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6963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出风口处的零件大部分都由塑料件构成,长期不清洗会积累灰尘、滋生霉菌,开机时灰尘吹出影响用户健康。

一般用户也会定期擦洗室内机,对室内机外表面进行擦洗、对过滤网进行清洗。但出风口处由于有扫风和导风机构遮挡,难以对出风口和风道进行擦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的扫风机构遮挡出风口,导致难以对出风口和风道进行清洗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主体和扫风机构:所述主体包括出风口,所述扫风机构包括用于在所述出风口处进行扫风的扫风叶片;

其中,所述扫风机构可让开所述出风口。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扫风机构可相对所述主体拆装,以安装在所述主体上时使所述扫风叶片位于所述出风口处、且所述扫风叶片能够受驱动进行扫风;和从所述主体上拆离时让开所述出风口。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扫风机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扫风叶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所述扫风机构通过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主体拆装。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扫风机构可相对所述主体活动,以运动至第一位置时使所述扫风叶片位于所述出风口处、且所述扫风叶片能够受驱动进行扫风;和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让开所述出风口。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扫风机构可相对所述主体转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扫风机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扫风叶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其中,所述支撑件可相对所述主体转动,所述扫风机构通过所述支撑件转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锁固件,可相对所述主体活动,以运动至第一活动位置时将所述支撑件锁固在所述第一位置;和运动至第二活动位置时对所述支撑件解锁。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按压结构,所述按压结构包括可活动的按压件、和第一弹性件;

所述按压件,用于受按压时驱动所述锁固件运动至所述的第二活动位置;

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在所述按压件被松开时驱动所述锁固件运动至所述的第一活动位置。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按压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中部铰接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基体的一端具有按压部,另一端具有勾部;

所述勾部用于与所述锁固件配合,以在所述按压部受按压时勾住所述锁固件、且带动所述锁固件运动至所述的第二活动位置。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锁固件之间。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锁固件上设有插入部,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卡槽;

其中,所述锁固件运动至第一活动位置、且所述支撑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固件的插入部插入所述第一卡槽内,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将所述支撑件锁固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锁固件运动至第二活动位置时,所述锁固件的插入部退出所述第一卡槽,以对所述支撑件解锁。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连接轴;

所述支撑件呈板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的侧部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轴装入的第一开口;

其中,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所述主体转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2r1,其中,r1为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半径。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上套设有扭簧;

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配合,以提供所述支撑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力。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主体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一个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部连接,所述扭簧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的侧部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轴装入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轴的直径≤所述第二轴孔的直径。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主体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扭簧的容纳空间,所述凸起具有弧形的外形轮廓;

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弧形凹槽、且能通过弧形凹槽绕所述凸起转动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出风口为竖向布置;

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上端,以带动所述扫风机构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或,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下端,以带动所述扫风机构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主体上设有限位卡槽,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限位凸台;

其中,所述支撑件在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通过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限位卡槽卡接。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电机,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曲柄,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连杆,其分别与所述曲柄和所述扫风叶片连接,用于受所述曲柄驱动带动所述扫风叶片扫风;

其中,所述连杆与所述曲柄之间为可拆卸地连接。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连接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一端,以转动至第一运动位置时相对所述连杆打开;和转动至第二运动位置时相对所述连杆闭合,且与所述连杆的所述一端配合在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所述曲柄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提供所述第二卡槽夹持所述曲柄的夹紧力;

或,所述连杆通过卡接的方式与所述曲柄可拆卸连接。

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中,可选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开关件,用于受触发时对所述空调室内机断电;

