腔不是发热体,受热过程中,恒温加热腔难以保证受热均匀,在通过恒温加热腔再对钐钴磁性产品加热时,并不能让钐钴磁性产品受热均匀。

现有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500503A的多功能真空炉,其包括加热室,加热室的前部活动设置有前左、右风门,在加热室外、风道端对称安装后左、右换向风门,各风门气缸安装在炉壳外、气缸活塞杆通过密封结构穿过炉壳与风门销轴连接;优点在于加热时,前左右风门关闭风门,无通气孔,避免了在加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节能,同时保证加热更均匀;在冷却时,前左右风门敞开幅度大,同时后左右风门可以换向,即气流在加热室的内外、左右交替换向流动,换向时间可设定。但是一般的烧结炉的炉膛垫没有设置发热回路,产品放置到烧结炉中加热室,产品的前后不能受到炉膛垫的加热,使得产品加热不均匀,加热时间相对较长,加热效率较低,同时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可提高产品加热效率并提高产品加热质量的烧结钐钴磁性材料的烧结炉炉门、烧结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烧结钐钴磁性材料的烧结炉铰接炉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接炉门内侧设置有炉膛垫;炉膛垫设置有第一炉膛垫电极和第二炉膛垫电极;

发热回路,包括多个横向石墨条与多个纵向石墨条,所述多个横向石墨条与所述多个纵向石墨条相连使所述发热回路成一条串联回路,所述发热回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炉膛垫电极和第二炉膛垫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石墨条和纵向石墨条均为截面为矩形的石墨。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回路左右对称,相邻纵向石墨条之间的间隙相等。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固定件,所述多个固定件设置在炉膛垫上,并与发热回路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炉膛垫设有接触框和处于所述接触框外围的外框,所述接触框为碳纤维材质或钼材质。

进一步的,多个横向石墨条包括第一横向石墨条、第二横向石墨条、第三横向石墨条、第四横向石墨条、第五横向石墨条、第六横向石墨条和第七横向石墨条;多个纵向石墨条包括第一纵向石墨条、第二纵向石墨条、第三纵向石墨条、第四纵向石墨条、第五纵向石墨条和第六纵向石墨条;

所述第一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一炉膛垫电极,另一端连接第一纵向石墨条的上端;所述第二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一纵向石墨条的下端,另一端连接第二纵向石墨条的下端;所述第三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二纵向石墨条的上端,另一端连接第三纵向石墨条的上端;所述第四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三纵向石墨条的下端,另一端连接第四纵向石墨条的下端;所述的第五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四纵向石墨条的上端,另一端连接第五纵向石墨条的上端;所述第六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五纵向石墨条的下端,另一端连接第六纵向石墨条的下端;第七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六纵向石墨条的上端,另一端连接第二炉膛垫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纵向石墨条、第三纵向石墨条、第四纵向石墨条和第五纵向石墨条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纵向石墨条长度等于第六纵向石墨条的长度,且大于第二纵向石墨条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向石墨条、第四横向石墨条和第六横向石墨条处在同一直线上。

一种烧结钐钴磁性材料的烧结炉,所述烧结炉具有所述铰接炉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炉膛垫电极、第二炉膛垫电极为发热回路供电,发热回路分布在炉膛垫上,当钐钴磁性材料处于炉膛中加热时,通过发热回路对钐钴磁性材料加热,使得钐钴磁性材料受热均匀以提高烧结炉的加热效率,并且可使钐钴磁性材料的受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烧结炉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炉壳和炉膛的结构示意;

图3为铰接炉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极连接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发热线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光反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气缸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8,本实用新型一种烧结钐钴磁性材料的烧结炉炉门、烧结炉,烧结炉包括炉体、真空系统、冷却系统和PLC智能控制系统。

