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管组件、空调柜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2053发布日期:2018-12-08 05:4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电加热管组件、空调柜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加热管组件、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空调器,特别是分体式落地空调来说,在换热器上通常设有电加热模块。该电加热模块包括多个弯折设计的电加热管和用于固定电加热管的支架。由于电加热管通常由单体支架固定,故多个电加热管之间就没有较可靠的固定;同时,电加热管的一端还引出有电源连接线,该电源连接线也没有可靠的走线设计,当电源连接线晃动时,电源连接线就极易与高温的电加热管发生碰撞接触,从而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加热管组件,旨在提高空调柜机的电源连接线的走线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电加热管组件包括室内换热器、加热管、侧支架以及电源连接线;加热管固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侧支架固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并与所述加热管间隔设置;电源连接线一端与所述加热管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侧支架,并沿所述侧支架延伸。

可选地,所述侧支架上设有过线卡扣,所述过线卡扣一端与所述侧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线卡接。

可选地,所述过线卡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可选地,所述电源连接线与邻近的所述加热管之间间隔的最小距离为l,其中,

式中,i为电流,r为电阻,t为时间,pr为普兰德数,d为水平管路的管径,α为对流换热系数,λ为空气的导热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υ为空气的运动粘度,β为流体的体积膨胀系数,δt为过余温度,c和n均为无单位参数,当葛拉晓夫准数和普兰德数的乘积的范围为104~109时,c为0.53,n为1/4,当葛拉晓夫准数和普兰德数的乘积的范围为109~1012时,c为0.13,n为1/3。可选地,所述侧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侧支架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加热管位于两侧支架之间;

所述电加热管组件还包括电源支架以及设于所述电源支架上的电源座,所述电源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侧支架连接;

所述电源连接线的另一端包括沿所述侧支架延伸的第一连接线段、及与所述电源座连接的第二连接线段。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线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子段和并行子段;所述竖直子段自所述第一连接线段的朝向所述电源支架的末端竖直地向背离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方向延伸;所述并行子段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间隔并行,且所述并行子段远离所述竖直子段的一端朝向所述电源座弯折而与所述电源座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源支架、所述竖直子段、所述并行子段与邻近的所述加热管之间的间距均大于或等于所述l。

可选地,所述电加热管组件还包括多个固定管扣,所述加热管通过所述固定管扣固定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上。可选地,所述电加热管组件还包括设于两侧支架之间的横支撑架,所述加热管搭接于所述横支撑架,所述横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侧支架固定;所述加热管搭接于所述横支撑架,部分所述固定管扣可拆卸固定在所述横支撑架上。

可选地,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两相对边缘处的换热器边板,所述侧支架的截面呈l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换热器边板贴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侧边缘向背离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方向凸出形成。

可选地,所述加热管上套设有连续波纹状的导热丝。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柜机,包括壳体、送风组件、以及电加热管组件,该电加热管组件包括室内换热器、加热管、侧支架以及电源连接线;加热管固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侧支架固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并与所述加热管间隔设置;电源连接线一端与所述加热管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侧支架,并沿所述侧支架延伸。所述壳体内设有风道,所述电加热管组件和所述送风组件均设于所述风道中。

可选地,所述电加热管组件的加热管包括多段加热子管,且邻近的加热子管通过u形连接线连接,所述电加热管组件位于所述送风组件的送风方向下游,且在所述送风方向上,所述u形连接线位于所述加热子管的上游。

可选地,在与所述送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加热管与所述电源连接线相并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与所述加热管之间具有间隔。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包括相互连接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柜机。该空调柜机包括壳体、送风组件、以及电加热管组件。该电加热管组件包括室内换热器、加热管、侧支架以及电源连接线;加热管固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侧支架固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并与所述加热管间隔设置;电源连接线一端与所述加热管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侧支架,并沿所述侧支架延伸。所述壳体内设有风道,所述电加热管组件和所述送风组件均设于所述风道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在室内换热器上固设有与加热管间隔设置的侧支架,且电源连接线一端与加热管连接,另一端固定于侧支架,并沿侧支架延伸,所以,电源连接线就可以通过固定于侧支架上而获得安全的走线结构设计,如此,不但有利于美观内部走线的布局,而且还可以调高电源连接线的走线可靠性,保证电源连接线不易因容易晃动以及距离加热管过近而导致损坏,甚至高温起火烧毁等安全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电加热管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加热管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柜机中应用有另一实施例的电加热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电加热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沿s1-s1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加热管组件以及具有该电加热管的空调柜机。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电加热管组件包括室内换热器1、加热管2、侧支架3以及电源连接线4;加热管2固设于室内换热器1;侧支架3固设于室内换热器1,并与加热管2间隔设置;电源连接线4一端与加热管2连接,另一端固定于侧支架3,并沿侧支架3延伸。