面板,可相对所述主体打开和闭合、且在相对所述主体打开时触发所述开关件,使所述空调室内机断电。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空调室内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扫风机构可以让开出风口,从而可以为用户清洗出风口及风道带来极大的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第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第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风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空调室内机的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压件受到按压时空调室内机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风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空调室内机的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在按压件处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扫风机构装配在主体上时在第一剖面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扫风机构装配在主体上时在第二剖面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扫风机构装配在主体上时在第三剖面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扫风机构的定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电机通过曲柄和连杆与扫风叶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连杆、连接件以及第二弹性件三者分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连杆、连接件以及第二弹性件三者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面板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面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拆卸导风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体;10、出风口;11、第一连接轴;12、第二连接轴;100、空调室内机;101、导向滑槽;102、连接部;103、凸起;104、限位卡槽;1021、第二轴孔;1031、容纳空间;2、扫风机构;21、扫风叶片;22、支撑件;211、第一卡槽;221、第一轴孔;222、弧形凹槽;223、限位凸台;3、锁固件;30、限位结构;31、插入部;4、按压件;41、基体;411、按压部;412、勾部;5、第一弹性件;6、蜗舌;7、扭簧;8、曲柄;9、连杆;91、连接件;92、第二弹性件;93、开关件;94、面板;95、导风板;96、曲轴;97、另一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内机100,包括主体1和扫风机构2。主体1包括出风口10。扫风机构2包括用于在出风口10处进行扫风的扫风叶片21。其中,扫风机构2可让开出风口10。

其中,扫风叶片21在出风口10处转动以进行扫风时具有打开出风口10的第一状态(如图15所示)和闭合出风口10的第二状态。本专利中的“让开”不包含扫风叶片21在出风口10处扫风时打开出风口10的情况(即不包含图15中所示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扫风叶片21设置在出风口10处(一般位于出风口10内部),即使扫风叶片21在扫风时位于打开出风口10的第一状态,此时扫风叶片21仍位于出风口10处,其仍然会对外部清洗工具清洗出风口10造成干扰。本专利中的“让开”是指扫风机构2整体从出风口10处移开,比如可以通过拆卸的方式完全从出风口10处移开,或像图8中所示的那样,扫风机构2整体翻转从出风口10处移开。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扫风机构2可以让开出风口10,从而可以为用户清洗出风口10及风道带来极大的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扫风机构2可让开出风口10的功能,上述的扫风机构2可相对主体1拆装,以相对主体1拆离时使扫风机构2让开出风口10;或者扫风机构2可相对主体1活动,以运动至相应位置时让开出风口10。下面具体针对上述所描述的两种情况具体进行说明。

在第一示例中,前述的扫风机构2可相对主体1拆装,以安装在主体1上时使扫风叶片21位于出风口10处、且扫风叶片21能够受驱动进行扫风;和从主体1上拆离时让开出风口10。

进一步的,前述的扫风机构2可以包括支撑件22,扫风叶片21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件22上,扫风叶片21在出风口10处时可以受驱动进行扫风。扫风机构2通过支撑件22相对主体1拆装。比如支撑件22可以通过卡接或螺钉等可拆卸的方式与主体1连接。

在第二示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前述的扫风机构2可相对主体1活动,以运动至第一位置时使扫风叶片21位于出风口10处、且扫风叶片21能够受驱动进行扫风;和运动至第二位置时让开出风口10(如图8所示)。

进一步的,前述的扫风机构2可以通过转动或滑动等方式相对主体1运动至前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下面以前述的扫风机构2通过转动的方式相对主体1运动至前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具体举例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前述的扫风机构2可以包括支撑件22。扫风叶片21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件22上,扫风叶片21在出风口10处时可以受驱动进行扫风。其中,支撑件22可相对主体1转动,扫风机构2可以通过该支撑件22转动至前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因为上述的支撑件22可相对主体1转动,为了防止扫风叶片21在扫风时支撑件22发生晃动,故需对支撑件22进行固定。具体的,如图4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包括锁固件3。锁固件3可相对主体1活动,以运动至第一活动位置、且支撑件22位于第一位置时,将支撑件22锁固在第一位置(如图6所示);和运动至第二活动位置时对支撑件22解锁(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示例中,当支撑件22位于第一位置时,锁固件3可以将支撑件22锁紧固定,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支撑件22发生晃动而影响其上的扫风叶片21扫风。

