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2721发布日期:2019-03-09 00:2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窗机空调系统分室内侧及室外侧,室内侧由风道蜗壳、蒸发器、室内离心风轮组成,室内离心风轮通过室外侧的双轴电机固定在风道蜗壳内。室内侧的换热原理为:当空调制冷或者制热模式运行时,双轴电机带动离心风轮转动,此时离心风轮中部腹腔吸风,吸的风通过蒸发器进行热量交换,并利用离心风轮的离心力把风顺着风道蜗壳的导流吹出,实现室内的制冷或制热。

目前现有技术中,室内侧普遍采用离心风轮驱动空气,风道蜗壳设计主要为靠腹腔吸风,且为单侧进风,蒸发器在离心风轮腹腔轮廓部分风量较大,其他部分风量较小导致换热效果不佳。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旨在提升换热效果。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窗式空调器,其包括蒸发器,其还包括上腔室、下腔室、蜗壳和离心风轮;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均位于所述蒸发器同一侧并上下设置,所述上腔室朝向所述蒸发器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上腔室与所述蜗壳的出气口连通,所述下腔室朝向所述蒸发器一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蜗壳位于所述下腔室内,所述下腔室的侧壁与所述蜗壳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风道,所述蜗壳具有与所述蒸发器相对的第一进气口、以及背离所述蒸发器的第二进气口,所述风道将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离心风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

所述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下腔室外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依次穿过所述下腔室的后侧壁、所述风道以及所述第二进气口,并与所述离心风轮连接。

所述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圆心在所述第二进气口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圆心重合。

所述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下腔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漏水孔,所述第一漏水孔与所述风道连通。

所述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蜗壳底部设置有第二漏水孔,所述下腔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漏水孔,所述第三漏水孔位于所述蜗壳下方并与所述第二漏水孔相对应。

所述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进风口前侧设置有接水盘,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接水盘内。

所述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挡水条,所述挡水条位于所述进风口处,并将所述蜗壳与所述接水盘隔离开。

所述窗式空调器,其还包括蜗舌,所述蜗舌设置在所述上腔室内,并位于所述出气口处。

所述窗式空调器,其中,所述蜗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扣合在所述下壳体上,以在两者之间形成导流风道。

所述窗式空调器,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口内的第一导风圈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口内的第二导风圈,所述第一导风圈和所述第二导风圈将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进气口以及所述风道的设置,使得外部空气可从所述蒸发器的不同位置穿过并最终进入所述蜗壳内,使得所述蒸发器受风均匀,增加进风量,提升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窗式空调器的第一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窗式空调器的第二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上腔室、所述下腔室与所述蜗壳的第一装配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所述上腔室、所述下腔室与所述蜗壳的第二装配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所述下蜗壳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所述窗式空调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所述蜗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同时参阅图1-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如图1-图4所示,其包括:蒸发器、上腔室1和下腔室2;所述上腔室1和所述下腔室2上下设置,所述上腔室1和所述下腔室2均位于所述蒸发器同一侧,所述下腔室2内设置有蜗壳3,所述蜗壳3内设置有离心风轮,所述蜗壳3的出气口30向上设置并与所述上腔室1连通,所述上腔室1朝向所述蒸发器一侧设置有出风口100,所述下腔室2朝向所述蒸发器一侧设置有进风口200,所述蜗壳3具有与所述蒸发器相对的第一进气口4、以及背离所述蒸发器的第二进气口5,所述下腔室2的侧壁与所述蜗壳3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风道6,所述进风口200与所述第一进气口4贯通,所述风道6将所述进风口200与所述第二进气口5连通。