在此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以及如图4至图8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具体为一分体落地式空调柜机。该空调柜机通常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9,内腔中安装有各种部件,例如送风组件8和位于送风组件8上方的电加热管组件,壳体9内设有风道(未标示),电加热管组件和送风组件8均设于风道中。其中,如图3所示,室内换热器1包括两相对间隔的换热板11,以及设于两换热板11之间并呈连续弯折设置的换热管12,换热管12中流通有冷媒,空气与室内换热器1接触发生热量交换,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换热过程。为增强室内换热器1的在制热状态时的加热功能,通常在室内换热器1的后板面上设有电加热模块,该电加热模块包括多个弯折设计的加热管2和用于固定电加热管2的支架。而在目前常见的产品中,由于加热管2工作时的温度通常会达到200℃及以上,但加热管2通常由单体支架固定,故多个加热管2之间就没有较可靠的固定;同时,加热管2的一端还引出有电源连接线4,该电源连接线4也没有可靠的走线设计,且与加热管2之间也无有效的安全间隙,当电源连接线4晃动时,电源连接线4就极易与高温的加热管2发生碰撞接触,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此外,壳体9特别是壳体9的后板面与加热管2之间应具有间隔,因为壳体9通常为注塑件,该间隔的设置可有效避免加热管2熔坏壳体9。特别地,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送风组件会迅速关闭,而加热管2在余热的作用下会先升温再降温,在升温的过程中,加热管2的温度可能会超过250℃,在此高温下,若壳体9与加热管2之间无间隔,则容易被烧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室内换热器1上固设有与加热管2间隔设置的侧支架3,且电源连接线4一端与加热管2连接,另一端固定于侧支架3,并沿侧支架3延伸,所以,电源连接线4就可以通过固定于侧支架3上而获得安全的走线结构设计,如此,不但有利于美观内部走线的布局,而且还可以调高电源连接线4的走线可靠性,保证电源连接线4不易因容易晃动以及距离加热管2过近而导致损坏,甚至高温起火烧毁等安全事故发生。

具体地,在图4至图6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除了图1至图3所示的结构之外,侧支架3上设有过线卡扣33,过线卡扣33一端与侧支架3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连接线4卡接。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电源连接线4还可以通过例如但不限于使用胶水粘接等方式实现固定于侧支架3上,但本实施例中使用过线卡扣33的固定方式不但具有固定牢固的特点,还具有有利于后续的拆装维修等便利。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过线卡扣3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从而实现对电源连接线4的多点固定,可进一步提高走线可靠性。

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为确保电源连接线4的安全规范走线,电源连接线4与邻近的加热管2之间间隔的最小距离为l,其中,l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为电流,r为电阻,t为时间,pr为普兰德数,d为水平管路的管径,α为对流换热系数,λ为空气的导热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υ为空气的运动粘度,β为流体的体积膨胀系数,δt为过余温度,c和n均为无单位参数,当葛拉晓夫准数和普兰德数的乘积的范围为104~109时,c为0.53,n为1/4,当葛拉晓夫准数和普兰德数的乘积的范围为109~1012时,c为0.13,n为1/3。可以理解,最小距离l的设置可防止因电源连接线4与加热管2之间间距过小而导致的电源连接线4高温起火烧毁等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通过使用过线卡扣33将电源连接线4固定于侧支架3上,从而控制电源连接线4与加热管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该最小安全距离l。

参照图1和图4,在两个实施例中,侧支架3的数量具体为两个,且两个侧支架3相对间隔设置,加热管2位于两侧支架3之间;电加热管组件还包括电源支架5以及设于电源支架5上的电源座51,电源支架5的两端分别与一个侧支架3连接;电源连接线4的另一端包括沿侧支架3延伸的第一连接线段41、及与电源座51连接的第二连接线段42。具体地,第二连接线段42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子段421、并行子段422;竖直子段421自第一连接线段41的朝向电源支架5的末端,沿侧支架3的宽度方向,向背离室内换热器1的方向延伸;并行子段422与电源支架5和室内换热器1均间隔平行,并行子段422远离竖直子段421的一端朝向电源座51弯折而与电源座51连接。在此,为确保电源连接线4符合安全规范走线的规范,避免发生受热损伤,电源支架5、竖直子段421、并行子段422与邻近的加热管2之间的间距均大于或等于l。在此,电源支架5的两端分别优选与对应侧的侧支架3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拆装;具体地,在侧支架3上设有凸出部34,电源支架5的两端分别和两个凸出部34螺接,从而可使电源支架5与加热管2之间的距离加大,随之与电源座51连接的第二连接线段42与加热管2之间的间距也相应加大,如此,可进一步确保电源连接线4的走线安全。同时,电源座51和电源连接线4均邻近同一侧的侧支架3设置,如此可使电源连接线4尽可能地短,可尽量避免因线过长而造成晃动等情况发生。

