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制冷供暖装置及辐射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5338发布日期:2018-08-29 00:0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辐射面板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及辐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有使用了辐射面板的各种辐射制冷供暖装置并投入实际使用。在辐射制冷供暖装置中,例如制冷剂从具备热泵功能的室外机被循环送入热交换器中,在热交换器中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水或热水被循环送入设置在室内的辐射面板中(参考专利文献1)。这种辐射制冷供暖装置不会因送风而产生强制性的对流,因此不舒服的风不会接触到人体,而能够实现舒适的制冷供暖。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419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以往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需要在成为制冷供暖对象的室内设置使冷水或热水循环的辐射面板。从而,辐射面板占有室内的一部分,根据该辐射面板的占有面积,室内的容纳人数或实质性利用面积受到限制。

并且,制冷时,辐射面板附近容易局部冷却,因产生结露而复印机的用纸等容易潮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鉴于上述情况而发明、且能够扩大室内的容纳人数或实质性利用面积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及辐射制冷装置。并且,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制冷时辐射面板附近的局部骤冷,并且能够进行结露应对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及辐射制冷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具备:热泵;制冷用辐射面板,用于使制冷剂流通;及供暖用辐射面板,用于使载热体流通,各辐射面板收纳于面板收容凹部的内部,所述面板收容凹部面向成为制冷供暖对象的室内而开口,且比该室内的壁面凹陷而区分形成,用于收容上述制冷用辐射面板的面板收容凹部和用于收容上述供暖用辐射面板的面板收容凹部被隔开配置。

在上述辐射制冷供暖装置的结构中,优选用于收容上述制冷用辐射面板的面板收容凹部和用于收容上述供暖用辐射面板的面板收容凹部相对地上下配置。

并且,优选上述制冷用辐射面板的下部具备连接有排水管的排水盘。

而且,优选在上述面板收容凹部设置有隔热材料及反射材料或者具有隔热性及防水性的树脂层。

优选辐射制冷供暖装置构成为如下:具有由包含辐射/吸收远红外线、且远红外线的辐射率为0.6以上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构成的室内表面构成部件,上述制冷用辐射面板及上述制冷用辐射面板的表面由包含与上述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所述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相同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构成,若上述制冷用辐射面板的表面被冷却,则该表面的上述远红外线辐射物质吸收上述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上述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所辐射的远红外线,若上述供暖用辐射面板的表面被加热,则该加热表面的上述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所辐射的远红外线由上述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上述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来吸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辐射制冷装置的特征在于,至少具备:热泵;及制冷用辐射面板,用于使制冷剂流通,上述制冷用辐射面板收容于面板收容凹部的内部,所述面板收容凹部面向成为制冷对象的室内而开口,且比该室内的壁面凹陷而区分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能够扩大成为制冷供暖对象的室内的容纳人数或利用面积。并且,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及辐射制冷装置,发挥如下优异的效果,即,能够防止制冷时辐射面板附近的局部骤冷,并且能够进行结露应对。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的辐射面板配置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3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中的防结露结构的概略纵剖面图。

图4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防结露结构的应用例的概略纵剖面图。

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的辐射面板配置的平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室内,5-壁面,2、3-面板收容凹部,11-热泵,20-制冷用辐射面板,30-供暖用辐射面板,50-排水盘,51-排水管,61-隔热材料,62-反射材料,100、200-辐射制冷供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进行说明。然而,附图以示意性地示出,实际尺寸或比率等未必一致。并且,在附图彼此之间,有时包括彼此的尺寸关系或比率不同的部分。

[第1实施方式]

(辐射制冷供暖装置的结构)

首先,参考图1及图2,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的辐射面板配置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的纵剖面示意图。

如图1及图2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100至少具备热泵11、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

热泵11包括于室外机10中,并根据与通常的空调等相同的原理进行工作。即,热泵11具备未图示的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及压缩机,以可逆的方式利用发热现象和吸热现象进行热交换。室外机10经由制冷剂所流通的循环配管13而与热交换器12连接。制冷剂并无特别的限制,但优选为含氢氯氟烃(hcfc)(r-22等代替氟利昂)及氢氟烃(hfc)(r-410a等代替氟利昂)的氟利昂类。

制冷用辐射面板20是具备制冷时所使用的翅片的辐射面板。在制冷用辐射面板20中通过循环配管21而流通冷水等制冷剂。另一方面,供暖用辐射面板30是具备供暖时所使用的翅片的辐射面板。在供暖用辐射面板30中通过循环配管31而流通热水等载热体。

