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6019发布日期:2018-09-25 18:1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于空调的安装位置、角度、高度等要求的增加日趋增多,市场上出现了可180°正反倒装的适应不同户型的角式空调,用以实现不同方向的气流组织大循环。但是角式空调通常安装于角落,受现有空调结构设计限制,其送风角度较小,送风距离较短,整机的舒适性不佳。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存在送风角度较小,送风距离较短,整机的舒适性不佳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存在送风角度较小,送风距离较短,整机的舒适性不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空调底壳,所述空调底壳上设置有空调出风口;

蜗壳,所述蜗壳位于所述空调底壳内部、且所述蜗壳形成空调室内机的风道,并且所述蜗壳能够运动以在所述空调出风口处伸出所述空调底壳。

优选地,

所述蜗壳能够通过平动和/或转动的方式伸出所述空调底壳,和/或,所所述蜗壳上还形成有蜗壳出风口,且所述蜗壳出风口与所述空调出风口相对,且当所述蜗壳伸出所述空调底壳时、所述蜗壳出风口位于所述空调出风口的外部,以使得气流能直接从所述蜗壳出风口吹出。

优选地,

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蜗壳进行运动。

优选地,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的连接配合结构。

优选地,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一齿条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所述蜗壳上、使得所述蜗壳能够被带动朝所述空调底壳外部做伸出运动;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二齿条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蜗壳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蜗壳朝所述空调底壳内部做缩回运动。

优选地,

所述蜗壳还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蜗壳上还设置有从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出风孔。

优选地,

所述出风孔为多个,和/或,所述出风孔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优选地,

多个所述出风孔在所述蜗壳上均匀分布。

优选地,

所述蜗壳上还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能够摆动以对流经所述空调出风口的风进行导风。

优选地,

所述导风板还能打开和关闭所述空调出风口。

优选地,

还包括人感监控模块,能够检测人体主要的分布区域,

还包括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人感监控模块检测出的人体分布区域控制所述蜗壳运动、对所述空调出风口进行位置调节。

优选地,

所述空调室内机为角式空调室内机,安装于室内的墙角位置,包括正面进风区、侧面进风区,所述蜗壳内设置有风机,所述空调底壳内还设置有换热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蜗壳设置为能够运动以在所述空调出风口处伸出所述空调底壳,能够有效地增大扫风角度和增大扫风面积,提高了室内舒适度,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空调器送风角度小、送风距离短、整机舒适性不佳的技术问题;通过在加长蜗壳上设置多个出风孔能够实现多向气流送风和多环向送风,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整体舒适性,并且配合导风板能够进一步实现多角度和远距离的送风目的和效果。本发明还能够配合人感功能和相应功能逻辑控制,根据用户出风需求进行出风口位置自动调整,实现智能出风控制调节,提高送风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出风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蜗壳处于未伸出空调底壳状态时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3b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蜗壳处于未伸出空调底壳状态时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蜗壳上具有出风孔的第一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蜗壳上具有出风孔的第二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蜗壳上具有出风孔的第三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4d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蜗壳上具有出风孔的第四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空调底壳;2、空调出风口;3、蜗壳;31、出风孔;4、第一驱动机构;41、第一电机;42、第一齿轮;43、第一齿条;5、第二驱动机构;51、第二电机;52、第二齿轮;53、第二齿条;6、导风板;7、正面进风区;8、侧面进风区;9、风机;10、换热器;11、壁挂板;12、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d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空调底壳1,所述空调底壳1上设置有空调出风口2;

蜗壳3,所述蜗壳3位于所述空调底壳1内部、且所述蜗壳3形成空调室内机的风道,并且所述蜗壳3能够运动以在所述空调出风口2处伸出所述空调底壳1,以增大出风角度和出风方向。

本发明通过将蜗壳设置为能够运动以在所述空调出风口处伸出所述空调底壳,能够有效地增大扫风角度和增大扫风面积,从图3b中看,蜗壳3能向外伸出,其能够将风吹到左侧更大范围的位置,提高了室内舒适度,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空调器送风角度小、送风距离短、整机舒适性不佳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

所述蜗壳3能够通过平动和/或转动的方式伸出所述空调底壳1,和/或,所述蜗壳3上还形成有蜗壳出风口,且所述蜗壳出风口与所述空调出风口2相对,且当所述蜗壳伸出所述空调底壳1时、所述蜗壳出风口位于所述空调出风口2的外部,以使得气流能直接从所述蜗壳出风口吹出。这是本发明的蜗壳运动的优选运动方式,即可以通过平动伸出空调底壳、也可以通过转动伸出空调底壳,均能够实现增大送风角度和送风距离的效果,并且空调出风口通过空调底壳形成,要是蜗壳不具有蜗壳出风口的话,这样蜗壳在上下方向不设置框型结构,只是类似于图3a和图3b的直板的形式,这样存在一点缺点,就是在蜗壳伸出底壳之后、在竖直方向的顶端和底端,空气气流会从该处吹出,即无法按照预设的方向吹出气流,使得舒适度稍微降低;但是要是蜗壳具有蜗壳出风口的话,即使得蜗壳形成为类似框型的结构(或筒状结构),能够使得气流沿该筒状向外吹出,而不会存在在顶端或底端有泄漏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气流按照预定的方向吹出,提高室内舒适度。

优选地,

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蜗壳进行运动。通过设置驱动机构,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驱动蜗壳伸出以增大送风角度和送风距离,在不需要增大送风角度和送风距离时(例如是关机等情况),可以驱动蜗壳缩回至空调底壳内部。

