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7383发布日期:2019-04-09 21:4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是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通常感温元器件检测的是蒸发器周围的温度,即空调的进风温度,那么换热组件的工作状态就取决于进风温度,进风温度既是环境温度,空调要达到预设温度,需要先将所处环境中的空气进行换热,即使是市面上的节能变频空调要进行节能控制,也需要先将所处环境中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达到预设温度后才会进行下一步,这也是为何市面的空调有1p、1.5p、3p等的功率俗称分类;

现有空调都是检测的环境温度,经测试一间十平方米的房间中只有一人使用和十个人一起使用,一台功率足够的变频空调其压缩机第一次变频时间,十个人一起使用仅比一人使用晚停机五分钟不到,加上检测元器件的误差以及部件间的反应时间,其实两者间的时间差可以忽略不计,基本没有区别,那么一个人使用时难免有些浪费,尤其是工业用电的企业;

现有空调由于检测的是进风温度,商家为了提高换热速度,其换热组件上的温度与要求的设定温度相差巨大,经测试一台3p柜机,面板设定温度18℃,用测温枪检测其蒸发器翅片温度为零下,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翅片上甚至会有一层薄薄的白霜,这种出风如果这接对着人体吹,人很容易感冒;

空调扇作为空调的一种,功耗低但受其体积影响操控精度十分的低,同时温控方式还是检测环境温度,同样的蒸发器翅片温度与设定稳定相差巨大,也不适宜直接吹向人体,更不要说市场上的伪空调扇,要制冷需要先将冰好的冰袋放入机器中,然后由风扇将冰袋的冷气吹向人体,制热就是电热丝发热然后风扇将热风吹出,无论哪种,出风都不宜直接吹向人体,温度控制波动十分的大,同时冷热温差一大人易生病。

蒸发器到吸风扇之间距都不会太远,导致出风温度与设定温度间的温差过大,简单的说现有空调存在功耗大和不适合直接吹到人体或其他需要降温的物体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空调存在功耗大和不适合直接吹到人体或其他需要调节温度的物体上的问题,提供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包括换热组件、吸风扇、感温探头和控制单元,换热组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闭合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吸风扇设置在蒸发器的前端、并将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送出,控制单元控制换热组件的运行,所述感温探头设置在吸风扇的出风口处,感温探头的后端为吸风扇,感温探头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数据操控换热组件中的冷媒流量和/或流速和/或控制补风装置运作,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压缩机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的转速,调节冷媒流速,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控制阀,控制阀设置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之间,并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控制阀的开合,调节管道内冷媒流量,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调节阀或多路阀,控制阀为电磁阀时数量为2~8个、且并列设置。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吸风扇的后端与蒸发器之间的风路上设置有前补风装置,前补风装置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前补风装置运作、向风道内补入环境风,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前补风装置为调节阀,调节阀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调节阀的开合度,控制吸入风量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前补风装置为带有前补风扇的调节阀,前补风扇设置在调节阀的上端或下端,调节阀和前补风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调节阀的开合度,控制吸入风量的大小,或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同时操控调节阀的开合度和前补风扇的转速,控制补入风量的大小和风速,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前补风装置通过管路与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联通。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蒸发器的后端设置有后补风装置,后补风装置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后补风装置增加或增大吹向蒸发器的风量,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后补风装置为后补风扇。