炉体,包括炉壳100和设置在炉壳100中的炉膛200;炉壳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炉门、铰接炉门;铰接炉门300的内侧设有用于封闭炉膛200的炉膛垫310;所述固定炉门固定在炉壳的一端以封闭炉壳的一端,炉壳的另一端与所述铰接炉门铰接;所述炉膛200的侧身设有左通风口210和右通风口220,所述炉膛200 还设有分别用于封闭左通风口210、右通风口220的左风门230和右风门240,所述炉膛200的内壁分别设有覆盖左通风口210和右通风口220的左光反射板250 和右光反射板250。

所述炉壳100中具有供风通行的风道150。

真空系统,用于抽去炉膛200中的空气,使炉膛200处于真空状态。

冷却系统包括处于炉壳100内的风机140和处于炉壳100内的换热器110,所述换热器110和炉膛200之间具有间隔170,换热器110处于风机140和炉膛200 之间。所述间隔170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换向风门120和第二换向风门130,所述第一换向风门120和第二换向风门130可与炉壳100活动接触进而改变风在风道 150上的流向。

冷却系统用于冷却钐钴磁性材料,通过控制左风门230、右风门240、第一换向风门120和第二换向风门130的开启和关闭,启动风机140使冷却气体在风道150、炉膛200和换热器110之间循环流动,进而冷却钐钴磁性材料。

所述风道150处于炉膛200和换热器110的外侧,风可沿风道150从炉膛200 外左侧到炉膛200的外右侧,或从炉膛200外右侧到炉膛200外左侧。

PLC智能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真空系统和冷却系统的运行。

所述炉体还设有多个电极连接结构400,每个所述电极连接结构400的一端设置在炉壳100外并外接电源,另一端伸入炉膛200内;炉膛200的内壁设有多个发热线路260,所述发热线路260的两端各自连接一个电极连接结构 400。

所述电极连接结构400包括陶瓷管410、石墨电极430和电源连接件420;所述陶瓷管410穿过炉膛的侧壁并伸入炉膛200中;所述石墨电极430处于陶瓷管410中;其两端伸出陶瓷管410的两端,所述电源连接件420的一端处于炉壳100外,其另一端穿入炉壳100与炉膛200之间并与石墨电极430相连。陶瓷管410绝缘,让石墨电极430与所述炉膛200没有直接接触,避免产生电火花。

电极连接结构400外接电源并为炉膛200内的发热线路260供电,同时,电极连接结构400可通过冷却管件440降温。

所述石墨电极430还套有两个分别抵住陶瓷管两端的石墨螺母450。

所述电源连接件420的一端处于炉壳100外,其另一端穿入炉壳100与炉膛200之间并与石墨电极430相连。

石墨电极430与所述炉膛200不直接接触,避免产生火花,通过石墨螺母 450套在石墨电极430上以固定陶瓷管410,所述石墨耐高温,不易变形,同时容易加工。

所述电源连接件420包括铜杆421、连接件422和导电座423,所述连接件422连接铜杆421和石墨电极430,所述导电座423连接铜杆421,并从炉壳100和炉膛200之间穿出至炉壳100外;所述导电座423可为银座、铜座或铝座,导电座423主要用于导电,连接件422用于连接铜杆421和石墨电极 430。

所述连接件422可为钼块或钨块,所述钼块由多个钼片压成,所述钨块由多个钨片压成;钼块和钨块耐高温,钼和钨的热膨胀系数很低,在石墨电极 430在为炉膛200供电时,所述石墨电极430的温度很高,钼块或钨块在接触到电极430带来的热量几乎不膨胀,这样不会损坏铜杆421和石墨电极430。

所述导电座423中穿出炉壳100的一端设有中空槽,中空槽供冷水通入,中空槽并非通槽,冷水进入中空槽中会回流,主要目的是通过冷水带走导电座423的热量,其中铜杆421与所述导电座423相连,所述中空槽可通入铜杆421 中,通过中空槽中水冷却铜杆421。

所述电极连接结构400还包括冷却管件440,包括管头441和中空的冷却嘴442;所述冷却嘴442一端伸入管头441中,另一端伸入所述中空槽中;所述管头441的内壁与冷却嘴442的外壁之间具有出液间隙443;

