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5833发布日期:2018-10-26 18:4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格栅内侧通常设置有滤网和/或净化模块,以对进入机体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日积月累使得滤网和/或净化模块积灰严重,若不及时清洗,会对空调出风产生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相关技术中,为了便于滤网和/或净化模块的拆洗,通常将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格栅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壳体背面,当要拆洗滤网和/或净化模块时,需要先将进风格栅拆下。但在拆卸进风格栅时,需要拆解卡扣,而卡扣的拆装便利性较差,操作较为不便,且当空调室内机靠近墙体时,卡扣的可视性更差,进一步增大了拆卸难度,从而导致滤网和/或净化模块的拆洗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滤网和/或净化模块拆洗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口;以及

进风格栅,包括定格栅单元及动格栅单元,所述定格栅单元固定安装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动格栅单元可滑动安装于所述进风口处;

所述动格栅单元具有与所述定格栅单元相互拼合的第一位置,以及沿进风方向与所述定格栅单元相互错开的第二位置,所述壳体于所述第二位置设有滑槽,所述动格栅单元可沿所述滑槽滑动至与所述定格栅单元相叠合,以让位出供滤网和/或净化模块拆装的拆装窗口。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背板及进风框,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背板,所述进风框设于所述进风口的周缘并外凸于所述背板,所述定格栅单元固定连接于所述进风框,所述动格栅单元滑动连接于所述进风框。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动格栅单元与所述定格栅单元沿左右方向相邻布置,且所述动格栅单元与所述进风框在左右方向上可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进风框包括在上下方向相对的两个横框条,所述滑槽包括横向滑槽,所述横向滑槽设于任一所述横框条的与另一所述横框条相向的一侧,所述动格栅单元的上下两侧边分别设有与对应所述横向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一滑轴。

可选地,所述横向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设于所述定格栅单元的内侧,所述进风框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入口端相通并向外延伸的第一外延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所述进风框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的远离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相通并向外延伸的第二外延槽;所述动格栅单元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滑轴,且该两所述第一滑轴中的其中一者与所述第一外延槽及所述第一滑槽可滑动配合,另一者与所述第二外延槽及所述第二滑槽可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背板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外凸弧形板,所述定格栅单元及动格栅单元均呈与所述进风口适配的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呈并排设置的同心弧形槽,且所述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的弧度与所述定格栅单元的弧度相同。

可选地,位于上侧的所述第一滑轴的顶部与相对应的所述横向滑槽的槽底之间形成有间隔h1,位于下侧的所述第一滑轴插入对应所述横向滑槽内的深度为h2,其中,h1大于或等于h2。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动格栅单元与所述定格栅单元沿上下方向相邻布置,且所述动格栅单元与所述进风框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进风框包括在左右方向相对的两个竖框条,所述滑槽包括竖向滑槽,所述竖向滑槽设于任一所述竖框条的与另一所述竖框条相向的一侧;所述动格栅单元的左右两侧边设有与对应所述竖向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轴。

可选地,所述竖向滑槽包括第三滑槽及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滑槽设于所述定格栅单元的内侧,所述进风框还设有与所述第三滑槽的入口端相通并向外延伸的第三外延槽;所述第四滑槽与所述第三滑槽在上下方向并排布置,所述进风框还设有与所述第四滑槽的背离所述第三滑槽的一端相通并向外延伸的第四外延槽;所述动格栅单元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滑轴,且该两所述第二滑轴中的其中一者与所述第三外延槽及所述第三滑槽可滑动配合,另一者与所述第四外延槽及所述第四滑槽可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定格栅单元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下部,所述第四滑槽段位于所述第三滑槽的上侧,所述第四滑槽与所述第四外延槽的连接处设有弹性扣;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弹性扣与位于所述动格栅单元上侧的所述第二滑轴卡接配合,以限制所述动格栅单元向下滑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具有进风口;以及

