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门结构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388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风门结构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门结构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通常都设有导风板结构,可绕某一轴心旋转,用于导引出风的方向。在制冷模式下,导风板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导引冷风吹到房间的上方;而在制热模式下,导风板尽量旋转至竖直方向,将热风导引吹至地面,来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

然而现有导风板机构中,有的因导风板轴心固定,其导风角度范围受限,无法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时的导风要求;也有的导风板机构,其导风板旋转轴心可动,可以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要求,但是其结构复杂,一般至少需要3个电机驱动;而如果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则需要较高的制作成本以及复杂的制作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导风门结构,能够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运动可靠,零件少,舒适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导风门结构,包括导风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导滑件,第一连杆的一端具有第一回转中心,第二连杆的一端具有第二回转中心,第一回转中心与第二回转中心位于同一轴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与导滑件连接,第一连杆远离第一回转中心的一端与导风门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远离第二回转中心的一端与导风门的另一端铰接,导滑件能够沿预设路径滑动,预设路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呈夹角设置,当导滑件在第一路径上滑动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绕轴线转动,当导滑件在第二路径上滑动时,第一连杆绕轴线转动,第二连杆处于静止状态。

进一步地,导风门包括导风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均与导风部连接,第一铰接部与第一连杆铰接,第二铰接部与第二连杆铰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包括第一端部、连接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通过连接部与第二端部连接,第一回转中心设置于第一端部上,连接部与导滑件连接,第二端部与第一铰接部铰接。

进一步地,第一铰接部呈柱状,第二端部设置有腰型孔,第一铰接部滑动设置于腰型孔内。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第一槽孔,第二连杆上设置有第二槽孔,导滑件能够在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内滑动。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杆的长度。

进一步地,当导滑件在第一路径上滑动时,第一连杆的转动速度小于第二连杆的转动速度。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从第一回转中心向第二回转中心延伸,第二回转中心设置有圆孔,转动轴与圆孔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夹角在9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导风门结构,当导滑件在第一路径上滑动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绕轴线转动,当导滑件在第二路径上滑动时,第一连杆绕轴线转动,第二连杆处于静止状态。在导滑件位于第一路径远离第二路径的一端的状态下,导风门封闭出风口;在导滑件位于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交叉处的状态下,导风门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导滑件位于第二路径远离第一路径的一端的状态下,导风门沿第二方向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导风门结构由于采用了通过导滑件与第二连杆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的导风门,所以能够通过简单可靠的运动过程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零件少,舒适性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能够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运动可靠,零件少,舒适性高,用户体验感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包括外壳和上述的导风门结构,外壳设置有出风口,导风门用于打开或者封闭出风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空调器,包括导风门结构,结构简单,能够通过简单可靠的运动过程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零件少,经久耐用,舒适性高,用户体验感好。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导风门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导风系统中导风门结构与驱动电机连接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导风门结构中导风门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器;100-空调导风系统;110-外壳;111-出风口;120-导风门结构;130-导风门;131-导风部;133-第一铰接部;135-第二铰接部;140-第一连杆;141-第一回转中心;142-第一端部;143-连接部;145-第二端部;146-第一槽孔;147-转动轴;150-第二连杆;151-第二回转中心;152-第二槽孔;153-圆孔;154-第三端部;155-联结部;156-第四端部;160-导滑件;170-驱动电机;180-预设路径;181-第一路径;183-第二路径;190-容置盒;200-换热器;30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用于对房间内的气温进行调控。其能够同时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运动可靠,零件少,舒适性高。该空调器10包括换热器200、风扇300和空调导风系统100。换热器200和风扇300均安装于空调导风系统100内,换热器200用于将内部冷媒气化吸热或者液化放热,从而达到制冷或者制热的效果,风扇300用于通过换热器200吹出气流,以对房间内吹出冷风或者热风,实现房间内温度的调控。