所述管头441设有进液口441a与出液口441b,所述进液口441a与所述冷却嘴442连通,所述出液口441b与出液间隙443连通。通过注入冷水注入中空槽中,以冷却导电座423,避免导电座423温度过高。

冷水进入中空槽中并回流,经出液间隙443再到出液口441b流出。

所述导电座423设有连接头423b,所述管头441设有处在出液间隙443 外围的固定边沿444,所述固定边沿444与所述连接头423b相连。

所述冷却管件440还设有处在所述连接头423b与所述固定边沿444之间的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密封避免冷却水溢出。

所述导电座423还设有固定在炉壳100外壁的固定圆盘423a,固定圆盘 423a用于固定导电座423,以方便与外接的电源连接。

伸入炉膛200中的石墨电极430为三个,分别为第一炉膛电极431、第二炉膛电极432和第三炉膛电极433。

处于炉膛200内壁的发热线路260为三组,一组发热线路260连接第一炉膛电极431和第二炉膛电极432,一组发热线路260连接第二炉膛电极432和第三炉膛电极433,一组发热线路260连接第一炉膛电极431和第三炉膛电极 433。

三组发热线路260用于发热,所述三相电电极外接电源为所述三组发热线路260供电,三相电电极包括分布在炉膛200内壁的第一炉膛电极431、第二炉膛电极432和第三炉膛电极433;所述炉膛200还包括三组发热线路260,一组发热线路260连接第一炉膛电极431和第二炉膛电极432,一组发热线路 260连接第二炉膛电极432和第三炉膛电极433,一组发热线路260连接第一炉膛电极431和第三炉膛电极433。

所述三组发热线路260分布在炉膛200的上内壁、下内壁、左内壁和右内壁。

所述炉膛垫310设有第一炉膛垫电极311、第二炉膛垫电极312和发热回路320,所述发热回路320连接第一炉膛垫电极311和第二炉膛垫电极312;所述铰接炉门300的外侧呈球面形。

发热回路320用于发热,所述第一炉膛垫电极311、第二炉膛垫电极312 用于为所述发热回路320供电。

当铰接炉门300封闭炉壳100时,所述炉膛垫310封闭所述炉膛200的两端;此时,可通过炉膛200中的发热线路260、炉膛垫310上的发热回路320 发热。

将钐钴磁性材料放置在炉膛200中,钐钴磁性材料的上下左右前后受到三组发热线路260和发热回路320对其加热,使得钐钴磁性材料受热均匀。

通过光反射板250可使得炉膛200的加热更均匀,冷却更加均匀。

所述光反射板250设有多条平行排列的缝隙251,所述光反射板250还设有处于缝隙251外围的预留边沿252;光反射板250的缝隙251用于通风,烧结炉烧结产品后,需要将产品冷却,通过打开左风门230或右风门240通冷钐钴磁性材料。

一光反射板250覆盖左通风口210并处于左风门230的右侧,另一光反射板250覆盖右通风口220并处于右风门240的左侧,光反射板250用于反射炉膛200内的热能,烧结炉在加热产品时,炉膛200的温度很高,炉膛200内会产生大量热能;通过光反射板250可蓄热,并反射炉膛200内的热量,以此提高烧结炉的加热效率,同时通过反射炉膛200中的热量,使炉膛200内的温度更加均匀,所述光反射板250设有多条平行排列的缝隙可使炉膛均匀通风251。

所述光反射板250为石墨材质,可耐高温,不易变形。

所述光反射板250的数量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光反射板250可分为左光反射板和右光反射板,分别覆盖左风门230和右风门240,所述两个光反射板250左右对称。

多条所述缝隙251纵向排列或横向排列,均纵向排列或均衡相排列,有利于均匀通风,让钐钴磁性材料的冷却效果更好。

相邻缝隙251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炉膛200内通风时,可经光反射板 250均匀通风。