在上述示例中,如图8所示,当锁固件3运动至第二活动位置对支撑件22解锁时,支撑件22又可以带动整个扫风机构2运动至前述的第二位置,以让出出风口10,使用户可以方便地对出风口10进行清洗。

为了方便对锁固件3进行操作,使锁固件3运动至前述的第一活动位置和第二活动位置,如图4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按压结构,按压结构包括可活动的按压件4、和第一弹性件5。按压件4用于受按压时驱动锁固件3运动至前述的第二活动位置(如图7所示),使锁固件3对支撑件22解锁。如图8所示,第一弹性件5用于在按压件4被松开时驱动锁固件3运动至前述的第一活动位置。在本示例中,如图6所示,当按压件4没有受按压时,锁固件3位于第一活动位置,此时当支撑件22位于第一位置时,锁固件3将支撑件22锁固在该第一位置,使支撑件22上的扫风叶片21可以稳定地扫风。如图7所示,当用户需要对出风口10进行清洗时,用户按压按压件4,第一弹性件5被压缩,按压件4驱动锁固件3运动至前述的第二活动位置,锁固件3对支撑件22解锁,使支撑件22可以带动整个扫风机构2让开出风口10。如图8所示,当用户松开按压件4时,第一弹性件5恢复到初始位置,第一弹性件5对锁固件3施加力,使锁固件3回复到第一活动位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按压件4可以设置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表面,以方便用户对按压件4进行操作。如图9所示,按压件4可以按钮等,按钮的外缘可以设有裙边,该裙边用于与主体1比如面板体的限位,避免由于第一弹性件5的弹力过大而将按钮顶出面板体外。同时按钮与空调室内机100内部的底壳之间也有足够的空间保证按钮的按压行程,底壳也可作为按钮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按压件4受按压时驱动锁固件3运动至前述第二活动位置的技术效果,本发明还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如图9所示,前述的按压件4包括基体41。基体41的中部铰接在主体1上。基体41的一端具有按压部411,另一端具有勾部412。勾部412用于与锁固件3配合,以在按压部411受按压时勾住锁固件3、且带动锁固件3运动至的第二活动位置。在本示例中,基体41与主体1配合形成杠杆结构,当按压基体41一端的按压部411时,基体41另一端的勾部412即可快速做出响应。

如图9所示,上述的按压部411可以为基体41自身的一部分,即按压部411一体成型在基体41上。同样的,前述的勾部412也可以为基体41自身的一部分,即勾部412也一体成型在基体41上。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前述的主体1上可以设有导向滑槽101,该导向滑槽101可以对锁固件3进行导向,使锁固件3运动至前述的第一活动位置和第二活动位置,从而可以保证锁固件3的运动精度。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前述的锁固件3上可以设有限位结构30,比如限位凸台等,用于限制锁固件3沿导向滑槽101滑动的位移量,使锁固件3可以在导向滑槽101内刚好滑动至前述的第一活动位置和第二活动位置,从而保证了锁固件3位移的精度和准度。

如图9所示,前述的第一弹性件5可以设置在按压部411与锁固件3之间。弹性件的一端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锁固件3上,另一端抵在按压部411的下方。

上述的第一弹性件5可以为弹性橡胶或压簧等。

为了实现前述的锁固件3可以将支撑件22锁固在第一位置的技术效果,如图6至图8所示,前述的锁固件3上可以设有插入部31,支撑件22上设有第一卡槽211。其中,锁固件3运动至第一活动位置、且支撑件22位于第一位置时,锁固件3的插入部31插入第一卡槽211内,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将支撑件22锁固在第一位置;锁固件3运动至第二活动位置时,锁固件3的插入部31退出第一卡槽211,以对支撑件22解锁。

上述的锁固件3可以呈板状,前述的插入部31为锁固件3自身的一部分,且位于锁固件3的一端。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支撑件22可相对主体1转动的技术效果,如图10所示,前述的主体1上可以设有第一连接轴11。支撑件22呈板状,支撑件22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孔221。第一轴孔221的侧部设有供第一连接轴11装入的第一开口。其中,支撑件22通过第一连接轴11相对主体1转动至前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本示例中,第一连接轴11是通过第一轴孔221侧部上的第一开口装入第一轴孔221内的,从而完成支撑件22与主体1之间的连接。