请结合参照图2、图3和图4,空调导风系统100包括外壳110和导风门结构120,导风门结构120安装于外壳110内。导风门结构120包括导风门130、第一连杆140、第二连杆150和导滑件160。其中,第一连杆140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杆150的长度。换热器200和风扇300均安装于外壳110内,外壳110设置有出风口111,风扇300用于通过换热器200向出风口111吹出气流,以对房间内吹出冷风或者热风。导风门130用于打开或者封闭出风口111,本实施例中,导风门130具有三个截止状态,一个截止状态为导风门130将出风口111封闭,此时空调器10不工作;另一个截止状态为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垂直的角度附近,此时空调器10制热,导风门130导引热风吹向地面,尽量使暖气下沉,温暖用户的腿脚,以此来提高空调器10的舒适性,增加用户的体验感;再一个截止状态为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此时空调器10制冷,导风门130导引冷风吹向空中,使冷气逐渐下沉,均匀降低室内温度。

请参照图5,第一连杆140的一端具有第一回转中心141,第二连杆150的一端具有第二回转中心151,第一回转中心141与第二回转中心151位于同一轴线,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均可绕该轴线发生转动。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均与导滑件160连接,第一连杆140、导滑件160和第二连杆150均可作为主动件,使得整个连杆机构发生运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40为主动件,空调导风系统100还包括驱动电机170,驱动电机170带动第一连杆140转动,第一连杆140带动导滑件160在预设路径180内运动,导滑件160带动第二连杆150转动,从而实现整个连杆机构的运动。

导滑件160用于沿预设路径180滑动,预设路径18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路径181和第二路径183,第一路径181与第二路径183呈夹角设置,该夹角在9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本实施例中,夹角为135度,能够实现导滑件160在第一路径181和第二路径183之间的平稳过渡。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路径181与第二路径183所呈的夹角可以为90度,也可以为180度。

本实施例中,导风门结构120还包括容置盒190,容置盒190的侧面设置有轨道槽,预设路径180即为该轨道槽的轨迹。

本实施例中,轨道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轨道槽相对设置于容置盒190的两侧,导滑件160依次穿过一个轨道槽、第一连杆140、第二连杆150和另一个轨道槽,以使得导滑件160的滑动更加平稳。但并不仅限于此,对轨道槽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当导滑件160在第一路径181上滑动时,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均绕轴线转动,且第一连杆140的转动速度小于第二连杆150的转动速度。当导滑件160在第二路径183上滑动时,第一连杆140绕轴线转动,第二连杆150处于静止状态,导风门130绕第二连杆150远离第二回转中心151的一端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40远离第一回转中心141的一端与导风门130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50远离第二回转中心151的一端与导风门130的另一端铰接。在导滑件160位于第一路径181远离第二路径183的一端的状态下,导风门130封闭出风口111;在导滑件160位于第一路径181与第二路径183交叉处的状态下,导风门130沿第一方向设置,以在换热器200制热时对气流进行导向;在导滑件160位于第二路径183远离第一路径181的一端的状态下,导风门130沿第二方向设置,以在换热器200制冷时对气流进行导向。

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以使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垂直的角度附近,此时空调器10制热,导风门130导引热风吹至地面,暖气逐渐飘升。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以使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此时空调器10制冷,导风门130导引冷风吹到房间的上方,避免冷风直接吹到人体。

第一连杆140上设置有第一槽孔146,第二连杆150上设置有第二槽孔152。导滑件160穿过第一槽孔146和第二槽孔152,导滑件160能够在第一槽孔146和第二槽孔152内滑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40通过第一槽孔146的侧壁带动导滑件160沿预设路径180发生运动,导滑件160通过第二槽孔152的侧壁带动第二连杆150发生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槽孔146和第二槽孔152均为腰型孔,便于导滑件160的滑动。第一槽孔146和第二槽孔152的宽度相同,导滑件160呈柱状,导滑件160分别与第一槽孔146和第二槽孔152配合。

本实施例中,当导滑件160在第二路径183上滑动时,第二槽孔15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路径183的方向相同,在此过程中,导滑件160不会对第二槽孔152的侧壁施加压力,因此第二连杆150不会发生运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40设置有转动轴147,转动轴147从第一回转中心141向第二回转中心151延伸,第二回转中心151设置有圆孔153,转动轴147与圆孔153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能够发生同轴转动。

值得注意的是,驱动电机170具有第一转动状态和第二转动状态。第一转动状态和第二转动状态的转向相反,且可相互切换。当驱动电机170处于第一转动状态时,第一连杆140带动导滑件160从第一路径181向第二路径183移动。当驱动电机170处于第二转动状态时,第一连杆140带动导滑件160从第二路径183向第一路径181移动。

