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余热处理有机垃圾的隧道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7847发布日期:2018-07-20 21:3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环保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余热处理有机垃圾的隧道窑。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法目前主要是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和生物处理等方式,存在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处置场地周边水气环境污染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申请人曾潜心研究垃圾处理工艺,垃圾处理在对垃圾进行分拣、破碎、筛分后,则需要对有机垃圾进行焚烧和干燥的处理,焚烧本身需要高温和高压的条件,对于一些较为润湿的垃圾还要进行干燥处理,申请人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1991839公开了有机固体垃圾回收利用的处理装置,该装置在垃圾干燥的过程中会产生烟雾,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则该装置的两端会冒出烟气,如果采用专门的废气处理装置则提高了处理成本。

众所周知,砖窑在工作时同样也会有尾气产生,由于其危害较小,有些情况下没有处理,虽然不违反相关规定容易忽略,但是难免还是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同时解决垃圾处理和砖窑尾气处理中存在的难题,利用隧道窑的余热满足垃圾处理中的干燥和焚烧环节的热量需求,提供一种利用余热处理有机垃圾的隧道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余热处理有机垃圾的隧道窑,包括:

风机;

干燥机;

高温炭化机;

由一条烧线和多条烘干线组成的隧道窑主体;

分布在隧道窑主体两侧的转运轨道以及转运车;

其中,所述的烧线与烘干线并列设置,烧线包括由两侧的侧墙、顶部墙、底部的基板组成的隧道,设置在隧道两侧的气道,设置在隧道内的轨道,设置在轨道下的风沟,以及在顶部墙上设置的盖墙;

所述的盖墙与顶部墙之间形成的进气层,所述的盖墙上设有总进气口,所述的顶部墙上设有进风孔,所述的侧墙上设有用于通气的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连通气道,所述的气道连通风机,所述的烧线分为两侧的干燥区和中间的窑区,所述的侧墙、顶部墙在窑区采用耐火砖制成,所述的进风孔设置在窑区内,所述的盖墙上设有总进气口,所述的盖墙与顶部墙之间贯通设置有观察口,所述的高温炭化机设置在窑区的一侧,并设置在顶部墙的开槽处,所述的干燥机设置在干燥区并设置在顶部墙的开槽处,所述的干燥机上设有排气口,所述的侧墙外侧设有隔墙,所述的侧墙与隔墙之间设有沙层,所述的风道设置在沙层的内,风道与出风口之间设有阀门;

所述的烘干线包括由烘干侧墙、烘干顶墙、底板组成的烘干隧道,设置在烘干隧道内的轨道,以及设置在轨道下的风沟;所述的烘干线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的烘干线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的进气口与风机连通,所述的出气口与其他烘干线的进气口连通;

所述的风机将烧线的气道内的空气排入烘干线的进气口。

在工作情况下:将窑车从距离烧线最远的烘干线开始进行烘干,一般来说砖坯刚进入烘干线时整体有较大的含水量,表面湿度也较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一些有害气体和一些烟雾颗粒,多条烘干线和烧线都是在地面上平行设置的,当一窑车走完一条烘干线需要进入下一条烘干线或烧线时,需要使用设置在隧道窑主体两侧转运轨道上的转运车,能较快的实现轨道的切换,由于风机将从烧线中的废气抽出并排放到烘干线内,一方面废气携带了大量热能能够较好的实现烘干效果,另一方面废气也携带了大量的烟雾颗粒有有害气体通过砖坯进行吸收大大减少了废气的产生量,从整个废气运行的流程上来看,废气的温度是逐渐降低的,废气中的烟雾和有害气体是逐渐减少的,从砖坯整个运行的流程上来看,砖坯的湿度或者说能吸收废气的能力是逐渐较少的,结合来看,废气在烟雾和有害气体含量最低位置砖坯的湿度或者说吸收废气能力是最高的,砖坯在湿度最低的位置温度是最高的,这样既提高了烘干效率又提高了废气吸收的效率。

另一方面,在工作时,烧线中干燥机内的垃圾受热产生烟雾等等物质,通过干燥机的外壳上的开口释放到烧线内,此时的砖坯也还具有一定的烟雾吸收功能,而设置在窑区内的高温炭化机利用窑区内的高温对垃圾进行最后的炭化收尾工作,高温炭化机是完全封闭的,没有气体逸出。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中使用的干燥机和高温炭化机为申请人在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1991839一种有机固体垃圾回收利用的处理装置中的干燥段和高温炭化段,解决了该装置热能供应的问题。