如图10所示,前述第一开口的宽度l1≤2r1,其中,r1为第一连接轴11的半径,以确保支撑件22在工作位置不会脱出主体1。

如图10所示,为了方便将第一连接轴11装入第一轴孔221内,第一连接轴11的侧部可以设置弦切面。其中,第一连接轴11的宽度≤第一开口的宽度l1,以便在装配位置支撑件22可以顺利装入主体1。第一连接轴11的半径r1≤第一轴孔221的半径,以便支撑件22可以通过第一连接轴11在第一轴孔221内旋转。

进一步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前述的主体1上可以设有第二连接轴12,第二连接轴12上套设有扭簧7。如图3所示,扭簧7的一端与主体1配合,另一端与支撑件22配合,扭簧7用于提供支撑件22从前述的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力。在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的扭簧7,当锁固件3对支撑件22解锁时,支撑件22可以在扭簧7的作用下自动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让开出风口10,从而具有节省人力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二连接轴12的直径≤扭簧7的内径,以便扭簧7可以套在第二连接轴12上。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前述的主体1上设有连接部102,连接部102的数量为两个、且间隔设置。第二连接轴12的一端与一个连接部102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部102连接。扭簧7位于两个连接部102之间。

如图11所示,前述的连接部102上可以设有第二轴孔1021,第二轴孔1021的侧部设有供第二连接轴12装入的第二开口。其中,第二开口的宽度l2≤第二连接轴12的直径≤第二轴孔1021的直径,以确保第二连接轴12装入第二轴孔1021后不会脱出。

如图12所示,前述的主体1上可以设有凸起103,凸起103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扭簧7的容纳空间1031,该容纳空间1031可以呈轴孔状,为了使扭簧7能够装入该轴孔内,扭簧7的外径≤该轴孔的内径。前述的凸起103具有弧形的外形轮廓。支撑件22上设有弧形凹槽222、且能通过该弧形凹槽222绕凸起103转动至前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其中,上述凸起103上弧形外形轮廓的外径≤支撑件22上弧形凹槽222的内径,以便支撑件22能够围绕主体1顺利旋转。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出风口10为竖向布置。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件22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10的上端,以带动扫风机构2转动至前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此当支撑件22带动扫风机构2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扫风机构2位于出风口10的上方,这样可以完全让出出风口10,并且不会对用户的视线和手动的空间造成干扰,方便用户清洗出风口10。

当然,在一个替代的示例中,前述支撑件22的一端能够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10的下端,以带动扫风机构2转动至前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此也可以达到扫风机构2让出出风口10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前述的主体1可以包括蜗舌6和风道,风道连通前述的出风口10。其中,在第一位置时,前述的支撑件22构成风道内壁的一部分、且与蜗舌6通过止口配合,以防止漏风而对空调室内机100内位于风道外的部件造成干扰。

进一步的,如图13和图14所示,前述的主体1上可以设有限位卡槽104,支撑件22上可以设有限位凸台223。其中,支撑件22在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限位凸台223与限位卡槽104卡接,以对支撑件22进行定位,防止支撑件22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影响清洗。

其中,支撑件22的限位凸台223和限位卡槽104上均可以设有导向结构,使支撑件22上的限位凸台223可以顺利地卡入和退出限位卡槽104。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主体1可以包括面板体,前述的第一连接轴11、第二连接轴12、连接部102、凸起103以及限位卡槽104均可以设置在该面板体上。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电机、曲柄8和连杆9。电机设置在主体1上。曲柄8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杆9分别与曲柄8和扫风叶片21连接,连杆9用于受曲柄8驱动带动扫风叶片21扫风。其中,连杆9与曲柄8之间为可拆卸地连接。在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的电机、曲柄8和连杆9,可以电动扫风叶片21扫风,从而节省了人力。另外,由于连杆9与曲柄8之间为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当将连杆9从曲柄8上拆离时不会影响扫风机构2让开出风口10的动作。