热交换器12上经由切换阀40而连接有制冷用循环配管21和供暖用循环配管31。制冷时切换阀40被切换到制冷用循环配管21侧。若冷水从热交换器12供给到制冷用循环配管21,则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翅片被冷却,该翅片的表面作为进行冷辐射的冷却面发挥功能。另一方面,供暖时切换阀40被切换到供暖用循环配管31侧。若热水从热交换器12供给到供暖用循环配管31,则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翅片被加热,该翅片的表面作为进行热辐射的加热表面发挥功能。另外,冷水或热水的温度能够由未图示的运行操作部来设定。

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翅片例如优选使用铝制翅片。铝制翅片与铝制支承板(未图示)形成为一体。制冷用循环配管21和供暖用循环配管31优选设置于上述支承板的背面。翅片为薄板形状,并左右或上下延伸。翅片由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构成,除了铝以外,例如还能够由铁或铜及它们的合金等进行制作。

各辐射面板20、30收容于面板收容凹部2、3的内部。面板收容凹部2、3面向成为制冷供暖对象的室内1而开口,且比该室内1的壁面5凹陷而区分形成。用于收容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面板收容凹部2和用于收容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面板收容凹部3被隔开配置。面板收容凹部2、3不会从各辐射面板20、30壁面5突出,只要具有可以足够容纳各辐射面板20、30的进深即可。

用于收容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面板收容凹部2和用于收容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面板收容凹部3相对地上下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收容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面板收容凹部2配设于天花板部6的附近。将制冷用辐射面板20配置于天花板部6的附近的理由是,因为冷气朝下方进行对流。另一方面,用于收容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面板收容凹部3配设于地板部7的附近。将供暖用辐射面板30配置于地板部7的附近的理由是,因为热气朝上方进行对流。

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下部具备用于接收在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表面结露的水分的排水盘50。排水盘50沿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延伸方向呈槽形延伸。排水盘50上连接有用于排出通过该排水盘50而接收的结露水的排水管51。排水管51的延伸端部经由止回阀52而连接于冷水流通的循环配管21。排水盘50也可以从排水管51以能够装卸的状态进行安装。

在除了本发明的地板制冷供暖装置以外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的优选方式中,具有由包含辐射/吸收远红外线、且远红外线的辐射率为0.6以上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构成的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由包含与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相同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构成。若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表面被冷却,则该表面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吸收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所辐射的远红外线,若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被加热,则该加热表面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所辐射的远红外线由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上述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来吸收。

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由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构成,或者由混入有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构成,或者具有由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构成的皮膜。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也由与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相同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构成,或者由混入有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构成,或者通过由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构成的皮膜构成。

在本发明中,室内表面构成部件是指构成有在成为环境调整对象的密闭空间所暴露的表面的部件。密闭空间能够具备如能够连通其内部和外部的门或窗户等开闭构件。密闭空间并无特别的限制,但通常是人们生活/活动的建筑物的房间或走廊等。室内表面构成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由本发明中的室内环境调整中所需要的辐射/吸收的远红外线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构成,或者由混入有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构成,或者具有由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构成的皮膜。为了有效地进行远红外线的辐射及吸收,混入室内表面构成部件中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优选暴露于室内空间。尽管如此,室内表面构成部件中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也可以不直接暴露于室内空间,而通过不会显著妨碍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远红外线的辐射/吸收程度的保护层(例如1mm左右以下厚度的涂膜、清漆层、壁纸等)等而被覆盖。

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是指辐射/吸收远红外线的物质,但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中远红外线的辐射率为0.6以上,优选为0.8以上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

这种远红外线辐射物质通常为所谓的无机材料,除了天然及人造矿物、金属及半金属的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硫化物及氢氧化物等、碳酸盐等盐或它们的复合物(复盐)、碳等以外,也包含贝壳等天然原材料等。并且,本发明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多为广义上的陶瓷材料(是指除了金属以外的无机材料。),但即使是有机物或源自有机物的物质,只要满足上述辐射率条件便能够使用。

在本发明中,关于包含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部件中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形式,只要包含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部件能够辐射/吸收远红外线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具代表性的能够是包含由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构成的一体化物质(石材)、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粒子、粉末及骨料等(这些物质也称为粒子。)部件、具有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皮膜的部件等形式。在本发明中,由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构成的石材是指由天然或人造无机材料构成的固体一体化物质,通常用作板状或瓦状的建材等。作为天然石材的例子,能够举出花岗岩及玄武岩等。当然,也可以是以人工的方式制造出来的石材。人造面板等建材或其他一体化物质部件能够被认为是石材。