请参照图6,导风门130包括导风部131、第一铰接部133和第二铰接部135。第一铰接部133和第二铰接部135均与导风部131连接,以形成导风门130的框架。第一铰接部133与第一连杆140铰接,以在第一连杆140的带动下发生运动。第二铰接部135与第二连杆150铰接,以在第二连杆150的带动下发生运动。第一铰接部133和第二铰接部135的运动带动导风部131发生转向,从而实现对气流的导向。

第一连杆140包括第一端部142、连接部143和第二端部145。第一端部142通过连接部143与第二端部145连接,第一回转中心141设置于第一端部142上。第二端部145呈弧状,且从连接部143向第一端部142弯曲延伸。第一槽孔146设置于连接部143上,连接部143与导滑件160连接。第二端部145与第一铰接部133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133设置有腰型孔,第二端部145的端头呈柱状,且滑动设置于腰型孔内,以实现导风门130相对于第一连杆140发生位移和旋转,从而完成导风部131的转向。

第二连杆150包括第三端部154、联结部155和第四端部156。第三端部154通过联结部155与第四端部156连接,第二回转中心151设置于第三端部154上。第四端部156呈弧状,且从联结部155向第三端部154弯曲延伸。第四端部156的弧长小于第二端部145的弧长,以使得第四端部156静止后第二端部145还能绕第一回转中心141继续转动,从而使得导风门130绕第四端部156转动。第二槽孔152设置于联结部155上,联结部155与导滑件160连接。第四端部156与第二铰接部135铰接。

在空调器10处于关闭状态时,导滑件160位于第一路径181远离第二路径183的一端,导风门130封闭出风口111。在空调器10处于制热模式时,导滑件160位于第一路径181与第二路径183交叉处,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垂直的角度附近。在空调器10处于制冷模式时,导滑件160位于第二路径183远离第一路径181的一端,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

在空调器10从关闭状态切换到制热模式的过程中,驱动电机170处于第一转动状态,并带动第一连杆140正向转动,第一连杆140带动导滑件160沿第一路径181向靠近第二路径183的一端滑动,导滑件160带动第二连杆150发生转动,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同步转动,第二连杆150的转动速度大于第一连杆140的转动速度,导风门130在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转动,直到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垂直的角度附近。

在空调器10从制热模式切换到制冷模式的过程中,驱动电机170处于第一转动状态,并带动第一连杆140正向转动,第一连杆140带动导滑件160沿第二路径183向远离第一路径181的一端滑动,由于第二槽孔13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路径183的方向相同,所以在此过程中导滑件160不会带动第二连杆150运动,第二连杆150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导风门130在第一连杆140的作用下以第四端部156为圆心发生转动,直到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平行的角度附近。

在空调器10从制冷模式切换到制热模式的过程中,驱动电机170处于第二转动状态,并带动第一连杆140反向转动,第一连杆140带动导滑件160沿第二路径183向靠近第一路径181的一端滑动,由于第二槽孔13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路径183的方向相同,所以在此过程中导滑件160不会带动第二连杆150运动,第二连杆150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导风门130在第一连杆140的作用下以第四端部156为圆心发生回转,直到导风门130旋转到与地面垂直的角度附近。

在空调器10从制热模式切换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驱动电机170处于第二转动状态,并带动第一连杆140反向转动,第一连杆140带动导滑件160沿第一路径181向远离第二路径183的一端滑动,导滑件160带动第二连杆150发生转动,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同步转动,第二连杆150的转动速度大于第一连杆140的转动速度,导风门130在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回转,直到导风门130封闭出风口111。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导风门结构120,当导滑件160在第一路径181上滑动时,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均绕轴线转动,当导滑件160在第二路径183上滑动时,第一连杆140绕轴线转动,第二连杆150处于静止状态。在导滑件160位于第一路径181远离第二路径183的一端的状态下,导风门130封闭出风口111;在导滑件160位于第一路径181与第二路径183交叉处的状态下,导风门130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导滑件160位于第二路径183远离第一路径181的一端的状态下,导风门130沿第二方向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导风门结构120由于采用了通过导滑件160与第二连杆150连接的第一连杆140以及分别与第一连杆140和第二连杆150铰接的导风门130,所以能够通过简单可靠的运动过程满足制冷或制热的导风角度要求,并且结构简单,零件少,舒适性高,使得空调器10制冷或制热的效果好,用户体验感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