进风格栅,包括定格栅单元及动格栅单元,所述定格栅单元固定安装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动格栅单元可滑动安装于所述进风口处;

所述动格栅单元具有与所述定格栅单元相互拼合的第一位置,以及沿进风方向与所述定格栅单元相互错开的第二位置,所述壳体于所述第二位置设有滑槽,所述动格栅单元可沿所述滑槽滑动至与所述定格栅单元相叠合,以让位出供滤网和/或净化模块拆装的拆装窗口。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进风格栅拆分为定格栅单元及动格栅单元,其中,动格栅单元可滑动安装于进风口处,且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在一般状态时,动格栅单元处于第一位置而与定格栅单元相互拼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在需要清洗滤网时,先使动格栅单元沿进风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再沿第二位置处的滑槽滑动至与定格栅单元相互叠合,让位出拆装窗口,便可将滤网和/或净化模块从拆装窗口处取出进行清洗。如此,无需将整个进风格栅拆下,便可实现滤网和/或净化模块的拆装,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从而有效提升了滤网的拆洗便利性,有利于用户及时对滤网和/或净化模块进行清洗。并且,由于第二位置与定格栅单元相互错开,动格栅单元在沿第二位置处的滑槽滑动时,可避免与定格栅单元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可有效避免动格栅单元的外观面被刮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滤网拆装示意图;

图3为动格栅单元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滑轴与横向滑槽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动格栅单元自第二位置滑动打开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滑轴与横向滑槽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沿竖向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动格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第一位置时,第二滑轴与竖向滑槽的配合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11中动格栅单元自第二位置滑动打开时,第二滑轴与竖向滑槽的配合示意图;

图16为图11中动格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柜机、方形柜机或其他形状的空调柜机,在以下实施例中,主要以圆形柜机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6所示,该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及进风格栅20。其中,壳体10具有进风口(未标示);进风格栅20包括定格栅单元21及动格栅单元22,定格栅单元21固定安装于进风口处,动格栅单元22可滑动安装于进风口处;动格栅单元22具有与定格栅单元21相互拼合的第一位置,以及沿进风方向与定格栅单元21相互错开的第二位置,壳体10于第二位置设有滑槽,动格栅单元22可沿滑槽滑动至与定格栅单元21相叠合,以让位出供滤网30和/或净化模块拆装的拆装窗口10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100为圆形空调室内机100,其中,壳体10大体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柱形,进风口设于壳体10的背部而呈与壳体10适配的弧形,相应地,进风格栅20呈与进风口相适配的弧形设置以较好地盖合进风口。滤网30设置于进风格栅20的内侧,以对自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保证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质量,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滤网30的内侧还设有净化模块(如除pm2.5模块、除甲醛模块或电净化模块等)以对空气进行更深层次的净化。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滤网30及净化模块的安装方式的不同,相应地,拆装窗口101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滤网30独立设于进风格栅20的内侧,此时,拆装窗口101可供滤网30拆出;另一实施例中,滤网30设置于进风格栅20上,净化模块独立设置于滤网30的内侧,此时,拆装窗口101可供净化模块拆出;再一实施例中,滤网30独立设置于进风格栅20的内侧,且净化模块安装于滤网30上,此时,拆装窗口101可供滤网30和净化模块一起拆出。以下实施例主要针对滤网30自拆装窗口101拆出为例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滤网30的安装,壳体10的内部对应进风口处设有滤网支架,滤网30可通过卡扣连接、磁吸固定等方式可拆卸固定于滤网支架上;当然,滤网30也可不固定于滤网支架上,而是简单的夹置于进风格栅20与滤网支架之间,滤网支架可对滤网30起到支撑作用。