在本发明中,混入有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是指作为构成成分的一部分而包含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该情况下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典型地有作为天然或人工的无机材料粒子而混入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制造材料中。

在本发明中,由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构成的皮膜是指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或冷却和/或加热源的表面形成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皮膜。该皮膜根据适当的皮膜形成技术,例如根据熔射及蒸镀等pvd技术或cvd技术,能够将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涂布于对象表面而形成。

在本发明中,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和制冷供暖辐射面板表面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相同。本发明中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利用经由同一分子种类之间的热辐射而进行的传热比并非同一分子种类之间的情况更高效率地进行的现象,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与制冷供暖辐射面板表面之间,经由热辐射而高效率地进行传热,由此实现室内环境调整。从而,本发明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为了发挥预期的功能,在它们之间经由热辐射而进行传热的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和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需要存在同一分子种类的物质。在本发明中,将由同一分子种类构成的、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和冷却和/或加热源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称为同一物质。在此,同一分子种类是指,显示出辐射/吸收远红外线的性质且远红外线的辐射率为0.6以上优选为0.8以上的一种物质(例如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中使用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和显示出辐射/吸收远红外线的性质且远红外线的辐射率为0.6以上优选为0.8以上的另一种物质(在制冷供暖辐射面板表面中使用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在分子级别上相同。在此,分子是指通过化学键而键合的原子团。从而,在此所谓的分子中也包括例如构成天然石材的矿物晶体等。类似元素取代或固溶的同一矿物被视为同一分子种类物质。在天然矿物的情况下,通常由多种化合物构成,而且,在宏观层面上,与矿物中的部位相比,它们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中有可能存在差异。尽管如此,该情况下,从相同的产地切出的矿物为实质上相同分子种类的物质的实质上相同组成的集合体,同样也可以认为整体是同一分子种类的物质。

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或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作为上述远红外线辐射物质而使用无机材料粒子的情况下,通常在表面并存除了作为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无机材料粒子以外的物质。例如在由包含作为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无机材料粒子的灰泥来形成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情况下,或者在将包含作为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无机材料粒子的涂料涂布于制冷供暖辐射面板表面的情况下,作为上述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无机材料粒子与灰泥中的骨料或涂料中的粘合剂成分等并存。这种情况下,除了作为上述“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无机材料粒子以外的物质也具有或多或少地辐射/吸收远红外线的性质。然而,在本发明中利用经由同一分子种类之间的热辐射而进行的传热比并非同一分子种类之间的情况更高效率地进行的现象,因此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和制冷供暖辐射面板表面这两者中非共同存在的物质在本发明中发挥的作用极少,或者是能够忽略的程度。从而,在本发明中涉及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情况下,是指其为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和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这两者中共同存在的、远红外线辐射率为0.6以上优选为0.8以上的同一物质(经由电磁波而引起同一分子之间的分子振动的共振现象的物质)。

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和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作为远红外线辐射物质而一同使用无机材料粒子的情况下,双方粒子的粒径或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和制冷供暖辐射面板表面双方中所包含的无机材料粒子的配合量也无需相同。并且,例如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形成壁面和天花板面、且作为远红外线辐射物质而使用无机材料粒子的情况下,壁面和天花板面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粒子的粒径或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该情况下,无机材料粒子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例如形成壁面及天花板面的建材)中,以经由本发明的同一分子种类之间的热辐射而能够进行预期的传热的含量配合。此时,在形成壁面的建材和形成天花板面的建材中,无机材料粒子的配合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对于2个以上的壁面的各壁面中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无机材料粒子也相同。

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和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也可以使用多种远红外线辐射物质。远红外线辐射物质为石材的情况下,为了室内表面构成部件或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能够组合2种以上的石材而使用。远红外线辐射物质为无机材料粒子的情况下,能够使用2种以上的无机材料粒子的混合物。无论是哪种情况,若室内表面构成部件中的无机材料粒子的组合和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上的无机材料粒子的组合相同(若包括相同的组合),则可视为它们是同一物质。