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进风口200相对应,所述出风口100位于所述蒸发器上方,所述窗式空调器启动时,所述离心风轮旋转,由于离心力作用在所述蜗壳3内产生负压,使得所述窗式空调器外部的空气经所述蒸发器进入所述进风口200;由于存在所述风道6以及所述第一进气口4,所述第一进气口4以及所述风道6分别对应于所述蒸发器不同的部位,一部分空气经过所述蒸发器后直接进入所述第一进气口4,另一部分空气经过所述蒸发器后再穿过所述风道6,从所述第二进气口5进入所述蜗壳3内,实现空气的分流,增加流向所述第一进气口4的空气与所述蒸发器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蒸发器受风均匀,增加进风量,从而提升所述窗式空调器的换热效果,避免所述蒸发器存在进风死角的现象;所述离心风轮的转动将吸入所述蜗壳3内的风沿着所述蜗壳3内部导流腔送出,实现室内侧的换热。

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离心风轮为具有两个进风口的双吸离心风轮,双吸离心风轮的两个进风口分别位于相反侧,从而与所述第一进气口4、所述第二进气口5相互对应。

所述下腔室2外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依次穿过所述下腔室2背离所述蒸发器的侧壁、所述风道6以及所述第二进气口5,并与所述离心风轮连接。所述第二进气口5与所述下腔室2背离所述蒸发器的侧壁相对设置,所述下腔室2背离所述蒸发器的侧壁与所述蜗壳3之间具有间隙,使得空气能够从所述风道6进入所述第二进气口5。所述第一进气口4与所述第二进气口5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气口4的圆心在所述第二进气口5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进气口5的圆心重合;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第二进气口5与所述离心风轮连接时,能够将所述离心风轮定位在与所述第二进气口5相对应的位置,由于所述第一进气口4和所述第二进气口5相对设置,则所述第一进气口4同样与所述离心风轮相对应,避免所述第一进气口4与所述第二进气口5相偏离时造成的所述离心风轮偏离所述第一进气口4,从而使得进风阻力小,进风更顺畅,从而降低所述驱动电机的运行功率,提升整机能效。

如图5所示,由于所述风道6将所述下腔室2背离所述蒸发器的侧壁与所述蜗壳3隔离开,同时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下腔室2外,即使所述窗式空调器室外侧产生渗水,在所述驱动电机启动时,有细水雾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所述下腔室2侧壁之间的装配间隙进入所述下腔室2内,由于所述风道6将所述下腔室2的侧壁与所述蜗壳3隔离开,因此所述风道6起到隔离和过渡作用,避免细水雾直接进入所述蜗壳3内被所述离心风轮的离心力甩到室内,从而避免室内凝露以及传统蜗壳结构导致的“吹水”现象。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下腔室2进风口200朝向所述蒸发器一侧设置有接水盘9,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接水盘9内;所述接水盘9底部设置有导水孔,所述接水盘9外设置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水孔、另一端延伸至室外,当所述蒸发器用于制冷时会产生凝结水,所述接水盘9用于承接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凝结水,并通过所述导水孔和所述第一导流管将凝结水排出至室外。

如图5所示,所述下腔室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漏水孔7,较佳的,所述下腔室2外部设置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漏水孔7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室外,所述第一漏水孔7与所述风道6连通,使得当所述第一导流管被意外堵塞造成所述接水盘9内积水反溢至所述下腔室2内时,所述下腔室2内的积水可以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漏水孔7和所述第二导流管排至室外。

所述蜗壳3底部设置有第二漏水孔8,当所述蜗壳3内有积水时,积水可穿过所述第二漏水孔8进入所述下腔室2内,并通过所述第一漏水孔7和所述第二导流管排放至室外。

如图5所示,所述下腔室2内设置有挡水条10,所述挡水条10位于所述进风口200处,并将所述蜗壳3与所述接水盘9隔离开,从而避免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凝结水流入所述下腔室2内部。