最后,在工作时,窑区的进气过程如下,空气从总进气口进入到进气层,进气层再通过顶部墙上的进气孔进入到隧道窑主体内,砖窑在燃烧时空气整体是从上至下流动的,保证了火力是处于下压的状态,保证了温度在窑区的分布也是处于下压的状态,有利于砖窑迅速烧结成型,空气由上至下最后通过侧墙上的出风口被风机抽出,保证了烟雾废气等有害物质不会逸出对环境造成危害。火力下压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当人需要监测窑区的工作装填时需要通过站在盖墙上通过观察口对窑区的内部进行观察,如果盖墙的温度过高则使人难以长时间对窑区进行监测,盖墙和顶部墙之间所形成的进气层同样也是起到隔热的效果,假如工作人员在盖墙上通过观察口观察到窑区的某个位置的温度过低,砖坯成型速度慢则可以通过增大出风口与风道之间阀门增大该位置的空气流动,空气流动越快,氧气越充足,该位置的温度就越高,烧结越迅速,反之,假如工作人员发现某处的温度过高也可通过管小阀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增加烘干线来满足对烧线中废气产生的吸收效果,可以根据情况增加多个,实践证明增加的烘干线越多,最后废气的产生量越少,当烘干线的数量达到临界值时可不需要尾气处理装置处理尾气,实现零排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将有机垃圾干燥焚烧处理中热能供应和废气排放的问题和隧道窑中也存在热能富余和尾气排放的问题结合起来,二者废气的排放又能加快砖坯干燥的过程,充分利用了两者互补的特点,既解决了有机垃圾的处理又提高了砖窑的生产效率,最后还能通过砖坯的对气体的吸收解决尾气排放的问题,使得整个过程无污染,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的平面设计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的烧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的烘干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余热处理有机垃圾的隧道窑,包括:

风机43;

干燥机7;

高温炭化机44;

尾气处理装置39;

由一条烧线31和三条烘干线组成的隧道窑主体;

分布在隧道窑主体两侧的转运轨道以及转运车;

其中,所述的烧线31与烘干线32、烘干线33、烘干线34并列设置,如图2所示,烧线31包括由两侧的侧墙2、顶部墙14、底部的基板3组成的隧道1,设置在隧道1两侧的气道8,设置在隧道1内的轨道10,设置在轨道10下的风沟,以及在顶部墙14上设置的盖墙4;

所述的盖墙4与顶部墙14之间形成的进气层17,所述的盖墙4上设有总进气口7,所述的顶部墙14上设有进风孔15,所述的侧墙2上设有用于通气的出风口5,进一步为了出风的顺畅程度在出风口5的周围设有辅助出风口9,辅助出风9口与出风口5是连通的,如图2所示,实际情况下,窑车51上堆放着砖坯52,砖坯52整体的堆放形状是多孔通气结构摆放,辅助出风口9则与这些砖坯52的多孔结构相对应,使得气流能够充分的在砖坯52的整体内部流通,保证温度基本均匀一致,所述的出风口5连通气道8,所述的气道8连通风机43,本实施例中隧道1两侧的气道8都采用管道接通到风机43上的,如图1所示,所述的烧线31分为两侧的干燥区和中间的窑区,由于窑区的温度在900摄氏度左右,一般的砖难以承受如此高温,所述的侧墙2、顶部墙14在窑区的位置采用耐火砖制成,所述的进风孔15设置在窑区内,所述的盖墙4与顶部墙14之间贯通设置有观察口16,由于观察口16的口径较大,为了避免进气层17和隧道内部气体的混淆,观察口16中设有短管161,防止隧道1中的废气有逸出到进气层17进而有从观察口16逸出的趋势,进一步的,为了绝热效果和更科学的调整风力大小,在观察口16上设有盖板18,打开盖板18,能观察窑区内砖坯的情况,或者通过打开盖板18加隧道1内的进气量,盖板其实起到两种作用,所述的高温炭化机44设置在窑区的一侧,并设置在顶部墙14的开槽处,所述的干燥机7设置在干燥区并设置在顶部墙14的开槽处141,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顶部墙14上开了槽,也就是说打通了隧道1内与进气层17,但高温炭化机44和干燥机7与顶部墙14之间紧密连接,气密性良好,所述的干燥机7上设有排气口19,用于释放有机垃圾干燥时产生的烟雾,需要说明的是高温炭化机44只有一个,犹豫高温的需求放置在了窑区,而干燥机7需要温度相对较低放置在了窑区的两侧,也就是干燥区,干燥机7的干燥过程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一般来说干燥机7有几十个,均平行摆放在顶部墙14上,干燥机7与干燥机7之间可以首位连接起来,并最终连接至高温炭化机,所述的侧墙2外侧设有隔墙13,所述的侧墙2与隔墙13之间设有沙层11,所述的风道8设置在沙层11的内,本实施例中沙层的厚度在1m-2m的范围,沙层的作用在于绝热,防止具有高温的烧线31温度传递到周围,而顶部墙14和盖墙4以及之间的进风层17也能够起到绝热的作用,特别是当风机43启动时,整个进风层17的气流下压,温度基本上无法通过气流传出,风道8与出风口5之间设有阀门7,在在盖墙4上设有拉环6,拉环6与阀门7连接,用于控制阀门7的开关大小,拉环6拉的越高阀门7的开口程度越大;