作为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和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所包含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无机材料粒子,以经由同一分子种类之间的热辐射而能够进行预期的传热的量存在于其中。通常认为,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和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多由不同的制造商在施工现场以外制作并搬入施工现场或者在施工现场被施工。从而,认为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和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作为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通用的无机材料粒子多通过各制造商或施工人员而被混入。这种情况下,作为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无机材料粒子的含量是指,通过各制造商而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和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的各制造材料中所包含的通用的无机材料粒子的量。室内表面构成部件中及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形成材料中的无机材料粒子含量能够被确定为根据本发明的经由热辐射而进行的传热有效的量。该量取决于为了进行预期的制冷和/或加热所需要的传热量、经由热辐射而进行的传热中能够利用的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和冷却和/或加热表面的面积、所使用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热辐射特性等。下述中进行说明的测量实验中,作为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无机材料粒子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材料中或者在形成有制冷供暖辐射面板表面的材料中存在1重量%以上的情况下,有效的效果得到了认可,与存在3重量%以上的情况相比获得更优选的效果。另一方面,将无机材料粒子用作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情况下,其含量的上限由在形成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和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的材料中实际上能够包含的无机材料粒子的最大量而定,并无特别的限制(理论上,例如可以是90重量%)。

在本发明中,作为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无机材料粒子,可以使用多种物质(使用多种作为上述“在分子级别中为相同”物质)。该情况下,在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和制冷供暖辐射面板表面能够使用相同的无机材料粒子的混合物。该情况下的形成室内表面构成部件材料和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的材料中的无机材料粒子的含量,由混合物中的多种相同物质的总量来表示。

为了有效地进行远红外线的辐射及吸收,远红外线辐射物质优选尽可能暴露于进行环境调整的室内空间。尽管如此,即使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未直接暴露于室内空间,若被1mm左右以下的保护层(例如涂层、清漆层、壁纸等)覆盖,则不存在大问题。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远红外线的辐射率为0.6以上,优选为0.8以上,更优选为0.9以上。远红外线是指波长为3μm~1000μm的电磁波。关于材料的辐射率,在将同一条件下的理想黑体的远红外线的辐射能量设为w0,将该材料的远红外线的辐射能量设为w的情况下,根据w/w0而被定义。辐射率值优选为在接近于本发明系统的实际使用温度的室温(例如25℃)下的值,例如采用对人体的热作用大的接近10μm的值。

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将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粉碎物和粘合剂进行混合,将其涂成层状并使其干燥,从而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翅片的表面被涂布。例如在翅片的表面形成厚度约为200μm的涂层,该涂层由白色涂料构成,该白色涂料中混合了将远红外线的辐射率显示出超过0.9的数值的花岗岩进行了粉碎的粉碎物(石粉)。涂层中的石粉的粒径为50μm以下。该石粉的涂层中的含有率在涂料的固化状态(干燥状态)下设为20重量%。

(辐射制冷供暖装置的作用)

接着,参考图1及图2,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100通过切换切换阀40而进行制冷运行和供暖运行。在制冷用循环配管21中流通的冷水的温度,或者在供暖用循环配管31中流通的热水的温度,能够根据未图示的运行操作部而设定。

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100具有由包含辐射/吸收远红外线且远红外线的辐射率为0.6以上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构成的室内表面构成部件。并且,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由包含与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相同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构成。

制冷时,切换阀40被切换到制冷用循环配管21侧。若冷水从热交换器12供给到制冷用循环配管21,则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翅片被冷却,该翅片的表面作为进行冷辐射的冷却面发挥功能。若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表面被冷却,则该表面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吸收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所辐射的远红外线。

制冷用辐射面板20被收容在配设于天花板部6附近的面板收容凹部2内。制冷用辐射面板20靠近天花板部6,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表面由包含与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相同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构成,因此不会如同通常的空调那样进行送风,而是由制冷用辐射面板20来吸收天花板部6的辐射热。若天花板部6的温度下降,并产生与壁面5的温度的温度差,则该壁面5的辐射热向天花板侧移动。进而,从壁面5向天花板侧移动的辐射热被天花板部6附近的制冷用辐射面板20所吸收。

另一方面,供暖时,切换阀40被切换到供暖用循环配管31侧。若热水从热交换器12供给到供暖用循环配管31,则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翅片被加热,该翅片的表面作为进行热辐射的加热表面发挥功能。若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表面被加热,则该加热表面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所辐射的远红外线由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所述远红外线辐射物质所吸收。

如以上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100将制冷用辐射面板20收容在配设于天花板部6附近的面板收容凹部2中,并且,将供暖用辐射面板30收容在配设于地板部7附近的面板收容凹部3中。从而,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100,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不占有室内空间,因此能够扩大成为制冷供暖对象的室内的容纳人数或利用面积。