将进风格栅20拆分为定格栅单元21及动格栅单元22,其中,定格栅单元21可一体成型于壳体10上,也可通过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安装于壳体10上,动格栅单元22可滑动安装于进风口处。如此,在空调室内机100正常使用时,动格栅单元22处于第一位置而与定格栅单元21相互拼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在需要清洗滤网30时,先将动格栅单元22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在进风方向上相互错开),再将动格栅单元22沿滑槽滑动至与定格栅单元21在进风方向上相互叠合,便可将滤网30自拆装窗口101处取出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再自拆装窗口101插入即可,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其中,动格栅单元22可沿左右方向滑动打开,也可沿上下方向滑动打开,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当动格栅单元22处于第二位置时,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在进风方向上相互错开的程度,以至少能保证动格栅单元22沿第二位置处的滑槽滑动至与动格栅单元22相叠合的过程中,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之间不会产生干涉,从而能够确保动格栅单元22在滑动过程中不会被定格栅单元21刮伤外观面。此处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相互叠合,既可以是部分叠合,也可以是完全叠合,只要能让位出足以供滤网30和/或净化模块拆出的拆装窗口101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同时,动格栅单元22既可以是滑动至定格栅单元21的内侧叠合,也可以是滑动至定格栅单元21的外侧叠合。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空调室内机100整体的美观性,优选为将动格栅单元22滑动至定格栅单元21的内侧叠合。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传统的空调室内机采用将进风格栅一体成型于壳体上,或者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壳体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格栅20无需整体拆卸,只需通过将动格栅单元22的滑动至与定格栅单元21相叠合,便可形成供滤网30和/或净化模块拆装的拆装窗口101,极大地提升了滤网30和/或净化模块的拆洗便利性。并且,动格栅单元22采用滑动打开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的进风格栅20通过卡扣连接于壳体10背部,而使得卡扣的可视性差、拆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可以靠墙、靠角安装,从而有效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00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进风格栅20拆分为定格栅单元21及动格栅单元22,其中,动格栅单元22可滑动安装于进风口处,且具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在一般状态时,动格栅单元22处于第一位置而与定格栅单元21相互拼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在需要清洗滤网30和/或净化模块时,先使动格栅单元22沿进风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再沿第二位置处的滑槽滑动至与定格栅单元21相互叠合,让位出拆装窗口101,便可将滤网30和/或净化模块从拆装窗口101处取出进行清洗。如此,无需将整个进风格栅20拆下,便可实现滤网30和/或净化模块的拆装,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从而有效提升了滤网30和/或净化模块的拆洗便利性,有利于用户及时对滤网30和/或净化模块进行清洗。并且,由于第二位置与定格栅单元21相互错开,动格栅单元22在沿第二位置处的滑槽滑动时,可避免与定格栅单元21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可有效避免动格栅单元22的外观面被刮伤。

进一步地,壳体10包括背板11及进风框12,进风口形成于背板11,进风框12设于进风口的周缘并外凸于背板11,定格栅单元21固定连接于进风框12,动格栅单元22滑动连接于进风框12。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面板、背板11及进风框12,其中,进风口形成于背板11上,面板上设有出风口,面板与背板11之间围合形成用以安装换热器及风机组件的空间。进风框12设置于进风口处而外凸于背板11。可以理解的是,背板11通常壁厚较薄,不便于安装进风格栅20,并且,若进风格栅20设置于背板11内侧,将会挤占换热器及风机组件的安装空间,进而影响空调室内机100的换热性能。因而,通过设置进风框12,可使得进风格栅20的装配更为稳定可靠,且将进风格栅20设于背板11的外侧,便无需挤占背板11内侧的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至图10,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位置时,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沿左右方向相邻布置,且动格栅单元22与进风框12在左右方向上可滑动配合。具体地,当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3所示),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在左右方向上相互拼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当处于第二位置时(如图5所示),动格栅单元22可在左右方向上朝向靠近定格栅单元21的一侧滑动而让位出拆装窗口101,从而可以方便滤网30的拆装。

