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面板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2607发布日期:2019-04-09 19:4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出风面板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出风面板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的需求从最初的只需满足制冷制热的功能,逐渐已经提升到要求提供舒适性的需求。例如,在现有的风管机的使用过程中,当室内的温度达到稳定后,该群体对吹风感特别敏感,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群体,如老人、小孩及一些对吹风感敏感的人群。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冷风长时间地吹向这类对吹风敏感的群体,很容易导致人体感到不适,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现有的空调系统往往不能提供给用户以舒适的吹风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分散气流并使得出风速度更低、更为柔和出风面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包括相互垂直的内侧导风板组件和外侧导风板组件,所述内侧导风板组件的各个内侧导风板上密布有分散气流的散流微孔。

优选地,所述外侧导风板组件的各个外侧导风板上密布有所述散流微孔。

优选地,所述内侧导风板组件的各个所述内侧导风板沿竖向布置且沿横向彼此间隔。

优选地,所述出风面板包括外面板和导风板安装部,所述外面板设有贯穿出风口,所述导风板安装部包括从所述外面板的内侧壁向内伸出且围绕所述贯穿出风口设置的安装围框,所述内侧导风板组件和外侧导风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围框内的面板出风腔中。

优选地,所述内侧导风板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内侧导风板、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和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所述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沿横向布置并与各个所述内侧导风板铰接,所述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横向往复移动以使得所述内侧导风板摆动。

优选地,所述内侧导风板能够围绕该内侧导风板的竖向中心线枢转摆动,所述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与所述内侧导风板的铰点设置于与所述竖向中心线相间隔的板沿处。

优选地,所述内侧导风板的竖向两端均形成有缺口安装槽,所述缺口安装槽安装有枢转轴套。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侧导风板的板沿处设有板沿缺口,所述板沿缺口内嵌设有竖向的内侧导风板传动圆柱,所述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包括内侧导风板连杆和间隔布置在所述内侧导风板连杆同一侧的多个圆柱卡槽部,所述圆柱卡槽部设有与所述内侧导风板传动圆柱枢转配合的圆柱卡槽。

优选地,所述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包括内侧导风板驱动电机和连杆机构,所述内侧导风板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连杆机构驱动所述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横向往复移动。

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摇杆、中间连杆和第二摇杆,所述内侧导风板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摇杆的定点铰接端以驱动所述第一摇杆围绕所述定点铰接端旋转摆动,所述第一摇杆的连接端铰接于所述中间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摇杆的连接端和所述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的端部均铰接于所述中间连杆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杆为l形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的摇杆长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内侧导风板的最大出风状态时,各个所述内侧导风板沿内外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摇杆、第二摇杆和所述内侧导风板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中间连杆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沿内外方向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摇杆或第二摇杆的摇杆长度;

所述内侧导风板的枢转轴线与所述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和所述内侧导风板的铰点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摇杆或第二摇杆的摇杆长度。

优选地,所述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内侧导风板驱动电机的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的安装平面上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第一摇杆的所述连接端沿所述弧形限位槽摆动。

优选地,所述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的一端布置有所述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另一端连接有平衡连杆,所述平衡连杆包括与所述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相连的平衡连杆连接端。

优选地,所述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的横向长度不大于150cm。

优选地,所述散流微孔的横截面的面积为19mm2~42mm2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出风面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本发明的出风面板中的内侧导风板上增设有可以对气流进行调节散流微孔,从而使得该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速和提高出风气流的柔和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有助于人体健康。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出风面板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截面a-a的截面剖视图;

图3和图4为图1和图2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内侧导风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和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的组装结构关系的立体图;

图7为内侧导风板组件的装配爆炸图;

图8为图7中的圈起部分i的局部放大图;

图9a展示了图1中的内侧导风板的最大出风状态,其中,未显示外侧导风板;

图9b为图9a中截面h-h的截面剖视图;

图9c展示了图9a中的内侧导风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10a展示了图1中的内侧导风板的最小出风状态,其中,未显示外侧导风板;

图10b为图10a中截面f-f的截面剖视图;

图10c展示了图10a中的内侧导风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11a展示了图1中的内侧导风板的一种介于最大出风状态和最小出风状态之间的出风状态,其中,未显示外侧导风板;

图11b为图11a中截面g-g的截面剖视图;和

图11c展示了图11a中的内侧导风板组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侧导风板组件2外侧导风板组件