所述光反射板250还设有多个固定栓,多个所述固定栓沿所述预留边沿 252围成一圈,多个所述固定栓均穿过预留边沿252与所述炉膛200固定相连。

所述光反射板250呈矩形,所述光反射板250的形状可根据左通风口210、右通风口220的形状设置。

将钐钴磁性材料放置于炉膛200中,通过炉膛垫310封闭炉膛200,对钐钴磁性材料加热时,需要关闭左风门230或右风门240。通过光反射板250可提高炉膛200的加热效率。

通过气缸驱动左风门230、右风门240、第一换向风门120和第二换向风门130:

所述烧结炉设置有多个气缸500,在本次实施例中,烧结炉设有一个气缸 500用于驱动左风门230,该气缸500的一端固定在炉壳100的左侧,另一端与所述左风门230相连。烧结炉还设有另一气缸500,用于驱动右风门240,该气缸500的一端固定在炉壳100的右侧,另一端与所述右风门240相连。所述烧结炉设有两个分别驱动第一换向风门120、第二换向风门130的气缸500。

通过冷却系统控制第一换向风门120、第二换向风门130、左风门230和右风门240的开启和关闭进而冷却炉膛200。

所述气缸500包括缸筒510、缸头520、缸底530和活塞杆540,缸筒510 的两端分别连接缸头520和缸底530,所述活塞杆540伸入缸筒510中,所述活塞杆540套设有第一气缸密封圈541和第二气缸密封圈542,所述第二气缸密封圈542处于缸筒510内并贴住缸头520;所述气缸500通过活塞杆540的伸缩驱动左风门230,或右风门240,或第一换向风门120,或第二换向风门 130。

所述第一气缸密封圈541和第二气缸密封圈542之间具有环形空间560;所述缸筒510设有与所述环形空间560连通的抽真空孔512,活塞540在活动时,空气可能进入该环形空间560,最终进入炉膛200中,通过抽去环形空间 560的空气,让环形空间560始终处于真空状态,进而防止空气进入炉膛200 中。

所述缸筒510上设有进气孔511。

所述缸筒510的外壁设有与进气孔511连通的进气管514。

所述缸筒510的外壁设有与所述抽真空孔512连通的抽真空管513,所述抽真空管513外接有抽真空装置,抽去真空装置抽取环形空间560的空气,使所述环形空间560始终处于真空状态。

所述缸底530设有固定在炉壳100上的气缸固定盘531,所述活塞杆540与所述风门铰接;所述风门可为上述左风门230、右风门240、第一换向风门120和第二换向风门130。

具体的说,在冷却系统控制左风门230、右风门240、第一换向风门120和第二换向风门130的关闭和开启时,通过气缸500的伸缩驱动左风门230、右风门240、第一换向风门120和第二换向风门130的关闭和开启,所述气缸500的活塞杆540伸长使得所述风门关闭,活塞杆540回缩,开启风门。

烧结炉加热产品时,为让产品受热均匀;

所述第一炉膛电极431设置在上内壁,所述第二炉膛电极432设置在所述左内壁,所述第三炉膛电极433设置在所述右内壁,所述左内壁与右内壁对称。

每组发热线路260包括多个石墨管261和多个石墨块262,所述多个石墨管261间隔平行设置在所述上内壁、下内壁、左内壁和右内壁;所述石墨管 261与石墨管261之间通过石墨块262串联。

通过这样分布第一炉膛电极431、第二炉膛电极432和第三炉膛电极433 的位置,在通过发热线路260连接第一炉膛电极431、第二炉膛电极432和第三炉膛电极433;使得发热线路260能够较均匀的分布在炉膛200内壁上。

在本次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炉膛电极431处于所述上内壁前端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炉膛电极432处于所述左侧壁前端靠下的位置,所述第三炉膛电极433处于所述右侧壁前端靠下的位置。

