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67998发布日期:2019-01-29 18:07阅读:8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纱线印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未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纱线印染过程中,需要对纱线进行烘干。烘干阶段的工艺控制,会对纱线质量产生影响。纱线的烘干按照烘干机类型主要分为高频烘干、热风烘干等;按照纱线种类分为筒子纱烘干和散纱烘干。目前,高频筒子纱烘干约需500kw·h/t纱~600kw·h/t纱,耗能较高。而热风烘干筒子纱烘干约需300kw·h/t纱~350kw·h/t纱,虽耗能比高频烘干低,但对于未染色纱线(即在染色工序前,只经过前处理的纱线,通常称为白色纱线),在烘干过程中会产生泛黄、黄圈等质量问题,使用上述烘干后的未染色纱线织布后,布面会产生黄斑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烘干方法能耗高且易在布面产生黄斑的问题,提供一种纱线质量高且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的未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未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未染色纱线置于热风烘干机上,对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升温处理,所述升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4bar~7bar的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升高至95℃~115℃,升温时间为8~12min;

对升温后的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保温处理,所述保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4bar~7bar,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为95℃~115℃的条件下,烘干40min~80min;

对保温后的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降温处理,所述降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4bar~7bar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由95℃~115℃降温至75℃~90℃,降温时间为5~15min;

至所述热风烘干机的出风口检测温度为75℃,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5.5bar~6.5bar的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升高至105℃~110℃,升温时间为9~11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6.5bar的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升高至110℃,升温时间为10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5.5bar~6.5bar,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为105℃~110℃条件下,烘干50min~70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6.5bar,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110℃条件下,烘干60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5.5bar~6.5bar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由105℃~110℃降温至85℃~90℃,降温时间为8~12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6.5bar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由110℃降温至90℃,降温时间为10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温处理后至所述热风烘干机的出风口检测温度为75℃的时间为60min~150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温处理后至所述热风烘干机的出风口检测温度为75℃的时间为80min~12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在热风烘干过程中,由于未染色纱线为纯白色纱线,容易产生泛黄、黄圈等质量问题,而温度是造成未染色纱线产生泛黄,黄圈等质量问题,也即在布面产生为黄斑的主要因素。通过调节热风烘干过程中的温度能够有效避免疵点问题的出现,但是若调节不合理,势必需要延长烘干过程的时间,由此又会造成高能耗和低效率的生产问题,且还会出现纱线烘不匀或烘不干的质量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发明人通过大量创造性的实验得到本发明的未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通过合理控制热风烘干过程中温度的工艺参数,未染色纱线中的水分能够均匀、及时的蒸发,避免疵点问题的出现,且内层的纱线也能够快速的干燥彻底。由此,在保证纱线生产质量的同时,有效节约了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发明的未染色纱线,质量优良、布面无黄斑,也即没有泛黄、黄圈等质量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未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未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未染色纱线置于热风烘干机上,对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升温处理,所述升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4bar~7bar的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升高至95℃~115℃,升温时间为8~12min;

对升温后的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保温处理,所述保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4bar~7bar,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95℃~115℃条件下,烘干40min~80min;

对保温后的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降温处理,所述降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4bar~7bar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由95℃~115℃降温至75℃~90℃,降温时间为5~15min;

至所述热风烘干机的出风口检测温度为75℃,即可。

在一具体示例中,所述升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5.5bar~6.5bar的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升高至105℃~110℃,升温时间为9~11min。

优选地,所述升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6.5bar的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升高至110℃,升温时间为10min。

在一具体示例中,所述保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5.5bar~6.5bar,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105℃~110℃条件下,烘干50min~70min。

优选地,所述保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6.5bar,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110℃条件下,烘干60min。

在一具体示例中,所述降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5.5bar~6.5bar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由105℃~110℃降温至85℃~90℃,降温时间为8~12min。

优选地,所述降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6.5bar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由110℃降温至90℃,降温时间为10min。

在一具体示例中,所述降温处理后至所述热风烘干机的出风口检测温度为75℃的时间为60min~150min。

优选地,所述降温处理后至所述热风烘干机的出风口检测温度为75℃的时间为80min~120min。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未经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所述未染色纱线为在染色工序前,只经过前处理的纱线,通常称为白色纱线。直接获取的未染色纱线,采用galvanin热风烘干机进行热风烘干,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未染色纱线置于热风烘干机上,对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升温处理,所述升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6.5bar的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升高至110℃,升温时间为10min。