在此需说明的是,为方便制造和装配,加热管2包括多段加热子管,且邻近的加热子管通过u形连接线连接。具体地,加热子管分为两类,即呈∩型的第一加热子管21以及内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子管21所围成的区域中并呈m型的第二加热子管22,第一加热子管21和第二加热子管22的两自由端均通过u形连接线23连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通电回路;电源连接线4在第一加热子管21和第二加热子管22邻近侧支架3的自由端连接处引出,且电源连接线4中包含有两根相互绝缘的正极连接线和负极连接线。可以理解,在此设置中,如图4所示,电加热管组件位于送风组件8的送风方向下游,且在送风方向上,u形连接线23位于加热子管的上游,这样,当送风组件8转动时,就可以避免经过加热管2的高温风吹到u形连接线23上,从而可避免线路受热损坏。同理,在与送风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加热管2与电源连接线4相并行设置,这样也可以避免经过加热管2后的高温风吹到电源连接线4上,从而可进一步防止电源连接线4受热损坏,提高了电源连接线4的走线安全性。

参照图1和图5,在两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电加热管组件还包括多个固定管扣6,加热管2通过固定管扣6固定于室内换热器1上,从而提高加热管2的装配固定可靠性。

进一步地,为进一步增加加热管2的固定可靠性,在两个实施例中,电加热管组件还包括设于两侧支架3之间的横支撑架7,加热管2搭接于横支撑架7,部分固定管扣6可拆卸固定在横支撑架7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横支撑架7设有一个,并优选邻近加热管2下端设置,电源安装支架位于横支撑架7的上方;固定管扣6共设有6个,其中3个固定管扣6可拆卸固定在横支撑架7上,另外3个固定管扣6用于固定加热管2,且邻近加热管2的上端设置,这样,就可以在保持加热管2间距的同时对加热管2进行有效的固定。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有多个横支撑架7,固定管扣6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固定管扣6通常为钣金件,固定管扣6包括中间直板段61,以及分设于中间直板段61两端的弯度朝向一致的圆弧形端部62;圆弧形端部62弯度朝向横支撑架7或换热板11,加热管2即卡置于圆弧形端部62和横支撑架7或换热板11之间,中间直板段61上开设有与横支撑架7或换热板11可拆卸连接用的固定孔63,螺钉穿设过该固定孔63而使得固定管扣6与横支撑架7或换热板11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1、图2以及图7,在两个实施例中,横支撑架7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侧支架3固定。具体地,横支撑架7的两端向背离换热板11的方向翻折形成有连接凸耳71,该连接凸耳7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未标示),侧支架3上对应第一连接孔设有第二连接孔(未标示),且该第二连接孔为设有内螺纹的能增强连接牢固性的翻边孔,螺钉依次对应穿设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而实现横支撑架7与侧支架3的可拆卸螺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5,在两个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1包括位于室内换热器1两相对边缘处的换热器边板,侧支架3的截面呈l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第一连接板31与换热器边板贴合连接,第二连接板32自第一连接板31的内侧边缘向背离室内换热器1的方向凸出形成。在第一连接板31上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孔(未标示),螺钉穿设这些安装孔后可实现侧支架3与换热器边板之间的可拆卸螺接。在此需说明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侧支架3和换热器边板之间,侧支架3和横支撑架7之间,以及侧支架3与电源支架5之间,均还可以通过例如但不限于卡接等方式连接,但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接方式可提高两部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从而增大加热管2的固定可靠性。

参照图4至图6,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加热管2上套设有连续波纹状的导热丝24。导热丝24通常设于换热管12的直管部分,且邻近电源连接线4的换热管12上优选可以不用设置导热丝24,以免对电源连接线4产生不良影响。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丝24还可呈其他形状设置,例如呈螺旋状套设在加热管2上。可以理解,该导热丝24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大散热面积,以提高制热效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柜机。其中,该空调柜机包括电加热管组件,该电加热管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