为了能更好的调节出风口温度,所述蒸发器处还安装有用于检测蒸发器温度的辅助测温传感器。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控制单元与变频压缩机和控制阀电连接,控制阀设置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之间,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和控制阀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调节管道内冷媒的流量和/或流速,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调节阀或多路阀,控制阀为电磁阀时数量为2~8个、且并列设置。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控制单元与变频压缩机和前补风装置电连接,前补风装置设置在吸风扇的后端,吸风扇与蒸发器之间的风路上,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和前补风装置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调节冷媒的流速和/或补入环境风,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前补风装置为调节阀,调节阀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调节阀的开合度,控制吸入风量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前补风装置为带有前补风扇的调节阀,前补风扇设置在调节阀的上端或下端,调节阀和前补风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调节阀的开合度,控制吸入风量的大小,或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同时操控调节阀的开合度和前补风扇的转速,控制补入风量的大小和风速,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前补风装置通过管路与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联通。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控制单元与变频压缩机和后补风装置电连接,后补风装置设置在蒸发器的后端,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和后补风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调节冷媒的流速和/或补入环境风,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后补风装置为后补风扇。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控制单元与控制阀和前补风装置电连接,前补风装置设置在吸风扇后端与蒸发器之间的风路上,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控制阀和前补风装置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调节冷媒的流量和/或补入环境风,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前补风装置为调节阀,调节阀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调节阀的开合度,控制吸入风量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前补风装置为带有前补风扇的调节阀,前补风扇设置在调节阀的上端或下端,调节阀和前补风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调节阀的开合度,控制吸入风量的大小,或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同时操控调节阀的开合度和前补风扇的转速,控制补入风量的大小和风速,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前补风装置通过管路与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联通。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控制单元与控制阀和后补风装置电连接,后补风装置设置在蒸发器的后端,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控制阀和后补风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调节冷媒的流量和/或补入环境风,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后补风装置为后补风扇。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控制单元与前补风装置和后补风装置电连接,后补风装置设置在蒸发器的后端,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前补风装置和后补风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调节补入环境风的风速风量,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后补风装置为后补风扇。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控制单元与变频压缩机、控制阀和前补风装置电连接,前补风装置设置在吸风扇后端与蒸发器之间的风路上,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控制阀和前补风装置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调节冷媒的流量和/或流速和/或补入环境风,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前补风装置为调节阀,调节阀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调节阀的开合度,控制吸入风量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前补风装置为带有前补风扇的调节阀,前补风扇设置在调节阀的上端或下端,调节阀和前补风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调节阀的开合度,控制吸入风量的大小,或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同时操控调节阀的开合度和前补风扇的转速,控制补入风量的大小和风速,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前补风装置通过管路与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联通。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控制单元与变频压缩机、控制阀和后补风装置电连接,后补风装置设置在蒸发器的后端,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控制阀和后补风装置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调节冷媒的流量和/或补入环境风,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后补风装置为后补风扇。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控制单元与变频压缩机、前补风装置和后补风装置和电连接,后补风装置设置在蒸发器的后端,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前补风装置和后补风装置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调节冷媒的流速和/或补入环境风,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后补风装置为后补风扇。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控制单元与控制阀、前补风装置后补风装置和电连接,后补风装置设置在蒸发器的后端,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控制阀、前补风装置后补风装置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调节冷媒的流量和/或补入环境风,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后补风装置为后补风扇。

为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控制单元与变频压缩机、控制阀、前补风装置和后补风装置和电连接,后补风装置设置在蒸发器的后端,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控制阀、前补风装置和后补风装置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调节冷媒的流量和/或流速和/或补入环境风,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所述后补风装置为后补风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将感温探头设置在出风口,使出风口温度为客户预设温度,出风口离蒸发器距离较近,出风口温度与换热组件换热后的温度相差不会太大,同时因为不需要换热整个空间的热量,所以在功耗以及能量损耗上远远小于现有空调,其次出风温度即为预设温度,出风温度只要设定的不要比室温低太多就可以直接对着人体吹,不会使人体感到不适,或直接吹向其他需要调节温度的物体上,本发明在调节温度的同时能耗更低更加的健康和舒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空调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现有空调的温控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空调温控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带前补风装置的空调温控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带后补风装置的空调温控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带前、后补风装置的空调温控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原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原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结构原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六的结构原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七的结构原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八的结构原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九的结构原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十的结构原理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一的结构原理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二的结构原理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三的结构原理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十四的结构原理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五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1.排风扇,2.吸风扇,3.感温探头,4.压缩机,5.冷凝器,6.节流装置,7.蒸发器,8.前补风装置,9.控制阀,10.辅助测温传感器,11.前补风扇,12.后补风扇,13.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为现有空调的结构原理图和温控原理示意图,现有空调的换热组件主要包括四大件,即通过管路依次闭合连接的压缩机4,冷凝器5,节流装置6和蒸发器7,吸风扇2设置在蒸发器7的前端,将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送出,排风扇1设置在冷凝器5的后端,用于给冷凝器5降温;现有空调的温控方式是通过检测进风口温度,从而调节压缩机4运作,如果要达到预定温度,空调必须调节整个进风温度,即调节室温,功耗大时间长,同时从出风口吹出的温度远远低于或高于设定温度,这种风不适合直接吹向人体或其他需要调节温度的物体上;现有空调也有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和测量进风口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相连,根据检测到的温度控制单元13主要控制排风扇1、压缩机4和吸风扇2的运作,此为现有技术因此这部分的示图在图1和图2中省略。