并且,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100中,用于收容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面板收容凹部2和用于收容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面板收容凹部3被隔开配置。进而,用于收容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面板收容凹部2和用于收容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面板收容凹部3相对地上下配置。具体而言,制冷用辐射面板20配设于天花板部6的附近,供暖用辐射面板30配设于地板部7的附近。从而,根据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100,由于制冷用辐射面板20配设于天花板部6的附近,因此能够防止制冷时辐射面板附近的局部骤冷。

而且,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100在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下部具备连接有排水管51的排水盘50。从而,根据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100,即使在制冷用辐射面板20中产生结露的情况下,也能够用排水盘50来接收结露水,并从排水管51排出。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排水管51的延伸端部连接于用于使冷却水在制冷用辐射面板20中流通的循环配管31,因此能够将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结露水用作冷却水。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3及图4,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中的防结露结构的概略纵剖面图。另外,关于同一结构要件标注同一符号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200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具备热泵11、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及供暖用辐射面板30。如图3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在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200在用于收容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面板收容凹部2设置有隔热材料61及反射材料62。

在用于收容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面板收容凹部2经由隔热材料61而设置有反射材料62。即,反射材料62配设于隔热材料61的室内侧的表面。隔热材料61也能够使用任意种类的隔热材料,例如可以举出玻璃棉、纤维素纤维、保温板、羊毛隔热材料及岩棉等纤维类隔热材料,或者发泡苯乙烯、珠焊法聚乙烯泡沫及酚泡沫等塑料类隔热材料。反射材料62优选使用铝箔等具有镜面的反射体。进而,在反射材料62的表面优选涂布包含与前述室内表面构成部件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相同的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翅片仅配设于室内侧的面板前表面。

如以上说明,根据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200,发挥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100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200在用于收容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面板收容凹部2经由隔热材料61而设置有反射材料62。从而,根据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200,使远红外线反射而能够积极地进行结露应对。进而,在反射材料62的表面涂布包含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材料,由此使面板收容凹部2的壁面具有辐射面板的功能。

并且,图4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防结露结构的应用例的概略纵剖面图。在图4所示的防结露结构的应用例中,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背面侧(与室内1相反的一侧)配设有具有隔热性及防水性的树脂层63。树脂层63的壁厚从下方朝上方依次增加,树脂层63面向斜下方倾斜。树脂层63接近于制冷用辐射面板20,由于铝制制冷用辐射面板20发挥反射材料的作用,因此树脂层63的表面无需设置反射材料。该应用例中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翅片水平地延伸。即,该应用例的防结露结构构成为考虑到热气h的对流方向的结构。树脂层63具有隔热效果,并防止从制冷用辐射面板20向壁材的水分移动。并且,在制冷用辐射面板20与树脂层63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隙,由此能够将因结露而产生的水分向排水盘进行引导。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并非旨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该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例如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除了热泵11以外,还具备制冷用辐射面板20和供暖用辐射面板30双方,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式,也可以仅配设制冷用辐射面板或供暖用辐射面板中的一个。即使在该方式的情况下,制冷用辐射面板或供暖用辐射面板优选收容于面板收容凹部的内部,所述面板收容凹部面向成为制冷对象或供暖对象的室内而开口,且比该室内的壁面凹陷而区分形成。另一方面,用于收容制冷用辐射面板的面板收容凹部优选配设于天花板部的附近。另一方面,用于收容供暖用辐射面板的面板收容凹部优选配设于地板部的附近。

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仅在用于收容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面板收容凹部2设置有隔热材料61及反射材料62,但也可以以与其相同的结构在用于收容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面板收容凹部3设置隔热材料61及反射材料62。在用于收容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面板收容凹部3也设置隔热材料61及反射材料62,由此能够提高供暖时的辐射效率。

而且,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用于收容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面板收容凹部2和用于收容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面板收容凹部3相对地上下配置,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式,如图5所示的平面示意图,也可以将用于收容制冷用辐射面板320的面板收容凹部302和用于收容供暖用辐射面板330的面板收容凹部303以平面的方式隔开配置。并且,图5中将用于收容制冷用辐射面板20的面板收容凹部302和用于收容供暖用辐射面板30的面板收容凹部303配设于相互面对的壁面,这些面板收容凹部302、303也可以配设于同一侧壁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辐射制冷供暖装置,由于具有制冷用辐射面板及供暖用辐射面板分别收容于面板收容凹部中的结构,因此尤其优选适用于新建的房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