具体的说,三组发热线路260中多个石墨管261包括第一石墨管、第二石墨管、第三石墨管、第四石墨管、第五石墨管、第六石墨管、第七石墨管、第八石墨管、第九石墨管、第十石墨管、第十一石墨管、第十二石墨管、第十三石墨管、第十四石墨管、第十五石墨管、第十六石墨管、第十七石墨管和第十八石墨管;

三组发热线路260中多个石墨块262包括第一石墨块、第二石墨块、第三石墨块、第四石墨块、第五石墨块、第六石墨块、第七石墨块、第八石墨块、第九石墨块、第十石墨块、第十一石墨块、第十二石墨块、第十三石墨块、第十四石墨块、第十五石墨块、第十六石墨块、第十七石墨块和第十八石墨块;

第一石墨块的中间与第一炉膛电极431相连,所述第一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十八石墨管的前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石墨管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二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石墨管的后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石墨管的后端相连;所述第三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石墨管的前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石墨管的前端相连;所述第四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石墨管的后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石墨管的后端相连;所述第五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石墨管的前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石墨管的前端相连;所述第六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石墨管的后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石墨管的后端相连;所述第七石墨块的中间与第二炉膛电极432相连,所述第七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六石墨管的前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七石墨管的前端相连;所述第八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七石墨管的后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石墨管的后端相连;所述第九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石墨管的前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九石墨管的前端相连;所述第十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九石墨管的后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十石墨管的后端相连;所述第十一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十石墨管的前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石墨管的前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石墨管的后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石墨管的后端相连;所述第十三石墨块的中间与第三炉膛电极433相连,所述第十三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石墨管的前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三石墨管的前端相连;所述第十四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十三石墨管的后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四石墨管的后端相连;所述第十五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十四石墨管的前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五石墨管的前端相连;所述第十六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十五石墨管的后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六石墨管的后端相连;所述第十七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十六石墨管的前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七石墨管的前端相连;所述第十八石墨块的一端与所述第十七石墨管的后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八石墨管的后端相连。

其中,每个所述石墨管261的长度一致,每组发热线路260的多个石墨管的总长度一致。这样可让三组发热线路260在发热时,每组发热线路260的电阻差不多,从而使得每条发热线路260的发热效果差不多。石墨管耐高温,在高温情况下不变形。所述石墨管沿所述炉膛200轴向设置,所述石墨管261 的长度略短于炉膛200的长度,每个所述石墨管261两端的外径小于所述石墨管261中间部位的外径,每个石墨管261两端的电阻比石墨管261中间部位的电阻大,产生的热量多,这样弥补石墨管261两端离钐钴磁性材料较远而导致加热不均的缺陷,这样三组发热线路260对产品加热时,三组发热线路260 布满整个炉膛200的内壁,这样,钐钴磁性材料在受热时,上下左右均能均匀受热。

每个所述石墨块262均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炉膛200 内壁。

在本次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回路320包括多个横向石墨条321与多个纵向石墨条322,所述多个横向石墨条321与所述多个纵向石墨条322相连使所述发热回路320呈一条串联回路,所述发热回路32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炉膛垫电极311和第二炉膛垫电极312。

多个横向石墨条321包括第一横向石墨条、第二横向石墨条、第三横向石墨条、第四横向石墨条、第五横向石墨条、第六横向石墨条和第七横向石墨条;多个纵向石墨条322包括第一纵向石墨条、第二纵向石墨条、第三纵向石墨条、第四纵向石墨条、第五纵向石墨条和第六纵向石墨条;所述第一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一炉膛垫电极311,另一端连接第一纵向石墨条的上端;所述第二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一纵向石墨条的下端,另一端连接第二纵向石墨条的下端;所述第三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二纵向石墨条的上端,另一端连接第三纵向石墨条的上端;所述第四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三纵向石墨条的下端,另一端连接第四纵向石墨条的下端;所述的第五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四纵向石墨条的上端,另一端连接第五纵向石墨条的上端;所述第六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五纵向石墨条的下端,另一端连接第六纵向石墨条的下端;第七横向石墨条的一端连接第六纵向石墨条的上端,另一端连接第二炉膛垫电极 312。