图3到图21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包括换热组件、吸风扇2、感温探头3和控制单元13,换热组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闭合连接的压缩机4、冷凝器5、节流装置6和蒸发器7,吸风扇2设置在蒸发器7的前端、并将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送出,控制单元13控制换热组件的运行,感温探头3设置在吸风扇2的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数据操控换热组件中的冷媒流量和/或流速和/或控制补风装置运作,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为了提高温控的效果通常会在蒸发器7处再安装一个用于检测蒸发器7温度的辅助测温传感器10,感温探头3和辅助测温传感器10同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输给控制单元13进行实时监控,当感温探头3和辅助测温传感器10检测到的温度差较大时,空调的报警装置会发出预警,说明空调可能存在故障;图3到图21中的控制单元13还控制排风扇1、压缩机4和吸风扇2的运作,此为现有同时为了使示图更加清晰,控制单元13与排风扇1、压缩机4和吸风扇2的常规连接关系在示图中有所省略。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一

图7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和压缩机4电连接,压缩机4为变频压缩机,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的转速,调节冷媒流速,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实施例二

图8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同时换热组件还包括控制阀9,控制阀9设置在节流装置6和蒸发器7之间,并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控制阀9的开合,调节管道内冷媒流量,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此实施例中压缩机4为定频压缩机,与常规压缩机4相比可以使用功率更低的压缩机4,经测试单人型,使用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可以降至现有压缩机4的1/3,如1p空调的压缩机4功率为1000w那么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350w左右,随着工艺的改进压缩机4的功率还可以更低;

控制阀9也有多种选择,主要为电磁阀、调节阀或多路阀,当控制阀9为电磁阀时数量为2~8个,图中为3个且并列设置,控制单元13连接每个电磁阀,通过调节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开合实现对管路中冷媒流量的控制;当控制阀9为调节阀时,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从而调节进入蒸发器7的冷媒流量,达到控制出风口温度的目的;控制阀9为多路阀,多路阀就是多个电磁阀集合在一起的一种阀门,工作步骤和原理与电磁阀相同,但是多路阀维修时需要整套拆除,没有多个电磁阀方便。

实施例三

图9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在吸风扇2的后端与蒸发器7之间的风路上设置有前补风装置8,前补风装置8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13控制前补风装置8运作、向风道内补入环境风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前补风装置8通常为调节阀,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由于风道中吸风扇2向外吹风,调节阀所在管路处于负压状态,调节阀一开,外界的空气就会被抽入管路中,再经过吸风扇2的混合搅拌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效果;为了提高补风的速度还可以在调节阀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一台用于加速补风的前补风扇11,前补风扇11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可以单独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也可以同时操控调节阀和前补风扇11运行,首先调节阀的开合度随后控制前补风扇11的转速,从而增大补风速度,前补风装置8通过管路与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联通,可以达到内循环或外循环的功效;

此实施例中压缩机4为定频压缩机,与常规压缩机4相比可以使用功率更低的压缩机4,经测试单人型,使用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可以降至现有压缩机4的1/3,如1p空调的压缩机4功率为1000w那么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350w左右,随着工艺的改进压缩机4的功率还可以更低。

实施例四

图10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在蒸发器7的后端安装后补风装置,后补风装置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后补风装置增加或增大吹向蒸发器7的风量,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通常后补风装置为后补风扇12,后补风扇12将进口风吹向在蒸发器7,一方面增加通过蒸发器7的风量,另一方面给蒸发器7降温;