3外面板4导风板安装部

11内侧导风板12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

13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

111板沿缺口112内侧导风板传动圆柱

121圆柱卡槽部122圆柱卡槽

131内侧导风板驱动电机132连杆机构

1311第一摇杆1312第二摇杆

1313中间连杆134电机安装座

1341弧形限位槽15平衡连杆

151平衡连杆连接端120内侧导风板连杆

1311a第一摇杆的定点铰接端1311b第一摇杆的连接端

1313a中间连杆的第一端1313b中间连杆的第二端

1312b第二摇杆的连接端

31贯穿出风口41安装围框

110散流微孔410面板出风腔

800出风面板p铰点

oo’竖向中心线

b相邻两个内侧导风板之间的竖向中心线间的距离

d内侧导风板的横向宽度

412连接轴固定孔位

c第一摇杆的摇杆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其中,“内”和“外”是相对于用户的使用角度而言的,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外”,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内”。

针对现有的风管机的出风面板的出风口容易吹人导致部分用户不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出风面板,参见图1至图4所示。该出风面板800包括相互垂直的内侧导风板组件1和外侧导风板组件2,内侧导风板组件1的各个内侧导风板11上密布有分散气流的散流微孔110。因此,由于在本发明的出风面板800中的内侧导风板11上增设有可以对气流进行调节散流微孔110,从而使得该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速和提高出风气流的柔和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有助于人体健康。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出风面板800中,外侧导风板组件2的各个外侧导风板上可密布有散流微孔110,从而使得从该出风面板800的出风口流出气流至少经过2次地气流分散作用,即,依次从内侧导风板组件1和外侧导风板组件2的散流微孔110穿出,可进一步打乱气流运动方向,使得气流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降低了某一特定方向的风速,并能起到凉而不冷、暖而不热的效果,使得室内的空调风更为柔和,以达到微风感甚至无风感要求。

具体地,内侧导风板组件1的各个内侧导风板11沿竖向布置且沿横向彼此间隔。并且,参见图1所示,为满足内侧导风板11能够顺利旋转的要求,假设各个内侧导风板11的横向宽度为d,相邻两个内侧导风板11之间的竖向中心线间的距离b,则满足b≥d+1.5mm。其中,图1中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中b=d+1.5mm。

在本发明的出风面板800中,该散流微孔110的排布密度可有多种,例如在任意一个内侧导风板11上,各个相邻散流微孔110之间的大小可以部分不一致或者不完全一致,并且各个相邻散流微孔110之间的间距也可以部分不一致或不完全相同,这样既可以实现有效地送风,避免风压过高或者能源损耗。其中,该散流微孔110中也可以设置有十字结构的风轮结构,该风轮结构可以是固定式的或者可旋转式的,从而可以起到进一步强化打散出风气流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出风面板800中,参见图3所示,该出风面板800包括外面板3和导风板安装部4,外面板3设有贯穿出风口31,导风板安装部4包括从外面板3的内侧壁向内伸出且围绕贯穿出风口31设置的安装围框41,内侧导风板组件1和外侧导风板组件2设置在安装围框41内的面板出风腔410中。其中,该外面板3往往是直接暴露在室内的外部结构,导风板安装部4不仅作为各个内侧导风板组件1和外侧导风板组件2的安装部,该导风板安装部4也是作为整个出风面板800的安装部,即可通过该导风板安装部4将出风面板800安装至空调器的室内机上,结构设计合理、紧凑。

优选地,内侧导风板组件1包括多个内侧导风板11、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和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13,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沿横向布置并与各个内侧导风板11铰接,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13用于驱动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横向往复移动以使得内侧导风板11摆动。在本方案中,该内侧导风板组件1优选地采用了电动驱动的方式以驱动该内侧导风板11动作。当然,本发明的出风面板800中,还有其他诸多结构形式也是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例如,内侧导风板组件1还可以采取手动或者气动的驱动方式以驱动多个内侧导风板11旋转摆动。

参见图3和图5所示,内侧导风板11围绕该内侧导风板11的竖向中心线oo’枢转摆动,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与内侧导风板11的铰点p设置于与竖向中心线oo’相间隔的板沿处。其中,该内侧导风板11可通过端部连接端的连接柱孔固定于安装围框41上的安装柱上,并且该内侧导风板11的连接柱孔可绕该安装围框41上的安装柱旋转,该连接端的连接柱孔的连线即竖向中心线oo’。

在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于该内侧导风板11的一种连接关系中,参见图5和图6所示,内侧导风板11的板沿处设有板沿缺口111,板沿缺口111内嵌设有竖向的内侧导风板传动圆柱112,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包括内侧导风板连杆120和间隔布置在内侧导风板连杆120同一侧的多个圆柱卡槽部121,圆柱卡槽部121设有与内侧导风板传动圆柱112枢转配合的圆柱卡槽122。这样,可以使得导风板连杆120能带动内侧导风板11以旋转运动。