当然,在一个替代的示例中,前述的电机也可以设置在支撑件22上,如此支撑件22带动扫风机构2整体翻转时,电机也随着一起翻转,且不会影响扫风机构2让开出风口10的动作。在该替代的示例中,连杆9与曲柄8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上述的可拆卸连接。

为了实现前述的连杆9与曲柄8两者可拆卸连接的技术效果,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连接件91和第二弹性件92。连接件91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杆9的一端,以转动至第一运动位置时相对连杆9打开;和转动至第二运动位置时相对连杆9闭合,且与连杆9的一端配合在两者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曲柄8的第二卡槽。第二弹性件92用于提供第二卡槽夹持曲柄8的夹紧力。在本示例中,连接件91和连杆9的一端配合,两者形成类似与夹子的结构,通过第二弹性件92的配合,可以使连接件91和连杆9两者紧紧地夹持在曲柄8上。

上述的第二弹性件92可以为扭簧等。

在一个替代的示例中,前述的连杆9也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与曲柄8可拆卸连接。当然,具体如何实施,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8和图19所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开关件93和面板94。开关件93用于受触发时对空调室内机100断电。面板94可相对主体1打开和闭合、且在相对主体1打开时触发开关件93,使空调室内机100断电。具体的,每次需要对出风口10进行清洗时,都先打开面板94,使开关件93受到触发而将空调室内机100断电,如此可以有效防止漏电对用户的清洗工作造成安全隐患。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开关件93可以为微动开关等,该开关件93处于长期开启状态,空调室内机100在接入电源时处于待机随时可以开机。开关件93受到触发是指开关件93改变了这种处于长期的开启状态。比如上述的开关件93可以为常闭开关,该常闭开关接入电路中不影响空调室内机100的正常工作;当常闭开关受到触发时,常闭开关打开,使空调室内机100断电。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100。在本示例中,由于采用上述空调室内机100的缘故,因为扫风机构2可以让开出风口10,从而可以为用户清洗出风口10及风道带来极大的方便。

下面介绍一下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如下的技术问题:(1)可以确保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口10需要清洗时,使扫风机构2让开出风口10,出风口10擦洗完成后,扫风机构2可以方便复位;(2)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口10处于清洗状态时,空调室内机100整机处于断电状态,保护用户安全。

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室内机100设计全新的扫风机构2翻转结构、弹性按钮结构、弹性扫风连杆9、微动开关保护结构,可以按下列步骤实现扫风机构2非常方便地进行翻转和复位:1、打开面板94后,开关件93比如微动开关断开,空调室内机100整机断电,可以安全地对空调室内机100进行清洗;2、拉开导风板95,滑动曲轴96,取下导风板95;3、按压按压件4比如弹簧按钮,扫风机构2自动弹出,向外翻转定位;4、对出风口10进行擦洗;5、翻转扫风机构2并按压复位;6、装上导风板95并滑动曲轴96锁死;7、盖上面板94。

为清扫安全,本发明设计了一组安全防护机构。如图18原始状态示意图所示:在主体1的面板94体上安装微动开关,该微动开关处于长期开启状态,空调室内机100在接入电源时处于待机随时可以开机。在这种状态下对空调室内机100清洗处于不安全状态,会产生漏电或风叶旋转时造成机械伤害。本发明设计的清扫方式是必须打开面板94,使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断电状态,才能拆卸导风板95和翻转扫风机构2,方可对出风口10及风道进行清洗。如图19面板94打开示意图所示:打开面板94,微动开关弹开,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断电状态。