此实施例中压缩机4为定频压缩机,与常规压缩机4相比可以使用功率更低的压缩机4,经测试单人型,使用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可以降至现有压缩机4的1/3,如1p空调的压缩机4功率为1000w那么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350w左右,随着工艺的改进压缩机4的功率还可以更低。

实施例五

图11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与变频压缩机和控制阀9电连接,控制阀9安装节流装置6和蒸发器7之间,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和控制阀9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运作,即单一运行或同时运行,变频压缩机通过改变工作转速、控制阀9通过调节开合度,来调节管道内冷媒流量和/或流速的方式,最终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控制阀9主要为电磁阀、调节阀或多路阀,当控制阀9为电磁阀时数量为2~8个,图中为3个且并列设置,控制单元13连接每个电磁阀,通过调节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开合实现对管路中冷媒流量的控制;当控制阀9为调节阀时,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从而调节进入蒸发器7的冷媒流量,达到控制出风口温度的目的;控制阀9为多路阀,多路阀就是多个电磁阀集合在一起的一种阀门,工作步骤和原理与电磁阀相同,但是多路阀维修时需要整套拆除,没有多个电磁阀方便。

实施例六

图12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与变频压缩机和前补风装置8电连接,前补风装置8设置在吸风扇2后端与蒸发器7之间的风路上,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和前补风装置8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控制单元13控制变频压缩机的转速,调节冷媒的流速,控制单元13控制前补风装置8的运行来调节补入环境风的风量,两种形式单独运作或同时运行均可,最终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补风装置8通常为调节阀,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由于风道中吸风扇2向外吹风,调节阀所在管路处于负压状态,调节阀一开,外界的空气就会被抽入管路中,再经过吸风扇2的混合搅拌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效果;为了提高补风的速度还可以在调节阀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一台用于加速补风的前补风扇11,前补风扇11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可以单独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也可以同时操控调节阀和前补风扇11运行,首先调节阀的开合度随后控制前补风扇11的转速,从而增大补风速度,前补风装置8通过管路与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联通,可以达到内循环或外循环的功效。

实施例七

图13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与变频压缩机和后补风装置电连接,后补风装置设置在蒸发器7的后端,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和后补风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控制单元13控制变频压缩机的转速,调节冷媒的流速,控制单元13控制后补风装置的运行来调节吹向蒸发器7的风量,两种形式单独运作或同时运行均可,最终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通常后补风装置为后补风扇12。

实施例八

图14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与控制阀9和前补风装置8电连接,控制阀9安装节流装置6和蒸发器7之间,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控制阀9的开合,调节管道内冷媒流量;前补风装置8被安装在吸风扇2的后端与蒸发器7之间的风路上,前补风装置8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13控制前补风装置8运作、向风道内补入环境风,控制单元13通过控制控制阀9和前补风装置8中一个或多个,来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控制阀9主要为电磁阀、调节阀或多路阀,当控制阀9为电磁阀时数量为2~8个,图中为3个且并列设置,控制单元13连接每个电磁阀,通过调节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开合实现对管路中冷媒流量的控制;当控制阀9为调节阀时,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从而调节进入蒸发器7的冷媒流量,达到控制出风口温度的目的;控制阀9为多路阀,多路阀就是多个电磁阀集合在一起的一种阀门,工作步骤和原理与电磁阀相同,但是多路阀维修时需要整套拆除,没有多个电磁阀方便;

前补风装置8通常为调节阀,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由于风道中吸风扇2向外吹风,调节阀所在管路处于负压状态,调节阀一开,外界的空气就会被抽入管路中,再经过吸风扇2的混合搅拌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效果;为了提高补风的速度还可以在调节阀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一台用于加速补风的前补风扇11,前补风扇11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可以单独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也可以同时操控调节阀和前补风扇11运行,首先调节阀的开合度随后控制前补风扇11的转速,从而增大补风速度,前补风装置8通过管路与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联通,可以达到内循环或外循环的功效;

此实施例中压缩机4为定频压缩机,与常规压缩机4相比可以使用功率更低的压缩机4,经测试单人型,使用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可以降至现有压缩机4的1/3,如1p空调的压缩机4功率为1000w那么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350w左右,随着工艺的改进压缩机4的功率还可以更低。