如图3所示,所述蜗壳3包括上壳体301和下壳体302,所述上壳体301扣合在所述下壳体302上,以在两者之间形成导流风道;由于所述蜗壳3内需要安装所述离心风轮,本发明中所述蜗壳3由所述上壳体301与所述下壳体302扣合连接组成,可以先将所述离心风轮装入所述下壳体302内后再扣合安装所述上壳体301,有利于所述离心风轮的安装,提升了安装效率。如图4所示,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导风圈31和第二导风圈32,所述第一导风圈31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4内,所述第二导风圈32位于所述第二进气口5内,所述第一导风圈31和所述第二导风圈32将所述上壳体301与所述下壳体302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蜗壳3采用不等边距法设计,如图6所示,所述蜗壳3的内腔型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出气口右截线33、第一圆弧34、第二圆弧35和第三圆弧36,所述第三圆弧36与所述出气口右截线33之间形成所述出气口30;所述出气口右截线33与所述第一圆弧34的连接点、及所述第一进气口4的圆心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一圆弧34的圆弧半径、所述第二圆弧35的圆弧半径以及所述第三圆弧36的圆弧半径依次减小,使得所述蜗壳3内导风腔符合所述离心风轮驱动风运动的轨迹,减少风运动的摩擦阻力,出风更加顺畅,减小出风噪音。

所述第一进气口4的圆心到所述出气口右截线33的距离小于所述出气口30的宽度,使得所述出气口30的宽度较大,减小出风速度,从而减小出风噪音。

所述出风口100右截线为直线,增大了所述蜗壳3的张开度,可以适应较大离心风轮的尺寸和较小的下腔室2尺寸限制,使得所述离心风轮在低转速下也可获得较大的风量。同时所述出风口100右截线使得所述蜗壳3在所述下腔室2内的安装更为稳固;所述蜗壳3与所述下腔室2的右侧壁连接,所述风道6由所述蜗壳3与所述下腔室2左侧壁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蜗壳3与所述下腔室2后侧壁之间的缝隙构成,当所述离心风轮转动时,所述风道6从所述蒸发器的左侧吸风,所述第一进气口4从所述蒸发器的右侧吸风,从而从左右两侧均衡经过所述蒸发器的风量,提升换热性能。

如图6所示,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蜗舌11,所述蜗舌11设置在所述上腔室1内,所述蜗舌11位于所述出气口30处,并位于所述出气口30出气方向的下游,当气体经过所述出气口排除时,由于蜗舌11具有导流的作用,使得所述气流沿所述蜗舌11方向流动,从而避免从所述出气口30吹出的气集中在所述上腔室1的一侧,使得所述出气口30出气均匀;所述第三圆弧36的末端与所述蜗舌11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蜗舌11包括第一弧面蜗舌101和第二弧面蜗舌102,所述第二弧面蜗舌102重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弧面蜗舌101上方;所述第一弧面蜗舌101的顶部以及所述第二弧面蜗舌102的顶部均为弧形面,且所述第一弧面蜗舌101顶部弧形面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弧面蜗舌102顶部弧形面在水平面的投影长度,使得所述第一弧面蜗舌101与所述第二弧面蜗舌102形成阶梯状,从而缓冲气流对所述蜗舌11的冲击,有效保证所述离心风轮的风压和流量不受损失。

所述第一弧面蜗舌101顶部未与所述第二弧面蜗舌102重叠的部分,随着与所述出气口30距离的增加,其弧面的曲率半径增大,使得所述蜗舌11上形成多相位的缓冲区,进一步增加所述蜗舌11对气流的缓冲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其包括蒸发器、上腔室、下腔室、蜗壳和离心风轮;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均位于所述蒸发器同一侧并上下设置,所述上腔室朝向所述蒸发器一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上腔室与所述蜗壳的出气口连通,所述下腔室朝向所述蒸发器一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蜗壳位于所述下腔室内,所述下腔室的侧壁与所述蜗壳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风道,所述蜗壳具有与所述蒸发器相对的第一进气口、以及背离所述蒸发器的第二进气口,所述风道将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离心风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所述离心风轮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并在所述蜗壳内产生负压,使得所述窗式空调器外部的空气经所述蒸发器进入所述进风口;由于存在所述风道以及所述第一进气口,一部分空气经过所述蒸发器后直接进入所述第一进气口,另一部分空气经过所述蒸发器后再穿过所述风道,从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所述蜗壳内,实现空气的分流,使得所述蒸发器受风均匀,增加进风量,从而提升所述窗式空调器的换热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