优选地,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的连接配合结构。这是本发明的驱动结构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电机、齿轮和齿条的配合形式,能够使得电机驱动齿轮旋转,齿轮与齿条啮合进而再带动齿条运动,最终驱动蜗壳产生能够伸出空调底壳和缩回至空调底壳的运动。

优选地,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4,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41、第一齿轮42和第一齿条43,所述第一电机41、所述第一齿轮42和所述第一齿条43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一齿条43设置在所述蜗壳3上(即第一齿条与蜗壳为一体式结构)、使得所述蜗壳3能够被带动朝所述空调底壳1外部做伸出运动;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5,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机51、第二齿轮52和第二齿条53,所述第二电机51、所述第二齿轮52和所述第二齿条53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二齿条53与所述蜗壳3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蜗壳3朝所述空调底壳1内部做缩回运动。

这是本发明的驱动机构的进一步优选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两个驱动机构,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机构4可以位于上端、第二驱动机构5可以位于下端,第一驱动机构4和第二驱动机构5也可以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3a和3b所示),第一驱动机构中的第一齿条位于蜗壳上,即与蜗壳为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通过第一电机、顺次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而驱动蜗壳做伸出底壳外部的运动;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二电机、顺次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而驱动蜗壳做缩回底壳内部的运动,通过两套驱动机构相对于一套驱动机构而言能够防止在驱动运动过程中发生卡住而导致蜗壳运行不畅的情况发生。

如图2所示,本发明智能出风口由上下两个驱动盒(即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但是不限于两个驱动设计,也可以在出风口中部设计单个或多个驱动装置,达到平衡驱动的目的。且在空调任意区域设置人感监控模块,用于检测用户主要分布区域检测,配合功能系统设定功能,进行出风口位置调节,实现多角度、远距离、定点送风等功能。

驱动盒中运动机构如图3a-3b所示,出风口左、右边框分别由不同电机、齿轮和齿条驱动,左、右驱动框与上、下固定框用转轴等连接,实现自由转动,但不局限于转轴结构,还可以是轴承、滑轨、齿条、齿轮等运动结构。当需要进行出风口调整或运动时,左、右驱动配合滑动,实现不同角度出风口旋转,配合人感和系统设置,达到定点送风、大角度送风、远距离送风等智能化控制出风的目的。齿轮、齿条等运动结构的设计不局限与本发明图示,可根据出风口形状结构,以及预期达到的送风角度,进行齿轮、齿条的结构设计,如半圆、椭圆等弧形轨道或运动轨迹设计。

优选地,

所述蜗壳3还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蜗壳3上还设置有从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出风孔31。通过在加长蜗壳上设置多个出风孔能够在出风口进行送风的同时,还能将气流通过蜗壳上的出风孔吹出,从而能够在单纯通过出风口送风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多向气流送风和多环向送风,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整体舒适性。考虑空调使用过程中,用户人数的不确定性及用户分布区域的多样性,在出风口伸出区域,设计多个出风孔,该出风孔主要用于分流,实现多向气流循环,避免送风死角问题,提高空调整机舒适性的目的。

优选地,

所述出风孔31为多个,和/或,所述出风孔31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这是本发明的蜗壳上的出风孔的优选个数和形状,参见附图4a-4d,这是本发明的四种结构形式的出风孔的示意图,多个出风孔的设置能够通过其吹出多股气流,进一步实现多向气流送风和多环向送风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舒适度,出风孔可以为多种不同的形状,也可以为多种不同形状之间的组合,都是可以的,不做限制。

优选地,

多个所述出风孔31在所述蜗壳3上均匀分布。这是本发明的多个出风孔的具体分布形式,通过均匀分布的多个出风孔能够实现将气流从蜗壳上的出风孔均匀吹出,进一步提高舒适度。

优选地,

所述蜗壳3上还设置有导风板6、所述导风板6能够摆动以对流经所述空调出风口2的风进行导风。通过蜗壳的伸出结构,配合导风板能够进一步实现多角度和远距离的送风目的和效果。

优选地,

所述导风板6还能打开和关闭所述空调出风口2。通过导风板的上述方式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开启和关闭出风口,以根据需要时对出风口的气流进行控制。

优选地,

还包括人感监控模块,能够检测人体主要的分布区域,

还包括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人感监控模块检测出的人体分布区域控制所述蜗壳3运动、对所述空调出风口进行位置调节。在空调任意区域设置人感监控模块,用于检测用户主要分布区域检测,配合功能系统设定功能,进行出风口位置调节,实现多角度、远距离、定点送风等功能。

优选地,

所述空调室内机为角式空调室内机,安装于室内的墙角位置,包括正面进风区7、侧面进风区8,所述蜗壳3内设置有风机9(优选贯流风机),所述空调底壳1内还设置有换热器10(优选蒸发器)。本发明智能出风口的设计方法如图1所示,其包括进风面板、蒸发器、风机、出风口等结构,出风口位置非中间位置设计,而是位于角式空调一侧,本发明处于右侧,但是不限于右侧,可在左侧,能够实现空调进风、换热、吹出冷风或热风,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本发明通过将蜗壳设置为能够运动以在所述空调出风口处伸出所述空调底壳,能够有效地增大扫风角度和增大扫风面积,提高了室内舒适度,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空调器送风角度小、送风距离短、整机舒适性不佳的技术问题;通过在加长蜗壳上设置多个出风孔能够实现多向气流送风和多环向送风,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整体舒适性,并且配合导风板能够进一步实现多角度和远距离的送风目的和效果。本发明还能够配合人感功能和相应功能逻辑控制,根据用户出风需求进行出风口位置自动调整,实现智能出风控制调节,提高送风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