所述的烘干线包括由烘干侧墙21、烘干顶墙22、底板24组成的烘干隧道20,设置在烘干隧道20内的轨道23,以及设置在轨道23下的风沟12;所述的烘干线33的一端设有进气口41,所述的烘干线33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42,所述的进气口与风机连通,所述的出气口与其他烘干线的进气口连通或与尾气处理装置连通;

所述的风机43将烧线31的气道8内的空气排入烘干线的进气口。

在工作情况下:首先,打开风机43,整个隧道窑主体就进入工作状态了,先将窑车装载在转运车36上,再将窑车从距离烧线最远的烘干线34开始进行烘干,一般来说砖坯刚进入烘干线34时整体有较大的含水量,表面湿度也较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一些有害气体和一些烟雾颗粒,三条烘干线和烧线31都是在地面上平行设置的,当一窑车走完一条烘干线34需要进入下一条烘干线33,需要使用转运轨道38上的转运车37,以此类推,窑车通过转运车36进入烘干线32,最后通过转运车37进入烧线31,由于风机43将从烧线31中的废气抽出并排放到烘干线32内,一方面废气携带了大量热能能够较好的实现烘干效果,另一方面废气也携带了大量的烟雾颗粒有有害气体通过砖坯进行吸收大大减少了废气的产生量,从整个废气运行的流程上来看,废气的温度是逐渐降低的,废气中的烟雾和有害气体是逐渐减少的,从砖坯整个运行的流程上来看,砖坯的湿度或者说能吸收废气的能力是逐渐较少的,结合来看,废气在烟雾和有害气体含量最低位置砖坯的湿度或者说吸收废气能力是最高的,砖坯在湿度最低的位置温度是最高的,这样既提高了烘干效率又提高了废气吸收的效率。

窑车最初进入烧线31时,首先进入干燥区,该区域的顶部墙14上设有干燥机7,干燥机7内的垃圾受热产生烟雾等等物质,通过干燥机7的外壳上的开口19释放到烧线31内,此时的砖坯52也还具有一定的烟雾吸收功能,而设置在窑区内的高温炭化机44利用窑区内的高温对有机垃圾进行最后的炭化收尾工作,高温炭化机是完全封闭的,没有气体逸出。

窑区的进气过程如下,首先,空气从总进气口7进入到进气层17,进气层17再通过顶部墙14上的进气孔15进入到隧道窑主体内,砖窑在燃烧时空气整体是从上至下流动的,保证了火力是处于下压的状态,保证了温度在窑区的分布也是处于下高上低的状态,有利于砖窑迅速烧结成型,空气由上至下最后通过侧墙2上的出风口5和辅助出风口9被风机43抽出,保证了烟雾废气等有害物质不会逸出对环境造成危害。火力下压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当人需要监测窑区的工作装填时需要通过站在盖墙4上通过观察口16对窑区的内部进行观察,如果盖墙4的温度过高则使人难以长时间呆在盖墙4上对窑区进行监测,盖墙4和顶部墙14之间所形成的进气层17同样也是起到隔热的效果,假如工作人员在盖墙4上通过观察口16观察到窑区的某个位置的温度过低,砖坯成型速度慢则可以通过增大出风口5与风道8之间阀门7,增大该位置的空气流动,空气流动越快,氧气越充足,该位置的温度就越高,烧结越迅速,反之,假如工作人员发现某处的温度过高也可通过管小阀7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增加烘干线来满足对烧线中废气产生的吸收效果,可以根据情况增加多个,实践证明增加的烘干线越多,最后废气的产生量越少,当烘干线的数量达到临界值时可不需要尾气处理装置处理尾气,实现零排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将有机垃圾干燥焚烧处理中热能供应和废气排放的问题和隧道窑中也存在热能富余和尾气排放的问题结合起来,二者废气的排放又能加快砖坯干燥的过程,充分利用了两者互补的特点,既解决了有机垃圾的处理又提高了砖窑的生产效率,最后还能通过砖坯的对气体的吸收解决尾气排放的问题,使得整个过程无污染,环保。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