实施例九

图15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与控制阀9和后补风装置电连接,控制阀9安装节流装置6和蒸发器7之间,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控制阀9的开合,调节管道内冷媒流量;后补风装置安装在蒸发器7的后端,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后补风装置增加或增大吹向蒸发器7的风量,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控制单元13通过控制控制阀9和后补风装置其中一个或多个,来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控制阀9主要为电磁阀、调节阀或多路阀,当控制阀9为电磁阀时数量为2~8个,图中为3个且并列设置,控制单元13连接每个电磁阀,通过调节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开合实现对管路中冷媒流量的控制;当控制阀9为调节阀时,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从而调节进入蒸发器7的冷媒流量,达到控制出风口温度的目的;控制阀9为多路阀,多路阀就是多个电磁阀集合在一起的一种阀门,工作步骤和原理与电磁阀相同,但是多路阀维修时需要整套拆除,没有多个电磁阀方便;

后补风装置通常为后补风扇12,后补风扇12将进口风吹向在蒸发器7,一方面增加通过蒸发器7的风量,另一方面给蒸发器7降温,从而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此实施例中压缩机4为定频压缩机,与常规压缩机4相比可以使用功率更低的压缩机4,经测试单人型,使用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可以降至现有压缩机4的1/3,如1p空调的压缩机4功率为1000w那么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350w左右,随着工艺的改进压缩机4的功率还可以更低。

实施例十

图16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与前补风装置8和后补风装置电连接,前补风装置8安装在吸风扇2的后端与蒸发器7之间的风路上,前补风装置8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13控制前补风装置8运作、向风道内补入环境风,后补风装置安装在蒸发器7的后端,后补风装置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后补风装置增加或增大吹向蒸发器7的风量,控制单元13通过控制前补风装置8和后补风装置其中一个或多个,来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前补风装置8通常为调节阀,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由于风道中吸风扇2向外吹风,调节阀所在管路处于负压状态,调节阀一开,外界的空气就会被抽入管路中,再经过吸风扇2的混合搅拌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效果;为了提高补风的速度还可以在调节阀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一台用于加速补风的前补风扇11,前补风扇11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可以单独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也可以同时操控调节阀和前补风扇11运行,首先调节阀的开合度随后控制前补风扇11的转速,从而增大补风速度,前补风装置8通过管路与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联通,可以达到内循环或外循环的功效;

后补风装置通常为后补风扇12,后补风扇12将进口风吹向在蒸发器7,一方面增加通过蒸发器7的风量,另一方面给蒸发器7降温;

此实施例中压缩机4为定频压缩机,与常规压缩机4相比可以使用功率更低的压缩机4,经测试单人型,使用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可以降至现有压缩机4的1/3,如1p空调的压缩机4功率为1000w那么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350w左右,随着工艺的改进压缩机4的功率还可以更低。

实施例十一

图17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与变频压缩机、控制阀9和前补风装置8电连接,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的转速,调节冷媒流速;控制阀9安装节流装置6和蒸发器7之间,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控制阀9的开合,调节管道内冷媒流量;前补风装置8被安装在吸风扇2的后端与蒸发器7之间的风路上,前补风装置8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13控制前补风装置8运作、向风道内补入环境风,控制单元13通过控制变频压缩机、控制阀9和前补风装置8其中一个或多个,来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控制阀9主要为电磁阀、调节阀或多路阀,当控制阀9为电磁阀时数量为2~8个,图中为3个且并列设置,控制单元13连接每个电磁阀,通过调节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开合实现对管路中冷媒流量的控制;当控制阀9为调节阀时,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从而调节进入蒸发器7的冷媒流量,达到控制出风口温度的目的;控制阀9为多路阀,多路阀就是多个电磁阀集合在一起的一种阀门,工作步骤和原理与电磁阀相同,但是多路阀维修时需要整套拆除,没有多个电磁阀方便;