(2)对升温后的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保温处理,所述保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6.5bar,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为110℃条件下,烘干60min。

(3)对保温后的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降温处理,所述降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6.5bar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由110℃降温至90℃,降温时间为10min。

(4)120min后,所述热风烘干机的出风口检测温度为75℃,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未经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所述未染色纱线为在染色工序前,只经过前处理的纱线,通常称为白色纱线。直接获取的未染色纱线,采用galvanin热风烘干机进行热风烘干,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未染色纱线置于热风烘干机上,对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升温处理,所述升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4.5bar的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升高至95℃,升温时间为12min。

(2)对升温后的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保温处理,所述保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4.5bar,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为95℃条件下,烘干80min。

(3)对保温后的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降温处理,所述降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4.5bar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由95℃降温至75℃,降温时间为15min。

(4)150min后,所述热风烘干机的出风口检测温度为75℃,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未经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所述未染色纱线为在染色工序前,只经过前处理的纱线,通常称为白色纱线。直接获取的未染色纱线,采用galvanin热风烘干机进行热风烘干,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未染色纱线置于热风烘干机上,对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升温处理,所述升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7bar的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升高至115℃,升温时间为8min。

(2)对升温后的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保温处理,所述保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7bar,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为115℃条件下,烘干40min。

(3)对保温后的所述未染色纱线进行降温处理,所述降温处理的工艺为:在压力7bar条件下,将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由115℃降温至90℃,降温时间为5min。

(4)120min后,所述热风烘干机的出风口检测温度为75℃,即可。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未经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类似于实施例1的未经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主要区别在于:本对比例步骤(1)所述升温处理工艺中,进风温度升高至130℃;步骤(2)所述保温处理工艺中,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为130℃;步骤(3)所述降温处理工艺中,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由130℃降低至100℃。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未经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类似于实施例1的未经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主要区别在于:本对比例步骤(1)所述升温处理工艺中,进风温度升高至80℃;步骤(2)所述保温处理工艺中,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为80℃,烘干120min;步骤(3)所述降温处理工艺中,所述热风烘干机的进风温度由80℃降低至70℃。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未经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类似于实施例1的未经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主要区别在于:本对比例不含步骤(1)的升温处理,直接进行步骤(2)的保温处理。

试验例1

对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的能耗情况进行对比并对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得到的未染色纱线进行效果对比,结果如下表所示:

结果分析:由上表知,通过实施例1~3的未染色纱布的热风烘干方法制备得到的未染色纱布烘干效果较好,纱线的内外层纱均彻底干燥,无湿纱现象,布面无黄斑产生,质量较佳。此外,实施例1~3的未染色纱布的热风烘干方法能耗较低。

而对比例1的未染色纱线在经过热风烘干过程后,虽然内外均已烘干,但布面存在黄斑。这是由于未染色纱线本身为非常脆弱的纯白色纱线,在热风烘干过程中,进风温度过高,导致纱线中不耐高温处理织物分子键断裂,从而使得纱线变黄。且温度过高,直接导致了该热风烘干方法能耗较高。对比例2经过热风烘干处理后的未染色纱线布面也出现了黄斑,这是由于对比例2的热风烘干方法温度较低,在保温处理时处理时间为120min,长时间的保温处理虽然让纱线内外完全烘干,但保温时间过长,纱线与水中的有效氯或naocl发生吸氯现象而泛黄,导致布面出现黄斑。最后,对比例3的热风烘干方法,由于缺少升温处理,直接将纱线在进风温度为110℃的条件下进行保温,纱线烘干不彻底,内层纱线不能彻底干透;且纱线直接接触的温度过高,导致最终布面出现黄斑。

可见,本发明的未染色纱线的热风烘干方法能够将未染色纱线中的水分均匀、及时的蒸发,避免疵点问题的出现,且内层的纱线也能够快速的干燥彻底。在保证纱线生产质量的同时,有效节约了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发明的未染色纱线,质量优良、布面无黄斑,也即没有泛黄、黄圈等质量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