为方便取下导风板95,本发明所用的导风板95为易拆卸结构。如图20打开导风板95示意图所示:将导风板95从面板94体上拉开,导风板95与另一连杆97之间由一个可以左右滑动的曲轴96连接,曲轴96安装在导风板95上,图示为连接状态。如图21拆卸导风板95示意图所示:向左滑动曲轴96,导风板95与另一连杆97脱开,即可拆下导风板95。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带弹性连接的结构,方便扫风连杆9与曲柄8脱开,如图15拆卸扫风连杆9示意图。由于扫风连杆9带弹性,可以轻易地将扫风连杆9从曲柄8上取下和装上。如图16扫风连杆9结构示意图所示,弹性扫风连杆9上设有连接件91,两者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92比如扭簧;弹性扫风连杆9与连接件91分别设计有凸包和销孔用于装配固定,扭簧通过扫风连杆9的卡槽进行限位,如图17扫风连杆9示意图所示,该扫风连杆9装配十分简单方便。

本发明的要求清洗出风口10及风道时需要将扫风机构2旋转至出风口10的上部,以腾出空间方便清洗工具进入出风口10及风道。清洗前,扫风机构2与面板体、底壳有可靠的连接和固定,如图6扫风机构2闭合状态示意图所示:扫风机构2包括支撑件22和设置在支撑件22上的扫风叶片21,支撑件22的一端通过销孔旋转配合与面板体连接,另一端设置第一卡槽211。支撑件22与蜗舌6两者通过止口配合,以防止漏风。如图7按压按压件4的瞬间结构示意图所示:按压件4可以为弹性按钮等,按压弹性按钮,带动锁固件3向出风口10外侧滑动,使支撑件22与底壳脱离,在支撑件22上扭簧7的作用下,支撑件22绕着面板体销轴旋转打开。当松开弹性按钮时,在压簧的作用下,锁固件3及弹性按钮可以自动回位。清洗结束后,只要按压支撑件22,通过锁固件3上的斜角,支撑件22上的第一卡槽211可以滑到锁固件3处,使锁固件3上的插入部31插入支撑件22上的第一卡槽211内,以将支撑件22锁死。如图8扫风叶片21打开结构示意图所示:可以用手辅助扳动支撑件22至让开出风口10的位置,使出风口10及风道有足够空间用于清洗工具对出风口10及风道进行清洗。

如图1扫风叶片21装配结构示意图1所示:支撑件22与面板体通过1组或多组(图示为3组)销轴配合连接,可以使支撑件22以面板体销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保证支撑件22打开和闭合动作。图2扫风叶片21装配结构示意图所示:支撑件22与面板体之间由1组或多组(图示为2组)扭簧7连接,用于支撑件22能够自动弹开。扭簧7内孔穿有第二连接轴12比如弹簧销轴等,弹簧销轴两端固定在面板体的销孔上,扭簧7的一端与面板94体弹簧固定座上的卡槽配合,扭簧7的另一端与支撑件22弹簧固定座上的卡槽配合。

本发明在底壳上设计有1组或多组(图示为2组)按压结构,按压结构包括按压件4,该按压件4可以为弹性按钮。如图5锁固件3结构示意图所示:弹性按钮与底壳销孔配合,要求按钮销轴直径≤按钮销孔直径,以便按压弹性按钮时,弹性按钮可以灵活转动;

在底壳上设计有“l”型卡扣滑槽,锁固件3与滑槽留有配合间隙,锁固件3在滑槽中可以自由滑动,锁固件3上设计有卡扣限位凸台223,用以限制锁固件3延滑槽方向的位移量。如图4弹性按钮结构示意图所示:在底壳与弹性按钮之间设计有1个或多个(本图为2个)第一弹性件5,该第一弹性件5可以压簧等,用于将锁固件3向风道内侧顶紧,压簧一头通过卡槽方式固定在锁固件3上,另一头顶在底壳的按钮压头上。

当扫风叶片21位于清洗位置时,由于重力作用可能会下坠影响清洗。如图14支撑件22定位结构示意图所示,主体1上设置限位卡槽104,支撑件22上设置限位凸台223,支撑件22在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限位凸台223与限位卡槽104卡接,以支撑扫风机构2的重力。限位卡槽104和限位凸台223均设计有导向结构,用于使支撑件22上的限位凸台223可以顺利地卡入和退出限位卡槽104。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