所述第二纵向石墨条、第三纵向石墨条、第四纵向石墨条和第五纵向石墨条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纵向石墨条长度等于第六纵向石墨条的长度,且大于第二纵向石墨条的长度。

所述第二横向石墨条、第四横向石墨条和第六横向石墨条处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发热回路320左右对称,相邻纵向石墨条322之间的间隙相等。

所述发热回路320通过多个横向石墨条321、纵向石墨条322发热,且所述发热回路320左右对称,横向石墨条321、纵向石墨条322分布在炉膛垫310 上,当发热回路320发热对钐钴磁性材料加热时,炉膛垫310不是由一点向钐钴磁性材料发出热量,而是一块区域向产品发出热量,使得产品受热均匀。

所述铰接炉门可与炉膛端面接触,与铰接炉门接触的炉膛端面设有炉膛边框,所述炉膛边框270可为碳纤维材质或钼材质;所述炉膛垫310设有接触框 313,所述接触框313可为碳纤维材质或钼材质;当炉膛垫310封闭炉膛200 时,所述接触框313与所述炉膛边框270接触。

所述横向石墨条321和纵向石墨条322均为截面为矩形的石墨,石墨材质的横向石墨条321和纵向石墨条322在高温环境下稳定,不易变形。

所述炉膛垫310设有多个固定件,所述多个固定件设置在炉膛垫上,并与发热回路320固定相连。

如此一来,将钐钴磁性材料置于炉膛200中,并封闭炉膛200,对钐钴磁性材料加热时,三组发热线路260、炉膛垫310上的发热回路320发热,钐钴磁性材料的上下左右前后均能受热,这样可以提高炉膛200加热产品的效率,并能够让钐钴磁性材料受热更加均匀。

通过关门机构可使铰接炉门300密封炉壳100,并同时能使炉膛垫310密封炉膛200。

需通过铰接炉门300封闭炉壳100,通过炉膛垫310封闭炉膛200,然后通过真空系统抽去炉膛200的空气。

所述铰接炉门300设有炉膛垫310以封闭炉膛200,所述铰接炉门300设有炉框330,所述炉壳100的两端设有可与炉框330接触的炉壳100端面,所述炉壳100端面设有炉壳密封圈150,当铰接炉门300封闭炉壳100时,所述炉膛垫310封闭炉膛200,此时,所述炉框330与炉壳密封圈150相贴,所述炉膛垫310与炉膛200端面相贴。铰接炉门300和炉膛垫310为同步进行动作的,关闭铰接炉门300,铰接炉门300封闭炉体,炉膛垫310也封闭炉膛200。

在本次实施例中,铰接炉门300的内侧具有炉膛垫310,铰接炉门300的内侧大致呈圆形,铰接炉门300的外侧大致呈球面形,所述炉体大致呈圆柱形,所述炉膛垫310呈矩形,所述炉膛200为空心的长方体。

所述铰接炉门300还设有多个沿铰接炉门300径向向外并围成一圈的第一卡齿340,所述第一卡齿340处于炉框330的外围。

所述关门机构还包括套在所述炉壳100的卡套160,所述卡套160设有多个沿炉壳100径向向里的并围成一圈的第二卡齿161,所述第二卡齿161与所述第一卡齿340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卡齿161与所述炉壳100端面之间设有卡接间隙,当铰接炉门300封闭炉壳100时,所述第一卡齿340处于卡接间隙中。

当关闭铰接炉门300时,第一卡齿340从相邻的第二卡齿161之间的齿缝中穿过,再转动卡套160,使得第二卡齿161与第一卡齿340相接触,所述第一卡齿340进入第二卡齿161和炉壳100端面的卡接间隙。