前补风装置8通常为调节阀,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由于风道中吸风扇2向外吹风,调节阀所在管路处于负压状态,调节阀一开,外界的空气就会被抽入管路中,再经过吸风扇2的混合搅拌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效果;为了提高补风的速度还可以在调节阀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一台用于加速补风的前补风扇11,前补风扇11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可以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也可以同时操控调节阀和前补风扇11运行,首先调节阀的开合度随后控制前补风扇11的转速,从而增大补风速度,前补风装置8通过管路与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联通,可以达到内循环或外循环的功效。

实施例十二

图18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与变频压缩机、控制阀9和后补风装置电连接,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的转速,调节冷媒流量和/或流速,控制阀9安装节流装置6和蒸发器7之间,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控制阀9的开合,调节管道内冷媒流量,后补风装置安装在蒸发器7的后端,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后补风装置增加或增大吹向蒸发器7的风量,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控制阀9和后补风装置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实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控制阀9主要为电磁阀、调节阀或多路阀,当控制阀9为电磁阀时数量为2~8个,图中为3个且并列设置,控制单元13连接每个电磁阀,通过调节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开合实现对管路中冷媒流量的控制;当控制阀9为调节阀时,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从而调节进入蒸发器7的冷媒流量,达到控制出风口温度的目的;控制阀9为多路阀,多路阀就是多个电磁阀集合在一起的一种阀门,工作步骤和原理与电磁阀相同,但是多路阀维修时需要整套拆除,没有多个电磁阀方便;

后补风装置通常为后补风扇12,后补风扇12将进口风吹向在蒸发器7,一方面增加通过蒸发器7的风量,另一方面给蒸发器7降温。

实施例十三

图19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与变频压缩机、前补风装置8和后补风装置和电连接,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的转速,调节冷媒流速;前补风装置8设置在吸风扇2后端与蒸发器7之间的风路上,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数据控制前补风装置8运作、向风道内补入环境风;后补风装置安装在蒸发器7的后端,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后补风装置增加或增大吹向蒸发器7的风量,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变频压缩机、前补风装置8和后补风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实现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前补风装置8通常为调节阀,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由于风道中吸风扇2向外吹风,调节阀所在管路处于负压状态,调节阀一开,外界的空气就会被抽入管路中,再经过吸风扇2的混合搅拌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效果;为了提高补风的速度还可以在调节阀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一台用于加速补风的前补风扇11,前补风扇11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可以单独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也可以同时操控调节阀和前补风扇11运行,首先调节阀的开合度随后控制前补风扇11的转速,从而增大补风速度,前补风装置8通过管路与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联通,可以达到内循环或外循环的功效;

后补风装置通常为后补风扇12,后补风扇12将进口风吹向在蒸发器7,一方面增加通过蒸发器7的风量,另一方面给蒸发器7降温。

实施例十四

图20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与控制阀9、前补风装置8后补风装置和电连接,控制阀9安装节流装置6和蒸发器7之间,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控制阀9的开合,调节管道内冷媒流量;前补风装置8设置在吸风扇2后端与蒸发器7之间的风路上,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数据控制前补风装置8运作、向风道内补入环境风;后补风装置安装在蒸发器7的后端,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后补风装置增加或增大吹向蒸发器7的风量,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控制阀9、前补风装置8和后补风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实现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控制阀9主要为电磁阀、调节阀或多路阀,当控制阀9为电磁阀时数量为2~8个,图中为3个且并列设置,控制单元13连接每个电磁阀,通过调节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开合实现对管路中冷媒流量的控制;当控制阀9为调节阀时,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从而调节进入蒸发器7的冷媒流量,达到控制出风口温度的目的;控制阀9为多路阀,多路阀就是多个电磁阀集合在一起的一种阀门,工作步骤和原理与电磁阀相同,但是多路阀维修时需要整套拆除,没有多个电磁阀方便;

前补风装置8通常为调节阀,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由于风道中吸风扇2向外吹风,调节阀所在管路处于负压状态,调节阀一开,外界的空气就会被抽入管路中,再经过吸风扇2的混合搅拌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效果;为了提高补风的速度还可以在调节阀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一台用于加速补风的前补风扇11,前补风扇11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可以单独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也可以同时操控调节阀和前补风扇11运行,首先调节阀的开合度随后控制前补风扇11的转速,从而增大补风速度,前补风装置8通过管路与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联通,可以达到内循环或外循环的功效;