可以理解的是,进风格栅20的拆分方式不限于仅拆分为左右两块。例如,如图2所示,进风格栅20可拆分为四块,具体地,进风格栅20包括左上定格栅单元21、右上动格栅单元22、左下定格栅单元21及右下动格栅单元22,其中,左上定格栅单元21与右上动格栅单元22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配合,左下定格栅单元21与右下动格栅单元22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配合,从而有效提升了动格栅单元22的打开灵活性。当然,进风格栅20的拆分方式还有很多,具体可根据进风口的形状及大小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进风框12包括在上下方向相对的两个横框条,滑槽包括横向滑槽,横向滑槽设于任一横框条的与另一横框条相向的一侧,动格栅单元22的上下两侧边分别设有与对应横向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一滑轴221。具体地,位于进风框12上侧的横框条上设有横向滑槽,位于进风框12下侧的横框条上对应也设有横向滑槽,动格栅单元22的上下两侧边均设有第一滑轴221,通过第一滑轴221与横向滑槽的滑动配合,以使动格栅单元22的滑动更为顺畅。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横向滑槽包括第一滑槽121及第二滑槽122,第一滑槽121设于定格栅单元21的内侧,进风框12还设有与第一滑槽121的入口端相通并向外延伸的第一外延槽123;第二滑槽122与第一滑槽121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进风框12还设有与第二滑槽122的远离第一滑槽121的一端相通并向外延伸的第二外延槽124;动格栅单元22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两个第一滑轴221,且该两第一滑轴221中的其中一者与第一外延槽123及第一滑槽121可滑动配合,另一者与第二外延槽124及第二滑槽122可滑动配合。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21与第一外延槽123相连通并大体呈l型设置,第二滑槽122与第二外延槽124相连通并大体呈l型设置。动格栅单元22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两个第一滑轴221,当动格栅单元22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4所示),位于动格栅单元22的上侧边(或下侧边)的靠近定格栅单元21的一侧的第一滑轴221置于第一外延槽123内,远离定格栅单元21的一侧的第一滑轴221置于第二外延槽124内,此时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相互拼合并大体位于同一弧面上,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更为美观;当需要滑动打开动格栅单元22时,如图6所示,首先将动格栅单元22沿第一外延槽123及第二外延槽124向内侧滑动至第二位置,使得位于动格栅单元22的上侧边(或下侧边)的靠近定格栅单元21的一侧的第一滑轴221置于第一滑槽121内,远离定格栅单元21的一侧的第一滑轴221置于第二滑槽122内,如此,便可使动格栅单元22顺利沿着第二位置处的横向滑槽滑动至与定格栅单元21相叠合,从而可有效避免动格栅单元22在滑动过程中因产生干涉而刮伤外观面,使得动格栅单元22的滑动打开更为顺畅。

进一步地,背板11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外凸弧形板,定格栅单元21及动格栅单元22均呈与进风口适配的弧形设置;第一滑槽121与第二滑槽122呈并排设置的同心弧形槽,且第一滑槽121及第二滑槽122的弧度与定格栅单元21的弧度相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1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外凸弧形板,进风格栅20设置为与进风口适配的弧形板状,相应地,定格栅单元21及动格栅单元22均设置为弧形板状,且定格栅单元21与动格栅单元22的弯曲弧度大体一致,以使在第一位置时,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处于同一弧面上。第一滑槽121与第二滑槽122呈同心弧形设置,使得动格栅单元22在横向滑槽内滑动时,始终处于同一弧形槽内,如此,可避免动格栅单元22在滑动中因发生扭曲变形而绕着第一滑轴221发生自转而刮伤外观面。

由于空调室内机100的长期运行,日积月累,使得进风格栅20上的积尘也较为严重,因此,进风格栅20也需要定期拆下进行清洗,为了便于进风格栅20的拆装,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位于上侧的第一滑轴221的顶部与相对应的横向滑槽的槽底之间形成有间隔h1,位于下侧的第一滑轴221插入对应横向滑槽内的深度为h2,其中,h1大于或等于h2。