在本发明的导风板驱动组件13中,参见图6所示,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13包括内侧导风板驱动电机131和连杆机构132,内侧导风板驱动电机13通过连杆机构132驱动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横向往复移动,结构简单、合理。

参见图7和图8所示的一种连杆机构132的具体实施例中,连杆机构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摇杆1311、中间连杆1313和第二摇杆1312,内侧导风板驱动电机13连接第一摇杆1311的定点铰接端1311a以驱动第一摇杆1311围绕定点铰接端1311a旋转摆动,第一摇杆1311的连接端1311b铰接于中间连杆1313的第一端1313a,第二摇杆1312的连接端1312b和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的端部均铰接于中间连杆1313的第二端1313b。即,在内侧导风板驱动电机13开启工作后,该内侧导风板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依次连接第一摇杆1311、中间连杆1313和第二摇杆1312后,再通过该连杆机构132的第二摇杆1312连接并拉动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往复来回运动,以使得内侧导风板11旋转运动。

其中,如图3和图8所示,中间连杆1313优选为大致l形杆,其中l形中间连杆1313的第二端1313b能够穿过导风板安装部4的安装围框41并与安装围框41内部的导风板连杆组件12相连。

如图9c所示,为使得连杆机构12更为稳定、可靠,第一摇杆1311与第二摇杆1312的摇杆长度相同,其中第一摇杆1311的摇杆长度为c。

与此同时,继续参加图9c所示,内侧导风板11的最大出风状态时,各个内侧导风板11沿内外方向排列,第一摇杆1311、第二摇杆1312和内侧导风板11相互平行;其中,中间连杆1313的第一端1313a与第二端1313b之间沿内外方向的间距等于第一摇杆1311或第二摇杆1312的摇杆长度。

并且,在图9c中,内侧导风板11的枢转轴线与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和内侧导风板11的铰点p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一摇杆1311或第二摇杆1312的摇杆长度。

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13包括用于安装内侧导风板驱动电机13的电机安装座134,电机安装座134的安装平面上设有弧形限位槽1341,第一摇杆1311的连接端1311b沿弧形限位槽1341摆动。其中,该弧形限位槽1341包括至少远离和靠近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的一端。当第一摇杆1311的连接端1311b在内侧导风板驱动电机13的带动下在弧形限位槽1341中运动到远离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13的一端时,该连杆机构132带动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往远离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13一侧平移,参见图10a至图10c所示,此时该内侧导风板11平行地封盖在贯穿出风口410的横截面上,整个出风面板800均处于最小出风状态。当第一摇杆1311的连接端1311b在弧形限位槽1341上逐渐向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13的一端运动时,如图9a至图9c所示,即中间摇杆1313两端的第一摇杆1311和第二摇杆1312相互平行时,此时该内侧导风板11垂直于贯穿出风口801的横截面上,整个出风面板800均处于最大出风状态;随后,当当第一摇杆1311的连接端1311b在弧形限位槽1341上逐渐向远离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13的一端运动时,该连杆机构132带动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往靠近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13一侧平移,如图11a至图11c所示,该内侧导风板11与贯穿出风口801的横截面成一定夹角状,并且在从图10a至图9a之间的过程中该内侧导风板11与贯穿出风口801的横截面成一定夹角状,这两种状态下,整个出风面板800均处于最大出风状态与最小出风状态之间。

由于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上内侧导风板连杆120通常需要横跨于整个贯穿出风口410上,因此该的内侧导风板连杆120的总长度相对较长,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的一端布置有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13,对此,在本发明的出风面板800中,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的另一端连接有平衡连杆15,平衡连杆15包括与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13相连的平衡连杆连接端151。其中,平衡连杆15的平衡定点铰接端端部以及第二连杆的定点铰接端均固定在安装围框41内的连接轴固定孔位412上(参见图3)。

由于本方案中,该内侧导风板组件1采用单边驱动的方式,为使得内侧导风板驱动组件13的力的传动效果更好,内侧导风板连杆组件12的横向长度不大于150cm。

优选地,各个散流微孔110的横截面的面积的范围为19mm2~42mm2。且通常各个散流微孔110的孔径不大于6mm,例如,该散流微孔110的横截面的面积可为19mm2、30mm2、35mm2、38mm2或42mm2等。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出风面板800。因此本发明的空调器也包含了上述出风面板800的所有优点,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