后补风装置通常为后补风扇12,后补风扇12将进口风吹向在蒸发器7,一方面增加通过蒸发器7的风量,另一方面给蒸发器7降温;

此实施例中压缩机4为定频压缩机,与常规压缩机4相比可以使用功率更低的压缩机4,经测试单人型,使用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可以降至现有压缩机4的1/3,如1p空调的压缩机4功率为1000w那么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4的功率最低350w左右,随着工艺的改进压缩机4的功率还可以更低。

实施例十五

图21所示的一种出风温度控制空调,感温探头3设置在出风口处,感温探头3的后端为吸风扇2,感温探头3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并将检测到的出风口温度反馈给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与变频压缩机、控制阀9、前补风装置8和后补风装置和电连接,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数据操控变频压缩机的转速,调节冷媒流速;控制阀9安装节流装置6和蒸发器7之间,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操控控制阀9的开合,调节管道内冷媒流量;前补风装置8设置在吸风扇2后端与蒸发器7之间的风路上,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数据控制前补风装置8运作、向风道内补入环境风;后补风装置安装在蒸发器7的后端,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后补风装置增加或增大吹向蒸发器7的风量,控制单元13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变频压缩机、控制阀9、前补风装置8和后补风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实现现对出风口温度的调控;

控制阀9主要为电磁阀、调节阀或多路阀,当控制阀9为电磁阀时数量为2~8个,图中为3个且并列设置,控制单元13连接每个电磁阀,通过调节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开合实现对管路中冷媒流量的控制;当控制阀9为调节阀时,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从而调节进入蒸发器7的冷媒流量,达到控制出风口温度的目的;控制阀9为多路阀,多路阀就是多个电磁阀集合在一起的一种阀门,工作步骤和原理与电磁阀相同,但是多路阀维修时需要整套拆除,没有多个电磁阀方便;

前补风装置8通常为调节阀,控制单元13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由于风道中吸风扇2向外吹风,调节阀所在管路处于负压状态,调节阀一开,外界的空气就会被抽入管路中,再经过吸风扇2的混合搅拌从而达到调节温度的效果;为了提高补风的速度还可以在调节阀的上端或下端设置一台用于加速补风的前补风扇11,前补风扇11与控制单元13电连接,控制单元根据感温探头3反馈的温度数据可以单独控制调节阀的开合度,也可以同时操控调节阀和前补风扇11运行,首先调节阀的开合度随后控制前补风扇11的转速,从而增大补风速度,前补风装置8通过管路与室外或室内的空气联通,可以达到内循环或外循环的功效;

后补风装置通常为后补风扇12,后补风扇12将进口风吹向在蒸发器7,一方面增加通过蒸发器7的风量,另一方面给蒸发器7降温。

以上本申请中提及的控制单元13为市购的带单片机或芯片的电路板,在控制单元13存有预先写入的控制程序,根据客户的设定,控制单元13会对一个或多个电子元器件发出指令,来保证出风口温度与设定温度一致,具体的工作原理与现有空调无异;同时上文中提及的电连接在图中使用虚线表示,以此区分冷媒管道线路,具体体现在图7到图21中,电连接可以是电线直接连接、电路板连接或是模块间的无线连接,连接方式为现有,因为不是本申请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故省略具体说明;然后上文中提及的调节阀为一种可以控制开合角度的电子阀门,电磁阀通常是一种只能控制开或合的电子阀门,调节阀和电磁阀均为市购,根据空调管路情况挑选符合的型号即可,最后本申请中提及到的改变冷媒的流量和/或流速,只是为了方便阅读和理解采用了两种表达方式,变频压缩机能改变的是转速对应的直接改变的是冷媒流速,阀门主要改变的是冷媒流量,但是众所周知当变频压缩机改变转速时冷媒流速会改变、相应的冷媒流量也会改变,阀门控制也是一样,文中使用“流量”、“流速”表述主要是按阀门和变频压缩机工作时的物理特性作为说明。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