具体地,请参照图7至图9,在自然状态下(即动格栅单元22正常装配于进风口上时),位于上侧的第一滑轴221的顶部与横向滑槽的槽底之间形成有间隔h1。如此,在对横向滑槽内的动格栅单元22进行拆卸时,先将动格栅单元22向上提起,由于h1大于或等于h2,使得动格栅单元22能够有足够的向上活动空间,以使动格栅单元22底部的第一滑轴221可与下侧的横向滑槽相分离,从而使该动格栅单元22能够顺利从横向滑槽内取出。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1至图16,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位置时,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沿上下方向相邻布置,且动格栅单元22与进风框12在上下方向上可滑动配合。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处于第一位置时,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在上下方向上相互拼合以共同覆盖进风口,当处于第二位置时,动格栅单元22可在上下方向上朝向靠近定格栅单元21的一侧滑动而让位出拆装窗口101,从而可以方便滤网30的拆装。可以理解的是,进风格栅20的拆分方式不限于仅拆分为上下两块。例如,如图11所示,进风格栅20可拆分为四块,进一步有效提升了动格栅单元22的打开灵活性。

进一步地,进风框12包括在左右方向相对的两个竖框条,滑槽包括竖向滑槽,竖向滑槽设于任一竖框条的与另一竖框条相向的一侧;动格栅单元22的左右两侧边设有与对应竖向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轴222。具体地,位于进风框12左侧的竖框条上设有竖向滑槽,位于进风框12右侧的竖框条上对应也设有竖向滑槽,动格栅单元22的左右两侧边均设有第二滑轴222,通过第二滑轴222与竖向滑槽的滑动配合,以使动格栅单元22的滑动更为顺畅。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3及图14,竖向滑槽包括第三滑槽125及第四滑槽126,第三滑槽125设于定格栅单元21的内侧,进风框12还设有与第三滑槽125的入口端相通并向外延伸的第三外延槽127;第四滑槽126与第三滑槽125在上下方向并排布置,进风框12还设有与第四滑槽126的背离第三滑槽125的一端相通并向外延伸的第四外延槽128;动格栅单元2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第二滑轴222,且该两第二滑轴222中的其中一者与第三外延槽127及第三滑槽125可滑动配合,另一者与第四外延槽128及第四滑槽126可滑动配合。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滑槽125与第三外延槽127相连通并大体呈l型设置,第四滑槽126与第四外延槽128相连通并大体呈l型设置。动格栅单元2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第二滑轴222,当动格栅单元22处于第一位置时,位于动格栅单元22的左侧边(或右侧边)的靠近定格栅单元21的一侧的第二滑轴222置于第三外延槽127内,远离定格栅单元21的一侧的第二滑轴222置于第四外延槽128内,此时动格栅单元22与定格栅单元21相互拼合并大体位于同一外观面上,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更为美观;当需要滑动打开动格栅单元22时,首先将动格栅单元22沿第三外延槽127及第四外延槽128向内侧滑动至第二位置,使得位于动格栅单元22的左侧边(或右侧边)的靠近定格栅单元21的一侧的第二滑轴222置于第三滑槽125内,远离定格栅单元21的一侧的第二滑轴222置于第四滑槽126内,如此,便可使动格栅单元22顺利沿着第二位置处的竖向滑槽滑动至与定格栅单元21相叠合,从而可有效避免动格栅单元22在滑动过程中因产生干涉而刮伤外观面,使得动格栅单元22的滑动打开更为顺畅。

进一步地,定格栅单元21位于进风口的下部,第四滑槽126段位于第三滑槽125的上侧,第四滑槽126与第四外延槽128的连接处设有弹性扣129;在第一位置时,弹性扣129与位于动格栅单元22上侧的第二滑轴222卡接配合,以限制动格栅单元22向下滑落。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弹性扣129,当动格栅单元22滑动至进风口上部的第一位置时,弹性卡扣与动格栅单元22上的第二滑轴222卡接配合,从而可将动格栅单元22锁紧,以避免动格栅单元22向下滑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