所述卡套160设有多个滑轮162,多个滑轮162与所述炉壳100的外壁可滚动接触,所述卡套160在转动时,所述滑轮162在炉壳100上滚动,滑轮 162的作用是方便卡套160转动,以方便封闭铰接炉门300。

当铰接炉门300封闭炉壳100时,所述卡套160可通过滑轮162的滚动进而在炉壳100的外壁上转动,所述第一卡齿340与所述第二卡齿161相接触,所述第一卡齿340和第二卡齿161各自具有接触面,所述第一卡齿340或第二卡齿161的接触面为斜面。

第一卡齿340和第二卡齿161相接触时,第一卡齿340和第二卡齿161 相互卡紧。

通过烧结炉烧结钐钴磁性材料,将钐钴磁性材料放置于炉膛200中,通过真空系统抽取炉壳100中的空气,使得炉壳100内为真空状态。通过炉膛200 中的发热线路260、炉膛垫310上的发热回路320发热,进而对钐钴磁性材料进行加热,发热线路260中的发热条261均由管状或板状的石墨构成,石墨耐高温不变形,并且,石墨不会对钴磁性材料的产品产生影响。

炉膛200的光反射板250起蓄热的作用,通过光反射板250蓄积炉膛的发热线路、发热回路产生的热量,提高加热钐钴磁性材料的效率并使炉膛内的温度更加均匀。

通过烧结炉烧结钐钴磁性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将钐钴磁性材料放置于炉膛200中,抽去炉膛200内的气体使炉膛 200内到达预设真空度;

S2,升温烧结钐钴磁性材料;炉膛200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保温烧结钐钴磁性材料,并向炉膛200内充入惰性气体,在惰性气体的氛围下烧结钐钴磁性材料,;

S3,冷却钐钴磁性材料。

步骤S2中,在升温烧结钐钴磁性材料之前,预烧钐钴磁性材料,对钐钴磁性材料进行通电加热以除去水分和汽油。

步骤S3中,冷却钐钴磁性材料时,控制左风门230、右风门240、第一换向风120和第二换向风门130的开启和关闭,启动风机140使冷却气体在风道 150、炉膛200和换热器110之间循环流动。

具体的说,烧结开始时,先将钐钴磁性材料推入炉膛200内,通过真空系统抽去炉膛200内的空气,使炉膛200内达到生产所需要的真空度时,以确保钐钴磁性材料在烧结时能处在真空状态下。当真空度达到1.0×10-1Pa时,开始进入低温预烧阶段,对炉膛200内钐钴磁性材料进行通电加热处理,排除一些残留的水分与汽油,真空系统快速的抽走废气。当温度到达400℃~600℃左右时,进入升温烧结阶段,继续对钐钴磁性材料加热,排除难挥发物,提高炉膛200内的真空度,温度到达1100~1220℃进行保温烧结,此时向炉内充入氩气,使钐钴磁性材料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下进行烧结,使真空度和温度保持均匀稳定。

进入冷却阶段,通过冷却系统控制左风门230、右风门240第一换向风门 120和第二换向风门130的开启和关闭,启动风机140使冷却气体在风道150、炉膛200和换热器110之间循环流动。

更具体的,通过冷却系统冷却钐钴磁性材料,通过启动风机140快速往炉壳100内充入冷却气体,达到设定压力,同时右风门240关闭,挡住风道150,左风门230打开,敞开风道150,风机140启动,气体流向途径:如换热器110 →风机140→冷气从左风门230→第一换向风门120→钐钴磁性材料→第二换向风门130→换热器110,一定时间后(时间可设定),左风门230关闭,挡住风道150,右风门240打开,敞开风道150,改变气体流向途径:换热器110 →风机140→右风门240→第二换向风门130→钐钴磁性材料→第一换向风门 120→换热器110,这样靠左风门230和右风门240交替开启和关闭,使得冷却气体换向循环,钐钴磁性材料每个位置冷却更均匀,变形小,冷却速度更快。

当钐钴磁性材料冷却到一定温度时,便可将钐钴磁性材料取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